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平定江南(二)

定逆案也就是由朱影龍對魏忠賢等閹黨分子定一個性,這個大的方針定下來之後,下面瑣碎的事情都由臣下處理,若是事事親力親爲,必然勞心又勞力,這個皇帝當的未免太索然無味了。

南京城攻破之後,整個南方就剩下廣州和福建兩省還沒有在中央朝廷的控制之下,前者楊肇基大軍待機進入,收復廣州只是時日的問題,而福建卻有些麻煩,福建還存在一支相當可觀的力量,還有一支很強的海上力量的支援,它現在的主將鄭鴻逵也是個才智兼備的人物,不好對付,和平收復福建不是沒有可能,但朱影龍心裡也難以決斷,他本不是這個時空的人,若是換做真正的朱由檢,說不定毫不猶豫的殺了鄭芝龍三兄弟,揮軍殺入福建,他心中想到的卻是若沒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也就罷了,現在很有可能和平解決,就沒有必要用將士們的鮮血的換取一個殘破的福建。

鄭芝龍殺還是不殺?朱影龍心中有些拿不定注意,這到不是他優柔寡斷,而是考慮這裡面得失,殺一個鄭芝龍,可能會需要千萬將士的鮮血爲代價,畢竟去年福建大幹旱,依靠鄭芝龍活命的百姓無數,殺鄭芝龍還可能失去福建一省的民心,這一點到生生幫了他,鄭芝龍本意雖有得民心之意,但根本還是爲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無心插柳之下,反倒幫了他,在這個關頭讓朱影龍傷透了腦筋,葉向高已經死了,死者已死,再說葉向高雖然在士林有些威望和影響,但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站在親情的角度,鄭芝龍自然是要殺的,但站在國家的角度,鄭芝龍現在還不是死的時候。

讓葉漣漪回家省親祭祖,先到南京來見自己,這也是朱影龍想聽一聽葉漣漪的想法,因此被俘的鄭家三兄弟被押解到南京後就被扔進了南京刑部的監獄,無人問津。

“皇上,如妃姐姐已經到了湘西了。”嫣紅一遍給朱影龍整理書案,一邊道。

“恩,都去了快半個月了,算時間也應該到了。”朱影龍點頭道。

“是呀,不知如妃姐姐什麼時候能回來?”嫣紅捧起一疊宣紙,輕放上玉獅鎮紙輕聲道。

朱影龍笑笑道:“怎麼,才走幾天你就想她了?”

嫣紅微笑不語,反過來給了朱影龍一記捉黠的笑容。

朱影龍笑笑裝作沒看見,眼神瞟向窗外。

“啓稟皇上,高啓潛求見。”一個小皇門太監站在書房門口,不敢進來,躬身在外稟告道。

朱影龍這纔想起,這次南京城能如此順利的攻下,高啓潛居功甚偉,不過在最後關頭,居然被許蓉蓉騙過,以替身代替潛逃,至今還沒有落案,他不是一個刻薄的皇帝,高啓潛雖然任務失敗,責任不完全在他,那個女人的狡猾誰也沒有料到,於是道:“讓他過來吧。”

小皇門飛奔而去,不消片刻,高啓潛一身罪人服飾走了進來,俯身給朱影龍跪下大聲道:“奴才辜負皇恩,讓罪後和先帝爺的骨血流落在外,請皇上降罪!”

朱影龍臉上無喜也無怒,看不出內心想些什麼,一時間跪在地上的高啓潛有些惴惴不安。

“起來吧,這件事責任不全在你。”朱影龍淡淡的道。

高啓潛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依舊伏地不起道:“奴才不敢。”

“此次,你以苦肉之計,辛苦一年,潛伏臥底,立下大功,朕自會有重賞,從今天起,你就在朕身邊聽用吧。”

“奴才謝皇上天恩。”高啓潛內心顫抖不已,雖然皇帝並沒有指派什麼具體職務給他,但能夠在皇帝身邊做事,無論地位和富貴都將不在話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一下輪到自己,就好像天上掉餡兒餅似的,一砸就砸到自己頭上。

“好了,下去把這身罪服脫了,換上一件五品的內宦官服再來見朕吧。”

“謝皇上。”高啓潛感激涕零的下去了。

之所以用高啓潛,同樣是爲了制衡,李永貞雖然效忠自己,但此人不是什麼忠義之輩,有奶便是糧,若是將鷹衛全不交給他,他還真有些不放心,暗插一個人隨時瞭解李永貞的動向這還是必要的,這也是做上位者的需要。

至於爲什麼不追究高啓潛的責任,這裡面更加有學問,現在不追究不等於以後就沒事了,表面上他什麼也沒有說,甚至只是在高啓潛原來的太監品級上給升了三級,這是恩,但也就等於告訴了他,他只要效忠自己,否則隨時隨地都可以收拾他,因爲這個把柄在,殺他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這是威,恩威並重之下,高啓潛就算有什麼別的心思,也只能對朱影龍死心塌地。

還有一個原因,自己身邊的太監勢力也需要制衡,王承恩、徐應元都是在信王時代就追隨朱影龍的,可謂是心腹老人了,這兩人萬一弄權的話,爲禍必然不小,而自己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等到禍事已經犯下的時候已經晚了,所以朱影龍一直想物色一個人,讓他們三足鼎立,互相抗衡,讓後再不斷的施各種手段,將三人的力量維持在一個平衡的局面,這纔是制衡之道。

這些想法也是朱影龍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來的,在中國,只有平衡纔是王道,雖然大多時候對國家民族的發展會產生掣肘,但確是一種最能將華夏民族傳承下去的辦法,中庸之道已經深入到這個民族的骨血裡面去了,這種思想有好也有壞,好處就是民族以及文化的傳承,還有那無比強大的包容力,壞處就是被動的承受外部的力量,才能刺激引發自身的發展,一旦站在了制高點,便失去進取之力,安逸滿足,沉睡在泱泱大國的美夢中,然後等別人再一次超越。

其實任何一種思想都有好壞,歷史觀、價值觀還有信仰等等,要真的論起來,沒有人能說出他的優劣來,關鍵在於,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而朱影龍通過反覆思考,得出了一點結論,在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內,平衡爲第一要素,不論是老百姓吵架,爲誰踩了誰家的禾苗,還是大到國家與國家之間外交或者戰爭,他們最後的解決終點,就是爲了平衡。

但平衡不等於公平,公平這個詞語自從造出來,似乎還沒有真正實現過,也許某一天會出現,但絕對不會出現在朱影龍現在待的這個時代,這個時代西方人的觀點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們更加崇尚武力和掠奪,走出去的侵略,而東方人則相反“閉關鎖國,夜郎自大”,但就是這種“夜郎自大”的東方人居然有着西方人所沒有堅忍。

有的時候朱影龍也在想,是不是因爲大清國的出現,讓東西兩種文化的對撞晚了兩百多年,結果讓古老的中華民族如同被閹割了一般,屈辱的一百年,如果他決定轉守爲攻的話,歷史將會想怎樣一個方向發展?

儘管這些朱影龍不原因去想,但忍不住的時候,他總是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畢竟他完全是這個時空的人,有些東西說出來,這個時空的人也許會以爲他異想天開,也或許以爲他是個瘋子。

說白了一句話,他就是憋不住的去想這些問題。

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二)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3章 故人(一)第3章 舉步維艱(二)第9章 主動權(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4章 敲詐鹽商(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一)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五)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4章 意外收穫(二)第8章 搜府第12章 匆匆一年(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2章 幕後操控(二)第1章 返回(二)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4章 大婚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12章 袁崇煥(二)第2章 停戰談判(四)第5章 屠夫洪承疇(一)第8章 兵從何來(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2章 各懷心機(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3章 軍校第4章 被迫遷都(二)第8章 一網打盡(二)第9章 青城之戰(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一)第7章 劫色第5章 悲城南京(一)第12章 離京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第10章 簽訂協議(一)第6章 睡了李箐(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六)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8章 搜府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3章 兩淮鹽商(一)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二)第5章 省親之路(三)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5章 駐軍琉球(四)第4章 被迫遷都(三)第9章 美人婉若(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3章 舉步維艱(一)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3章 新土地法(二)第12章 創業第2章 出關(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第7章 除夕晚宴(三)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9章 熊瑚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10章 通州軍校(二)第9章 主動權(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二)第9章 新的一年(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3章 直搗黃龍(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4章 菜市口公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