第8章 順帝之璽(四)

儘管有大臣反對,尤其是豪格,知道這一次和談的一些內情,不僅表達了最強烈的反對,還自薦自己擔任這一職務,親自前往與察哈爾蒙古參加和談,豪格的心思,皇太極這個做阿瑪的如何不清楚,不過他是庶出,除非哲哲日後不能爲他誕下男丁,這汗位恐怕還沒有人能爭過他,不過以豪格的性格,心胸狹隘,非帝王之才,因此皇太極一直都沒有立他爲繼承人。

“阿瑪,迎接傳國玉璽這樣重要的差事怎麼能交給十四叔呢,這樣是被二伯他們知道了,還以爲阿瑪百年之後要把大位還給十四叔呢!”豪格一急,說話便分不清輕重了,什麼詞都敢往外面放。

“混賬東西,你以爲朕就會把這大位傳給你嗎,而不是你弟弟他們?”皇太極恨不得上前給豪格一大耳郭,不過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豪格聞言,頓時臉色變得慘白起來,跪在地上驚恐的不敢出聲,再也不敢提那毛遂自薦的事情了。

“兒臣胡言亂語,請阿瑪責罰!”豪格畢竟大風大浪的過來的,還知道認錯。

“行了,你給朕下去好好反省一下,再有這樣的話從你口中說出來,朕必重罰!”皇太極重重的哼了一聲道。

豪格如蒙大赦,趕緊的起身告退。

多爾袞當然不會乖乖的接下命令就去,他給皇太極上了一道摺子,說自己是武將,這種談判的事情,應該讓文人去,武將適合上戰場,文人的舞臺在談判桌上,自己笨嘴拙舌的,萬一脾氣一上來,豈不壞了大汗的大事,這談判特使他是幹不來,免得到時候事情搞糟了,還要被罰掉腦袋!

皇太極一看,就知道這是多爾袞的推脫之詞,可也有三分的道理,談判不是比武,多爾袞和德格類都是武夫,雖然前者比後者有心機多了,但畢竟術有專攻,而且多爾袞並不熟悉這大半年來後金與察哈爾蒙古之間的秘密談判過程,真要是讓兩個人去,那還得從頭再來,豈不是費時又費力,想了想,皇太極再下了一道命令,讓新任戶部的參議索尼擔任多爾袞的談判副手,前往參加與察哈爾蒙古的談判。

索尼不僅是大學士希福的侄子,又在北京當過駐明的公使,本身也熟悉蒙古事務,而且還是皇太極最親信的臣子,擔任這個職位那是最合適不過了。

多爾袞的本意也就是想讓皇太極在自己身邊再派上一個他可信任的人,這樣就算有什麼差錯,也好多個人分擔一下,而且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其推到前臺,自己在背後裝聾作啞,到時候事情辦砸了起碼也會罰的輕一些。

“老十四,你說你怎麼幹這樣一件蠢事呢,把那個索尼個弄了進來,這下可好了,功高還等分給他一半!”德格類對多爾袞的做法有些不理解,跑到多爾袞府中抱怨道。

多爾袞微微一笑,道:“我的好十哥耶,你怎麼不想象,咱們兩個人是什麼人,他老八能將這麼好的差事交給我們,還讓我們立下大功?”

“老十四,你是說這是老八給咱挖的一個坑?”德格類一個激靈,緊張的問道。

多爾袞波瀾不驚的道:“也沒有那麼壞,反正這個時候他老八突然給咱們倆這樣一個差事,背後一定不會有什麼好心。”

德格類這種人雖然有些魯莽和衝動,但是用的好的話,也是一大助力,再說這老十能在其他兄弟(指的不是一母所生)都畏他如鬼神的情況下,尚能如此大膽的跟自己走到一起,就憑這份膽量,多爾袞就可以相信德格類不會是皇太極的人,而且德格類從來就不是德格類的人,所以說話言語之中便沒有些許忌諱。

“那怎麼辦,不如推了這個差事?”德格類道。

多爾袞搖了搖頭,雖然其中危機重重,這對多爾袞來說卻是一個難得機會。

“那你說怎麼辦,十哥聽你的就是。”德格類甘願做那馬前卒道。

“十哥,你呀什麼都不用做,替你十四弟選幾個貼心的人,這一次咱們兄弟出去,安全的事千萬馬虎不得。”多爾袞現在手頭上就冷言一個人,正白旗讓多鐸給代管了,最多從家奴中湊出五十六人出來,可誰知道這裡頭都有誰的人,因此多爾袞也不打算用,到是德格類雖然沒有能從莽古爾泰這個哥哥身上分到些什麼,但一兩百個忠心的護衛還是有的,莽古爾泰這些人必然得不到皇太極的歡心,其他兄弟們有不敢收留,也就德格類敢把這些人要了,而且這些人也願意跟着前主子的親兄弟,這批人雖然不多,也就兩三百號人,卻是不錯的精銳,多爾袞這一次出去,就想打這一批人的主意,不過他只是利用,並不想招攬。

德格類也知道多爾袞沒人,一次戰敗葬送了五千精銳的鐵騎,還都是正白旗出來的錚錚鐵骨健兒,那一仗也讓正白旗實力大損,多爾袞的正白旗的旗主還被親弟弟多鐸兼着,他手下根本調不出幾個人,本來這一路護送的就是他的責任,因此從他這裡調人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哥哥省的,十四弟你就擎好了!”德格類一拍胸脯道。

“此行,你在索尼面前儘量的少說話,索尼這個人十分精明,不好對付,你千萬不好有什麼把柄落到他的手裡。”多爾袞鄭重的囑咐道。

德格類一愣,滿臉堆笑伸手拍了嘴巴一下道:“多謝十四弟提醒,哥哥記下了,哥哥一定會管好自己這張臭嘴的!”

有些事情多爾袞是不會告訴德格類,比如這一次和談事實上是跟察哈爾蒙古談條件,拿到林丹汗手中的傳國玉璽,這一點皇太極的旨意中也沒有提到,顯然皇太極並不想現在就知道,而是等他到了濟爾哈朗的大營纔會告訴他,難道這又是對自己的一次試探嗎?看自己對不對這傳國玉璽動心,畢竟這東西誰得了,就意味着誰就是上天選的真命天子,雖然這都是無稽之談,他也從來不信這個,但是有人相信,而且愚昧的百姓就信這個,這就如同女子出嫁,得到的一個名分,有了這個名分,膽子大的人就敢以此號令天下,皇太極要是得到了傳國玉璽,那麼接下來就該是要登基稱帝了,一旦皇太極做了皇帝,那水漲船高之下,自己恐怕更加遭起忌恨,尤其是皇太極的幾個兒子,女真人有“兄終弟及”的傳統,這皇帝位恐怕到時候會爭的一個頭破血流!

若是爲大金國的發展,多爾袞不希望這樣的情形出現,除非自己退出權力鬥爭的漩渦,但是退出的代價也許就是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多爾袞沒有這麼高尚的品格,屬於他的東西他要親手拿回來,就算拿不回來,他也要親手將其毀掉,這樣大家誰也得不到。

盜取暗格之中的傳國玉璽的盒子並不困難,暗影的專業人員已經不止一次的接近過那個暗格,甚至將盛放傳國玉璽金絲楠木盒子的模樣和重量都記在腦海裡,黃鼎臣還找人做了一個重量外形可以假亂真的放了回去,保管一定時間內,不會被發現暗格之中的傳國玉璽被掉了包。

不過又有誰知道蘇泰胡牀暗格之中的傳國玉璽不過是林丹汗故意設下的一道煙幕,裡面的傳國玉璽不過是林丹汗高價從中原請來一名玉石雕刻名家,用上等和田玉仿製的一顆罷了,事後這位玉石雕刻名家因爲財帛顯露被盜賊半路劫殺,自然是殺人滅口了,而連最親近的蘇泰也相信那暗格盒子裡裝的是傳國玉璽,其實若是真的傳國玉璽,就算是最親近的女人,林丹汗也不會交給其保管,畢竟人心叵測,如此重要的東西還是放在自己身邊最好。

林丹汗也沒打算將真的傳國玉璽賣給皇太極,反正那顆假的幾可亂真,這世上還有多少人見過真的傳國玉璽?

大家都沒有想到林丹汗還有如此縝密的心思,還包藏瞭如此禍心,妄想用一個假的傳國玉璽挑起後金與大明兩國的直接爭鬥,他自己好跳出來置身事外,來一個坐山觀虎鬥,渾水摸魚。

但是他算錯了兩點,一是,朱影龍對一塊石頭的真假絲毫不在意,這玩意對他來說,有最多給自己加上一層天命神授的神秘色彩,沒有他照樣當大明朝的皇帝,兩百多年過去了,大明沒有這傳國玉璽,前頭十三位皇帝還不照樣當着,二呢,傳國玉璽是真的固然好,假的也無所謂,只要林丹不公佈這個秘密,那他得到的那顆假的就是真的,他要的就是一個名分,反之,如果林丹汗欺騙了他,那他自可名正言順的再一次與察哈爾蒙古開戰,奪了林丹汗手中的真玉璽。

歷史有些時候非常的搞笑,有些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感覺,林丹汗想用一顆假的傳國玉璽挑起後金跟大明的爭端,事實上他成功了,他用一顆假的傳國玉璽換來了十萬兩黃金和方圓五百里的草原,卻沒有敢要後金的封號,他也怕激怒了大明,沒自己好果子吃,而在索尼的幫村下,多爾袞順利的完成了和談任務,簽訂了和平協議,也拿到了驚世國寶傳國玉璽,而就在傳國玉璽交接之時,一夥蒙面黑衣人從天而降,他們殺死了絕大多數在交接現場的人,然後卻交接雙方的主事之人打暈了,搶走了盛放傳國玉璽的盒子。

但是當活着的人醒來的時候,卻發現那個盛放傳國玉璽的盒子居然還留在現場,當前來交接的察哈爾蒙古官員用顫巍巍的手將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的傳國玉璽安然無恙,衆人便開始懷疑玉璽的真假,真的可能已經被黑衣人拿走,將一顆假的留下了,但是又有人反對了,既然來人是來搶傳國玉璽的,何必又要做個假的放進來呢,而且這幾層盒子鑰匙都分散在幾位蒙古官員手裡,要一一收集齊了才能打開,有幾位蒙古官員以及被黑衣人殺死,可藏在身上的鑰匙卻沒有一絲被拿動痕跡,又有人猜測黑衣人不是衝着傳國玉璽來的,可能發現盒子打不開,又回來扔下了,衆說紛紜下,也不知道誰的猜測是對的,就連多爾袞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裡面究竟搞的是什麼,只不過他身邊的冷言似乎在黑衣人來了之前先離開了,等到他們醒來的時候確又出現了,冷言一定知道些什麼,只是人多眼雜,不方便問,只好先壓下心中的疑團,命人將傳國玉璽連璽帶盒子一起帶走。

其實,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夥黑衣人根本就是來將那個從暗格中偷去的那顆傳國玉璽還回來的,將一個空盒子和裡面一個爛石頭給拿回去。

其實這也是險而又險的事情,若是林丹汗打開盒子先驗看一下傳國玉璽的存在,說不定就發現了自己僞造的那顆傳國玉璽已經被人神不知該的偷走了,但是偏偏他根本就沒有驗看,反正是顆假的,送出去也不心疼。

當然如果林丹汗當真要在交接之前在看一眼傳國玉璽,暗影的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還回去,或者在中途將其調換,保管林丹汗不會發現有任何異常,最多派吳三桂在多爾袞返回盛京途中做一次秀,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直接闖入後金跟察哈爾蒙古隱秘的交接之所。

這件事,大明是要給些反應的,不然林丹汗和皇太極就要疑神疑鬼了,而黑衣人出現正好解釋了這一點,因爲大明沒有正當的理由不讓察哈爾蒙古跟後金和平相處,自然要暗地裡來了。

而在朱影龍的指示下,黃鼎臣悄悄的明人將這件事的過程散播了出去,當然這種機密的事情普通人是不可能知道的,用意自然是,在這一次察哈爾蒙古和後金的和談中,在傳國玉璽上大明聰明反被聰敏誤,吃了一個大大的暗虧,這樣解釋了爲什麼會有傳國玉璽的盒子被拿走又被還回來的緣故。

大明這一次成了察哈爾蒙古和後金的笑柄,不過他們能笑到最後嗎?

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9章 喋血龍王廟(二)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8章 交換(一)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5章 歸順(一)第8章 九·一八(一)第3章 聖姑(二)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4章 兄弟反目(一)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4章 挑撥(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7章 撲朔迷離(六)第4章 攤丁入畝(二)第7章 南下(一)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12章 智取嶽州(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7章 夜審(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5章 駐軍琉球(四)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8章 九·一八(四)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三)第8章 倭寇(一)第4章 大婚第9章 主動權(二)第6章 圍困南京(二)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6章 半島危機(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3章 新土地法(二)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一)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四)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7章 絕代雙嬌(三)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1章 風吹草動(一)第11章 寧遠(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一)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8章 清獄嚴打(二)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11章 周王(二)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7章 屠夫到了(二)第4章 意外收穫(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11章 千里奔襲(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11章 促膝長談(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5章 藏寶圖(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第2章 出關(二)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2章 一國兩帝(一)楔子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12章 南京城下(二)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3章 揭開謎底(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9章 滿漢通婚?(二)第9章 突病(二)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4章 佳人如昔(一)第1章 停戰和談(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