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湘西局勢(一)

黃宗羲還有黃得功和他率領的一千騎兵馬不停蹄的往左良玉的大營趕過去,這一千騎兵還是打敗李琪、李朝欽所得的戰馬拼湊出來的,是熊廷弼最強大的看家機動力量了。

黃宗羲和黃得功到達辰州的時候,鄭南生面對苗人叛軍的游擊戰術束手無策,只得下令將大軍撤進了沅陵縣城,曹虎不服從軍令,帶了自己手下大約八百多人一頭扎進了湘西的深山密林當中,本來鄭南生可以依照軍令斬了曹虎,而自己只是副將,曹虎又是左良玉的心腹愛將,再說了如果不與苗人叛軍交戰,又怎麼找到對手弱點,不管怎麼樣,朝廷最終還是要平叛的,積累一些於苗人交戰的經驗也沒有壞處,但是曹虎違抗了自己的軍令,不能就這麼放過他,他下令斷了曹虎八百人的糧草軍需供應,理由是軍中糧草本就不多,加上苗人神出鬼沒的,要運送糧草軍需,兵力派少了,又去無回,難道要派一支五千人馬的大軍給八百人運送糧草不成?而且曹虎的隊伍也難以確定行蹤,要糧草軍需可以,自己派人到沅州城取,他照給,但明說了,糧草一旦被苗人劫走,餓肚子他不管,自己想辦法。

曹虎恨的牙癢癢,但沒有辦法,只得答應了下來,大軍撤退之時,鄭南生還算有點人性,給他留下了半個月的糧草,因此他暫時還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後勤問題。

流賊頭子出身的曹虎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剛一頭扎進去,吃了幾次虧之後,也學乖了,雖然他們所處的這片地方是苗漢雜居,但苗人反叛之後,順帶這連居住在這一帶的普通漢人也都仇恨起來,只要遇到漢人居住的村落都遭到了苗人小股游擊隊伍的搶劫和殘酷的殺戮,而原本善良勤勞的苗人鄰居一夜之間就露出猙獰的面目,苗漢雜居中的漢人紛紛逃離,這給了曹虎機會,原來因爲地形不熟,不是機關就是冷箭的,還有小股苗人神出鬼沒的騷擾,就是遇到一些漢人百姓,他們也都不願意幫助他們,現在好了,吳黑苗也不知道是不是昏了頭了,居然發出驅逐領地內漢人的命令,大批漢人被驅逐出苗漢雜居之地,他們失去了房子、田地,拖家帶口再一次逃難,這就讓曹虎很容易找到怨恨苗人驅逐的漢人做他們的嚮導,這樣一來,逐漸扳回了逆勢,在湘西的羣山密林中居然深深的紮根下來,這些都是後話。

苗中四時氣候與內地向異。常有黑霧瀰漫,卓午始稍開朗。當朦翳之時,人畜對面不相見,寸趾難移。春夏淫雨連綿,兼旬累月,常駐泥滓難行。雨勢甫霽,蒸溼之氣,侵入肌骨。其泉爲山洞岩漿,性極寒冽,飲之敗胃,水土惡劣,外人居其間,常生癘疫。吳黑苗的心中的想法是將臘爾山中的生苗遷出來,這樣一來必然加重了佔領區的負擔,土地、房屋還有耕牛等等這麼多東西從哪裡來,方法有二:第一,擴大佔領區,可行,但需要一段時間準備,雖然號稱十萬大軍,但兵器奇缺,將領也稀少,雖然軍事上憑着一定的戰術優勢小勝了幾次,朝廷實力猶在,真拼起來一定不是正規軍的對手,小打小鬧是成不了大事,沒有攻城利器,吳黑苗也不敢攻打重兵防守的堅城。第二,驅逐領地內的漢人百姓,這樣一來,土地、房屋還有耕牛就全有了,還可以乘機洗劫一些漢人中富戶,所得之財富充當軍費,購買武器甲冑,增強實力,這種一舉兩得的好事,吳黑苗絕對做的出來。

黃宗羲到達沅陵的時候,當他看到口不能言,只能眼珠子動動,神智清醒,渾身酥軟,只能吃點稀飯流質之類食物維持生命的左良玉的時候,頭皮直髮麻,雖然他在來之前還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瞭解了一些苗族是個什麼樣的民族,也略微知道了一些這個民族神奇的東西,比如——盅毒,想不到一到湘西,他就親眼見識了這種神秘盅毒厲害,三軍之主帥,居然在自己的中軍大帳之中中了敵人的毒,太詭異了。

看望過左良玉後,鄭南生將黃宗羲和黃得功迎入縣衙的二堂,沅陵縣的縣太爺早就跟着辰州知府跑了,縣衙也就成了大軍臨時治所,黃宗羲到了之後,按照明朝文官領導武將的原則,官品最小的黃宗羲就成了主心骨,鄭南生肩上的責任一下子就卸去了大半了。

奉茶過後。

“鄭將軍,左將軍中毒之前營中可曾發生過什麼事情?”黃宗羲覺得事態嚴重的出乎他的想象,他有必要弄清楚左良玉中毒的前前後後整個經過。

第一個進入左良玉中軍大帳的曹虎領軍在外,所以鄭南生也就將那晚前後以及第二天黎明苗人劫糧草假扮運糧士兵救人,加上曹虎對他說的一些事情,理了一下先後順序道了出來。

“兩千士卒押送糧草居然讓一羣亂民給全殲了,鄭將軍,這就是你們帶的兵嗎?”黃宗羲低頭分析消化鄭南生所說的一些細節,而黃得功則不需要考慮這些,不無諷刺的對着鄭南生道。

鄭南生老臉一紅,黃得功的話雖然聽着刺耳,到說的是實情,他們一路南下,仗是越打越順利,不免滋生了驕傲輕敵的情緒。警惕性自然就降低不少,押運糧草的兩千人馬的屍體一個不少都拋在了一處,這說明什麼,說明押運糧草的將領一路走來居然連一路偵察的斥候都沒有派出,如果派了斥候,那斥候就算也死了,也不可能與大軍屍體棄放在同一處地方,但也不排除苗人吃飽了撐着,將所有屍體歸攏一處,這種可能心比較小,黃得功是京營將領,就算品秩相同,但地位上還差上那麼一截,何況黃得功積功已經升至副將,鄭南生忙回答道:“黃將軍,一來的確是左將軍和標下疏忽了,沒有防範,二來,苗人突然叛亂,而且在沒有過限期的情況下,我們措手不及才讓這幫苗蠻子得手了,標下無能,已經給總督大人上數自請處分了。”

第1章 不速之客(四)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9章 上元燈節(四)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9章 青城之戰(四)第10章 岳父周奎(一)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9章 戰爭的天平(二)第4章 被迫遷都(四)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8章 一網打盡(七)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3章 皇帝萬壽(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四)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8章 緩緩徐圖(二)第2章 朱恭枵(一)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1章 早朝風波(四)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4章 被迫遷都(六)第12章 東林黨(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9章 微服南巡(一)第4章 以打促和(二)第2章 幕後操控(一)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5章 天子之怒(二)第8章 日審(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一)第2章 三方備戰(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九)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1章 三方會談(四)第3章 揭開謎底(四)第7章 血戰寧遠上(一)第2章 整合(二)第6章 伏屍千里(三)第5章 省親之路(一)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1章 三方會談(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四)第10章 浴火鳳凰(五)第4章 破冰之舉(一)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9章 血戰寧遠下(二)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13章 來信(一)第1章 停戰和談(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7章 南下(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三)第1章 三問(一)第8章 緩緩徐圖(一)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2章 白蓮教(二)第6章 引蛇出洞(四)第4章 四方來賀(一)第3章 皇帝萬壽(三)第11章 寧錦再捷(一)第1章 赴遼(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6章 圍困南京(一)第11章 張嫣第8章 遭遇一戰(一)第6章 定計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12章 演變(一)第4章 攤丁入畝(一)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4章 雙賢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2章 強勢介入(三)第5章 真病(一)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10章 誤入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四)第5章 省親之路(三)第5章 傷勢惡化(二)第11章 周王(二)第2章 人才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3章 藍家兄妹(三)第10章 浴火鳳凰(六)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