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貿易使司(一)

朱影龍早就醞釀想成立一個從事海洋貿易的機構,只不過因爲各種原因遲遲沒有表露出來,直到孫雲化造出了兩千料的寶艦,上書朝廷給其配上火炮之時,這才使得條件有了一點成熟,十六、十七世紀海上海盜橫行,沒有強大的武力和堅固耐用的船艦想要做海洋貿易是相當的困難,在原來的那個歷史上,西方列強用大炮軍艦敲開了中國的大門,而自己就要以牙還牙,用大炮軍艦粉碎他們的海上帝國之夢,老老實實的用他們的小帆船好了。

“朕想成立一個貿易使司,專門從事海上貿易,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如何?”這一日大朝過後,朱影龍將內閣幾位尚書大學士和軍機閣的閣臣都召集到養心殿的南書房,開門見山的道。

內閣首輔韓爌第一個站出來文道:“先前皇上在揚州、通州、天津等地設立了海關專署衙門,現在又設貿易使司,老臣敢問皇上是不是要全面開洋禁?”

“老大人的意思是洋禁不應該廢除嗎?”朱影龍有些不高興問道。

“沿海洋禁已經施行了兩百多年了,一直以來是我大明的既定國策,如果貿然全面開禁,老臣擔心倭寇之患會重新燃起,會引起沿海之地會永無寧日。”韓爌斟酌了一下道,倭寇之患纔剛過去多少年,爲保沿海安寧,至少他認爲洋禁是必須的。

禁阻私人出洋從事海外貿易的政策。亦稱“洋禁”。始於明初,在明一代雖時張時弛,但直至明末,未曾撤銷。

明太祖朱元璋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在對外貿易上,除爲“懷柔遠人”,允許部分國家或部族通過“朝貢”的方式進行貿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貿易一律禁止。洪武年間屢申“通番禁令”,規定“濱海居民不許與外洋番人貿易”,頒佈“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等嚴刑峻法。又在山東至廣東的沿海地區修築海防工事,建立嚴密的“巡檢”制度。成祖以後,明廷仍屢申“嚴私通番國之禁”。但遠不如洪武年間嚴厲,禁令的範圍也逐漸縮小。永樂年間對朝貢貿易的違禁事件,成化年間對官吏私通番國的貿易事件,都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正德、嘉靖年間,西方殖民主義者漸次到東方尋找殖民地。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晾曬水漬貨物爲由,強借澳門。他們盤踞澳門,不服“抽分”,販賣奴隸,危害明朝主權,並轉向福建、浙江沿海從事違法的貿易活動。當時從事海上貿易者獲利甚巨,故官僚地主多與商人相勾結,憑恃權勢和厚資,串通官府,逃避禁令,招誘破產貧民出海。或違禁“私造雙桅大舡下海”,有的則“私充牙行,居積番貨,以爲窩主”。有的舶主更“名爲商販,時出剽劫”,既是走私商,又是海盜。有些豪門世家、奸商舶主,利慾薰心,不僅與葡萄牙殖民者進行非法貿易,而且勾結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擄掠殺害中國人民,構成了有明一代的“倭寇之患”。嘉靖元年,給事中夏言認爲倭寇起於市舶(即貢舶),建議罷市舶,厲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議,封鎖沿海各港口,銷燬出海船隻,禁止下海捕魚撈蝦,斷絕海上交通。凡違禁者,必依法處以極刑。

明廷嚴厲的海禁政策,並不能阻遏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相反,參加對外貿易的人越來越多,朝廷無法禁絕。同時,正德、嘉靖年間海禁政策與洪武年間有所不同,洪武年間尚進行有限制的貢舶貿易,而正德、嘉靖年間所有的對外貿易都被禁止。這實際是閉關主義的表現形式,它阻礙了中國與鄰近國家的商品交流和國內工商業的發展,故廣東和福建的地方官員主張開放海禁。隆慶初,舊日的海禁政策已經不可能維持下去,而東南沿海的倭患又已大體平息,朝廷在輿論影響下,才批准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的建議,開放海禁,“準販東、西二洋”,以徵收商稅,增加財政收入。

開放洋禁,即等於明政府允許私人海外貿易的合法存在,這使參加海外貿易的中小商人大大增加。他們湊集資金,建造海船,裝載土產,徑往東、西洋,與海外諸國貿易。朝廷的商稅也因此不斷增長。漳州府在萬曆三年徵收稅銀六千兩;萬曆二十二年則徵收銀約三萬兩,增加五倍。海外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東南沿海地區商品性農業和手工業的繁榮,爲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海禁的開放也是有限制的,弛禁初期頒發“引票”五十張,萬曆中增至八十張,東、西洋各四十張。出海貿易者,均須經海防同知批准,領取“引票”,到指定地區貿易,並在規定的期限回港。對前往貿易的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限制,日本即在禁止通商之列。另外,對出口貨物的品種也有所限制。這類規定依然嚴重地束縛着海外貿易的正常發展。

可以說朱影龍先前下令組建的幾個海關專屬衙門就是海防衙門的前身,他們所司領的職權就是發放所謂的“引票”,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名稱而已,而且當時實施部分洋禁的地區都在東南沿海,不在朝廷的管轄之內,朱影龍下旨開放幾個通商口岸,滿朝文武還是可以接受的,現在要全面開禁,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了,甚至關係到自己切身的利益,比如他們自己雖然礙於朝廷法規不能營商,但他們可以利用親戚朋友海上走私獲得高額利潤,朝廷一旦開洋禁,必將嚴厲大打擊海上走私,而且會讓更多人蔘與海上貿易,到時候他們這些人的利潤空間就會大大的縮水,朝廷洋禁其實禁的只是普通百姓,對有權有勢的士族達官貴人根本就形同虛設,在利益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即使他們不是身在官場,他們也能掀起巨大的力量來反對開洋禁,當然,也有出於公心與私心的不同,韓爌畢竟老了,他的思想僵化了,即便是出與公心,但不了避免的成了朱影龍決心開‘洋禁’的阻礙。

十六、十七世紀是兩個瘋狂的世紀,這兩百年的西方新興的海上強國展開了全球性的殖民掠奪,雖然對還在沉睡的古老的中華影響不是很大,但很大程度上還是促進了明朝的“洋禁”政策,比如奴隸販賣,雖然他的數量遠不如非洲黑人來的多,但一方面也促使了明廷的重視,果斷的執行了“洋禁”政策,以保護沿海的百姓,還有就是倭寇,他們勾結各國海盜,甚至還有中國人自己,瘋狂的侵擾沿海地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也是“洋禁”的一個重要原因,以至於後來東南沿海的倭患又已大體平息之後,朝廷在福建、廣州開部分洋禁之後,日本依舊是明廷明文禁令不允許通商的國家。

而令朱影龍頭疼的是,眼下唯一能展開海上貿易就只有日本,目前朝廷根本沒有能力衝出鄭芝龍的海上封鎖圈,對朱影龍而言,日本不過是個跳板,他是想在日本這個跳板之上搭上荷蘭這些西方航海大國,好把商品買到歐洲去,去賺取大量英鎊和法郎,而且還可以藉此打擊日本的工商業,對其進行有限度的經濟侵略,傾銷本國的商品,賺取大量的白銀,這些他一個人幹不了,他需要自己這一衆股肱之臣的支持才行!

“皇上,微臣也認同韓閣老的意見,洋禁一開,洋夷與海盜勾結,擾亂海防,後患無窮,我大明泱泱大國,何須與那些蠻夷小國做什麼貿易,微臣認爲要展示我泱泱大國的風度,那何不以‘朝貢’的名義與之做一些交換,我太祖皇帝就是這麼做的,皇上乃是聖明之君,還請皇上三思!”楊鶴一頂巨大的帽子扣了下來,居然把朱元璋都搬出來了,朱影龍心中大爲不悅,說到底這些人還是喜歡因循守舊,自認爲天老大,自己老二的心態,不管是朝中文武百官,就連許多著名人物都有着類似的想法,老想着自己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也不想想,你是禮儀之邦,人家不是,對牛彈琴的事情你們分析的頭頭是道,可上升到國與國之間,就跟白癡似的,處處跟人家說要知禮義廉恥,可人家就是不明白,因爲人家拿的是拳頭說話。

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9章 青城之戰(三)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6章 探監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11章 李香君(一)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3章 直搗黃龍(二)第12章 智取嶽州(一)第10章 梟雄遲暮(四)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12章 龍鳳呈祥(二)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11章 聖駕南下(四)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3章 直搗黃龍(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4章 福建淪陷(二)第2章 三方備戰(三)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一)第2章 三方備戰(三)第5章 血戰長江(四)第1章 早朝風波(二)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11章 聖駕南下(三)第10章 誤入第9章 微服南巡(四)第8章 整風運動(一)第5章 歸順(二)第3章 再見張嫣(二)第3章 湘西局勢(四)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4章 攤丁入畝(二)第3章 誣陷離間(二)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1章 三方會談(一)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11章 寧遠(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三)第4章 挑撥(一)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3章 謎團(二)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二)第5章 金、蒙常駐公使(一)第10章 秦淮(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一)第3章 金屋藏嬌(四)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8章 清獄嚴打(三)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10章 梟雄遲暮(六)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5章 閃電偷襲(二)第4章 黔驢技窮(三)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二)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7章 戒酒,可能嗎?(二)第11章 聖駕南下(四)第6章 喪家之犬(二)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9章 突病(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10章 戰爭爆發(四)第6章 圍困南京(三)第1章 三問(二)第3章 揭開謎底(一)第3章 圖賴之死(五)第4章 真相(五)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1章 真有刺客(二)第8章 干戈暫息(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二)第1章 孤身入京(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6章 圍困南京(五)第5章 真病(二)第7章 夜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