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

當然任何一項改革都離不開錢,沒有錢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如果是白手起家又另當別論,關鍵現在龍骨已經搭好了,上面本來有一層腐肉,除了自己慢慢腐爛之外,還不斷腐蝕這龍骨,而朱影龍要做的就是把龍骨上這層腐肉掛掉,並且修復好龍骨,最好是給上面再刷上一層防腐漆,然後慢慢的換上新肉,讓巨龍重新煥發活力騰飛。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錢,而且還是天文數字的錢,國家來錢的方向一個是稅收,另外一個是國家經營的礦產等大型工廠的收入,現在又加上了海關的稅收以及海上貿易的收入,而稅收是指望不上了,國家邊患不斷,已經快要把老百姓的身家底給掏空了,現在正是給百姓休養生息的時候,國家經營的礦產雖然不少,但也需要大的投資下去,從長遠來開無疑是一塊巨大的收益,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投資大,來錢慢,剩下只有一條路,海關稅收和海上貿易,這一條是最爲可行,來錢也相當快,投資也不小,風險也大,但是利潤也是巨大的,一次出海航行就能帶給朝廷上百萬兩的收益,這還只是到達東邊的日本而已,若是遠赴歐洲,也不是一支船隊,十支,上百支呢,甚至還有民間私人組織的船隊,海上一個來回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一年的收入,只要沒出以外,平平靜靜的,就能給朝廷帶來起碼一億兩白銀的收入,想想朝廷一年包括稅收在內的總收入纔不過兩千萬兩,而只要一年出海一次就能給朝廷帶來超過五倍的收入,這還是保守估計。

孫慎行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朱影龍改革的,因爲他看到不僅僅是國庫會因爲銀子多的裝不下,更多的看到的是朱影龍決定把這些錢用在何處,修路,造橋還有建學校,只要凡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都去做,他甚至發現就算每年把這些錢讓他用,一分銀子掰成兩分都不夠用,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以前朝廷沒錢,只能拖着、欠着甚至把本來改用的挪作他用,現在有錢了,反而這錢到不夠用了,年度一預算,乖乖,戶部基本上就空了。

還有鑄造銅錢,過去的崇禎三年鑄造了四千萬枚,市場流通還不夠用,孫慎行已經準備上書朱影龍,今年鑄造銅幣計劃達到了一億枚,堪稱有明一朝鑄錢最多的一年,朱影龍並沒有想取代銅錢的想法,不過他更多的是想調整現在的貨幣政策,準備籌建帝國中央銀行,發行新的貨幣,名字都想好了,龍的傳人,自然以龍命名,是爲“龍元”。

新貨幣體系採用的黃金本位制,以元爲基本單位,十進制,根據現有市場中金銀流通的兌率,鑄造七種硬幣,十元金幣,一元銀幣,五十文銅幣、二十文銅幣、十文銅幣以及一文的銅錢,還有少量發行十元、五十和一百元的紙幣,對等進入流通,逐步取代市面上流通的元寶、通寶之類的銅幣還有銀元寶和碎銀和銀票,並且下令全國,任何人不得拒收新發行的硬幣和紙幣,新發行的貨幣更是將這個時空能用的防僞技術都用上了。

新貨幣發行第一個是用在給官員發放俸祿上面,朱影龍更是下詔通令全國,官員俸祿以及俸糧等一些列涉及官員俸給的發放以後全部都將以新貨幣“龍元”結算,而且官員發放俸給也不將交給新成立的帝國銀行,官員自動在帝國銀行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帳號,若官員不能按時領取,則俸給就會自動轉到他的帳號之中,並且官員若不急用,將俸給存放在銀行中,還會給與一定的利息。

當然,要在諾大的大明朝一下子將帝國銀行開到每一個縣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期籌備也只在北方几個省去,並且只能開設到省會城市,逐步的向南方以及府、縣架設,這沒有個十年八年的恐怕也是難以完成,尤其是偏遠的小縣城,可能需要更加長的時間。

由於新的機構,新的衙門不斷涌現,朝廷的行政機構已經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像吏部吧,管着官員的考覈和升遷,這在以前那可是一個實權的衙門,現在呢,成了最六部中最清淨的衙門,反倒是原來認爲是最清淨,也最沒有油水的工部衙門簡直忙的是熱火朝天,今天修路,明天挖運河,再後天修黃河堤壩,忙忙碌碌進進出出,以前黃尊素還羨慕周順昌是七部尚書中最悠閒的一個,現在反過來,六部加上理藩院沒有人再比他忙了,朱影龍來之後世,深知基礎建設的重要,故而在改革初始加大了對工部的重視,尤其是多災多難的大明朝來說,一些防患於未然的大型工程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的,特別還在工部下面掛靠了一個防汛指揮廳的機構,著名水利專家袁應泰主持整個大明防汛以及防汛工程建設的工作。

改組內閣,改革六部,還有京城許多衙門一下子都換了名字,內閣該承政務院,設政務院總理大臣一人,副總理大臣四人,總理大臣徐光啓,副總理大臣:黃尊素、孫慎行、楊鶴、周順昌,理藩院改稱外交部,劉鴻訓稱總理外交尚書大臣,六部之中,戶部改稱財政部,下設幾個稅司,帝國中央銀行,財政尚書大臣還是孫慎行,工部分拆,一爲水利部,袁應泰爲尚書大臣,一爲交通建設部,尚書大臣任爲周順昌,刑部不動,不過增加一部爲巡檢部,統領整個大明朝所有的巡檢司(拿現在來說就是公安部),吏部暫不動,禮部更名爲教育部,主管全國教育以及科舉人才的選拔,在這七部的基礎上增加工商部、科技部和農業部,這十部隸屬新成立的政務院,另外都察院、通政司、太僕寺、大理寺等都有一些變動,只不過暫時沒有更名,就拿大理寺來說,它的職能相當於最高法院和最高軍事法庭,但因爲軍政的分開,所以大理寺其實已經變成了兩個不同的審訊機構,分左右二丞,只不過軍制改革還未完成,這軍民兩個審訊機構暫時還沒有分開,還有通政司,他的職能基本上完全被郵政司取代,只不過他暫時還肩負了百姓直接上達天聽的重任,故而才留了下來,拿後世的職能來說,這個衙門應該稱上訪司才比較確切。

至於太子東宮詹事府,還有像教坊司這樣的衙門能精簡的就精簡,不能精簡就暫留一個空架子,派個把年紀大的,沒什麼才能的官員看着就行了。

崇禎四年,朱影龍這一連串的軍政改革令天下震驚,這些改革可以說一旦完成,就將告別一箇舊的時代,而大明帝國也會在新的時代中浴火重生。

阻力不可能沒有,一是在阻力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即時掐滅,這個工作自然由行走在黑暗中的暗影和鷹衛去做,二呢,殺一儆百,朱影龍從來就不怕殺人,他自己也曾輕手殺過人,凡是阻礙自己改革的人,不論是官還是民,只有一條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只要過了改革最初的陣痛期,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前提是國家不能發生內亂。

第1章 武昌戰役(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二)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10章 湘西風雲(一)第9章 主動權(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8章 一網打盡(四)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4章 迫從(一)第7章 刺客第1章 開封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4章 意外收穫(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3章 揭開謎底(五)第9章 血戰(一)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12章 東林黨(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3章 謎團(一)第11章 周王(二)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12章 演變(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7章 湖廣戰略(一)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12章 袁崇煥(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四)第9章 滿漢通婚?(五)第8章 九·一八(四)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7章 撲朔迷離(五)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2章 新科狀元(二)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4章 敲詐鹽商(一)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5章 屠夫洪承疇(一)第4章 黔驢技窮(四)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2章 朱恭枵(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三)第8章 九·一八(四)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12章 大龍興寺(一)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10章 浴火鳳凰(六)第6章 睡了李箐(一)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4章 真相(五)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10章 登陸琉球(一)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6章 特種作戰(二)第3章 皇帝萬壽(三)第6章 東西夾擊(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二)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4章 挑撥(二)第3章 談判交鋒(一)第8章 英雄所見(二)第9章 微服南巡(一)第6章 沈溪入獄(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