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春闈出貢(二)

下盧煥章給開的方子熬製的褐色湯藥,那是又苦又難 在這副軀體是大富大貴的出生,但本質上他應該還算是貧苦出生,良藥苦口,這個道理他比誰都清楚,所以宮裡面誰都知道他是最好伺候的皇帝,也是最難伺候的皇帝,好伺候是因爲他很少罵人,很少對宮女,太監們發火,待人很寬和,難就難在他對某些方面的要求與以前皇帝不一樣,喜歡獨立自主,因此顯得行爲有些怪異,所以大家又覺得這個皇帝難伺候,總的來說,她們都慶幸的是,碰到一個好主子了。

一天三副藥,早、中、晚三次,已經喝下兩副之後,朱影龍就覺得渾身輕鬆了不少,胳膊也有力氣了,看來名醫就是名醫,如果能再教出一大批的名醫出來,那可真是國家之福嘍!

睡了一覺,第二天朱影龍氣色好多了,下牀走動已經沒有問題,盧煥章入宮有細細給他診斷了一下,確定沒什麼大礙,又開了一張藥方,酌減了一些藥物,加了一下固本培原的藥材,然後帶着徐應元去太醫院取藥。

朱影龍這次小病着實牽動了許多人的心,後宮的妃子們不必說了,內閣、軍機閣、六部的十幾位大臣哪一個不是把心提到嗓子口門上,直到宮中傳來皇上不過是小恙的消息,並且經過徐光啓的親眼證實這纔將百官的心給安定下來,這個時候萬一皇上重病,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遼東議和那是皇上一手策劃促成的,萬一皇上病倒不能坐朝理政,恐怕後金和南京的兩位要蠢蠢欲動了。

朱影龍突然大病的消息傳到南京着實讓魏忠賢高興了一場,大肆宣揚篡位逆賊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正準備磨刀霍霍地時候,卻發現人家不過是小病小恙,空歡喜一場,便馬上偃旗息鼓了,倒是讓對岸的雄兆??緊張了一場,他就手下五萬軍隊,南京城中少說也有二十幾萬大軍,真要壓過來,壓力可想而知。

要麼怎麼說皇帝一人身系天下安危呢?

皇太極接到這個消息到先將信將疑了一下,也足夠重視了一下。還召集羣臣集中商量了一下,不過在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又收到了大明皇帝不過小恙的消息,顯然先前被人可誇大了,遂此事也就只是在史書上留了一筆,打翻了幾朵浪花就沉入海底了。

雖然皇帝病重不過是虛驚一場,皇上本人身體也無大礙,但免不了的還是有流言出來,有心的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得知了皇帝那晚爲何沒有翻牌子,而是直接宿在了養心殿。而且生病的時候只有一個宮女兼秘書的嫣紅在身邊,而這個嫣紅長的也是非常的漂亮,風言風語的就出來 了,漸漸地也就傳到朱影龍的耳朵裡。不得已,在熊瑚等諸女的勸說 下,下詔冊封嫣紅爲裕妃,居景陽宮。但仍御前伴駕,恩寵猶在貴妃熊瑚之上,這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由於嫣紅一向與人無爭。待人溫和。更是孤女。還是跟隨朱影龍身邊最久的女人,皇上身邊有這樣一個細心的可人照顧反而讓後宮諸嬪妃們放心。

其實在朱影龍的心裡。他是習慣了嫣紅對他的照顧,對於誰的寵愛多少都沒有一個實際的數字來衡量,總之是他地女人,他都疼愛有加,儘量做到公平、公開,希望她們都能體會到他這個做丈夫的一番苦心。

三天很容易過,盧煥章說臥牀休息三五日就可痊癒,三日後果然如此,早朝之上,一身龍袍,精神抖擻的朱影龍出現在太和大殿之上,所有的流言都不攻自破了。

“朕不過休息了三天,朝中就有謠言傳說,說朕身患重病,不日即將駕鶴西去,嘿嘿,空穴未必來風,什麼人傳出這樣地謠言,是什麼如此希望朕這個皇帝當不下去,朕心裡是一清二楚!”朱影龍坐上龍椅,凌厲的掃視了跪在自己腳下的文武百官一眼,口風愈來愈重道,“朕可以告訴那些意圖不軌的亂臣賊子,朕這個皇帝不但要做下去,還要看着這些人先埋入黃土!”

鏗鏘有力地聲音在諾大的太和殿中激旋迴蕩,震的百官們地心頭亂響。

“皇上聖明!”

“朕當然聖明瞭!”朱影龍突然朝站在朝臣之中喝道:“禮部右侍郎周庭儒!”

“臣,臣在!”周庭儒全身劇烈顫抖地爬到最前列,哆哆嗦嗦地 道。

“周愛卿,你說朕聖明嗎?”朱影龍站起來,走下御階,來到他的面前和顏悅色地問道。

“皇上聖明,皇上聖明!”周庭儒嚇得如小雞啄米一般“咚咚咚”的磕起頭來,謠言的事情他可是沒少推波助瀾,難道皇上都知道了,他當然害怕了。

“朕也覺得朕很聖明,呵呵,都平身吧,啊,呵呵!”朱影龍沒有別的目的,就是借早朝這個機會敲打敲打一些左搖右擺的騎牆派的官 員,尤其是這個還可利用的禮部右侍郎周庭儒,沒有直接的證據,皇帝也不能隨便辦人,不然不

綱紀嗎?皇帝都爲所欲爲了,那底下那些掌握平民百 的一方臣子們豈不是要有樣學樣?貪污納賄,胡作非爲了?

奈何喜歡揣摩聖意的人已經在開動腦袋旋轉起來,皇上點名直接問周庭儒是何用意呢,呀,敲山震虎,暗地裡警告皮島大毛文龍,一定是這個原因,就連周庭儒本人也覺得皇上那謠言說事似乎另有深意,這個深意嘛也就與這些人不謀而合了。

不能不說朱影龍是有那麼點借周庭儒的口警告毛文龍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朱影龍決定整頓吏治了,治國必先治吏,吏治不好國也就治不好,只有少數幾個跟隨朱影龍已就的老臣隱隱覺得大明朝官場上將會颳起一股劇烈的風暴,發起這股風暴的就是坐在這龍椅上的九五之尊——皇帝。

而年輕一點的如史可法、黃尊素等官員雖然沒能推斷出是什麼,但遼東戰事一結束,國內改革地風暴即將來臨。相比而言,剿滅南京的魏忠賢要比這個次要的多了。

“啓稟皇上,崇禎元年戌辰科會試閱卷已經完畢,這是微臣等擬定的名次名單,請皇上御覽!”徐光啓出列高舉一份名冊奏稟道。

司禮秉筆太監徐應元正待過去取來,被朱影龍揮手退了回去,他自己親自走了下來,取了過來,打開瀏覽起來。

“啓稟皇上,此次會試取士兩百二十四人。會試臣等擬定取頭元名叫李二何,爲梅縣鬆口人,19歲中秀才,萬曆三十七年鄉試????.??????名爲熊汝霖,浙江餘姚人,第三名是黃鼎臣,附城人,第四……杜麟 徵、夏允彝、劉正宗、王春卿、賴垓、解學尹、瑞徽、管紹寧、潭元 春、牛金星、李巖……”徐光啓又從袖口中取出一份名單,當中宣讀起來。

這些人當中。除去潭元春、牛金星、李巖三人,唯一能讓朱影龍感到有點印象的就是夏允彝,與他還連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名聲響亮的人物叫做陳子龍,可惜這次會試名單中沒有他的名字。還有一個看着有點眼熟的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他是何人,但是看到他的籍貫地時候,猛然想起來。他就是陳永華,好像是鄭成功的手下,聽過他的名字。也是個有才華的人。不過對此人也是不很瞭解。一句話,不論這兩個人是有才沒才。他根本說不準,因爲對以前那個時空的他來說,實在太遙遠 了,歷史書上有他們的名字,應該有點本事,希望不是誇誇其談的那 種,他現在需要的是實幹家,不是理論家。

“朕沒有什麼異議,就這樣吧,把名單貼出去吧。”朱影龍合起手中的名冊道。

“微臣遵旨,不過皇上,落榜的考生,聽說皇上另有安排,可否一併下旨張貼出去,以安這些舉子地心。”徐光啓道。

“也好,京城中新開兩所大學,四年學制,他們可以進入就讀,所有費用由朝廷支付,但必須要通過一定的入學考試,此事禮部就不必插手了,由國子監和翰林院、太醫院等諸司協同辦理!”朱影龍思考了一下道。

“太醫院,皇上,這跟太醫院有什麼關係?”徐光啓不明道。

“此事大有關係,反正朕也不會強迫這些落榜的舉子,你們以後就會明白的。”朱影龍不打算跟他們解釋下去,因爲這個問題越解釋越說不清楚,還不如做了讓他們看就明白了。

翰林院院正楊嗣昌、新任國子監祭酒董其昌、還有太醫院地院使盧煥章等躬身領旨,其實這部分工作早已經在貴妃熊瑚籌備兩所大學的時候已經展開,說服了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才溢文敏的董其昌擔任國子監祭酒之後,兩所大學才正式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朱影龍更是下旨意,讓韓爌兼任北京大學地校長,董其昌爲副校長,禮部尚書徐光啓兼任清華大學的校長,翰林院院正楊嗣昌兼任副校長,太醫院院使盧煥章也兼任副校長。

兵部同時奏上來熊廷弼請求治遊擊將軍吳三桂擅自攻打錦州損失四千關寧鐵騎之罪的摺子和遼東前線十幾個大將聯名力保吳三桂地摺子。

不過朱影龍這麼一看,兩份摺子好像就是同一個意思,熊廷弼請求治吳三桂擅自行動之罪,但似乎折中寫地多是些爲攻佔錦州立下大功之詞,還有那聯名力保地摺子就不用說了,通篇都是溢楊之詞,朱影龍早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下旨調吳三桂入京,進通州軍校學習,同時下詔各地,凡千戶、千總以上武官,採取輪換制度,學制半年至一年,不願意來的或者學習之後不能達到朝廷規定要求,就地免職,一級警備地部隊除外,全部進入通州帝國軍校學習!朱影龍親任校長!

朱影龍沒有給大臣任何發言反對的機會,直截了當的命徐應元當場宣讀了聖旨。

第4章 四方來賀(四)第7章 圍困南京(二)第3章 巾幗英雄(一)第9章 美人婉若(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4章 敲詐鹽商(三)第4章 兄弟反目(二)第3章 揭開謎底(二)第6章 救美(一)第8章 交換(一)第4章 真相(三)第4章 兄弟反目(一)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2章 撐死膽大的(二)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8章 一網打盡(五)第7章 中秋月圓(四)第12章 大龍興寺(四)第6章 一統天下(五)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5章 風暴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10章 戰局(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6章 東西夾擊(一)第8章 整風運動(四)第7章 屠夫到了(二)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四)第2章 北伐伊始(三)第5章 陝西流賊(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三)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8章 清獄嚴打(三)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3章 謎團(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10章 戰爭爆發(二)第6章 夜戰錦州(二)第12章 創業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2章 幕後操控(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一)第10章 戰爭爆發(二)上架了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5章 兩個朝廷(二)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1章 皇太極稱帝(一)第6章 重陽賞菊(一)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3章 藍家兄妹(三)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5章 真病(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8章 干戈暫息(二)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8章 九·一八(一)第8章 九·一八(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2章 整合(一)第3章 聖姑(一)關於文中一些歷史設定的解釋第10章 扶桑行省(三)第10章 浴火鳳凰(三)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11章 琉球行省(一)第5章 風暴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1章 風吹草動(二)第10章 戰爭爆發(三)第12章 匆匆一年(二)第3章 巾幗英雄(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9章 青城之戰(一)第6章 沈溪入獄(一)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7章 開戰(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4章 被迫遷都(一)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4章 脫身(一)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8章 傳國玉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