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遭受軟禁(一)

闊別整整一年,朱影龍又重新回到了北京城,街上的人羣還與自己離開的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要說變化,就是人們的那張臉,笑容越來越少,變得越來越冷漠,尤其看到朱影龍等人身邊那個傳旨太監,更是驚恐不已,避退三舍。

朱影龍在京城的王府朝廷還沒有收回去,信王府三個鎦金的大字還閃閃發亮,不過裡面已經人事已非了,原來留下看守府第的僕人侍女全部都換了,朱影龍一個都不認識,那傳旨太監一直跟着將朱影龍送入王府,這纔回宮繳旨。

雖說這一路上走的緩慢,但十幾天連續下來,包括一直坐在馬車至上的朱影龍都覺得甚至疲累,稍作梳洗,用了些膳食,休息了一下才把精神找回來了。

九月鷹飛,是狩獵的季節,皇太極祭告天下,登基爲汗,改年號爲天聰,是爲天聰可汗,朝廷上上下下都暫時鬆了一口氣,皇太極登上汗位頗不平穩,國內權力鬥爭還沒有平息,他要鎮壓國內的反對勢力,短時間內不會南侵,可以歇一口氣了,朝野內外頓時對魏忠賢歌功頌德,盛讚在他的英明的領導下,這纔去了寧遠大捷,最後連酋努都重傷不治,正逢各地生祠陸續完工,浙江巡撫潘汝楨這個修建生祠的首發人更是大手筆。

這座弄得百姓傾家蕩產,天啓帝親批賜名爲《普德》的生祠歷時兩個多月,在潘汝楨的督造下,天下第一座魏忠賢的生祠,便出現在杭州西湖畔,其規模之雄偉,建築之精巧,和紫禁城內的宮殿是一模一樣,祠中魏忠賢像是用純金鑄成的,腹中的五臟六腑都是用珍珠瑪瑙製成的,衣着華麗,跟皇帝不相上下。

普德祠落成的那一天,潘汝楨率浙江的文武官員向魏忠賢像三叩五拜,加上鞭炮鼓樂,弄的是烏煙瘴氣。

潘汝楨這個領頭羊一動,各地爭相效仿,蘇州的《普惠祠》、松江的《德馨祠》、揚州的《沾恩祠》、淮安的《瞻德祠》和北京的《隆恩祠》、《廣仁祠》、《茂勳祠》,以及河南的開封、洛陽,河北的保定、河間,山東的濟南、蓬萊,山西的太原,湖廣的武漢,四川的成都等等,都建造了生祠,各地還你爭我比起來,那些沒有意識到的還迎頭趕上,規模是越建越大,耗費的錢財足夠寧遠十年年的軍費都要盈餘,百姓的膏血不知道被颳了多少,把明王朝往深淵又拖進了一步。

這股營建生祠的歪風,刮的是天怒人怨,萬姓唾罵,每修建一座生祠至少也歹花掉數萬兩銀子,多者則達數十萬兩銀子。就朱影龍自己所知,他自己的封地所在地開封,因修建生祠,王紹微下令就拆毀了兩千多間民房,還加徵生祠稅,鬧的是民怨沸騰。臨清時更厲害,修生祠一次就拆掉民房一萬餘間。這種禍國殃民的做法,遭到正派官員的反對,但是,反對者無一逃過魏忠賢及其爪牙的毒手。薊州道臺胡士容、遵化道臺耿如紀就是因爲不同意修祠和不願對魏像下拜而被抓進監牢。

朱影龍是知道歷史的,他不生氣,也知道現在他自己都自身難保,根本制止不了這場荒唐之極的建造生祠的歪風。

史可法就不同了,開封一地的情況他已經親眼所見了,他原以爲王紹微是魏忠賢爪牙,纔會這麼做的,哪裡知道整個國家都是這樣的了,對於一個有着赤誠愛國之心的士子來說,聽到和看到這樣的情形,他的心在滴血,他也明白了恩師爲什麼要在獄中將他罵出去的含義,閹黨的勢力太強大了,強大到國家完全被他們控制住了,老一輩東林黨人從皇帝身上看不到希望了,但他們鬥爭的精神還沒有消滅,而是把這股精神傳承到了新的一代年輕的東林黨人身上,血的教訓就在眼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力量要想搬到閹黨的勢力更本就不可能,原本他還想在信王爺的領導下剷除閹黨就可以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現在他知道錯了,只有把信王推上皇帝的寶座,按照信王爺的治國理念,這個大明朝纔有的救!

到這個時候,朱影龍和史可法的心才真正的合在了一起,史可法不但要爲剷除閹黨輔助信王,更要協助信王登上帝位,這纔是最終的目標,想通了這一點,史可法開始了人生當中一次蛻變,越發顯得更加成熟了。

進京已經三天了,卻絲毫不見任何傳召,朱影龍隱隱約約覺得有些不安,急急忙忙的下旨讓自己進京,卻把自己晾在一邊就是三天,既不傳旨召見,又不派任何人前來傳個話,還好開封那邊有熊廷弼和孫承宗輔助周瀅寧掌控大局,風平浪靜的,就是這異常的平靜讓朱影龍心裡警兆頻生,有一股不祥的預感籠罩在心頭。

隨着這種預感愈來愈強烈,朱影龍意想不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聖旨下,信王爺跪下接旨!”

“臣信王朱由檢接旨。”朱影龍忐忑不安的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信王在封地……”大體意思說他不尊長輩,設計陷害周王,逼迫他放棄婚約,而且強行購買土地,大肆建造逾制建築等幾項罪名,朱影龍聽的腦門上直冒汗,前面那幾項罪到無所謂,最後那一項建造逾制建築可就是有謀反的嫌疑,自己自問王府和別苑無一逾制建造,怎麼會給自己安上這麼一個罪名呢?

最後大體說了一下,涉及皇室宗親,又是皇上的親弟弟,一來事情沒有查清,二來他一項深居簡出,所以就免去圈禁之罰,暫時軟禁在信王府,交由錦衣衛嚴加看管,待事情查明再做處理。

不巧的是此次任命嚴加看管的錦衣衛的頭領正是那個被朱影龍下令棒責的左千戶,現在已經升任錦衣衛副指揮史了,這次是冤家路窄,可以想象朱影龍被軟禁後的日子是如何過了。

第10章 梟雄遲暮(一)第3章 聖姑(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3章 兩淮鹽商(一)第8章 順帝之璽(三)第2章 新科狀元(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6章 圍困南京(六)第12章 離京第3章 巾幗英雄(二)第9章 海蘭珠(一)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7章 李瑤情動(二)第10章 麻家覆滅(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10章 戰爭爆發(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五)第3章 金屋藏嬌(一)第6章 特種作戰(三)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第10章 浴火鳳凰(四)第8章 一網打盡(三)第5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4章 意外收穫(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二)第11章 吳三桂詐降下(二)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7章 南下(二)第3章 藍家兄妹(一)第7章 開戰(二)第10章 秦淮(二)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一)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11章 開封風雲(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一)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3章 故人(一)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第5章 封鎖苗疆(一)第13章 來信(二)第11章 周王(二)第12章 強勢介入(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9章 主動出擊(一)第4章 真相(四)第9章 血戰寧遠下一(下)第4章 菜市口公審(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二)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9章 青城之戰(一)第11章 軍制改革(四)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三)第12章 苗人內訌(二)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1章 赴遼(一)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1章 三問(一)第10章 佈局天下(二)第9章 喋血龍王廟(一)第2章 朱恭枵(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三)第1章 開封第11章 李香君(二)第7章 李瑤情動(三)第2章 整合(二)第3章 家庭晚宴(二)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7章 開戰(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一)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六)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5章 大清國亡(一)第5章 廷辯交鋒(二)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2章 臨幸泰鬆(一)第12章 龍鳳呈祥(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三)第5章 悲城南京(五)第12章 離京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5章 選秀危機(二)第6章 沈溪入獄(一)第11章 李香君(一)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5章 省親之路(三)第10章 梟雄遲暮(七)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4章 攤丁入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