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金屋藏嬌(一)

“老哥,聽說了嗎?”

“什麼聽說了?”

“懿安皇后因爲思念先帝爺,悲傷過度,身體每況日下,最近宮中傳出消息,說娘娘得了重病,太醫們束手無策,可能不久之後,哎……”

“那新進的女太醫也不行嗎?”

“娘娘那是心病,女太醫固然醫術高明,但這心病需要的還是心藥醫呀!”

“懿安皇后娘娘是天下少有的賢后,怎麼會這樣呢,難道好人真的不長命嗎?”又一聲嘆息傳來。

“先帝雖然不肖,但與娘娘倒是夫妻情深,十分恩愛,只是現在可惜了……”有一茶客搖頭道,不知道他嘴裡的可惜究竟指的是何意。

“哼,如今先帝爺的骨血早歿,當今聖上已經沒有正統之憂,娘娘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不知道何人居然如此大膽,居然敢在鬧市茶樓之中公然抨擊當今聖上,頓時衆人皆尋聲望去,只見一道紫色的身影一閃,便沒入茶樓外擁擠的人流之中,再難找尋。

“怎麼樣,消息放出去了嗎?”朱影龍負手而立,站于格窗之下,朝剛剛辦萬事回來的徐應元問道。

“現在街上百姓都在談論懿安皇后娘娘突然病重這件事,許多百姓都表形的非常悲痛,不過奴才聽聞有人借這個故意詆譭皇上,說……”

“說什麼,可是說朕地位牢固了,什麼正統不正統已經不重要了,懿安皇后是先帝正妻,她已經對朕無用了,是時候殺了,免除後患了?”朱影龍冷笑道。

“是,是的,他們還說娘娘的病是皇上命人暗中下的毒,所以奴才,奴才不敢有所欺瞞。”徐應元頗有些緊張的回答道。

“可知道是何人所爲嗎?”朱影龍沉聲問道,他本意以假死讓張嫣脫身出來,與自己做一對長久夫妻,卻想不到會有人在這上面做文章,想渾水摸魚。

“奴才不知道,聽說傳出這些謠言的人個個行蹤詭異,奴才打聽了許多人,居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些人的身份,只是知道他們喜穿紫色的袍服。”

“紫色的袍服?”朱影龍面色頓時凝重起來,因爲他想起了一個人,一個差不多要遺忘的人,這個人的手下都是穿紫色的袍服,當初抓捕之時,因爲天黑的緣故,還因爲他穿的是黑色,直到看清楚之後,才知道那是紫色。

這個人就是藍霖,還有他手下的無爲教徒。

難道這些人是無爲教的餘孽?朱影龍心中有了些計較,這些人不除,始終是個禍害,尤其還在“嚴打”期間頂風跟朝廷對着幹,膽子也真是大的可以。

儘管這些所謂的謠言相信的人很少,也動搖不了他這個皇帝地位的根本,原本他大可聽任之,不過想起後世邪教蠱惑人心的能力,起先都是注意的不夠,最後險些釀成巨患,因此朱影龍決定對宗教嚴格監管,取締非法宗教和集會,建立嚴格的申請報批制度,對像無爲教這樣有政治目的的宗教更加是予以嚴厲打擊,並且給之定性爲“邪教”,列爲“嚴打”的重點照顧對象。

“清獄”和“嚴打”之後,朝堂內外都將獲得一個相對廉潔的空間,也讓許多鬱悶不得志的官員們紛紛有了一個展露才華,報效朝廷的機會,不過擺在皇帝面前的是兩個巨大的難題,一個是“土地”,另外一個是“稅收”。

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併嚴重,加上全國土地面積減少(實際上只有增,哪有減的道理),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集中在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的手中,加上明朝的戶所制度,一戶是農,只能從農,再閉關鎖國,朱程理學對新興的資本主義萌芽的極力壓制,重農抑商,導致兩百多年來,賦稅都處在一個極低的水平,還有就是稅制不合理,課稅繁重,最終導致內政糜爛,武備不修,空有億萬百姓,卻讓一個關外小族發展壯大,成了華夏主宰,開始了長達三百年給人當奴隸的苦難命運,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大明是個農業大國,這一點毋庸置疑,可以說,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就是大明,但最大的國家卻不是最強大的國家,這聽起來有些諷刺的味道,但事實上,明朝現有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制度都已經走到了盡頭,按照朱影龍自己的理解,大明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改朝換代,換一個皇帝,延續個幾百年,第二,就是徹底改革現有的國家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止土地兼併,第二是放開戶籍制度,允許工、農和商之間隨時互換身份,當然低級的賤戶、奴戶還有妓戶在一定時間內還存在,但這也是要取締的,當然這也是有限制的,對於世界大形勢下,奴隸貿易的興盛,巨大的經濟利潤下,朱影龍可沒有想過對所有民族都是平等對待的,至少東面那個鄰居,他就很想把那上面的男人變成奴隸,女的變成妓女。

在現有的國內形勢下推行“土改”不能採用激烈的手段,只能採取一些比較溫和的手段,這一點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可以借鑑的,用新的技術或者其他高利潤的產業從大地主中將土地換了出來,然後以國家的名義分給農民耕種,逐步的讓失去土地的農民獲得土地,並且清理全國耕地,對沒有地契但無故佔有土地的人,不管是官還是民,多出地契的部分予以沒收,然後發還給農民,同時下旨土地買賣必須經過官府,嚴禁私下買賣土地,在戶部下增設國土資源司,負責清算和丈量全國的土地資源,超過一定數額的土地買賣須上報批准。

當然,朱影龍清楚現在的大明學日本“明治維新”的那一套還比較難,因爲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國內改革的思潮已經形成,且沒有嚴重的思想包袱,而如今大明卻不一樣,朱程理學仍然大行其道,讀書人思想僵化,被“存天理、滅人慾”的那一套理論毒害,又太過於理想化,以自我爲中心,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極力排斥,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搞“明治維新”那一套只能是個輔助的改革,真正的中堅力量,還是強行丈量土地,沒收“黑土地”,然後深化推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還有就是“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併已經稅收混亂以及課稅繁重兩大難題。

第11章 李香君(二)第8章 夫妻團聚(二)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5章 省親之路(四)第10章 宴無好宴(二)第10章 岳父周奎(一)第9章 東江有變(一)第9章 美人婉若(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5章 屠夫洪承疇(一)第3章 時局第10章 沈溪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五)第10章 岳父周奎(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2章 堅壁清野(一)第5章 藏寶圖(一)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三)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1章 開封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4章 再次和談(二)第1章 開封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14章 年關(一)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2章 借刀殺人(一)第4章 真相(二)第7章 有鳳來儀(一)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11章 千里奔襲(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2章 朱恭枵(二)第6章 睡了李箐(一)第1章 返回(二)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10章 沈家兄妹(一)第3章 兩淮鹽商(四)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1章 三問(一)第2章 出關(二)第11章 風流明帝(六)第2章 賜婚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5章 封鎖苗疆(一)第3章 直搗黃龍(二)第3章 聖姑(一)第2章 堅壁清野(一)第10章 梟雄遲暮(二)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二)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5章 藏寶圖(一)第12章 演變(一)第8章 夫妻團聚(二)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4章 破冰之舉(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二)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2章 人才第1章 赴遼(一)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6章 東西夾擊(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一)第8章 九·一八(四)第12章 智取嶽州(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