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黔驢技窮(五)

崔凝秀也是忐忑不安,他如今成了金人的走狗,漢人中的漢奸,如今一切利益都以金人利益爲主,這是違背至聖先師教誨又是背叛祖宗的行爲,心虛、害怕的情緒始終伴隨着他,甚至夜裡做噩夢,驚醒之後冷汗淋漓。

“崔大人,令兄已經知道你來南京了。”林榮一臉笑意的看着有些不安的崔凝秀淡淡的道。

“家兄他會來見我嗎?”一路上林榮維他馬首是瞻,但到了南京城他卻要時時聽林榮的指示,名義上他是主使,實際上跟南京明廷談判的決定權卻在林榮手裡。

“崔大人放心,尚書大人兄弟情深,一定會來的。”林榮對崔凝秀的表現很蔑視的一笑,若不是你有這樣一個兄長,還有些利用價值,誰會看的上你這樣一個草包?

“林兄,下官見了兄長該怎麼說?”崔凝秀心中惶惶,問道。

“兄弟之間敘舊家常,這個崔大人不會也要我教你吧?”林榮心中越發的鄙視崔凝秀,聲音微揚反問道。

崔凝秀苦瓜着臉,他雖然沒有哥哥聰明,但還知道自己還有些利用價值,盼這次給皇太極做了秘使之後就永遠不再涉足官場,回家種地養老好了,官場真不是人待的地方,此番他算是大澈大悟了。

崔呈秀正考慮是不是在告訴魏忠賢之前先秘密的去見兄弟一次,把來意探清楚之後,自己好未雨綢繆,但魏忠賢對自己的監視如同鐵桶一般,這下可如何是好,恐怕那乞丐給自己送紙條的消息已經擺在魏忠賢的面前了。

爲眼前計,崔呈秀不得不做出抉擇!

“你說什麼,你弟弟從遼東來了南京?”魏忠賢驚訝的看着崔呈秀,這個消息顯然非常突然,但對政治不是很敏感的他還沒有能一下子反應過來,崔凝秀突然回到南京究竟對局勢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倒是一旁站立的李朝欽一臉的笑容,朝崔呈秀抱拳道:“恭喜崔大人兄弟團聚!”

崔呈秀忙回謝不止。

“呈秀孩兒兄弟相聚,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我喚你來是商議朝廷是否分兵的事情,這些是你的家事,私下裡說說也就是了。”魏忠賢對崔呈秀一來就說自己家事有些不悅,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扯什麼家事!

魏忠賢專權他是知道的,論權術恐怕三個崔呈秀也不一定比得上,但論對事情的敏感,魏忠賢這差了許多,正是因爲這個,他才補了魏忠賢在這一方面的空白,也被其倚重爲心腹。

“乾爹,您有所不知,我那弟弟自被朱由檢下詔通緝之後一直藏在東江毛文龍的手中,而微臣又聽聞毛文龍率所部反叛朱由檢,投靠了皇太極,因此舍弟才得以安全返還。”崔呈秀趕緊道。

“朱由檢剛愎自用,僞詔奪取帝位,大逆不道,衆叛親離是應該的。”許顯存忿忿的道。

“不錯,不錯……”許顯存這一句自欺欺人的話語居然引來了魏忠賢手下乾子幹孫還有走狗爪牙一陣附和,神情頗爲激憤。

還有的人居然當衆盛讚起“毛文龍”來,卻絲毫未看到魏忠賢的臉越來越黑,雖然他弄權專勢妄圖改朱家江山爲魏家江山,但起碼還不會去給夷狄蠻酋當奴才走狗,毛文龍雖然反了朱由檢,但也做了漢奸,這也就是反了大明嗎?自己現在用的還不是大明的旗號,也不等於反了自己嗎?這一點魏忠賢倒是清楚的很。

“夠了!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魏忠賢淫威猶在,這一吼,被召過來的走狗心腹個個噤若寒蟬,眼巴巴的朝主子臉上瞅過去,看到魏忠賢那種黑臉,心裡頓感瓦涼瓦涼的,聰明的反應過來的,頓時明白前因後果,趕緊閉口低頭,目光四處遊掃自己站立的那方寸土地,不明白的,瞪大眼睛等魏忠賢嘴裡的下文,腦海中一片漿湖,不知道九千歲大人突然生的哪門子氣。

“呈秀,你繼續說。”魏忠賢嘎嘎一笑,顯然很滿意手下這羣人的表現。

“是,乾爹。”崔呈秀努力平靜自己的情緒,繼續道,“舍弟一直在毛文龍哪裡做客,本官也曾幾次命人前去要求其釋放舍弟,奈何毛文龍一直否認舍弟就在東江,現在毛文龍突然投靠金人,舍弟也就落入金人的手中,金人蠻夷爲開化,一切以利益爲重,從來就沒有聽說過金人搶走的東西還有歸還的例子,舍弟既然在金人手中,斷然不會輕易放還,因此孩兒猜想……”

崔呈秀的話煽動性很大,一番說辭幾乎讓魏忠賢和在場的一半爪牙走狗認同,而最後卻把是否見自己兄弟的選擇權交到魏忠賢的手裡,崔呈秀更加要求在魏忠賢的心腹中再選一人與他同去。

魏忠賢的心思,現在後金離南京十萬八千里,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威脅,而且在他的眼裡也從來沒有把一個蠻夷小族放在眼裡,頂多是要些財帛美女什麼的,如果能說動對方攻擊騷擾遼東,迫使朱由檢放棄南征圍攻南京,花些代價也是可以承受的。

一番商議下來,魏忠賢親自點將,讓最信任的太監李朝欽與崔呈秀一道前去秘密會見崔凝秀。

崔呈秀終於見到了失散了一年多的兄弟,兩兄弟見面自是一番希噓不已,崔凝秀的妻女家眷早已被朱由檢軟禁監控,雖然在東江島上,毛文龍美女美酒無限量的伺候着,但他此時卻實實在在的孤家寡人一個。

很快,在崔氏兄弟的斡旋下,南京明廷與後金達成一系列秘密協議,其中包括割讓山海關以外的土地,冊封皇太極爲大金可汗,每年進貢財帛多少,還有承認朝鮮以後是金人的國土等等,作爲條件,皇太極答應在協議簽署之日起,出動兵馬襲擾遼東以及大明北方邊關諸鎮,迫使朱由檢從江南退兵,讓南京明廷有時間苟延殘喘,甚至慢慢的收復失地,當然皇太極也不會無限制的對遼東用兵,只答應一年的時間,一年過後金人自己也要修養生息。

病急亂投醫,魏忠賢手中的籌碼已經不多了,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而皇太極也有顧慮,他要是簽了這麼一個秘密協定,就等於說完全撕毀了先前與朱由檢簽訂的錦州條約,後金剛經歷過大戰,雖然他有把握認定明廷不會跟他大打出手,而他也需要一段安寧和平的時間來發展自己,如果南京明廷根本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或者根本沒有一點能力與朱由檢對抗的話,皇太極簽了這個秘密協定等於說引火燒身,到時候明朝關閉所有與後金接壤的馬場,再海上封鎖自己,到時候對他絕對是個災難。

巨大的利益同樣伴隨巨大的災難,人說福兮禍所依就是這個道理,而切這份條約基本上對南京明廷沒有什麼太大的約束力,魏忠賢到時候賴賬,皇太極一點辦法都沒有,可以所這份所謂的秘密條約對南京明廷來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對皇太極來說除了名義上他可以提兵戰局山海關以外的土地,但這部分土地上駐紮了幾十萬大軍,不是說拿就能拿的到的。

所以皇太極答應籤這份秘密協議的條件是,南京能有跟朱由檢一戰的能力,若是連這個條件都不具備,皇太極根本沒有必要冒兩面開戰的危險,朝鮮未平,再對上屢次打敗自己的明朝軍隊,他還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

有了強援,魏忠賢一系的官員都精神一震,雖然這個強援隔着千山萬水,但有總比沒有好,起碼皇太極這個蠻夷之酋承認了南京明廷的正統性。

不過令魏忠賢揪心的是,但作爲特使之一的林榮雖然答應了所有條約的內容,但遲遲不肯簽約,但通過崔凝秀的關係,有意無意的透露給魏忠賢一條訊息,那就是暗示南京明廷不能坐在家裡等,起碼要打上那麼一到兩場勝仗,讓他相信南京有能力與朱由檢對抗,否則這個條約只是一紙空文,還有南京城能在朱由檢的攻擊下能堅持多久,若是等不到皇太極出兵,南京城就陷落了,那這份秘約落到朱由檢手裡,那可麻煩了,雖然皇太極不怕,但爲了後金利益,明廷要是關閉與後金交易的所有馬場,十天半月沒關係,一年兩年可就麻煩大了。到時候憤怒的族人買不到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還有貴族的奢侈品,他的汗位都未必能坐的穩。

明白了後金皇太極的意圖,魏忠賢心中也逐漸傾向於分兵,而此時熊廷弼遵照袁崇煥的指示在與湯世隆的對峙過程中一邊整合手中的兵馬,提高他們的戰鬥力,在戰鬥中練兵,同時做出一副與之勢均力敵的假像,雙方十幾萬大軍交織在一起,鏖戰數日,維持略佔上風的姿態。

同時暗影的人秘密的開始接觸湯世隆的副將徐允禎,在大義下,徐允禎慢慢的放下了對南京明廷的幻想,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假像下不斷的建議主帥湯世隆請派援軍,消滅熊廷弼的十萬大軍與南京城外。

湯世隆本來見鄭芝龍被俘後,打算熊廷弼大軍一到,稍微抵抗一下就率軍投降,哪知道對手戰鬥力實在不怎麼樣,當下認爲敵人都是被朝中那些無能的將領誇大了,既然自己能憑藉五萬人與對手十萬人打的不下上下,自然斷了那份投降心思,徐允禎這一請求正中下懷,幻想着打敗名名震天下名將之後的風光,當即提筆書寫奏摺要求朝廷增兵。

而高啓潛也逐漸被太后許蓉蓉信任,雖然還沒有完全倚爲心腹,但韓贊周去後,許蓉蓉身邊信任之人不多,許多事情也問他的意見,高啓潛也沒有着急表現博得更高上位,話從來都是說一半留一半,這樣反倒讓許蓉蓉對高啓潛更爲信任,因爲她認爲高啓潛是聰明人,比以前的韓贊周更聰明,更知道進退,因此很快高啓潛在皇宮中的地位漸漸高了起來,加上他又照顧被下了大獄的韓贊周,有情有義,太監們也都願意跟這種人結交,起碼不會踩着上司的鮮血上位的人都值得一交,高啓潛接受韓贊周遺留的勢力也更加快了。

在高啓潛的影響下,許蓉蓉也逐漸傾向於分兵,在這一個大形勢下,南京城內君臣意見達到了一個高度統一,分兵已然成爲共識。

雖然並不完全清楚崔凝秀來南京的真正目的,但也能猜到七八分,故意的放走崔凝秀,放長線釣大魚,這恰恰就是朱影龍所要的結果。

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9章 青城之戰(三)第9章 海蘭珠(一)第2章 盛京風雲(四)第14章 年關(二)第4章 被迫遷都(二)第8章 倭寇(一)第1章 鐵口斷宋(三)第3章 揭開謎底(二)第2章 後金求和(一)第11章 寧錦再捷(二)第9章 海蘭珠(三)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8章 緩緩徐圖(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5章 屠夫洪承疇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一)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12章 演變(二)第11章 促膝長談(二)第4章 兄弟反目(四)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4章 攤丁入畝(二)第14章 年關(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6章 獻身(一)第7章 協理朝政(二)第11章 開封風雲(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一)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8章 日審(三)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7章 圍困南京(三)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11章 開封風雲(二)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12章 喜事連連(二)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12章 黃紅之爭(五)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2章 朱恭枵(二)第1章 風吹草動(二)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1章 不速之客(四)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9章 突病(二)第2章 幕後操控(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12章 強勢介入(二)第6章 獻身(一)第9章 上元燈節(三)第2章 北伐伊始(二)第6章 一統天下(六)第12章 教育改革(四)第7章 開源節流(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一)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5章 屠夫洪承疇(一)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11章 開封風雲(二)第3章 藍家兄妹(四)第8章 觀戰(二)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3章 兩淮鹽商(六)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6章 救美(一)第9章 無奈紫荷(一)第8章 星火基金(一)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3章 圖賴之死(一)第3章 誣陷離間(二)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8章 一網打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