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佈局天下(三)

“朕決定開豁賤籍,立爲良民!”朱影龍環顧了徐光啓、孫承宗等文武心腹大臣之後,緩緩的道出了自己的決定。

一石激起千層浪,天下賤民何止百萬,一下子都豁賤爲良,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權貴們豈不是無人可使?還有那些編入樂戶的女子一下子都從良了,日後豈不是少了許多樂趣?要想將所有的賤籍都開缺爲良難度太大,也太不容易辦到,尤其那些賣身的家奴,世代給人奴役的賤戶,一旦他們變成良民,享受的可是普通百姓的待遇,雖然變成了良民,但等待他們的就是失業,吃不飽,穿不暖,就算身份轉變了又能怎麼樣?

這些都是朱影龍以及朝廷要考慮的難點問題。

“皇上此舉雖然大善,不過做起來卻是很難,樂戶還好辦,朝廷只要一道旨意便可去了他們的賤籍,可家奴、佃僕、自願賣身爲奴的這些人雖然也在賤籍之內,可卻不是朝廷能決定,畢竟他們都屬於私人性質,朝廷若是強行要求交出賣身之契,這也於理不合,於法也不容。”徐光啓道。

“徐老愛卿的話的確有些道理,這件事不可太過於急於求成,須一步一步來纔是。”朱影龍虛心受教道。

“皇上,老臣不反對您推行這個國民身份證制度,這可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不過朝廷眼下沒有這麼資金,若是將所需費耗加到百姓頭上,恐怕會惹起民怨,老臣的意思,能否暫緩,等朝廷財政寬裕了方可推行!”財政部尚書大臣,政務院副總理大臣孫慎行擔心道。

“老愛卿擔心的有道理,不過資金的問題老愛卿不必擔心,朕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不會加諸到百姓頭上。”朱影龍微笑道。

“如此老臣也沒有意見。”孫慎行欠身道。

“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顧慮或者意見,都說出來,剛纔兩位老愛卿的思慮的非常周全,有些方面朕還思考的不全面,經過兩位老愛卿的這麼一點醒,朕也就明白多了。”朱影龍道。

刑部尚書大臣楊鶴想要開口說什麼,卻發現自己身邊俱是支持皇上的人,自己就算說什麼,恐怕也不會有人支持,他真正的感覺到自己有些被孤立起來了,周圍全是與他意見相左的人,不由的一陣心灰意冷,他所堅持的治國理念得不到皇上的支持,儒家正統的學說正一點一點的退出朝堂,長此以往,儒家的地位必將動搖,這可怎麼辦纔好?

“好了,這件事就這麼決定了,朕一會兒就讓秘書處草擬聖旨,簽發各省府道州縣!”朱影龍一錘定音道。

“今天召集諸位愛卿來,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這一次‘諸王之亂’雖然已經平息,但怎麼處置這些人,朕還想聽一聽諸位愛卿的意見。”朱影龍繼續道。

諸王反叛,這是誅滅九族的大罪,可有福王、蜀王圈禁在先,先後都是大罪,朱影龍都開恩,法外留情,只是抄沒身家,貶爲庶民,甚至還暗中多加照顧,因此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認爲這一次這些造反的王爺們最多跟前面兩位王爺一樣,圈禁了事,應該不會有性命之憂,畢竟他們跟皇上都是血親。

但是恐怕沒有知道,朱影龍這一次可是動了殺機,他不打算將這些人留下,浪費糧食,而之所以問一問臣子的意見,不過是想了解一下臣子的反應罷了。

“楊鶴。”

“老臣在!”楊鶴心中一緊,心跳到嗓子口,忙應聲道。

“你是刑部尚書,你來說說,這些人該判個什麼刑?”朱影龍隨意的問道。

“按大明律,謀反當誅滅九族,主犯凌遲,從犯男子八歲以上處斬,八歲以下發配流放三千里,婦孺沒入賤籍,家產抄沒。”楊鶴緊張的回答道。

“列爲愛卿可有不同意見?”朱影龍環顧了一下,問道。

“皇上,念他們也是受人蠱惑,才鑄成大錯,老臣肯請皇上從輕發落!”孫承宗一看情形不對,皇上這是動了殺機了,若是真把這些宗室王爺們都殺了,那可就天下大亂了。

“嗯,要朕開恩也可以,但起碼也要讓朕知道這開恩的理由才行,朕要是開恩不殺他們,那被他們無辜牽連枉死的百姓又怎麼辦?他們難道不是被蠱惑的嗎?他們的命到金貴了,百姓的命就該如螻蟻一般嗎?”朱影龍有些怒氣道。

“皇上愛民如子,是天下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可幾位王爺畢竟是皇上您的親叔叔……”徐光啓也站出來道。

“好了,殺不殺的也由不得朕一個人說了算。”朱影龍不耐煩的一揮手道,“楊鶴,這次諸王造反的案子就由你刑部配合大理院審理,一切罪行等審理結束後量刑之後在稟告於朕!”

“老臣遵旨,只是不知這一次主審是老臣的刑部,還是何騰蛟大人的大理院?”楊鶴道。

朱影龍想了想,大理院的職能接下來可就是全國最高司法的審判機構,當下也不管楊鶴想那想瞥清關係的小算盤,道:“大理院吧。”

楊鶴心中一喜,這個燙手的山芋總算沒落在自己手中,何騰蛟反正是皇上身邊的人,到時候那些跟這一次被抓的宗室王爺們有關係的宗室皇親們要恨也恨不到他的頭上!

楊鶴心裡的那點小九九朱影龍是心知肚明,可這種事擱到誰的頭上可都是一道雷,弄不好就會被雷劈了,要不是自己強行制定,這件案子恐怕朝中官員都是避之不及的。

兩件事都已經議定,朱影龍便讓散了,只是單獨的將孫承宗和徐光啓兩人留了下來。

兩位老臣都是深諳官場的老手,這一看就知道接下來的事情非常機密重要,自是更加小心謹慎起來。

“朕昨夜親自去見了那多爾袞了,果然是位不世的雄才,可惜不能爲朕所用。”朱影龍嘆息一聲道。

孫承宗和徐光啓皆是一驚,相互對視了一眼,孫承宗道:“皇上可是想勸降於他?”

“沒有,這樣人又豈會被輕易的勸降?”朱影龍搖頭道。

孫承宗分析道:“皇上,那多爾袞身爲後金王族中人,本身就極富野心,豈能屈曲人下,老臣認爲想讓他歸順我大明,怕是千難萬難。”

徐光啓對多爾袞瞭解不多,因此只是站在一旁看二人你問我答。

“是呀,多爾袞才智敏捷,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更是一位有野心的梟雄,不能爲朕所用,便是朕的敵人!”朱影龍有些恨聲道。

“那皇上何必秘密將其處決,這樣神不知鬼不覺的,後金也早已認爲多爾袞死於大沙漠,也不會知道他實際上死在我大明。”徐光啓道。

“徐愛卿所說,朕不是沒有想過,只不過現在殺他並不是時候。”朱影龍搖頭道。

“皇上不想殺他,莫非是想放他回去不成?”徐光啓腦袋靈敏道。

“是呀,朕正在爲這件事犯愁呢,放吧,日後增添一強敵,不放吧,眼睜睜的看着後金被皇太極攏成一塊了,不出三年,必定要揮兵南下,到不是朕害怕了,而是朕想安靜的休養生息,發展國力,然後再一舉蕩平後金,一山不容二虎,放多爾袞回去,必然會牽制皇太極一小半精力,拖住他南下的步伐,這樣我大明就會多出幾年來修養生息,發展國力,到時候,後金、蒙古將是我大明的沃土,朕的天下!”朱影龍睥睨四周,兩樣放射出凜然精光道。

徐光啓和孫承宗是早已知道朱影龍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卻沒有想到朱影龍的野心這麼大,太祖皇帝雖然起兵推翻了蒙元,可從來沒有想過滅掉蒙古,只能將其威服,後兩百多年蒙古屢犯邊關,搞的大明筋疲力盡,只能處於守勢,有時還要用金銀財帛賄賂才能飽自己平安,“土木堡之變”以來,大明國力日漸衰弱,後金又趁勢崛起,大明朝處處在被動挨打之境,如今新帝居然又如此氣吞山河之雄心壯志,吞後金,滅蒙古,太祖皇帝未完成的夢想將會在朱影龍身上完成,怎能不想兩位爲大明朝嘔心瀝血的老臣心情激盪,以至於當場老淚縱橫。

“老臣就是拼了性命,也要輔助陛下完成這個偉大的宏願!”孫承宗、徐光啓二人一同雙膝跪在朱影龍跟前,大聲道出了自己的誓言!

“好,好,有兩位老愛卿在朕的身邊輔助朕,朕相信,在兩位老愛卿有生之年一定會看到朕開創一個前無古人的大明崇禎盛世!”朱影龍心情也是異常激動,這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夢想,也是中華民族的夢想!

“皇上,多爾袞此人?”

“放,爲什麼不放,多爾袞再厲害,也不過是一個血肉之軀,朕有鋼鐵長城,又何懼一個血肉之軀呢?”朱影龍豪氣滿懷道,一直以來,作爲一個超時代的人,他都有一種既優越又自卑的心裡,優越,那是因爲自己多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沉澱,比這個時空的人看的遠看,自卑的地方,他所面對的可都是歷史上才智高絕的人物,這些人能在歷史上呼風喚雨,創立不世的功業,沒有一個是簡單的人物,而自己雖然比他們起點高,看的更遠,但未必有他們身上那種領袖絕倫的氣質和能力,這些東西是天生的,學是學不來的,所以一直以來朱影龍都覺得自己好像矮這些人一截,雖然他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面對像皇太極這樣的不世雄主,他還缺乏一點自信,當他見過多爾袞之後,他才覺得,多爾袞也不過如此,雖然多爾袞也是一個相當厲害人物,但在自己面前他內心的想法還是逃不過自己的眼睛,無所遁形,皇太極也是人,他又有何懼哉!

人是要放的,可怎麼放,什麼時機放,達到什麼效果,這都是朱影龍要反覆思考的。

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9章 海蘭珠(二)第1章 返回(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三)第8章 日審(二)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8章 一網打盡(六)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三)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四)第2章 各懷心機(一)第7章 撲朔迷離(三)第3章 軍校第2章 各懷心機(一)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七)第7章 南下(二)第6章 一統天下(一)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1章 誰罪誰過(一)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6章 圍困南京(三)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13章 來信(一)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12章 袁崇煥(二)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1章 風雲變幻(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一)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二)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9章 海蘭珠(一)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2章 智取嶽州(一)第9章 滿漢通婚?(六)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10章 秦淮(二)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10章 浴火鳳凰(六)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二)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4章 原來是你(四)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二)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5章 駐軍琉球(四)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1章 貿易使司(一)第9章 無奈紫荷(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1章 返回(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一)第4章 敲詐鹽商(一)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1章 草原來客(四)第6章 特種作戰(一)第10章 吳三桂詐降上第12章 一道聖旨(二)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9章 海蘭珠(三)第10章 順水推舟(一)第4章 真相(三)第1章 三問(二)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5章 多爾袞(一)第5章 刺客現身(一)第6章 睡了李箐(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六)第4章 大婚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二)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11章 促膝長談(二)第5章 歸順(一)第1章 沅州之爭(二)第8章 傳國玉璽(一)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