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屠夫到了(一)

就在黃宗羲等人得到沅州城失守,落於吳黑苗之手這個震驚的消息之時,洪承酬率一多親衛剛好趕到了沅陵城。

黃宗羲、黃得功還有鄭南生帶領一衆將領出城相迎,客套的話洪承酬也不多說,宣讀了聖旨和總督熊廷弼的軍令後,立刻接管了沅陵城內的所有軍隊,點卯升帳議事,由於黃宗羲是苗務大臣,因此和黃得功也列席了。

“朝廷和皇上委任我洪承酬爲平苗主帥,爾等暫時都歸我節制,我醜話說在了前頭,誰呀不遵我將令,就別怪我洪某人不講前面。”洪承酬殺氣騰騰的眼神掃過鄭南生以及帳中諸將領,話鋒一轉接着臉色更爲冰冷的道:“如果你們哪位發現洪某什麼地方做的不對,當面跟洪某提或者上報雄總督或者給皇上上奏摺都行,但誰要是背後偷偷摸摸的說我洪承酬的不是,或者動搖軍心者,就別怪洪某手下無情了!”

帳中諸將除了黃得功和黃宗羲兩個不歸他直接管的人,其餘的將領都覺得一陣陰風吹過,脖子上兩颼颼的,“屠夫”不愧是屠夫,一來就高舉屠刀了,還是對着自己人,衆將在心中大嘆以後恐怕要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了。

接下來點卯應將,當洪承酬三次點到“曹虎”的名字之時,帳中無人應聲,洪承酬的臉色頓時就黑了下來,這個曹虎他可是聽說過的,打仗勇猛,可惜是個刺兒頭,如果在自己帳下早就軍法從事了,現在居然三次點卯都不到,按軍法可以推出去斬首的。

“這位名叫曹虎的千總好大的架子,本帥剛到任,第一次點卯應將,他就不來見本帥,是不是要本帥親自去請他纔來呀?”洪承酬新官空降,不立威是不行的。

黃得功本想開口說明原委,卻悄悄的被黃宗羲拉住了,示意他不要出頭,黃宗羲想看看鄭南生怎麼說,他有感覺,左良玉和他這位副將有點不對付,總想找個機會證實一下自己的判斷,今天他如果對曹虎落井下石的話,就全印證了自己的猜想了。

“啓稟大帥,曹虎曹千總不在軍中,故而沒能前來應卯!”鄭南生又怎麼讓人落下口舌,說自己挾私怨,公報私仇呢?

“滿營衆將都在,爲何獨獨缺他一個人,不在軍中,鄭參將,你與本帥細細道來。”洪承酬也知道自己殺性太重,上次就因爲自己殺的太多了,如果不是皇上賞識,只降職了事,還委以重任,不然何來今日的自己,所以他刻意的改變這一切,儘量改變自己的脾性。

“事情是這樣的,左將軍中毒後,曹虎曹千總他……”鄭南生也沒有多說什麼,不過他很有技巧的將曹虎不遵將令的事情着重的提了出來,按照他對洪承酬這個人的瞭解,洪承酬最不喜的就是不遵將令的將領,給曹虎在主帥面前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對自己是白利而無一害,當然他也不着痕跡的誇讚了曹虎幾句,說他靈活級機智、作戰勇猛什麼的,使得營中衆將一點都聽不出他真正的心思。

洪承酬的老奸巨猾,新官上任,雖然一下子還不能聽出鄭南生話中之真正含義,但只要回去細細一琢磨便能明白其真正含義,而黃宗羲則還沒有能達到洪承酬那樣的高度,經驗不夠,對人性的理解也遠遠停留在紙面上,加上他對鄭南生和曹虎之間的恩怨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他要明白過來,恐怕也要數年之後回想一下才行,黃得功本來就不善人際交往,不然也不會在京營中做冷板凳那麼長時間了,聽到鄭南生如實說出曹虎未曾前來應卯的原因之後,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心道,這鄭南生膽小如鼠,定是不敢在大帥面前胡亂瞎說。

洪承酬聽了鄭南生的敘說後,心中大罵鄭南生無能,搞出這麼一件事來,如今叫自己如何立威?這不是誠心要自己好看嗎?無意之中,洪承酬對鄭南生的印象大大折扣,難怪,左良玉一中毒,你接管大軍後,一點建樹都沒有,還被苗蠻子搞的焦頭爛額,最後不得不將大軍撤到城裡面來,連手下一個千總都壓不住,這麼窩囊的將領他還是頭一次見到。

“既然曹虎曹千總不在軍中,應卯之事本帥不再追究,不過曹虎觸犯軍法,不遵軍令,私自領兵出戰,此例不可開,否則人人都各自爲戰,要本帥何用?曹虎違抗軍令在先,又孤軍深入敵後,但念在其軍功卓著,所以本帥先將起有千總降至百總,另外記下四十軍棍,等他回軍之時再行領受,衆將沒有異議吧!”洪承酬沉吟了一下,擡眼掃過帳中諸將沉聲道。

“謹遵大帥軍令,我等並無異議!”衆將異口同聲道。

“大帥,吳黑苗的苗蠻叛軍冒充我朝廷大軍日前連連攻陷盧溪、辰溪以及沅州三座縣城,奇怪的是,盧溪和辰溪兩座城池吳黑苗都棄守了,反而只佔領了沅州一個縣城。”鄭南生道。

“吳黑苗命人冒充我大軍在三座縣城燒殺搶掠,盧溪和辰溪兩座縣城中許多漢人富戶都被其搶了財產,這分明是故意栽贓敗壞朝廷的名聲!”黃宗羲異常憤慨道。

“就目前的來說,的確是如此。”鄭南生緊跟着附和道。

洪承酬初來乍道,沒有親眼聽到或看到,也不好立即下這個判斷,只好先點了點頭道:“朝廷給本帥的平苗策略就是堅壁清野,簡單點說,就是全面封鎖苗疆,不打也不挑釁,半年到一年之內,一粒米,一粒鹽、一尺布,一斤鐵,哪怕是一顆釘子,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一律不準流入苗蠻子手中,並且不斷的向苗疆內推進,壓縮其生存空間,看這幫苗蠻子能撐多長時間!”

衆將包括黃宗羲都深深的吸了一口涼氣,這個策略明顯與皇上交給自己的民族政策背道而馳,完全是爲了趕盡殺絕,難怪朝廷會派了這位素有殺人魔王的“屠夫”執行這種絕戶之平叛策略,皇上這是怎麼了,爲什麼會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這讓黃宗羲一下子無所適從,額頭上緊張的都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嘴巴一張一合之間,愣是發不出一絲一毫的聲音來。

戰爭並不是靠誰的拳頭硬誰就會最後的贏家,經濟、文化都可以作爲戰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纔是最殘酷的戰爭,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所以孫承宗這一策略看似陰毒,但恰恰符合了後世軍事家對戰爭的認識,因爲戰爭是無處不在的,連信息上都能開闢戰場,小小的經濟封鎖有能算什麼呢?

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一)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7章 開戰(一)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9章 青城之戰(四)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6章 引蛇出洞(五)第7章 湖廣戰略(二)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一)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6章 圍困南京(六)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三)第3章 兩淮鹽商(四)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五)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9章 海蘭珠(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6章 張榜求醫(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4章 四方來賀(二)第8章 英雄所見(二)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4章 真相(三)第1章 三方會談(二)第6章 再起波瀾(一)第1章 誰罪誰過(二)第2章 豎子不足與謀(二)第2章 幕後操控(二)第4章 真相(五)第1章 和親聯姻(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一)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3章 金屋藏嬌(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10章 角逐沅州(一)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三)第10章 簽訂協議(一)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7章 班師返京(三)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4章 攤丁入畝(二)第7章 李瑤情動(四)第2章 遭受軟禁(二)第1章 甦醒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2章 撐死膽大的(一)第2章 朱恭枵(一)第6章 一統天下(四)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8章 觀戰(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二)第8章 一網打盡(八)第6章 圍困南京(六)第5章 刺客現身(四)新書發佈了第7章 絕代雙嬌(六)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10章 佈局天下(三)第2章 盛京風雲(一)第1章 孤身入京(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5章 多爾袞(一)第7章 撲朔迷離(四)第5章 駐軍琉球(三)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2章 各懷心機(一)上架了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一)第5章 歸順(二)第3章 再見張嫣(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0章 湘西風雲(二)第2章 一國兩帝(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7章 條件(二)第3章 聖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