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

今天的朝議氣氛明顯與往日不同,緊張而且壓抑,尤其是武將們的臉上都表現的異常凝重,軍改謠言已經從地方上傳到京城,在得知軍改已經勢在必行的是有,許多武將們都一下子變得十分的茫然。

當初就是怕謠言四起,引起軍心動搖,朱影龍才下令參與軍改的幾位心腹重臣嚴守秘密,所有軍改條款都是在秘密之下商議決定的,就連皇帝的親近之人,也都只是知道朝廷將會軍改,但軍改的時間和內容卻無從得知。

而今天的朝議,將會揭開軍改的神秘面紗,大明武將們的命運將會因此而重新改寫!

凝重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皇帝臨朝!

一入太和殿,朱影龍便感覺到今天的氣氛大不一樣,以往雖然也是鴉雀無聲,但卻沒有像今天這樣,空氣方佛凝固了似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上朝!”

端坐於龍椅之上,朱影龍冷眼俯瞰殿中羣臣,開口道:“連日來,諸多關於軍改的謠言傳到朕的耳朵裡,先不管謠言是何人散播,但其擅自傳播並動搖軍心之罪朕必定會從重追究,不過,謠言並非完全是謠言!”

大殿之中沒有出現譁然的現象,顯然百官們都心中有數了。

“目前來說,大明軍制十分混亂,新軍、邊軍、地方上還有團練、鄉兵,還有私人武裝,部分遺漏下來衛所軍等等,兵種雜亂不堪,兵制混亂,一旦有事,朝廷必將難以調度,鑑於此,朕覺得朝廷軍制已經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所以朕決定軍改!”朱影龍重重的道。

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如今三省六部制度已經差不多被朱影龍推翻了,政治制度的變革已經進入了實質階段,而且已經初見成效,正在不斷的擴大和鞏固,軍改雖然一直被人提起,但朱影龍當時心思一直撲在了政治改革上,兼而國內平叛工作還沒有結束,軍改自然也就耽擱了下來,現在國內匪患差不多一掃而空,軍改被提上日程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就軍改的內容,從政改可以推斷出軍改並定會石破天驚,天下震動。

“在軍改之前,朕想問一問諸位愛卿,我大明的軍隊的軍魂是什麼,誰能答的出來,朕重重有賞!”一支軍隊最需要的不是精良的準備,也不是兵員優異的素質,最需要的是軍隊的靈魂,軍魂在,這軍隊在,軍魂消失,軍隊也就會垮散。

“保家衛國!”

“精忠報國!”

“誓死效忠皇上,爲皇上馬革裹屍還!”

……

答案不一而足,只是離朱影龍心目中的答案還有一定的距離。

“軍魂是一個理想,一個信念,要讓每一個士兵和將軍知道他爲什麼而戰,爲誰而戰,不錯,他們需要聽從朝廷的軍令,聽從朕的指揮,但他們保護的不僅僅是朕一個人,是這大明千千萬萬的百姓,所以朕要說的是,今後的大明軍隊的軍魂是,爲百姓而戰,爲民族而戰,爲國家而戰,凡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兵者,兇器也,國之雖大,好戰必忘。這是千百年來自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所有儒家學子們都堅持的一種理念,他們寧願用美女和財帛去換取屈辱的和平,卻不願意讓勇士們拿起刀槍捍衛自己的利益,這就如同一個男人被去勢,無論他如何的權勢滔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始終都有一樣比不過一個正常的男人,哪怕這個男人是個沒用的乞丐,起碼這個乞丐還有做男人的尊嚴!

中華民族又豈能在忍受做一個被去勢的男人,他要重生,他要重新振作,拿出男人的血性來,橫掃六合,威震八方!

所有人都驚呆的看着站起來揮舞着手臂,慷慨激昂的皇帝,有激動的熱血沸騰的,有擔憂的四肢不斷顫抖的。

站在這裡的有一大半是文臣,因此朱影龍也不期望有人相合激昂高亢的場面出現,再說這些人也不像那些單純的士兵那麼容易鼓動,他這麼說只是想告訴在場的文武百官,軍隊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命題,可以說沒有人能完整的回答的出來,軍隊是國家的暴力機器,它的一切所作所爲似乎都爲了暴力而存在,戰場、血腥和殺戮似乎纔是它存在的理由!

軍隊同樣是老百姓最忌諱的東西,因爲他掌握了普通老百姓不能掌握的力量,因此歷史上真正讓老百姓至始至終都喜歡並愛戴的軍隊都不多,而且通常都還是打着私人烙印的私軍,比如“岳家軍”,如果沒有岳飛這樣一位靈魂人物存在,岳家軍是否能被百姓喜歡和愛戴就是一個未知之數了。

而當政着朝廷的軍隊都會有好變壞,甚至走到了百姓的對立面,成了百姓最痛恨的人,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原因?這裡面就涉及到軍隊的歸屬以及爲誰而戰的理念。

無論哪一朝君主最害怕的就是有人造反,而一項把軍隊都看成是自己私有的物品,英明的君主手中的軍隊自然能替他保家衛國、開疆拓土,但軍隊如果被一個昏聵的君主掌握,那自然變成他作惡的工具或者爲禍百姓的幫兇了,所以朱影龍一直認爲,一個國家不論他的政治體制有多麼的先進,如果他的軍隊只是一支被私人利用的工具的話,那這個國家是不可能長久的,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矛盾統一的對立一面,軍隊是一個很特殊的羣體,很容易被打上個人烙印,這似乎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死結,只要軍隊存在一天,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個人影響,只能淡化,所以軍隊的思想工作就尤爲重要的,所以朱影龍在軍改中特意加上了“掃盲”這一重要工作,當然這個時空並沒有出現“政委”這樣一個稱呼,因此這項工作便由“參議”這樣一個新設的官職承擔。

軍隊是一個國家的柱石,只要軍隊不變質,不垮臺,國家就不會滅亡。

如果哪一個大臣當着一衆大臣的面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一番話來,恐怕立刻就會被口水吐沫給淹死,甚至還會被株連九族,被天下人都看成是失心瘋,但是這樣的話從皇帝嘴裡說出來,就不一樣了,大家會一致感動莫名,說皇帝是爲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千古一帝,萬古流芳!

軍改的詔書早已被寫好,並且秘書處已經送去抄印一萬份,等詔書在朝議之時宣讀之後,就會命快馬迅速送至全國各地。

軍改的詔書首先對大明的兵種進行了重新劃定,這是軍改的第一步驟,不然諸兵種太過混亂,也不好進行裁撤和整編。

兵種被化爲了三個大類,騎軍、步軍和海軍,騎軍數量最少,全國加起來也只有十餘萬人,有馬騎的都算,(戰馬自然不是這個數字),步軍最多,全國加起來足有兩百來萬,各種各樣的編制,土兵、漕卒什麼的都算在裡面。剩下的海軍,目前編制大約五萬人左右,這一次軍改海軍基本不需要動。

接下來就是七大軍區,這可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提法,這也是將士們最關心的地方,地區的不同關係到他們會被劃入哪一個軍區,尤其是軍區主將更是滿朝文武最關心的,不管是誰,一旦當上軍區主將,將會是手握重兵封疆大吏,權勢滔天,如果不是現在實行軍政分開,那可就是一方諸侯,跟開府建衙沒什麼區別!

七大軍區的劃分是整個軍改最核心的部分,由北至南,七大軍區分別是:

遼東軍區,軍區司令員:袁崇煥,副司令員:滿桂、祖大壽,參謀長:趙率教,麾下關寧鐵騎兩萬人,編制兩個師,步軍十六萬,裁軍兩萬,整編成十二個師和一個獨立旅,總兵力約十六萬人,駐守遼東錦州、大淩河、寧遠、山海關一線,屬一線集團軍。

西北軍區,軍區司令員:熊廷弼,副司令員:盧象升,參謀長:吳襄,麾下十八個旅,共十二萬人,由於熊廷弼已經裁軍整編,所以西北軍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動向,就是旅改師,十八個旅整編成九個師另一個直屬教導旅,防守西部邊境,蘭州,甘肅、陝西三邊一帶,屬於一線集團軍。

北京軍區,軍區司令員:陸浩天,七大軍區中最年輕的司令員,副司令員,黃得功,馬祥麟(事先兩人都不知道,黃得功人還在武昌),參謀長:俞光傑(臨時充任),麾下兵力二十四旅,其中騎兵四個旅,整編後變成十二個師,約十四萬人,防守山東半島,天津、京城至大同一線,大同府也同屬北京軍區轄制,泛一線集團軍。

武漢軍區:軍區代司令員:左良玉,副司令員:賀人龍,麾下步軍八萬,整編後爲六個師加一個直屬團,二線兵團,防禦內地。

南京軍區:軍區司令員:洪承疇,副司令員:熊兆璉、鄭南生,參謀長:宋獻策,防守濟南至南京再至浙江福建沿海一線內陸,兵力最多,分佈也最廣,約二十萬人,整編後十六個師,一個直屬炮兵旅,一個直屬教導旅,一線集團軍。

廣州軍區:軍區司令員:常炎林,副司令員:沐天波、楊肇基,參謀長:徐孔貞(徐達後人),兵力約十萬人,大約有一萬山地叢林兵種,其餘都是步軍,少量騎兵,整編後八個師,防守廣東雲南一線,屬於二線集團軍。

西南軍區:軍區司令員:秦良玉(唯一的女主將),副司令員:劉澤請,秦邦屏,參謀長:秦民屏,兵力十六萬,防守四川、雲貴一代,整編後約十四個師,暫時屬於二線集團軍。

這樣算下來,全國正規的一、二線部隊加上海軍共計一百萬左右,其他地方部隊,包括現在七大軍區中的老弱都在裁撤之列,裁撤後的軍隊部分可進行屯田,由朝廷提供土地,部分發放錢銀自行回家務農,還有就是剩餘的青壯,朝廷則一律編成武團,作爲集團軍後備兵力,以及維護地方治安的存在,實在沒有地方去就去修路築路,總之辦法多多!

這裡面還不包括一些特殊兵種,比如醫護兵、工兵還有後勤等等,這些都將在軍改後,陸續的浮出水面,成爲大明軍隊裡面的正式編制!

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1章 返回(二)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11章 西南戰局(一)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7章 圍困南京(三)第10章 簽訂協議(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五)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3章 時局第10章 金屋藏嬌(四)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一)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3章 謎團(二)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1章 李香君(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8章 破臉(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4章 大婚第12章 強勢介入(四)第9章 突病(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二)第3章 揭開謎底(四)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3章 巾幗英雄(一)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10章 順水推舟(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12章 黃雀在後(二)第2章 遭受軟禁(一)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5章 真病(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3章 皇帝萬壽(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4章 意外收穫(二)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六)第1章 三問(二)第6章 睡了李箐(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2章 借刀殺人(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三)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五)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4章 攤丁入畝(二)第2章 整合(二)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2章 堅壁清野(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7章 南下(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二)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11章 張嫣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五)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5章 血戰長江(六)第6章 一統天下(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一)第1章 孤身入京(一)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6章 圍困南京(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