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韻字典帶標符,助力騰飛教諭部

或許真的是骨子裡對歷史有着割捨不掉的感情,當時張小公爺還專門研究過一番。

發現這種注音法其實也差不到哪裡去,後世夷州的小學生基本經過十週的學習都能應用。

當日,要更加熟稔的話那麼就得學完後多加練習了。

至於爲啥要讓李徵伯他們去找古籍,那是因爲小公爺只記得這些符號是來自於古籍啊!

但來自於那些古籍這個事情,他真沒有研究過。

“好!此法大好!!”

方信之現在幾乎激動的就要蹦達起來了,而李徵伯則是矜持的笑了笑。

躬身對着方信之輕聲道:“且此法學生已經在莊子裡、災民中試行練習了……”

“少年人九成可在二旬內基本掌握,運用自如者約爲三成。”

卻見李徵伯說着,又拿出一個本子遞給了方信之:“月餘基本掌握,以此推算兩月左右多數可掌握此法。”

“成人者稍慢,且成人多數僅得下工後可學。是以成效稍差,迄今掌握者約二成。”

這已經不錯了,非常的不錯了!

“恩師言僅有此韻依舊不足,當編著字典匹配用之識字、識詞。”

李徵伯對着方信之微微躬身,輕聲道:“恩師言,《說文解字》刊行多年迄今已顯弊端。”

“畢竟漢朝迄今千年矣,字句、讀音、查法皆可更進……”

“何不趁此機會將其改制,再以‘帝國庠序教諭部’之名義刊行,以振聲威?!”

這話說的方信之不由得兩眼放光,原來玉螭虎早給老夫安排好了啊!

事實上對現代影響極深的字典,或者說是現代字典的雛形的確就出現在明朝。

那是萬曆年間國子監太學生梅膺祚梅誕生所著,其曰《字彙》。

可惜史書並沒有太過記載他的生平僅知其爲太學生、宣城人,甚至連生卒年都沒有。

僅僅是根據《字彙》遺作推算出,他應該是存在於萬曆年間。

《字彙》不僅首創按筆畫多寡排列部首和單字,且將《說文解字》的504個部首歸類合併爲214部。

於字釋義言,《字彙》較之前者則更加完備。

引證詳博、皆標出處,不僅有經典中的常見義亦有後代的通行義。

其所標釋義大多確鑿,其形制已接近後世大中型字典之體例與規模矣。

方信之能想到的卻是更多,他可不是梅膺祚這樣沒有根底的一屆國子監太學生。

他方信之現在假假那也是國朝重臣、一部尚書啊,若是推行開去這教化之功誰能隱之?!

到時候這字典一出,誰還敢小覷於庠序教諭部?!

“此事老夫辦了!!”方信之的眼珠子都紅了,呼啦一下站起來一巴掌“啪~!”的拍在了臺上。

拍完臺子轉過身來死死的盯着李徵伯,狠聲道:“徵伯只需幫老夫此事,事成則老夫必有厚報!”

卻見李徵伯肅然起身後退兩步,正冠撣衫恭敬長揖到底。

“恩師教導,畢生所學當於國有利、於民有利!身體力行,救數十萬災民於危難、戰韃靼于歸途……”

“家父教導,若所學道理不能用之學其何意?!”

李徵伯說着,緩緩起身一臉堅毅的望着方信之沉聲道:“恩師命學生於此等候,便是要讓學生爲大人效力!”

“以從恩師之處所學義理、學識,皆用作國、民之利!”

“是以,即便是大人不說學生亦當自請效力!!”

方信之深深的吐出一口氣,沉聲道:“好!!西涯公、玉螭虎之大才、報國之心,可見一斑矣!”

李徵伯笑了笑,請方信之坐下。

而後又拿出了一本草稿,但這草稿就比較潦草了。

上面的字跡甚多,不僅有玉螭虎的還有一些看起來像是女子所謄抄的痕跡。

“古之著書時有標符,用於註釋抑或釋意。”

“然點句、釋意之標符多不統一,且各有釋意。以致紛亂不堪、多有遺失,其意難解……”

其實標點符號這個事情古已有之,但因爲大家用的很隨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所以導致的問題就是,這個符號很多時候你完全沒法摸清楚作者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闢如出土的戰國竹簡可以見“└”型符號,據研究此號多用於文之收束。

又如“▄”,研究後發現其兼具了現代逗號、句號之意。

而古籍中以曾提及標點符號的應用,譬如《宋史·何基傳》。

其中贊何基曰“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

此外,《增韻》、《說文解字》多有關於標點符號之載。

然而還是那句話,大家不統一啊!

這個符號在你的書裡是一個意思,到了他的書裡卻又成了另一個意思了。

搞的大家都跟着一臉懵逼,除非原作者解釋或者有人註釋不然基本不知道他到底啥意思。

還得結合這個作者的其他文獻,或者同時期的其他文獻連蒙帶猜的去估算意思。

“觀歐羅巴書文,亦覺標點規範刊行極爲要緊。此當慎之,亦當行之。”

“事若成,則大益矣!”

臥槽!那必須大益啊,方信之甚至能夠想象得到一旦自己把標點符號規範、推廣開來會是什麼結果。

再結合聲韻、字典,自己這庠序教諭部那是穩穩的在朝堂上站住了腳跟了。

甚至在仕林、讀書人中的聲望,將直接越過禮部攀上頂峰!

再往下看,則是張小公爺直接把自己後來的標點符號給拿出來用了算逑了。

“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

“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合,則記‘;’、又意未足,補句,則記‘:’……”

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看的是方信之如癡如醉,頓時覺着這張小公爺莫非真的是仙人洛凡乎?!

從音韻到字典、再到這標符應用,仔細尋思幾乎不可能由一人之手出之。

尤其這標點,看起來更像是經過多次調整後之結果。

音韻亦瞧着,似乎是多次修更適應之結果。怎麼看,都不似出自一人之手啊!

第一百一十章 千代豬丸,加藤之鷹第十九章 皇帝來訪,癡虎初探第一百五十三章 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第六百九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柒)第二百一十九章 槍棒第一週子江,丈八大槍玉螭虎第六百八十五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肆)第二百六十三章 巴圖蒙克達延汗,晉陽豪族十四家第四百七十七章 諸部皆開所屬科,廣納天下讀書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八十六章 欲送雪中炭不得,足利家女不簡單第六百零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第六百七十三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趙皆立軍令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國皇家最受寵,招兵買馬入京都第一百八十八章 生事不成反遭議,貢生行險鬧螭虎第三百七十三章 狗腿之王周瑾山,二愣土鱉快掏錢第三百零九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教諭部需早備齊,鑄炮艱難耗料巨第七百二十六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翁婿相見,老少狐狸第七百二十六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中)第一百八十章 草廬之內教計然,弟子盡需去實習第四十六章 年少揚名,身貴多金第一百九十章 國子監前臊臉皮,奸佞國賊當屬你第一百九十八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草廬之內通牒至,道友貧道擇其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義士出征車馬行,粵北大地剿匪記(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柒)第五百一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八)第三百章 慈善總會初亮相,安得災民百姓心第七十二章 欲求逃生路,先納投名狀第四百六十一章 隔空交手終得見,苗女米魯智計全(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炮臺收得朝臣志,畢業堪備新軍服第七百七十一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皇帝重臣皆心焦,螭虎御前解憂惱第四十一章 已經報名,你去考試第六百三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陸)第八百四十七章 風捲雲起歐羅巴,無聲無息投資客(下)第六百五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叄)第三百四十七章 炮臺收得朝臣志,畢業堪備新軍服第二百一十五章 赤膽忠心張癡虎,可憐正德又遭殃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八十四章 雙峰島島主,歐陽戶必裂第五十七章 瀕臨潰兵心絕望,琳琅癡虎踏月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第六百九十五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伍)第七百一十五章 碼頭熊娃撲面來,海量巨財宮中送第一百八十五章 豪奴悍僕真好嘢,城狐社鼠真系勁第二百二十八章 老孔其實很膩害,都是腐儒在誑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並非無有聰慧者,只是未必挑明言第五十一章 京師故事,倒黴錢能第三百零五章 京師紛亂初安定,請誅國賊七侍郎第七百九十一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壹)第二百一十一章 計然之策顯神威,上下左右皆心顫第五百四十五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貳)第七百四十一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伍)第九十九章 柔聲細語,輕探底細第六百一十八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五)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威並施平黔州,諸家頭人盡入彀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朝風雲涌,魑魅魍魎多第一章 神裝大號慘遭刪,踢送大明小公爺第七百四十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肆)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第一百四十二章 御前直決開武舉,忠直老臣殿前議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子門生字難扛,邃庵九邊欲平亂第一百五十九章 傳世榮寵英國公,賢才宅中議奸佞第一百五十五章 難得糊塗張癡虎,朝堂言官分兩派第六百八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叄)第一百三十六章 槓精天團馬孟敏,噬人猛虎張懋公第七十一章 棧橋驚變,血染碧海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家軍營見許寧,槍炮齊鳴肝膽顫第一百四十六章 御前陳請收兵權,金山一座釣諸部第六章 輸了待如何,拜我爲師麼?第五百八十三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中)第四十七章 桃花塢內,騎射忙第二百九十八章 穩坐泰山看風波,波瀾不驚撫忐忑第一百九十四章 經筵之日臨,各方皆摒息第二百七十章 丹鳳桃花玉螭虎,陰騭滿心達延汗第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狐狸多算計,暗裡行棋鬥不明(下)第八十二章 給了銀子您是爹,讓我砍誰我砍誰第八百六十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完)第二百六十二章 朝堂波潮起,草原有風來第二百七十九章 聖旨隨車到,離營先歸京第七百零四章 諸家貨殖會分贓忙,降卒校場論長短第七十一章 棧橋驚變,血染碧海第三百二十一章 京師紛亂漸休止,邃庵九邊驚且慌第四百八十六章 九邊亂想初啓始,總制石淙職將停第一百八十二章 盡數去實習,太子需重寫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工明確平紛亂,京師勳貴救螭虎第二百七十九章 聖旨隨車到,離營先歸京第八百四十三章 活捉鐵粉玉螭虎,草莽求命病閻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桃花林前拜大父,錢福促狹套螭虎第六百八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叄)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趙皆立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