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吾曾醉槍刺洋馬,戰遍四洋並五洲

張懋則是連道陛下謬讚,還說孫兒太小陛下莫要太過誇讚以免他目中無人了。

蕭敬看了看天色,小心的提醒弘治皇帝差不多該回去了。

弘治皇帝這才笑着跟張懋說了聲叨擾,然後在張懋爺孫倆的恭送之下離開了英國公府。

上馬車前,一名侍衛小步跑到了蕭敬身邊在他耳邊輕聲低語了些什麼。

蕭敬將他揮退後,這才坐上了馬車開始幫着弘治皇帝趕車。

“稟陛下,方纔廠衛來報。今日午間張家小公爺卻是前往司禮監下寶文堂請潤筆了……”

蕭敬對着馬車內的弘治皇帝把事情都說了一遍,甚至把寶文堂他侄兒的評價、陳惟貞將書帶回大內。

周太后聽書,又是何表現……等等事無鉅細都說了一遍。

小正德在馬車裡聽的是兩眼放光,然而弘治皇帝卻只是搖頭苦笑。

通過這些消息和張侖的表現,弘治皇帝可以很輕易的判斷出張侖的情況。

這是個腹有經論卻傲氣十足的孩子,從他花了家裡幾千兩就像通過賣文掙回來便可以看出來。

同時這又是個有分寸的孩子,他沒有依仗着英國公府的名號或者是去經商掙錢。

他的手法漂亮無比,卻又合情合理。請潤筆嘛,這事情說出來也是文化人的本事。

再說了,宋代名相李明遠文正公那也是編撰過《太平廣記》的。

唐時刺史蔣子徽,可不就是因着《霍小玉傳》被錄入《太平廣記》而流傳至今的麼?!

但弘治皇帝又嘆氣了,這癡虎兒本事是有就是孩子氣了些啊!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給你闖出個大禍來。如此才學的人物,若是折損了豈不可惜?!

英國公張家的忠良自是沒話說的,這癡虎兒年紀尚幼便有如此才學將來遊歷學問再進卻不知會如何輝煌。

即便是自己這朝他發揮不大,但厚照將來若有此忠良大才幫襯再差也能護住這祖宗江山罷!

想到此,弘治皇帝掀開了車簾對着正在趕車的蕭敬輕聲道。

“蕭伴伴,着人對癡虎兒多加看顧。若他有事當入宮來報,莫要讓人傷着他。”

蕭敬聞言不由得心底一驚,但隨即釋然。他也是歷經數朝的老人了,自然是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聽這意思,便是要回護於他爲太子儲才啊!這張家癡虎兒只要莫犯下什麼大錯,將來富貴可期!

“內臣回去便着廠衛多加註意,決計不會讓人傷着張小公爺的……”

“癡虎兒,你是真的打算要隨那唐伯虎下江南?!”

送走了皇帝父子,張懋卻並沒有如同以往一般的早早去休息。

而是讓張侖隨着他到了書房,周管家奉上茶後邊悄然退去只留下爺孫二人。

“大父,孫兒若是不趁着現在多出去走走那將來可是真的沒法出去了啊……”

張侖看着自己大父,堅定的道:“趁着孫兒還能出去,便往外走走。哪怕是見見世面,也強於被困京師。”

當然,張侖沒說實話。他出去主要是得去見見這大明的花花世界啊!

從前只是從書上讀到,而今有這機會張侖豈能錯過?!

想我張侖當年,槍挑八方駿馬手握四海高峰!一杆長槍下,五洲四洋黃白黑紅各色佳麗見識無數。

對於曾經從書上所聞的那大明朝的四大特妓,可是嚮往的緊啊!

見得孫子如此堅定,張懋深深的嘆了口氣。

當然,若是老張知道自己這寶貝孫兒想着的是:夜夜做新郎,全國丈母孃。

估計會二話不說先把這狗崽子打死了,免得給英國公張家滿天下丟人……

“出去見識見識也好,南京那邊咱們家還是說得上話的。大父邊境上招回些許老人回來護你周全……”

卻見得張懋一咬牙,孫兒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畢竟他可就這麼一個孫兒,若是有個三長兩短的他這老頭子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還有那漕運總督郭彥和,他那裡也有咱家裡些許老人在跟着吃飯。你到時候也一併帶了去。”

張侖聽得這話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窩草!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老太爺一揮手便有精銳在手啊!

但想想這也實屬正常,張侖沒記錯的話曾有御史彈劾過自己大父在九邊屯田的事兒。

那郭鋐還是大父舉薦做了副總兵,漕運方面向來油水不少自然是需要有自家老人在裡面的。

張懋更是不嫌繁瑣的,拉着孫子把自己知道的關於南京的那些情況仔仔細細、掰開揉碎了給張侖說。

勳貴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但終歸大家都是一條船上吃飯的跟那些文官玩不到一塊兒去。

英國公老張家可是勳貴恩寵第一,哪怕是到了南京其他勳貴那也得給幾分面子。

爺孫倆在對話,馬車裡的父子也在對話。

“父皇,其實兒臣現在更想讓虎哥兒做兒臣的伴讀了!”

卻見小正德目光灼灼的看着弘治皇帝,誠懇的道:“兒臣相信,他能夠告訴兒臣應該學什麼纔可以幫到父皇!”

這一句話,差點兒讓弘治皇帝的眼淚都掉下來了。兒子這是第一次,這麼懂事兒啊!

但下一句,弘治皇帝就很想把這狗崽子給一棍打死。

“虎哥兒做飯可真好吃,要是做了兒臣的伴讀那兒臣要先把這做飯的本事學會了!”

看着自己這兒子,弘治皇帝差點兒一巴掌就抽過去!讓癡虎兒伴讀,是叫你學本事不是叫你學做飯啊!

“兒臣學會了,父皇就不必吃那光祿寺的茶飯了。”正德似乎對父親的怒火恍若未覺,皺着眉頭道。

“光祿寺的茶飯真難吃!”

弘治皇帝先是感動,然後就臉紅了。光祿寺的茶飯難吃他也是知道的,但祖宗之例不好改啊!

要是這改了,下面的那些閒着屁事兒沒有就盯着人彈劾的御史們又得嗷嗷鬼叫了。

而此時回到了自己臥室的張侖則是有些激動,心中嗷嗷狼嚎:姑娘們,可得等着我啊!

大明四大流派,大同婆姨做甕媚功重巒疊嶂乃是走技術流派。

泰山姑子寶相素衣媚眼勾魄欲拒還迎,禪房之內素酒皮杯兒,走的卻是制服誘惑派。

揚州瘦馬卻是走的高端路線,自小細養膚若膏脂,纖態盈盈,行若翩鴻,臥如嬌鶯。

且撫琴弄簫,吟詩作畫、雙陸圍棋……無一不通。上好者聲名在外,來往皆爲高官名士堪比於後世二三線小明星。

而到了西湖船孃卻又是另一番景象,西湖水滑船孃更是生的千嬌百媚,脆嫩欲滴。

由唐始文士們便喜攜佳麗,泛舟西湖嘆爲雅事。

到大明時這船上不僅能宴客密談更是能留宿盪舟,船孃更是擅琴棋書畫,歌舞嬉戲。

似後世者,大約是高端的外圍伴遊。

張侖這想想就激動啊,可惜現在雞不能動。但好歹先見識一番,也不枉自己魂穿這大明朝啊!

第一百四十七章 窮困老佀舞大義,少年癡虎獨不懼第五十章 妙安心思,亦無不可第七百九十九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完)第二百五十一章 豪族士紳無善類,悍匪兇徒嘯聚營第一百四十一章 二女得技戰不過,癡虎亦要學真訣第五百二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衆解元滿天飛,再無一人不服氣第二百六十二章 朝堂波潮起,草原有風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宮中兩後同憐時,再召足利後宮見第一百五十八章 癡虎第二發,再打狗禮部第六百二十八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壹)第四百五十二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中)第八百五十三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中)第八百三十一章 事畢臨頭狗咬狗,腌臢齷齪滿街亭(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陸)第四百一十二章 義士出征車馬行,粵北大地剿匪記(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莫欺張家癡虎兒,虎頭太師不好惹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五十五章 提前交卷,有賊遠來第六百二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伍)第四百四十八章 臨行之前平隱憂,粵北商賈掙一籌(上)第二十九章 怕他死逑,準其所請第五百四十六章 滿心賣批王守仁,敲裡嗎德唐伯虎第八百零八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拾)第四十九章 院中試武,代師授藝第八百一十八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明帝國張螭虎,誰敢與我來一戰第八百六十一章 百衲聖袍驚晚宴,榮光滿身玉螭虎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明新風輕吹起,弘治陛下眼珠紅第三百零一章 糧商不停日,工造進行時第七百零四章 諸家貨殖會分贓忙,降卒校場論長短第一百七十七章 虎頭太師張懋公,恩寵榮華皆有故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伍)第三百二十六章 御書房內計國策,內庫豐盈腰板剛第三百一十七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下)第七百六十一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柒)第五百四十七章 恩師您幫扛一雷,學生三人遭不住第八百三十五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中)第七百四十八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下)第七百一十五章 碼頭熊娃撲面來,海量巨財宮中送第五百六十七章 冬日暗雷京師動,秘潛出京戴竹樓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草廬惡客來,一口毒舌張癡虎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趙皆立軍令狀第八百六十八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下)第六百九十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第六百六十章 千軍萬馬抵城前,機關算盡反送命(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下)第三十章 死中求活,御前自辯第六百九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肆)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明士紳盡跌倒,百姓陛下皆吃飽第八百二十四章 計定南洋下約書,佈下大局謀百年(上)第八百零八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拾)第五百零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癡虎有錯朕迴護,爾等誣告須負責第三百一十二章 肥堆敘話集,萬世與全局(上)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陸)第二百六十章 九邊消息來,國朝風雲涌第四百五十六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中)第七百四十四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拾)第三百四十七章 炮臺收得朝臣志,畢業堪備新軍服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七百零八章 安南土豪速授首,分你田地濟黎民(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聲巨響震祖廟,廣納衆匠入新司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勳貴兩宮皆納捐,國朝上下俱驚詫第七百六十一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柒)第八百七十章 紅鸞星動春始至,雲雨翻覆盡皆知(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巨舟乘風破浪歸,祖孫淚灑碼頭畔第三百一十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七)第四百五十章 脫靴陣下離粵北,揚帆直上入黔州第五百八十八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粵北士商心皆碎,歃血爲盟驅螭虎第三百四十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經筵御前再相辯,大內演武陳釣翁第七百五十一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桃花塢裡頓徹悟,丹鳳桃花帶機鋒第四百一十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天下壤壤爲利往第三百七十二章 粵北豪紳驚雷震,閃亮登場周瑾山第二百四十章 京師多方皆籌備,嫣然請往接災民第二百四十四章 攜糧帶御械,車隊往復忙第六百六十三章 密奏表心玉螭虎,走投無路莽應龍(下)第十五章 牙爪同癡虎,風雷起臥龍第四十五章 婢子妙安,見過公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戚勳貴拜財神,山匪流寇須清理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明士紳盡跌倒,百姓陛下皆吃飽第六百二十章 鐵軌馬車事談畢,悄然乘舟南下去第八百二十五章 寧王需跌倒,大家得吃飽(中)第三百零四章 潑天大網撒京師,起手收束朱厚照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五百九十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虎頭國公歸京師,糧價一石八兩銀第三百一十九章 草廬之內論軍政,帝國改革端倪現第三百八十二章 粵北士商心皆碎,歃血爲盟驅螭虎第七百零九章 黔國公爺還舊情,高家英傑高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