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軍制改革(二)

皇帝的私生活是沒有人敢問的,即使什麼都看在眼裡,聽在耳朵裡,最後也只能爛在肚子裡,徐應元作爲朱影龍身邊最得力的使喚太監,他非常清楚宮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潛規則,而且還已經做好了幫皇帝撒謊矇騙後宮的準備。

看得出徐應元是個忠心的奴才,不過“奴才”這個詞語突然從朱影龍的心裡冒起來的時候,着實讓他嚇了一跳,什麼時候自己在心中也對人有了等級之分,難道自己變了嗎?

“朕無緣無故的消失了一天一夜,宮內宮外都什麼情況?”

待聽到這個低沉緩重的聲音突然傳入自己耳際,徐應元下意識的猛的一擡頭,忙快步跟上,小心的回答道:“宮內還算平靜,除了裕妃娘娘和德嬪娘娘知情,其他幾位娘娘都不知道皇上出過宮。”

“嗯。”朱影龍滿意的點了一下頭,就目前來說,他並不想太多人知道張嫣的秘密,這並涉及什麼坦誠和信任,因爲宮裡面的人太雜了,若不是張嫣清心寡慾足不出戶的待在壽安殿中禮佛長達一年的時間,平時接觸幾乎只有少數幾個宮女,還都是心腹,再加上朱影龍入主紫禁城後宮中大換血變動很大,許多年紀大的宮女都被從宮中放出,婚配人家,張嫣身份本來就尊貴無比,又深居簡出,也就一些年紀稍大、有品級的太監、女官們能見到鳳顏,而這部人絕大多數在宮變的時候被殺,或者被魏忠賢裹挾到了南京,最後也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因此宮中見過張嫣的人很少,而且人都基本被控制在朱影龍的手中,正是因爲上述種種條件的成熟,朱影龍纔敢施行詐死脫身,然後金屋藏嬌的策略。

“內閣、軍機閣還有六部今天有多少奏本?”一邊走,朱影龍一邊問道。

“通政司那邊轉呈內閣的各地督撫的奏摺有一十三本,軍機閣那邊孫閣老似乎並沒有奏摺呈上來,可能……”

“明天要上大朝了?”朱影龍自言自語道,沒有奏摺就意味這明天朝上將會有大事發生,軍機閣突然一下子平靜下來,這可不是軍機閣那幫大學士的風格,明天早朝這些人怕是給自己拋出什麼驚天大喜出來。

“還有都察院,最近不斷有御史彈劾史可法大人,奏摺都被內閣壓了下來。”

“哦,有這樣的事情,怎麼朕絲毫不知?”朱影龍頓時臉色微微一變,不過很快恢復了冷靜。

“奴才前日恰好路過文華閣,恰好聽到幾個不懂事的奴才在背後悄悄議論什麼,偷聽來的,奴才不確定消息真假,所以一直沒有敢說。”徐應元有些緊張道,心中暗恨自己怎麼就管不住自己這張嘴呢,不多事什麼事都沒了。

“你都聽到了什麼,說給朕聽聽,權當給朕解解悶。”朱影龍並沒有什麼不悅,他隱約的嗅到了空氣中的一絲不尋常,彈劾史可法,其用心已經顯而易見,直隸沒有設總督,史可法雖然只是順天府的知府,這也是全國知府之中品級最高的,從三品,實際上,史可法乾的是順天巡撫和直隸總督的活,直隸包括京城以內幾乎一切地方軍政最後權力都集中在他的手裡,除了皇帝,整個京城都歸他管,而且許多政令改革幾乎差不多都通過史可法的提出來,然後朱影龍再下詔實施,因此朝廷內外,無論官紳百姓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史可法一手在主導這大明朝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那些在改革中失掉利益甚至丟官罷職的人自然對史可法恨之入骨,因此有人彈劾史可法這一點也不稀奇,但內閣爲何將彈劾史可法的奏摺都壓下來呢,這究竟是爲什麼,內閣是不是認爲這些人不過是跳樑小醜,不值得他這個皇帝爲之勞神呢?還是另外有什麼目的呢?

在政治經濟改革這上面,朱影龍自己都覺得很無恥,原本是有自己直接提出來的各種改革方案,現在都被他一一轉嫁到幾個心腹大臣身上,這也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因爲他這個時候是不能出錯的,即使錯了,那錯也不能是皇帝,他要維持君權和皇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要保持自己沒有錯的神話,而錯或者說犧牲只能由臣子來承擔了,這就是政治,既要相當婊子,又要立牌坊,儘管朱影龍很討厭這麼做,但他只能這麼做,臣子倒了,還有他這個皇帝在,只要保住性命,還有東山再起的一天,起碼他不是那種狡兔死、走狗烹的帝王,如果他的皇帝倒下來,那可真的是民族的災難了,當然這是不是有些自戀或者自大,起碼他清楚農民起義兩千年來纔出現了一個朱元璋,劉邦還不算,他起碼也算是個最低等的國家官僚,農民起義侷限性還有骨子裡的小農思想,在面對後金無堅不摧的鐵騎下只能任人宰割的份,富庶的南宋都被馬背上的蒙古人給滅了,更何況一個破爛腐朽的大明朝,在沒有外敵的存在或許還能苟延殘喘,但這是不可能的,有強就有弱,天地陰陽,弱肉強食這是不變的真理。

當然這種轉嫁並非只有史可法一個人,黃遵素、徐光啓他們都有,他這麼做目的也是爲了分散政治風險,也爲了朝廷上的平衡,而黃遵素、徐光啓這些要麼不是當世大儒,要麼就是在朝中擁有崇高的威望,這些人是藉着朱影龍入主紫禁城之後突然上位的,但憑藉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威望,即使有人不服,也沒有敢說三道四,而史可法就不一樣,他火箭式的升遷,在別人眼裡,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結果,雖然史可法的政績擺在那裡,但是他進入朝堂的時日畢竟太短了,根基太淺,因此新舊勢力的鬥爭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高處。

而反對一系列新政的鬥爭導火索恰恰是因爲一本密摺,一份史可法牽頭,十幾個年輕富有朝氣支持新政的官員聯署的奏摺,奏摺的內容就是要求朝廷廢除爵位分封制度,將爵位變成一種榮譽式的獎賞,朝廷不再養這些貴族閒人,並且還提出廢除或者降低一系列的承蔭制度,官員子嗣不再擁有特權,除皇室外爵位不可世襲,但在入學以及經商等方面可以予以照顧。

這份奏摺十分秘密,至今還鎖在南書房專門開闢的密室裡面,因爲他施行的條件還不成熟,卻想不到密摺的內容意外的泄露了,這下子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份密摺的要是施行的話,上至親王貴戚下至九品芝麻官都要失去許多利益,靠科舉幹什麼,不就期望能做官嗎,做官又幹什麼,除了榮華富貴之外不就是想博得一個封妻廕子嗎?朝廷清理官場,打擊貪污,懲治貪官,這些都是正當的理由,這些人沒有理由反對,榮華富貴成了泡影,封妻廕子又不可能了,得一個榮譽爵位,沒什麼實際利益,以前憧憬的一切幾乎都沒有了,這讓這些皓首窮經,奮鬥了一輩子的人理想去了一大半,還有那些靠國家養着的蛀蟲,他們這些人雖然不在乎朝廷發放的那點錢銀,但貪婪的是人的本性,尤其是他們這種只知道花錢不知道賺錢的人,免了他們的俸銀,那比殺了他們還難過,在利益面前,他們如何能忍受?

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二)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6章 圍困南京(六)第11章 寧遠(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3章 圖賴之死(三)第7章 夜審(三)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5章 刺客現身(四)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4章 脫身(二)第4章 脫身(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三)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3章 揭開謎底(四)第4章 意外收穫(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10章 戰局(二)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2章 朱恭枵(一)第10章 戰爭爆發(四)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2章 盛京風雲(三)第7章 絕代雙嬌(三)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9章 微服南巡(一)第1章 貿易使司(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9章 新的一年(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4章 真相(三)第10章 扶桑行省(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二)第2章 整合(一)第9章 後金妥協(二)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二)第6章 定計第4章 真相(一)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9章 海蘭珠(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一)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2章 人才第11章 風流明帝(六)第10章 登陸琉球(二)第12章 東林黨(一)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3章 巾幗英雄(一)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10章 金屋藏嬌(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8章 倭寇(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4章 原來是你(三)第12章 苗人內訌(二)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8章 交換(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3章 時局第9章 微服南巡(十)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三)第4章 形勢逆轉(一)第4章 迫從(二)第8章 一網打盡(六)第1章 三問(一)第9章 海蘭珠(三)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10章 宴無好宴(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7章 李瑤情動(二)第4章 兄弟反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