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盛京風雲(三)

“多爾袞這個人年紀輕輕的,很有心機,而且很會韜光養晦,這幾年不但戰功昭著,而且深的皇太極的信任,可謂是左膀右臂,算起來,他是女真的王族,與我大明有不可磨滅的仇恨,他又怎麼會突然投降我大明的懷抱呢?”英國公張國維是個穩重謹慎的人,他也表示了極大的懷疑。

“是呀,皇上,這女真人不可信,多爾袞身爲女真貴族就更加不可信了。”黃尊素也跟着攛掇道。

“你們兩個是當局者迷,皇上心裡明白着呢!”徐光啓到是一點都不厚道,一語道破了朱影龍的心思。

朱影龍也沒有怪這老臣子不太厚道,反倒一笑而過,些許小節他是不會去計較的,反而會加深君臣之間的感情,就算調侃幾句也無所謂,聽了心裡還舒坦呢!

“殺多爾袞對我大明來說雖然不是沒有好處,但目前形勢來說,殺他比放他的好處要小的多,多爾袞這個人能忍,又有心機,當然還有野心,是個勁敵,不過他現在的敵人不是朕也不是大明,雖然後金與我大明仇恨不共戴天,但他多爾袞本人與大明並無多大的仇怨,而且他現在最大的敵人是皇太極,而我目前我大明的大患也正是這隻北方的惡狼,多爾袞是隻小狐狸,雖然狐狸的力量不如狼,但他的腦袋可是聰明的很,朕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來恢復國力以及整頓武備,所以就不能讓後金太平靜了,多爾袞就是朕的一枚棋子!”朱影龍笑着解釋道。

“皇上考慮的周詳,如今國內正是改革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若是邊關重燃戰火的話,國內必然會受影響,而且大明與後金的仗打的一次比一次大,這一打起來定然又是一個不死不休的局面。”孫承宗眉頭一蹙道。

熊廷弼也點頭贊同道:“雖然我大明不懼與金人開戰,不過現在顯然並不是開戰的好時機,。”

“是呀,只要給朕五年,哪怕三年也行,到時候就算來一場大戰朕也不怕,朕不但要將金人打到茹毛飲血的地步,還要收復失地,向北拓展我大明的版圖!”朱影龍雄心滿滿的道。

要開疆拓土自然少不了強大的武力,那麼今後武將的權力將會大大的增強,聽得軍機閣的三巨頭一陣熱血沸騰,興奮不已。

“後金現在的國土本來就是屬於我大明的,收回自然也是應該的,可是那朝鮮?”徐光啓擔憂道。

“現在已經沒有朝鮮這個國家了,徐大人,您老記錯了吧?”黃尊素調侃式的提醒了一句。

“噢!”徐光啓也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自己這是說錯話了,朝鮮已經亡國了,那打下來的土地自然就屬於大明瞭,這還有什麼好爭議的?

“皇上不會就這麼直接的把多爾袞放回吧?”孫承宗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朱影龍微笑的搖了搖頭道:“當然不是,多爾袞要是成了我大明的階下之囚,那就算回到後金國內,也會威望大損。”

“皇上說的有道理,前一陣子後金國內鬧的很兇,謠言四起,都是關於皇太極故意借刀殺人的,後金國內對多爾袞的死可是把矛頭都對象了皇太極,雖然皇太極成功的將反對的聲音平息了下去,但支持多爾袞的人還是有不少,只不過多爾袞一死,這些人沒了個領頭的,遲早會被皇太極一一擊破,倒時候後金就是皇太極一人的天下了。”黃尊素分析道。

“不錯,對大明來說,後金內部越亂越是有利,等局勢一平靜,皇太極勢必要對拿些反對自己的人動手,到時候就算多爾袞回去,那可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老臣覺得,應該把多爾袞儘快的送回去。”張國維建議道。

“朕已經安排了,列位愛卿聽一聽朕的這個方法……”朱影龍將自己親自操刀編寫的劇本對五位近臣敘述了一遍道。

“高,皇上這個方法太高了!”徐光啓聽了之後,老臉張得通紅,興奮的不得了。

“絕,太絕了,老臣對皇上的智謀佩服的是五體投地!”孫承宗也是拍案叫絕。

張國維、熊廷弼和黃尊素也是開心的咧開嘴大笑不已。

南書房是氣氛熱烈,推杯換盞,吃的那叫個興高采烈,這一頓火鍋,吃了將近一個時辰,這才散了席。

吩咐徐應元命人將這一桌子殘羹冷炙撤了出去,吃飽了肚皮,便興起了出去走一走,散一散步的念頭。

披上了一件黑色的大氅,在徐應元的陪伴下,出了養心殿。

冷風刺骨,只見一彎新月已經掛上了柳梢頭,耳邊陣陣傳來北風的呼號聲,今年的冬天又將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朱影龍不禁在心中嘆道。

“皇上,天氣太涼了,您得小心龍體,還是回屋吧。”寒風中,徐應元飢腸轆轆,冷的有些發抖道。

朱影龍剛吃了火鍋,出了一身熱汗,一下子並不覺得太冷,反而感覺道一陣的舒爽,因此並不願現在就回去,也看出徐應元身軀抖動的情景,於是道:“你要是嫌冷,那你就先回去休息吧,朕一個人呆着就行,不用你伺候了。”

“皇上,這怎麼行呢,奴才可是您的……”

“行了,行了,哪來這麼多廢話,朕讓你回去,你就回去。”朱影龍打斷了徐應元的話道。

徐應元是知道朱影龍的脾氣的,再說這裡是養心殿,皇宮大內,皇上的安全自是沒有什麼問題,他也不用擔心朱影龍使喚人的時候找不到人,反正還有值夜的太監和宮女,於是就告退下去休息了。

養心殿是一座龐大的宮殿建築羣,在紫禁城內雖然不是最大的,但卻是最精緻的,因爲這裡是皇上學習、生活以及辦公的地方,自然馬虎不得。

養心殿爲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三十六米,進深三間,通進深十二米。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捲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存其心養其性以事天”,意思就是涵養天性。爲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爲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朱影龍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爲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爲寢室,各設有牀,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供皇后以及個妃嬪等人臨時居住。

南面正中爲養心門,坐北朝南。歇山頂黃琉璃瓦門樓,進門爲木照壁,牌樓式,中間爲隔扇門可開啓,但是平時不開只有皇帝進出養心殿的時候纔開。繞過照壁是養心殿的正殿,南北長63米餘,東西寬近80米,面積5000平方米。整個院落分前院(養心殿前殿)和後院(後寢殿)。

正殿面闊7間(36米),進深3間(12米),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正間和西次間、西稍間前出捲棚懸山頂抱廈,正中三間爲一敞間,上書御筆“中正仁和”四個大字,屏風背後有通往後殿的兩小門,曰恬澈、安敦。北牆設書隔,東西按板牆壁與東西暖閣相隔,牆南各有一門通往東西暖閣。

東暖閣就是東次間和梢間,分南北向前後兩室,以隔扇分割。

西暖閣就是西次間和梢間,分南北前後兩室,南爲窗,北設寶座,爲皇帝召見大臣之處。爲保密,南窗外抱廈設木圍牆。東爲夾道,有門通後室。後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長春書屋”,東室爲“無倦齋”。這就是朱影龍日常辦公的南書房。

前殿東配殿,面闊五間前出廊,黃琉璃瓦硬山頂。名爲“覆仁齋”,順妃林蓉的居所,明間開門,東西次間、梢間爲檻窗。西配殿規制同東配殿,,名“一德軒”,裕妃嫣紅的居所。

穿過養心殿正間“安敦、恬澈”?二小門爲穿堂,直通後殿。後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硬山頂,曰“涵春室”,貴妃熊瑚的暫居之所,正間南爲穿堂與前殿正間相連,成工字殿。東西次間梢間爲檻窗。西梢間爲“華滋堂”,莊妃李箐的居住之所,內設牀,西次間爲南窗下設通炕,北牆設雕龍櫃。東梢間爲“自強不息”,內設牀,牀上額曰“又日新”。東次間靠北牆下設寶座,上額曰“天行健”。後殿東耳房爲?“隆禧館”,面闊5間,前出廊,東與東圍房相接,黃琉璃瓦硬山頂,爲皇貴妃徐如瑩在養心殿的暫居之所,。

後殿西耳房爲“臻祥館”,朱影龍將其賜給了寧妃李瑤暫居。東西耳房外有東西向的圍房,6間前出廊。北接小房2間,與前殿東西配殿後圍房相連。

除了林蓉、李箐還有李瑤之外,其他妃嬪都在養心殿中都有自己的寢室,他們還都另有獨立的寢宮,不過養心殿是她們首選的居住之所,一年中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時光都是在養心殿中度過的,養心殿是大明名副其實的心臟,同時也是朱影龍一家人的核心所在。

每年後宮內府都會在養心殿的日常管理和修繕上投入大筆的資金,這筆開銷並不是國庫出,而是內府自己出,有的甚至是個人出,幾乎每個女人都十分重視她們在養心殿中的寢室,反倒是她們自己個的寢宮到不太上心。

當然了,養心殿可比不上後宮,後宮雖然是封閉的場所,但裡面還是相當自由的,行動也不受什麼限制,規矩也少,隨便打打鬧鬧的都不受限制,但養心殿可不同了,雖然後宮的嬪妃們可以入住,但是這裡規矩可不小,尤其養心殿每天都有大臣進進出出,妃嬪自然不能沒有些顧忌,所以在這裡她們要變得拘謹許多。

不知不覺間,朱影龍走進了養心殿的後殿,卻發現西耳房“臻祥館”還亮着燈。這麼晚了,寧妃怎麼還沒有休息,由於寧妃還不願意公佈自己的身份,因此還只是侍衛禁軍副統領的身份住進了養心殿,由於她是女子的身份,因此朝中大臣也不好反對,反正大家都心照不宣,李瑤入主禁軍就已經有不同尋常的味道,加上現在住進了養心殿,朝中大臣何人不知,何人不曉,這個李瑤跟太醫院的院判李箐是同等的地位,那個已經是皇上的莊妃娘娘了,這個想必也是了,身份已經半透明瞭,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

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1章 李香君(二)第11章 促膝長談(二)第4章 挑撥(一)第11章 聖駕南下(三)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2章 三方備戰(三)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7章 撲朔迷離(三)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2章 一國兩帝(一)第6章 睡了李箐(二)第7章 條件(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四)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7章 開戰(二)第9章 青城之戰(三)第1章 風雲變幻(四)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4章 脫身(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四)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11章 寧遠(二)第12章 演變(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8章 破臉(一)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7章 湖廣戰略(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9章 青城之戰(一)第10章 通州軍校(二)第7章 夜審(三)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6章 定計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1章 春闈出貢(一)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二)第9章 突病(一)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3章 藍家兄妹(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一)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2章 捷報傳來(一)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5章 真病(一)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10章 秦淮(二)第2章 盛京風雲(五)第9章 新的一年(一)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9章 突病(一)第8章 日審(三)第11章 風流明帝(六)第7章 開戰(二)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2章 堅壁清野(二)第5章 悲城南京(五)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7章 劫色第9章 血戰(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9章 主動權(一)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