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完)

張小公爺凝視着自己面前的這枚玉璽,竟然一時間有些恍惚。

牟斌激動的就差要跪在當場了,倒是烏齊業特沒有那麼激動。

說到底他畢竟是韃靼人,沒有中原土生土長者對於這枚玉璽的崇敬。

要知道,傳說中元朝曾經得到了很多枚玉璽。

其中就包括了這枚傳國玉璽,而他們將許多的玉璽磨掉了印記發給下面的官員做私鈐。

由此可見,他們對於玉璽是怎樣的態度。

歷史上一度懷疑,傳國玉璽早已經被毀掉了。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這枚傳說中的玉璽並沒有被毀掉。

“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這是出自於太史公《史記·高祖本紀》中,第一次關於傳國玉璽的記載。

在這個時候,它還沒有被叫做“傳國玉璽”。

直至班孟堅作《後漢書·元后傳》時,才正式提到了它傳世的名字。

“初,漢高祖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

“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

看着這枚傳國玉璽的材質,上面古樸的雕琢樣式、殘缺的位置。

張小公爺心下已經確定,這大約真的就是那枚傳說中的玉璽了。

史書有載,傳國璽爲藍田玉所制、通體爲綠色。

其鈕爲五條螭龍盤繞,印面爲李斯所制蟲魚篆。

其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王莽稱帝時漢元后摔斷了傳國璽背面一處龍角,並未做任何修補。

這亦是後來羅貫中著《三國》中寫,傳國玉璽缺一角的來源。

它曾幾經輾轉落到了遼人手中,而遼人則載:

曹丕在得傳國璽後,於背面肩上增刻七個小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祖上曾言,忠武伯顏太師得此璽後本想毀去。然大汗不肯……”

烏齊業特雖是比較平靜,但也感慨頗多。

將自己所知的事情,向着張小公爺娓娓道來。

這枚玉璽當時確實在元朝現世了,而太師伯顏拿到後本想毀去。

但當時即位的元成宗鐵穆耳卻不肯,認爲此舉將刺激逆反之心。

所以許多繳獲的玉璽都被磨平後賞賜下去了,唯獨這枚玉璽卻被鬼使神差的保留了下來。

但多任元帝,都沒有動用過這枚傳國玉璽。

甚至他們很多似乎都將這枚玉璽忘了,直至元末洪武帝攻來。

這個時候大元纔想起來,自己還有這枚傳國玉璽。

然而那時元朝已經無力迴天了,他們只能是匆忙的帶着玉璽逃離。

再被數次擊敗之後,這枚傳國玉璽又突然變得重要了。

因爲他們多方瞭解到,洪武帝非常的想要這枚傳國玉璽。

而作爲被追殺的主力,天元帝烏薩哈爾汗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他命親衛將傳國玉璽帶到了朵顏三衛代以保存,因爲當時局勢極爲動盪。

或許真的是爲了傳國玉璽,又或者是想要徹底的殲滅元朝最後的力量。

總之,洪武帝不斷的發動對他的進攻。

烏薩哈爾汗將傳國玉璽送到朵顏三衛,是希望如果自己戰敗被俘可以用玉璽將他的性命交換回來。

然而這位烏薩哈爾汗做好了準備,卻沒有等到這一天。

捕魚兒海一役烏薩哈爾汗慘敗潰逃,逃是逃走了。

但卻被爲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後裔也速迭兒殺了,以至於沒有將具體的訊息傳出。

這下持有傳國玉璽的朵顏三衛真的傻眼了,他們也不敢對外說啊。

更不敢將這件事情告知明廷,試探性的投靠後發現明廷的主要方向還是草原。

同時又隱隱聽聞大明還在追索傳國玉璽,這下他們就更不敢說了。

事情隱瞞了好幾代人,這枚傳國玉璽最終則是成爲了他們的保命符之一。

如果大明真的殺來,憑藉着這枚傳國玉璽換一處容身之所當是可以的。

所以烏齊業特小心翼翼的保存着這枚傳國玉璽,但卻不敢輕易拿出來。

“我還以爲它真的丟了,沒想到它居然還在。”

張小公爺望着這枚傷痕累累的古樸玉璽,不由得苦笑。

沒有人比他的心頭更加的震撼,因爲後世已經找不到這枚玉璽了。

更多的傳聞中,這枚玉璽早已經在戰火中損毀。

然而眼前的這枚玉璽分明就不可能是僞造的,因爲上面的每一個步驟幾乎都符合記載。

蒙元並不使用這枚玉璽,沒有必要也沒有條件去這樣僞造。

“你真的用它,抵你朵顏三衛之罪?!”

張小公爺緩緩的吐出一口氣,轉過身來對着烏齊業特一字一句的的問道。

烏齊業特低垂着眉眼,輕聲道:“此物於我朵顏三衛並不重要,我們的族人……才最重要!”

張小公爺緩緩的站了起來,揹着手走了幾步。

“我也不是非要你的族人全都爲奴,然而我大明如今缺乏勞力……”

烏齊業特倒是也不意外,站起身來微微撫胸爲禮。

“我們可以去幫忙拿人!野人女直有着不少的部族,要三十萬、四十萬人不過些許小事爾!”

唔……這明顯是死道友不死貧道啊!

張小公爺嘿嘿一笑,這對於大明來說倒也是好事兒。

韃靼、朵顏三衛,甚至海西女直他都有安排。

這些人是不能讓他們閒下來的,亦是不能讓他們繼續逍遙自在。

他們既然已經習慣於劫掠爲生,那麼就讓他們繼續發揮這種秉性。

只是……不能在大明劫掠,至於他們去哪裡劫掠就無所謂了。

只要不在大明,那麼他們劫掠來的丁口賣與大明……誰在乎?!

至少張小公爺是不在乎的。

“瑾山,你來與指揮使大人談談章程。”

一念至此,張小公爺笑眯眯的對着烏齊業特點了點頭。

“指揮使大人也該熟悉一下我大明的做事方式了,簪纓、京師等貨殖會是可以合作的。”

這些可都是有發戰爭財經驗的老人渣們了,對於如何支持軍伍劫掠這事兒……

他們可謂是經驗豐富啊!

前腳你搶完了,後腳他們就過來買賣。

幫你修補鎧甲、修補鋼刀,他們都帶着材料呢。

除了大型的戰利品,一些小物件兒張小公爺是會放水的。

但這些小物件兒對於下面的軍卒來說,已經很值錢了。

而在貨殖會的諸位看來,那蚊子腿兒再小他也是肉啊!

討價還價一番確定了多少銀子出手,就到營裡的軍頭那邊登記。

銀子貨殖會的人要負責送到家裡,這點軍部會着人去查。

哪怕是少了一文錢,軍部也會找他們麻煩。

能進來交易的貨殖會那都是大型貨殖會,不會貪圖這點兒蠅頭小利。

所以大部分時候也算是交易順利,畢竟下面的廝殺漢們也不知道自己會死在哪兒。

萬一死逑了,這東西沒換成錢給家裡可不就虧了麼?!

“指揮使大人且聽我一言……”

搶劫這方面……啊~呸!是配合作戰這方面,小周管家那也是行家裡手了。

無他,唯手熟爾。

畢竟跟着自家小公爺那是走南闖北,到處劫掠……啊~呸!是配合作戰。

邊上的牟斌小心翼翼的將這枚玉璽裝回了盒子裡,一招手四五條漢子呼啦一下圍在了他的身邊。

看着這老傢伙一臉緊張兮兮的模樣,張小公爺哭笑不得。

“牟公!何須如此啊?!”

牟斌卻一臉殺氣騰騰的搖頭,那手死死的抱着腹下。

裡面裝着的,便是那枚玉璽。

“癡虎兒啊!這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

可憐的牟斌眼珠子都紅了,這老傢伙現在看誰都像是賊。

“這裡的事情你先莫管了,先護送老夫回山海關……不!護送老夫回京!”

這下是真給牟斌刺激大發了,老傢伙沒成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把傳國玉璽找回來。

要知道,這枚玉璽對於標榜正統的王朝是有多麼的重要!

牟斌甚至可以想象,送回這枚玉璽他在史書上會有怎樣的地位!

那絕對比他的兩大偶像朱驥、袁彬更高啊!

畢竟,這可是尋回了傳國玉璽啊!

“牟公!完全不必如此緊張,如今天下誰敢搶奪它?!”

玉螭虎看着牟斌這緊張兮兮的樣子,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這裡有大明國防軍精銳的八千鐵騎,還有隨之出關的車營大軍萬餘。

更有火篩部精騎兩萬餘!

即便是身邊的朵顏三衛突然發難,張小公爺也自問可堪一戰。

更別說現在烏齊業特都將另外兩衛的人,都俘虜了交給國防軍了。

剩下他自己的這一衛,僅僅是三萬餘騎。

或許跟火篩部一個對衝,他就得完犢子。

可以說現在張小公爺和大明軍隊,就是這關外最強的軍事力量!

在他們手上搶奪傳國玉璽?!那是嫌命長了麼?!

“不成!癡虎兒啊!這可是傳國玉璽!!”

牟斌看得張小公爺渾然不在意的模樣,不由得着急的就要吼出來了。

“只要將它送回京師,我這條老命丟了都無所謂!”

“聽老夫一句罷!這玉璽,比老夫的命都重要!!”

張小公爺真是無奈了,看着老傢伙這急赤白臉就差要自殺明志的模樣趕緊答應。

答應了還不行,老傢伙要求馬上出發、連夜出發!

人不要多、要精,就要八千精騎中最精銳的三千人護送。

且一人三馬,日夜不停必須趕赴山海關。

張小公爺原本還想乘馬車回去,可看着牟斌那表情……

可憐的玉螭虎只能嘆氣換上了戰馬,隨軍一併出發。

牟斌這老傢伙自己倒也沒有躲懶,直接上了戰馬後眼珠子瞪的比銅鈴都大。

謝玉田這廝眼珠子赤紅,餓狼似的在周邊巡戈。

沿途他們不斷的發出信號,讓散落在各處的番子們聚集過來一併護送。

而在覈心護送的,牟斌根本就放心任何人。

直接是讓張小公爺,和他的姬武將們負責。

妙安小姐姐、足利鶴小姐姐到底有多能打,老傢伙是心知肚明的。

姬武將們對張小公爺那是徹徹底底的死忠,他也是一清二楚。

所以他唯一放心的,就是張小公爺而已。

其餘的人稍微靠近一些,老傢伙就打眼色讓幾個親衛手按刀柄。

送來的飯食,也是先讓親衛們吃過無事。

然後他才小心翼翼的吃上幾口,抿幾口水便再不多吃了。

張小公爺這次是真對牟斌這老傢伙,刮目相看啊!

史書上說他忠貞不二、不曾對權勢滔天的劉瑾假以顏色,看來這記載是真的了。

比如現在老傢伙的表現,那就真可圈可點。

爲了把這玉璽平安的護送回去,老傢伙都對自己玩起了極限生存了。

要知道,牟斌現在已是五十奔六的老傢伙了。

然而卻還每天兩頓就吃一丁點兒的麪餅子、肉乾,喝一丁點兒的水。

還得在戰馬上飛馳,這哪怕是換成青壯也都趴下了。

然而老傢伙卻還死死的撐着,連睡覺都死死的抱住自己的腹部。

三千精騎連續奔馳了三日夜,總算是到了山海關前。

看着這熟悉的關隘,牟斌似乎總算是放鬆了些。

到了關內他能夠調動了力量就很大了,甚至他能去公函緊急把調查局的人都找來。

他相信如果張誠、戴義他們這些老傢伙知道此事,絕對會帶着精銳一路沿途護送他回去。

但在關外,他卻沒有這個底氣。

張小公爺一路風塵僕僕的回到了山海關,還沒等他歇息一臉苦像的李福達就找上門來了。

“悔遲公,何事惶急啊?!”

第一眼看到李福達的時候,張小公爺幾乎是不敢相認的。

原本意氣風發的李福達如今臉頰凹陷,佝僂着背有氣無力。

跟在他身邊的劉大夏亦是差不離,很顯然這兩位是遭了大罪了。

只是張小公爺有些想不明白,他們倆這也是位高權重了。

誰能給他們氣受?!

尤其是在這山海關內,張小公爺實在想不出來誰能給他倆氣受。

“白蓮主脈,江南的老祖要見您……”

李福達進來就開門見山的對着張小公爺作揖,嘆氣道:“這位老祖,着實不好對付。”

好吧,能夠在江南隱匿下諾大的白蓮、還形成一股勢力的確實不好對付。

張小公爺將目光轉向了劉東山,東山公您也是國朝宿老了啊!

怎麼還應付不來那些個鄉紳士族?!

“樑嘉憫公在這關隘之上,還有學生弟子癡虎兒可曾想到麼?!”

劉大夏一臉苦笑的嘆氣搖頭,輕聲道。

“豫南冀北等地,國朝所不掌握的銅鐵金銀礦山高達數千處!”

“隱匿的流民、鄉民,甚至還有元末時期遷入山中的寨民,竟有百萬之多!”

張小公爺聽着這二人娓娓道來,只能是垂首苦笑。

莫說是他們倆了,便是自己聽到這些消息也得被嚇住。

果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大明朝倒掉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白蓮到下面的鄉紳士族全都在吸血。

甚至可以說是在大血管上趴着,拼命的喝血。

海商、漕運中,白蓮的人已經滲透了泰半。

甚至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還差點兒滲透到了水師中去。

若是按照歷史的發展進程,他們最終將會成爲大明血肉的一部分。

而且還是最爲惡毒的那一部分毒瘤。

也是他們這些大明之癌,最終讓大明徹底的慘死。

張小公爺的橫空出世徹底的將歷史的進程打亂了,也讓他們不得不浮出水面。

大明劇烈的激變之下,他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適應便被風吹雨打去。

“時代淘汰你,與你何干……”

玉螭虎莫名其妙的想到了這一句話,實實在在的殘酷……

然而每天都在上演。

大至國、小至家,輕飄飄的一陣時代塵煙之下。

也許面對的就是灰飛煙滅。

“明日我與他們見見罷!”

щщщ✿ ttκǎ n✿ ¢ ○ 張小公爺剛說完這話,就看到了邊上目光灼灼的牟斌。

老傢伙顯然沒考慮這件事兒,在他看來趕緊回京纔是正經。

“要不……三千鐵騎借您?!牟公,您先回京?!”

牟斌卻搖頭,低聲道:“這不合規矩!”

他的這句話卻讓張小公爺對這老傢伙刮目相看,即便是他如此着急的時候依舊惦記着規矩。

規矩就是他特情偵緝司這邊,不能插手軍務。

“老夫稍帶你兩日,正好讓人立即回京稟告一番。”

回到了關內,牟斌似乎也放鬆了許多。

卻見他沉思了一會兒,才緩緩擡首道:“三日後,我們啓程!”

張小公爺知道,牟斌這是做了極大的讓步了。

所以趕緊作揖稱是,這老傢伙看着張小公爺想說些什麼。

但最終還是長嘆一聲,抱着自己懷裡的玉璽走了出去。

門外早已經匯聚了這山海關內所有他的下屬,裡三層、外三層的如臨大敵。

而此時,關內一隊隊的貨殖會車隊嘩啦啦的往關外趕。

開玩笑啊!這是要發財啊!

張小公爺要回來,本來小周管家是要跟着回來的。

但被要求帶着烏齊業特熟悉情況,所以也就沒回來。

倒是張小公爺把他的信帶回來了,蹲守在山海關的各家貨殖會頓時沸騰了!

朵顏三衛去搶劫……呸!是去作戰!

這可是真真發大財的機會啊!!

第五百二十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敗家崽子朱厚照,填空補缺玉螭虎第六百二十二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壹)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一百七十八章 足利妙計平紛亂,不敵妙安小嬌憨第六百九十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第七百三十八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貳)第一百六十二章 時報成習慣,侍郎上門來第二百零一章 經筵論畢,萬籟俱寂第三百七十一章 靜動風雷自相隨,粵北大局終將變(下)第六百六十二章 密奏表心玉螭虎,走投無路莽應龍(上)第六百六十六章 朝堂大佬滇南行,黔國公府覓去處(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肥堆敘話集,萬世與全局(上)第二百零七章 得道多助風雷起,失道寡助雨打去第八百二十七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別粵北黔州路,揮手北歸京師去第六百七十一章 獨木難支將傾廈,盟約守望或能存第二百七十六章 莫欺張家癡虎兒,虎頭太師不好惹第四百六十九章 桃花林前拜大父,錢福促狹套螭虎第二百零六章 若要再行提祖制,先舉太祖剝皮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悽悽慘慘國子監,委委屈屈鶴姐姐第五百零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錢能戴義皆忙去,奉名得賜方尚書第五百二十九章 走位拉轟玉螭虎,拾遺補缺李西涯第四百六十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瞬息萬變在戰陣,吉祥擺件小公爺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五十八章 少年癡虎初臨陣,掌中刀快血如風第一百六十七章 衆正盈朝辯經筵,莫藏爪牙同癡虎第二百三十三章 新莊之內談營造,國朝上下皆豬頭第七百三十三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柒)第五十三章 妙安梨花槍,縣試終開考第三百四十三章 名士不仕衆仕林,校場演兵玉螭虎第三十章 死中求活,御前自辯第五十二章 傳書附銀往大內,待我功成戰妙安第二百八十六章 螭虎御前獻良策,妙安足利見兩宮第三十五章 處置罰單,停職檢查第六十九章 欲讓其效死,必先予重金第二百二十四章 土造水泥亦牢靠,有人慾來捻虎鬚第六百三十八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壹)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諮政元老院,再釐帝國三司法第一百七十五章 拜服道義玉螭虎,皇宮大內風波起第五十五章 提前交卷,有賊遠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六千敵殺奔至,心懷死志迎強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垂死掙扎衆翰林,不僅捱罵還捱揍第五百一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八)第三百一十六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貳)第十四章 勝負實則五五數,再聞癡虎少年郎第五百一十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四)第二十一章 吾曾醉槍刺洋馬,戰遍四洋並五洲第五百八十四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七)第七百一十一章 豎規立矩財糧貨,揚帆出海歸京師第五百一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第二百一十一章 計然之策顯神威,上下左右皆心顫第二百四十四章 攜糧帶御械,車隊往復忙第八百二十六章 寧王需跌倒,大家得吃飽(下)第八十三章 驚愕不已,火炮之威第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第六十二章 吾欲殺人,心性之變第六百五十六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玖)第一百九十四章 經筵之日臨,各方皆摒息第一百一十四章 陽謀之策,鼎定扶桑第三百一十九章 草廬之內論軍政,帝國改革端倪現第二百六十五章 將有大用謝玉田,以身爲餌玉螭虎第三百八十三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上)第四百零八章 黔路之難勝蜀道,張小公爺催人忙(中)第六百七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陸)第八十七章 雙峰島上演武起,足利妙安對針芒第四百一十七章 富貴豪遮望江樓,粵北老狐皆出手(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君臣惡向膽邊生,人羨我苦玉螭虎第七百一十二章 京師波瀾熊孩子,弄潮從來無僥倖第四百七十一章 三言兩語怎道盡,不著華章難理清第八百一十二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第六百一十六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頭名畢業受御刀,老臣約齋欲請辭第七百四十五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補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美人多情最難負,哀怨纏綿總不宜第六百六十六章 朝堂大佬滇南行,黔國公府覓去處(上)第九十一章 姐姐格局不夠大,敢問想做將軍麼第八百二十四章 計定南洋下約書,佈下大局謀百年(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充足準備侯韃靼,京師接報召兵馬第八百六十五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中)第五十九章 意圖殺良冒功,怎知踢上鐵板第六百一十七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四)第七十七章 倭寇心計,謀劃再替第四百九十六章 十萬賊寇齊叩關,九邊告急多奔忙第七百一十九章 帝王親臨問行策,圍爐之畔話春秋(下)第四百五十章 脫靴陣下離粵北,揚帆直上入黔州第三百六十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上)第八百零三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肆)第四百六十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宦海御史劉子仲,面目猙獰始揚刀第七百四十七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中)第五百三十章 女兒心思皆一般,萬般計算火篩汗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十:終章)第二百零五章 先置營造局,再建軍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