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六)

湛甘泉聽得這話臉色猛的變了數次,他幾次張口想要說些什麼。

但終究是化作了一聲長嘆。

“您即便是不同意,諸家學派難道都不同意麼?!”

說着,張小公爺倒去殘茶重新沖泡。

身形依舊是行雲流水,姿容依然賞心悅目。

“請茶。”

清清淡淡的一句,只是心境已不同……

“庠序教諭部已經安排您明日第一個經筵辯講,何去何從皆由您決定!”

說着,張小公爺微笑着端茶送客。

湛甘泉沉默了一會兒,終究是一聲長嘆起身而去。

踏着夜色走出了草廬,湛甘泉拒絕了弟子攙扶上馬車。

他選擇了直接安步當車,緩步走在回宅的路上。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湛甘泉揹着手,緩步走在這官道上。

嗓音低沉而帶着飄逸的韻味,咬字抑揚頓挫。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爲耜,揉木爲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弟子們跟在湛甘泉身後垂首緩行,雖不知道爲何老師出來後如此。

但沒有人敢問,只是默默的跟隨着。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春夜清風起,吹散流雲。

一輪明月於天際,幽幽月光洋洋灑灑而落。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湛甘泉負手而行,那蒼老的聲音漸漸的大了起來。

抑揚頓挫中帶着慷慨激昂,橫烈向前悍不畏死之豪俠之氣!

“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諸弟子們無人敢問,老師爲何吟誦《周易·繫辭下·二章》。

他們只是低着頭,亦步亦隨的跟着湛甘泉前行。

“……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唸到了最後,湛甘泉昂首而立仰天長嘯!

對於如今儒家諸學派的問題,其實湛甘泉何嘗不知道?!

這一切他心知肚明,甚至自家學派也並非是完善的。

明代心學的兩大流派,一者爲王陽明的“致良知”爲主。

而另一派則是以湛甘泉的“隨處體認天理”爲代表,是爲“廣派陳湛理學”。

在看到信函的第一時間他感到的是恐懼、是震驚,但歷經與張小公爺這一番對話。

再自己沉靜下來,忽念起玉螭虎所言的那篇《易經》。

湛甘泉頓感念頭通達,長長的呼出一口氣。

回過身來,對着身後的弟子們輕聲道:“爲師無事!踏月而行,亦是別有野趣!”

變則通,不變則死!

如今的儒家學派,顯然已經不再適應於激變中的大明帝國了。

闊且,當年董夫子就沒變過儒家麼?!

到了他們陳湛心學這一派,難道就沒有動過儒學麼?!

若是沒有的話,儒家如此多的學派又是怎樣衍生出來的?!

想通了這點,湛甘泉便念頭通達了。

走過了官道,與幾隊巡夜的更夫武侯見過禮。

夜遊回宅的湛甘泉很快的回到了自己的宅院中,關上了書房的門後邊開始研墨鋪紙。

“汝德,明日經筵辯講便由你代爲師出講!便用此稿!”

大弟子呂懷呂汝德半響後,被湛甘泉喚入了書房中。

躬身接過了湛甘泉遞來的稿子,呂汝德猛然的一擡首:“恩師,這……”

“莫猶豫了,便照此念便是了!”

呂汝德“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恩師三思啊!如此一來,我白沙學派之名……”

“汝德啊!你還未聽懂爲師沿途所言麼?!”

湛甘泉的這話讓呂汝德臉色不由得一下子就白了,顫顫巍巍的擡起頭來愣愣的看着自己的老師。

“恩師……”

“莫要多言,照此唸完便是!”

湛甘泉一擺手,輕聲道:“若是事有不濟,便言道乃爲師所迫便是了。”

“弟子不敢!”呂汝德再次拜下,將頭磕的“邦邦邦~”直響:“弟子,謹遵師命!”

湛甘泉倒是念頭通達、開始轉風了,但這京師裡的其他學派可未必都念頭通達。

一家家的學派內部吵翻了天,有人低頭認命亦有人拂袖而去。

有人不屑爲伍,亦有人興致勃勃。

還有人怒髮衝冠的,相約師友明日要去禮部、去庠序教諭部大鬧一番!

天色漸漸亮了,京師皇城的大門“吱呀呀~~”的緩緩打開。

今日沒有早朝,所有的國朝重臣們全都早早起來。

乘坐着自己的馬車往經筵辯場趕去,沒有人敢遲到。

這種情況下的遲到,相當於是在天下仕林面前丟人。

“臣,有負聖恩!!”

御駕車中,張誠跪倒在御座前聲音發顫。

“李福達,跑了!”

御座上的弘治皇帝面無表情,只是輕聲道:“且給朕說說,怎麼跑的。”

張誠不敢怠慢,趕緊將昨夜的行動逐一道來。

御座上的弘治皇帝似乎臉色緩和了一些,擺手讓張誠起來。

“此事,非你之過。且其他白蓮妖人盡皆擒獲,李福達五子都未曾逃脫……”

弘治皇帝頓了頓,道:“已是做的夠好了,下個海捕文書、派人追捕罷!”

“臣,明白!”

見張誠依舊跪着,弘治皇帝笑着擺手讓他起來。

“不過是喪家之犬爾,不必擔憂!便將他擒回來,便是了。”

張誠抹着眼角,聲音嗚咽:“臣深感有負陛下厚恩,實在是……”

“莫哭,且去辦事就是了!”

弘治皇帝笑着寬慰道:“將李福達擒回後,再行論功行賞!”

“竹樓公年紀大了,這麼奔波總是不成的。你呀,得能撐得起場面!”

隆隆的馬車外,是三千禁衛在護持車隊前行。

李福達探聽到的消息並沒有任何的問題,但他所不知道的是除去禁衛之外的人手。

車馬上駕車的都是內廷的擊技內監,道路兩側是調查局的好手數百人在前後左右護持探查。

說實話,即便是李福達沒有被發現想要成功亦不可能。

車駕隆隆之下,隊伍很快的行進到了新經筵辯場。

那經筵辯場周邊已然是人潮洶涌,開路的禁衛身着黑甲、面覆面甲。

手持長槍“咔咔咔~”的將人羣攔開,隨着御駕隆隆抵達。

尖細的唱禮聲亦隨之響起!

“陛下駕到~!!”

被攔到了一邊的無數百姓,順着人潮隆隆拜倒。

“咚咚咚~~”鼓聲響起,那經筵辯場中的諸學派聞聲而起。

關於是否要在此一搏,方纔他們已經爭論的無數次、爭論的面紅耳赤。

然而,即便是表示了要拼死一搏者此時亦噤聲不語。

“咚~咚~咚~!”

鐘聲響起,便有內官快步入內“啪~!”鹿鞭甩鳴!

便聽得內官的唱禮聲尖細卻散播極廣:“陛下駕到~!!”

“隆隆隆……”儘管各懷心思,然而諸家學派還是恭恭敬敬的拜倒在地。

恭迎着弘治皇帝的御駕前來。

“陛下有旨,衆人平身!”

所有人叩謝之後,便陸陸續續的起身了。

別看他們剛纔爭的是面紅耳赤,可現在卻全都低着頭。

大家都等着看湛甘泉如何應對呢,他可是現在白沙學派的衣鉢傳人啊。

理學大家!

隨後便是一番的禮儀工作,繁複的進行了一大通後這才真正的進入到了經筵辯講中。

呂汝德捏着自己老師給的稿子,見得老師點了點頭這才深深的呼出一口氣。

“陛下有旨,粵北呂汝德上前宣講~!”

唸到了呂汝德的名字,無論他願意不願意都得上臺了。

站上了中間的那座高臺,呂汝德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驚慌。

高臺一圈下,無數的國朝重臣、各家學派都死死的盯着他……

“學生聞,‘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呂汝德深深的吐出一口氣,見禮後正式的開始了自己的宣講。

而在呂汝德宣講的同時,近七千人的白蓮門徒悽悽惶惶的被丟進了囚車裡。

甚至那些香頭都分開來,被臉色陰騭的調查局官袍者直接裝進囚車帶走。

李福達沒有走,他依舊在京師內。

他甚至就在潮白河坊市上,只是換上了一身碼頭力工的衣裳。

他似乎在等待着什麼,直至看到了從金陵來的船隻上押送下來一個年紀不大驚惶的少年。

那碼頭上的他,才低下頭痛苦的咬着嘴脣渾身顫抖。

而很快的,一艘來自於粵北的船上一個年齡更小的孩子和幾個女子被一併押送下來的時候。

李福達整個人躲在了陰影中,靠着牆努力不讓自己倒在地上。

仁、義、禮、智、信,號曰“儒家五常之道”。

最初爲夫子所提“仁義禮”,應對之《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之三達德。

是以,孟子後於“仁義禮”內再添“智”。稱之爲“君子四德”。

至東漢,董夫子才又添曰“信”。此方成“天地五常之道”。

用此五常之道爲子嗣命名,這是李福達希望兒子出息又希望他們能“常存”之意。

造反世家,朝不保夕。

第六十一章 王家院子,鮮血鋪地第五百零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九)第四百七十六章 貓鼠遊戲熊孩鬧,走投無路東山公第三百九十章 棚內肥龍戶必裂,山魈水鬼拜求活第四章 古人也一樣,四大不靠譜第八百零一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貳)第四十章 奪人風頭,咬我不着第五百八十五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八)第六十六章 匪路難行,肥龍求活第八百零二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叄)第六百三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捌)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下)第二百零九章 計然一策初實戰,三大車行露崢嶸(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晉陽新城擡手造,危信轉從關外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京師野豬辦營生,張家螭虎活財神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兩府地,文武雙解元第五百四十七章 恩師您幫扛一雷,學生三人遭不住第一百四十六章 御前陳請收兵權,金山一座釣諸部第四百八十八章 九邊烏雲壓城來,家賊難防有熊孩第二百一十四章 校場新練法,戰車造新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書房內布大局,武舉諸子將出籠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柒)第一百八十章 草廬之內教計然,弟子盡需去實習第七百一十一章 豎規立矩財糧貨,揚帆出海歸京師第二十一章 吾曾醉槍刺洋馬,戰遍四洋並五洲第一百七十六章 宮中兩後同憐時,再召足利後宮見第七百五十五章 螳臂擋車不自量,行走南北爲惠民(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地大災撲面來,御前君臣皆悽惶第七百九十五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柒)第二百五十三章 晉陽內外大清洗,風起雲涌一夜間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王親臨問行策,圍爐之畔話春秋(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諮政元老院,再釐帝國三司法第三百八十章 帶頭納捐洪舟同,塌如雪崩衆商紳第八百六十三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一)第七百七十四章 鑄敵甲盔豎君威,重舉大明雄風聚(中)第七百四十一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陸)第一百九十六章 螭虎展利器,帝臣皆心悸第四百八十六章 九邊亂想初啓始,總制石淙職將停第七百七十二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車陣盡破無依仗,殘軍災民唯死戰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柒)第五百六十五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名士不仕衆仕林,校場演兵玉螭虎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肆)五百五十七章 作孽熊娃遭收拾,堅持築城朱厚照第二百九十章 初理戶籍許本謙,欲行慈善張皇后第三百二十八章 觸目驚心御書房,若需解決亦不難第七百五十一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四)第六百四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仨)第七百六十一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柒)第六百四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貳)第八百五十七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勳貴兩宮皆納捐,國朝上下俱驚詫第六百七十九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捌)第六百一十五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君臣惡向膽邊生,人羨我苦玉螭虎第四百五十一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兩頭狐狸多算計,暗裡行棋鬥不明(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翁婿相見,老少狐狸第一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缺教育,看我癡虎展真理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朝風雲涌,魑魅魍魎多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柒)第二百一十九章 槍棒第一週子江,丈八大槍玉螭虎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豪路易路威登,京師豪商全入甕第五百六十二章 京師飄雪新年至,通州冰寒刺骨來(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靜默皆待時,動則生死局第四百一十八章 富貴豪遮望江樓,粵北老狐皆出手(中)第八百零八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拾)第二百六十章 九邊消息來,國朝風雲涌第三百九十五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書房內布大局,武舉諸子將出籠第七百九十六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捌)第三百八十三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熊娃鑄錢解帝憂,又有敕建新部門(下)第六百零九章 朝堂紛亂有信至,聰慧異常朱厚照第六百一十二章 御前賺得陛下金,米魯田蕾需離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蓮如一向宗,大威德明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洪家家風堪豪邁,蠅營狗苟士紳商第三百六十三章 黔南新敗傳朝堂,若刨根底不簡單第四百七十八章 文武取科皆有改,天下舉子入京師第十七章 銷量提成制,宮令陳惟貞第一百七十二章 弘治皇帝來扛雷,帝國初次執律鞭第四百九十四章 九邊總制將令下,京師貨殖喜抄家第七十五章 雍容豪遮,套話好手第六百八十九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玖)第一百一十四章 陽謀之策,鼎定扶桑第七百四十九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終)第六百二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第五百一十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陸)第五百八十二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五)第八百二十三章 逃的飛快蠻夷船,跳腳罵娘戚景通第二百四十章 京師多方皆籌備,嫣然請往接災民第三百六十五章 螭虎軍部放豪言,君臣初聞戰爭財(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時報成習慣,侍郎上門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九)第八百四十九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