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寧錦再捷(二)

果然,天啓七年五月六日,皇太極率軍西征,其中從徵朝鮮的大軍中選出精兵兩萬,先於七八兩日渡過遼河,而哨馬已至閭陽驛,兵鋒直『逼』錦州。

早在在後金侵朝戰爭剛結束,朝廷正加強對遼西的戒備,和談陷入僵持,不得不防,朝鮮淪陷,更是加重了這個擔憂,增定大帥,命杜文煥駐寧遠,尤世祿駐錦州,侯世祿駐前屯,左輔加總兵銜駐大淩河,滿桂駐關門,節制以上四鎮及燕河、建昌四路,賜尚方劍,以重事權。當後金兵渡遼河的警報傳來,朝廷迅即調整各將防地,重新部署兵力:命滿桂移鎮前屯,原駐此地的侯世祿同三屯總兵孫祖壽移駐山海、宣府,黑雲龍移駐一片石,薊遼總督閻鳴泰移鎮關城,這時,總兵趙率教尚在錦州負責築城,責令他與副將左輔、朱梅、監軍太監紀用等“嬰城固守”。袁崇煥奉命駐寧遠,居中調度,戰守兼籌,這些將領大多久歷戰陣,作戰勇敢,經驗豐富。

早在天啓七年二月,朝廷爲集中指揮,將王之臣調回京師,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以備帷幄之中,不時籌策”,而關內外兵馬盡屬袁崇煥調度,監軍太監劉應坤隨軍,便宜行事。在袁崇煥的指揮下,駐防前線諸猛將發揮了重大作用。爲迎戰後金兵,朝廷調發十二萬兵馬,其中四萬守山海關、八萬守關外,而以六萬分守前屯、寧遠、中後、中右四城。在這四城中,又以寧遠最爲重要。

袁崇煥沒有寧遠一步,直接指揮該城三萬五千兵馬,全『操』戰守事宜,並隨時支援錦州。

山海關城及各隘口駐軍四萬,兼守關與出援關外各城的任務,兵力甚爲不足。兵部尚書王之臣建議,從臨近各鎮抽調兵馬速援山海關。天啓帝發佈命令:從昌平調一萬,以總兵李嘉訓爲將;從天津調五千,以副將錢中選爲將;從保定調五千,以總兵王繼爲將。接着,又從宣府、大同兩處各挑選五千兵馬,隨帶軍器火『藥』,星夜前赴山海,以聽督臣調度。同時,自山西以至河南、山東及直隸地方,凡有兵馬處所,俱要揀選,秣厲裹糧,整搠用備緩急,隨時聽調。截止五月二十九日,各鎮援遼官兵共三萬餘,已雲集關門,戰守皆備。總計以上關內外守軍與援軍,共達十五萬以上,均爲精兵宿將,而關外精兵盡在前線。兵器甲技、馬匹、火『藥』,無數戰士精巧工堅,迅速發前線。

遠在北京的朱影龍也對即將發生的寧錦大戰極爲關注,熊瑚更是將根據前線送來的抵報,還在王府中搞了一個小型的沙盤,拉着朱影龍陪她玩戰術推演。

袁崇煥吸取寧遠之戰的經驗,仍然採取以固守爲主的作戰方針。

五月十一日,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陽,後金辮子兵大約六萬左右在皇太極的率領下進抵錦州城外,四面紮營,將錦州包圍起來。這時,明總兵趙率教駐錦州,負責築城,朝廷剛下達新的任命,令尤世祿代趙率教守錦州,副總兵左輔爲前鋒官駐大淩河。還沒等他們上任,後金兵已包圍了錦州。大淩河、右屯等城此時尚未修好,無堅可恃,當後金兵將至時,左輔等人都撤入錦州固守,沿邊小堡也都“歸併”到臨近大城,會同關門鎮臣節節防禦,實行堅壁清野,凡河西糧石俱搬運至錦州。有草之處,派人乘風縱火焚燒,使後金兵野無可掠以自困。

皇太極攻打錦州的意圖非常明顯,他最擔心的就是明寧錦防線一經鞏固,後金難以向西進兵,更無法直闖山海關。所以他不顧八旗將士從朝鮮到遼西的數千裡連續行軍作戰,迫不及待地又揮兵西進寧錦,企圖一舉打破遼西防線。實現他隨時可以南下的戰略構想,他一方面包圍錦州,一方面別遣一軍越過錦州而西,『逼』近寧遠,其目的是斷絕明援錦兵馬,而以主力專攻錦州。

後金兵抵錦州城外,總兵趙率教等懾於後金兵來勢兇猛,爲延緩時間等待援兵,立即派出二名將官縋城而下,到後金營談判講和。皇太極很想錦州不戰而降,自然不放過這個好機會。他以禮接待來使,並給趙率教寫了一封信,勸其投降,或者以禮議和,他都接受。信帶回城後,遲遲不見答覆。

第 178 章 前線。袁崇煥最後還是用上了朱影龍留給他的五十萬兩銀子,有足夠的銀子,修築的城牆就更加堅固,準備也就更加充分。

對比之下,後金準備很差。它是在徵朝鮮後聽到明兵築城的消息而倉促上陣的,可以說,無論在思想上、物質上都準備不足。而且它是以疲憊之卒對付以逸待勞的明兵。皇太極輕率地率軍出征,大動干戈,草率出征,說明他太急功近利了。

第 178 章 彈劾,要求“從重議處”。三是,築城屯糧的錢銀來歷不明,無限他侵吞軍餉和收受賄賂,私通後金。袁崇煥功高不賞,又受到閹黨的排擠,即於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爲由,申請辭官回籍調理。在魏忠賢的唆使下,天啓帝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請,寫道:袁崇煥“疏稱抱病,情詞懇切,準其回籍調理”。他在李應薦的奏本中又批道:“袁崇煥暮氣難鼓,物議滋至,已準其引疾求去。”天啓帝念他在寧錦的功勞,主議求款與不援錦州均不予追究,侵吞軍餉和收受的賄賂也用於築城屯糧守城將功折罪,私通後金也查無實證不予追究。算是他給予袁崇煥的最大“恩典”。

面對這一個結果,朱影龍內心很不是滋味,第三條罪狀全是因爲他,如果不是自己那五十萬兩白銀,袁崇煥就不會背上這一條罪狀,以他目前的能力恐怕幫不了他什麼,魏忠賢借“寧錦大捷”重新獲得了天啓帝的高度信任,而且天啓帝的幾個妃子都同時懷上了龍種,最快的一個,已經懷胎九個月了,生產在即,他的處境一下子艱難起來,只要她們其中一人生出了男孩,這個男孩就有可能被天啓帝立爲太子,天啓帝還會像自己所知的歷史立自己爲儲君嗎?朱影龍根本不知道,難道最後還要效仿一下成祖,再來一次“靖難之變”嗎?雖然他隱約猜到生出來的孩子不是天啓帝的種,但天下人會怎麼看,那些頑固的忠臣又怎麼看,成祖奪了侄兒的皇位,幾乎殺光了原來的臣子才穩住了帝位,難道自己也要高舉一次屠刀嗎?

朱影龍心如同六月裡的天氣,焦躁不安。

第10章 湘西風雲(二)第5章 悲城南京(五)第4章 真相(五)第10章 佈局天下(三)第2章 賜婚第8章 卓巴歸心(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10章 順水推舟(二)楔子第1章 赴遼(一)第9章 上元燈節(三)第1章 草原來客(一)第5章 刺客現身(三)第9章 熊瑚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五)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11章 寧遠(二)第4章 真相(五)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1章 琉球行省(三)第7章 中秋月圓(三)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1章 風雲變幻(一)第3章 圖賴之死(五)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一)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12章 黃雀在後(二)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6章 特種作戰(一)第8章 清獄嚴打(三)第10章 浴火鳳凰(五)第6章 引蛇出洞(二)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10章 戰局(二)第7章 絕代雙驕(二)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7章 戒酒,可能嗎?(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7章 南下(一)第7章 刺客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11章 李香君(一)第4章 挑撥(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一)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12章 創業第7章 錦州逼和(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五)第12章 精兵簡政(一)第7章 生擒卓巴(二)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6章 伏屍千里(三)第2章 新科狀元(一)上架了第3章 皇帝萬壽(一)第9章 東江有變(一)第5章 歸順(二)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12章 袁崇煥(二)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10章 秦淮(一)第7章 圍困南京(一)第2章 朱恭枵(一)第14章 年關(一)第2章 整合(一)第1章 返回(二)第8章 九·一八(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4章 如瑩懷孕(二)第12章 黃雀在後(二)第3章 制度變革(一)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7章 屠夫到了(二)第5章 傷勢惡化(一)第11章 軍制改革(四)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1章 苗務大臣(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6章 探監第8章 日審(三)第5章 天子之怒(四)第12章 南京城下(一)第4章 真相(五)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3章 制度變革(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6章 一統天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