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

若是張小公爺知道熊孩子咋想,估計心裡得撇嘴。

小爺那會兒跟着處男哥一塊兒救災過幾次,災後的重建他們是捐助參與的。

整個規劃是處男哥一直跟着、最終和地方一起拍板執行的,因爲他們捐的錢。

處男哥不可能整天都盯着,這件事情盯的最多的反而是當時的張癡虎。

張癡虎自己都不知道摔了多少杯子、拍了多少次臺,罵了多少娘才把這些事兒辦下來。

那會兒他親自砸過當時某關係戶的建材店,領着人拆過某關係戶的磚窯。

在大街上帶着人把揚言要懟了他的某關係戶當街按了,扭送去判刑……

人得罪了不少,但事情終究辦下來了。

“你這人啊!做朋友是最好的朋友,做兄弟是最靠得住的兄弟。”

“可一旦成爲對手……就是最狠的對手!”

這是事後那幾個爲他送行的當地負責人,敬張癡虎酒的時候說的。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把事情辦起來,沿途火花帶閃電那過程不要太刺激。

這麼一趟下來,再有配合地方扶貧的經驗。

張癡虎那是啥妖魔鬼怪都見識過了,完全是身經百戰的模板。

“……些許小事,不足爲患!堪堪毛賊而已,陛下隨手可以定!”

弘治皇帝藉着這次機會,直接搬到了新皇宮內。

這次表現摸底裡面,很多殿前衛的情況讓弘治皇帝心寒發冷。

終究是一咬牙,讓熊烈山、陳州同二人從國防軍中遴選身家清白的忠勇之士充入殿前衛。

只是這些殿前衛都需要經過戴義的再次篩選,還需要經過他的調訓。

主要是讓他們熟悉如何在極端情況下,保護弘治皇帝的安全。

同時還需要知道一些殿前禮儀,充當專門的儀衛。

曾經隸屬於錦衣衛的殿前衛黯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弘治皇帝親自選拔的殿前衛。

“此番賑災,臣之所思、臣之所想乃爲我大明儲君立德、立心之途!”

弘治皇帝在自己的議事殿裡,顯得很是猶豫。

畢竟他只有這一個兒子啊,就這麼放出去了心裡如何安定?!

可誠如張小公爺所言,若是困於深宮中如何能知曉民情?!

弘治皇帝自己對於這點體會是最深的,很多事情若非是他調動了廠衛深查無從知曉。

甚至一部分事情都是陳州同進宮後,他才一點點的知曉的。

“癡虎兒啊!朕亦不瞞你,此事朕確實很猶豫。”

弘治皇帝沉默一會兒,才悠悠的嘆氣。

三大學士今天沒在,否則的話他們肯定反對此事。

畢竟讓儲君出城去,這實在是太危險了。

自從英宗之後無論是皇室、勳貴還是朝臣,都極爲反對皇帝抑或是皇家繼承人離開京師。

英宗朝那一次損失的不僅僅是皇室、勳貴,朝臣也幾乎換了一茬兒。

若是真出了什麼事兒,那可就是天下大變的事情啊!

沒有人能夠冒得起這個風險,他們只能是竭盡全力的阻止此事。

“若是太子出去,你能與朕保證……太子安然無恙否?!”

弘治皇帝深深的呼出一口氣,盯着張小公爺一字一句的問道。

見得張小公爺似乎想再說什麼,弘治皇帝卻又開口打斷了他。

“癡虎兒啊!朕知你忠心大明、忠心我皇家,否則不會有此提議……”

眼見弘治皇帝望着張小公爺,一字一句的道:“可你得想清楚了!”

“你若應承下來,朕必然答應你!”

但應承下來,這責任就得你來擔負了。

而且是你親口應承的,出現了問題是需要負責的!

弘治皇帝自然也是知曉的,張小公爺此舉說到底都是爲了大明、爲了他皇家。

否則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完全沒有必要再承擔這樣的風險。

他只需要躺在現在的功勞簿上,無論是弘治皇帝還是太子都一如既往的尊重他。

給他的榮寵只會更多,絕不會少半分。

他爲大明做的已經夠多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冒這樣的風險。

“陛下!臣,乃是爲大明萬年而計!”

眼見玉螭虎望着弘治皇帝,絲毫沒有退讓的打算。

他深深的一揖,聲音低沉而堅定。

“陛下康健!說句大不敬的話,太子將來必然克繼大統。”

“臣即便是有年歲數十,陛下、太子恩寵。然,其後如何?!”

張小公爺將自己的擔心一點點的和盤托出,皇家的培養就出現了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大明朝纔出現的,是歷朝歷代都逃脫不去的命運。

如何實行對皇家子弟的教育,歷代帝王都在思考中。

沒有人有一個答案,或者說歷史不斷輪迴、王朝的更迭都無聲的說明了他們教育的失敗。

“若不知民之疾苦,如何治大明之國?!”

這就是張小公爺提出的思路,熊孩子這一回出去既是歷練也是經驗。

皇家的教育應該改變了,或者說從張小公爺這裡就已經在改變了。

熊孩子現在有貨殖的經驗、有工程營造的經驗,甚至有耕田收糧的經驗。

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有應對天災的經驗。

知道百姓們心裡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這樣才能成爲合格的君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張小公爺輕聲念出了陸放翁的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一個長揖作到底。

“太子不親至當地,如何知曉民情?!百姓又如何知曉皇恩浩蕩?!”

“此番前往,臣認爲亦是‘皇家濟世安民慈善會’亮於世間之好時候!”

在張小公爺的規劃中,皇家必須要多施恩德與百姓。

作爲儲君必須要在繼承皇位之前,多與百姓接觸、多做慈善之舉。

對於熊孩子的培養只是一個模板,最終的目的是要將這種模式徹底的定下來。

以後大明所有的儲君、皇子,都必須要經過這一道訓練。

即便是他們不能成爲皇帝,也需要成爲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懂得感恩、懂得慈悲,體會到百姓艱辛的人。

“至少不能如現在的諸家藩王,如此米蟲……”

張小公爺話沒說完就被弘治皇帝吹鬍子瞪眼的打斷了,好歹也是他朱家的子弟。

被這麼說他臉上有些掛不住啊!

第六百四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陸)第七十八章 跟我比名號,真心不知死第四十三章 伯虎新居,桃花塢院第七百九十八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拾)第八百一十五章 各懷心思各留駐,南洋諸國風雲入(上)第七百七十八章 影中殘餘毒牙顯,不顧生死爲一搏(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柒)第二百七十七章 張家虎兒要你死,虎頭太師讓你亡第一百九十五章 皓首窮經東山公,三大學士亦覺難第三百零三章 你欲平價我來漲,府庫存銀盡耗完第二百八十章 黎民不可欺,蒼天終不負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諮政元老院,再釐帝國三司法第五十三章 妙安梨花槍,縣試終開考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家圍觀都看戲,螭虎到場要揍人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叄)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殿前內閣定計,京都城前亂局第四章 古人也一樣,四大不靠譜第二百八十七章 御前計新軍,密會衆勳貴第五百四十四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中)第五百零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弘治皇帝來扛雷,帝國初次執律鞭第四百五十八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肆)第二百一十九章 槍棒第一週子江,丈八大槍玉螭虎第十七章 銷量提成制,宮令陳惟貞第三百三十八章 京師野豬辦營生,張家螭虎活財神第一百零八章 扶桑大窮鬼,野豬片耳豚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風雲麒麟兒,臥槽尼瑪方信之第四百五十章 脫靴陣下離粵北,揚帆直上入黔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尚缺些許殺伐氣,各路文武緩登臺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肆)第八百六十二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豪門貴戚皆逮捕,城狐社鼠盡鎖拿第六百六十五章 抄家苦役會有時,乘風破浪祭滄海第三百二十二章 需穩九邊楊一清,王越汪直歸京去第五百二十九章 走位拉轟玉螭虎,拾遺補缺李西涯第三百八十二章 粵北士商心皆碎,歃血爲盟驅螭虎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地大災撲面來,御前君臣皆悽惶第七百五十一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所新院皆遭罪,成者公職敗者亡第五百八十三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第三百二十章 事出從來皆有因,京師皆贊獄中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舉文進士,同往接災民第七百二十三章 國朝軍部皆忙碌,炸刺砸門癡虎兒(中)第二百八十七章 御前計新軍,密會衆勳貴第六百三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叄)第一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缺教育,看我癡虎展真理第八百五十九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第三百四十六章 津門炮臺終成事,演武之下附實情(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君臣惡向膽邊生,人羨我苦玉螭虎第三十五章 處置罰單,停職檢查百福駢臻,千祥雲集,福壽康寧,吉祥如意第九十五章 夫君歡喜,妾身亦喜第八百四十九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草廬惡客來,一口毒舌張癡虎第二百九十章 初理戶籍許本謙,欲行慈善張皇后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明新風輕吹起,弘治陛下眼珠紅第一百九十六章 螭虎展利器,帝臣皆心悸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八百零一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貳)第七百一十一章 豎規立矩財糧貨,揚帆出海歸京師第五百八十四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形勢終究強於人,韃靼留神不留形(上)第五百零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別粵北黔州路,揮手北歸京師去第八百一十六章 各懷心思各留駐,南洋諸國風雲入(中)第七百一十一章 豎規立矩財糧貨,揚帆出海歸京師第十七章 銷量提成制,宮令陳惟貞第二百四十五章 護持災民錦衣衛,逼反百姓陳千戶第七百九十六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捌)第三百二十一章 京師紛亂漸休止,邃庵九邊驚且慌第七百三十三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柒)第七百四十二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柒)第二百五十八章 文武終有別,百鍊放成鋼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喜搭理士紳商,赴會工匠周瑾山第六百二十一章 百轉千回爲自在,但求俯仰心無悔第九十二章 名嘴佐藤武,陰險張小爺第一百三十七章 癡虎有錯朕迴護,爾等誣告須負責第二百九十三章 欲享大成果,需砸大本錢第五百三十六章 形勢終究強於人,韃靼留神不留形(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軍事學院首結業,弘治皇帝授銜禮(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黔州土兵初出山,粵北繁華震心膽第六百二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貳)第五十一章 京師故事,倒黴錢能第七百四十七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教諭部需早備齊,鑄炮艱難耗料巨第十四章 勝負實則五五數,再聞癡虎少年郎第一百九十九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土鱉奸商欲行惡,螭虎教你來做人第二百零四章 憂心忡忡朝堂衆,癡虎御前再罵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便是踩你國子監,兩大尚書護財神第五百二十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寶文堂前嘆癡虎,滿朝文武皆混蛋第七百六十八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死而復生至桃林,野史傳聞頓得解第六百零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