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關(二)

口是心非,還叫自己不要瞎猜,朱影龍沒有追問下去,也沒有點破對方對自己朦朧的情意,目光也從熊瑚羞澀的臉龐上挪開了,因爲他的心思不在談情說愛上面,他內心的想的是遼東的事情,按照歷史記載,因爲孫承宗去職,新任的經略兵部尚書高第懦弱無能,不懂軍事,認爲明軍不能夠堅守關外,將關外諸城捨棄,撤軍關內,袁崇煥在寧前孤立無援,兵力淡薄,後金天命可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認爲在這個時候發動進攻,一定能攻下寧前,打開進攻北京的通道,於是利用錦州、右屯守軍撤退,局勢混亂,人心不穩的時機,於天啓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盡起傾國之師十三萬人渡過遼河,大舉進攻寧遠。袁崇煥不下不過一萬多人,面對十幾倍的敵人,關外人心惶惶,努爾哈赤帶兵越過寧遠城,在通往山海關的路上駐紮,截斷袁崇煥的退路,將寧遠城圍了一個水泄不通。在山海關的高第不該發兵相救,消息傳到明廷,朝臣手足無措,沒有絲毫的辦法,但是朱影龍一路走來,卻一直沒有聽到寧遠前線任何的消息,難道努爾哈赤沒有攻寧遠城,還是歷史記錯了,抑或是歷史改變了,還是朝廷封鎖了消息,怕造成恐慌,民心不穩?雖然他記得歷史說這場仗是明朝打贏了,但他還是擔心,萬一歷史上的某一個環節被自己無意中改動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就不得而知,就像崔呈秀本來應該是做他的工部侍郎的,現在卻是河南佈政史。

熊瑚忽然發現坐在對面的朱影龍沒有了聲音,天已經黑了,她只能看到對面一個人的淺淺的輪廓,至於面部的表情就看不清楚了,忽然間耳邊傳來熊廷弼的呼喊聲,一定是環他們回營地了,不過朱影龍還是一動也不動,熊瑚等了許久,忍不住開口道:“王爺,我們該回去了,爹他們在叫我們。”

朱影龍身軀動了動,站了起來彈了一下衣角,道:“知道了,我們現在就回去。”

衆人看到熊瑚和朱影龍一塊回來,大家都頗有意味的看着兩人,尤其是熊瑚跟朱影龍離的很近,臉上紅暈未消,看上去更添幾分嫵媚,不仔細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對剛回來的戀人。

待兩人走近營地,熊瑚也發覺衆人看她的目光都大不相同了,她自己也蕙蘭質心,立刻知道衆人看她的目光爲何不同,羞澀的與朱影龍分開了一段距離,這種明顯欲蓋彌彰的情形自然瞞不過所有人的眼睛,只不過處在熊瑚那種心態下的女子慣有的舉動而已。

“王爺,明天我們就出龍井關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蒙古的領地了,大傢伙可要小心了。”大家圍着火堆烤火,熊廷弼一邊搓手一邊解釋道。

“我們將要進入的是蒙古的哪一部?”朱影龍問道,他雖然知道一些蒙古部落的名稱,但是要說這些部落的領地在何處,他卻一句也說不上來,自然出口詢問了。

“是科爾沁扎嚕特部,從喜峰口外至京師一千二百八十里,東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百里的三十六萬公里都是科爾沁部的領地,屬於嫰江流域,所以又稱嫩科爾沁,跟後金交好,與我們爲敵,以往我們的商人出關經常被他們搶劫,所以我們要小心一些。”熊廷弼久在邊關,自然對後金和蒙古熟悉的很。

一行人中多數沒有去過邊疆,對那種縱馬邊塞,建功立業的生活十分的嚮往,大家圍着熊廷弼讓他講在邊關的奇聞經歷,熊廷弼不愧是一流的軍事家,從蒙古各部的由來到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以區區幾千兵力擊敗九部聯盟的十幾萬人馬,再到以“七大恨”誓師攻打明朝,蒙古各部奇異的風俗習慣和後金“辮子兵”如何的驍勇善戰,如果熊廷弼哪一天退休了,當一個合格的說書藝人應該會大紅大紫,尤其是他呢貼近百姓的大白話,更能引起人的共鳴,連朱影龍都聽的入神了,說到精彩之處,也跟着大夥一起叫好!

“這努爾哈赤真的這麼厲害嗎?”人羣中有人忍不住問了出來。

熊廷弼喝了一口熱酒,仰天嘆了一口氣道:“的確,這努爾哈赤是個軍事奇才,當年他不過是李成樑將軍府裡的一個小小的奴僕,誰會想到就是這麼一個梟雄式的人物,此人若在,當是我大明最大的敵人。”

月已西沉,大家散去各自休息,這一路上,朱影龍都是跟熊廷弼一個帳篷,一來熊廷弼武藝在所有人中最高,可以就近保護他,二來嘛,紙上談兵朱影龍固然能說的是頭頭是道,但真到實際情況就不一樣了,方便他隨時可以請教,以增長實踐經驗,不然朱影龍犯不着舒適的日子不過,跑出來挨凍受累。

朱影龍剛躺下來,熊廷弼就後腳鑽了進來,朝朱影龍道:“王爺,近幾天來,你似乎心思重重,常常一個人走神,究竟是怎麼回事?”

朱影龍知道自己近幾天的舉動逃不過心思慎密的熊廷弼,只不過他此刻才問起,到有些讓他感到奇怪,坐起來道:“本王就知道什麼都瞞不過熊將軍的眼睛,本王正琢磨着後金會不會在這個時候攻擊我們?”

“這個時候,恐怕不會吧,眼下氣溫寒冷,天寒地凍的,不適合行軍作戰,努爾哈赤豈會犯這樣的錯誤?”熊廷弼想了一下道。

的確,漫長的冬季在冷兵器時代,所有的軍事統帥都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打仗,尤其還是進攻的一方,熊廷弼的想法並沒有錯,不過朱影龍知道這是一場關於努爾哈赤生死的一戰,歷史應該不會記錯的,現在只有一種可能了,就是這場戰爭推移了,像這樣勝利的一仗,起初閹黨可能會封鎖消息,但是這場仗只打了三天,而且是明朝勝利的一仗,閹黨是不會放棄這個撈取功勞的機會的,他記得,魏忠賢尚在襁褓中的從子魏良棟,從孫魏鵬翼都封了爵位的,經過這麼一分析,朱影龍頓時覺得自己渾身的血都在沸騰了,這場仗一定是推遲發生了,原本按照行程,他們當在這一仗打完了才能到寧遠,現在如果自己趕的快,或許還可以親眼見到寧遠保衛戰的全部過程,他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人焉能不興奮。

“本王只是猜測而已,還是早點睡吧,明天還要出關呢!”朱影龍不願意多說,言多必失,自己可不想被人無故的神化了。

熊廷弼也知道朱影龍的脾氣,帶着一肚子疑問也跟着躺下了。

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三)第8章 日審(三)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二)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三)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7章 絕代雙驕(二)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2章 盛京風雲(三)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3章 將功贖罪(二)第3章 皇帝萬壽(二)第11章 風流明帝(六)第4章 被迫遷都(二)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1章 返回(一)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9章 東江有變(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二)第12章 離京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5章 真病(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8章 破臉(一)第11章 聖駕南下(四)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7章 除夕晚宴(三)第10章 梟雄遲暮(六)第2章 堅壁清野(二)第3章 湘西局勢(二)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一)第5章 天子之怒(二)第4章 原來是你(一)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3章 皇帝萬壽(二)第1章 草原來客(四)新書發佈了第12章 南京城下(二)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12章 教育改革(四)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2章 白蓮教(一)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13章 來信(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2章 兵臨城下(三)第6章 定計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9章 突病(二)第7章 絕代雙嬌(五)第8章 傳國玉璽(二)第8章 日審(三)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二)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3章 聖姑(一)第5章 閃電偷襲(一)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一)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3章 兩淮鹽商(三)第8章 九·一八(四)第10章 登陸琉球(三)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2章 捷報傳來(一)第2章 盛京風雲(三)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5章 歸順(一)第3章 故人(一)第13章 來信(二)第2章 三方備戰(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12章 一道聖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