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拜服道義玉螭虎,皇宮大內風波起

“諸位,且請一同參拜謝我大明帝國仁慈聖明弘治陛下啊!”

說着,竟然領着百姓們向着皇宮的方向齊齊跪下行叩拜大禮。

那些無論是得了好處的還是圍觀的百姓們得見此景,亦都隨之拜下心服口服。

這些個百姓們平日裡哪個沒有吃過豪門貴戚的虧?!

多多少少的都被那些個豪奴悍僕、城狐社鼠們欺壓訛詐,很多時候不得不忍氣吞聲。

這回陛下聖明不管他們身份地位一併給全都收拾了,還給苦主們賠了銀錢。

甚至還把這些個豪門貴戚們、城狐社鼠按上高臺,逐個審判。

還顧及那些個豪奴悍僕、城狐社鼠們萬一不在家裡,家人遭飢苦給他們派做工月銀子。

這都不算是聖明、這都不算是仁慈,那得什麼算是聖明仁慈啊?!

有這等聖明仁慈的皇帝在帝國、在京師、在大內,大家覺着自己活着纔算是沒那麼苦楚。

陛下爲自己等人申冤講理啊,懲罰那些個壞犢子啊!

這頭給陛下磕的那是心甘情願、全心全意。

“我們還需拜謝張家小公爺,若無他一力堅持義理衛道這等君子所爲,如何能有今日啊!”

卻見幾個舉子感嘆着撣了撣衣冠,對着城外張家莊子的方向深深的長揖到底。

“天下風雲麒麟兒,義理衛道真君子!吾等爲京師百姓,謝玉螭虎!”

一衆百姓們頓時恍然,對啊!

剛纔那大官兒可不是說了麼,這事兒乃是張家小公爺一力堅持的。

果然不愧是三大閣老都稱讚的“天下風雲麒麟兒”,真真是爲我等百姓着想考慮啊!

“謝玉螭虎小公爺!!”

這就不必要叩拜了,百姓們便學着這些個舉子讀書人一般撣了撣衣冠長揖拜下。

拜完了才低聲問身邊人,爲何張家小國公要叫“玉螭虎”啊?!

便有那邊上進過學的讀書子笑着解釋,小公爺用號“玉公子”做詩詞話本。

你們這會兒聽那茶樓裡說書人給講的《白娘子》、《天龍八部》便是玉公子所作。

小公爺幼名是“癡虎兒”,這是張家老國公取自北宋王鍾美公《寄洪與權》裡的那句“莫藏牙爪同癡虎”。

原意是希望小公爺收斂鋒芒,癡虎一世安享富貴。

但咱們陛下聖明啊,一早看出小公爺才華橫溢乃國之棟樑。

於是先命三大內閣學士殿前御考,後又賜字與他曰“螭虎”。

這螭虎則是不同了,“螭虎之士”那是說小公爺武藝高強能征善戰。

螭虎又常立於碑文上,這是善喜文采。

帝后制印螭虎亦是印紐,這便是要護持帝國皇權。

這是咱們弘治陛下說,張小公爺文武雙全要護持帝國皇權莫再藏鋒芒了。

所以啊,這張小公爺咱們也可以叫他“玉螭虎”。

可惜這讀書人的媚眼拋給瞎子看了,這些百姓沒進過學聽他說的雲裡霧裡的半懂不懂。

但就知道陛下誇了張小公爺文武雙全是護持國家的棟樑,咱們可以叫他“玉螭虎”。

那刑部官員看着一衆豪門貴戚不再死盯着他了,這才鬆了口氣。

好傢伙!有些名聲他不能要啊,要了估計得賠進去全家性命啊。

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的做個安穩官就算了,何必要拿自己的狗命爭那個名頭啊。

此時其餘的幾個街道也審訊完畢,該罰銀的罰了銀子、該判勞作的判勞作。

五城兵馬司呼啦啦的押送着人往城外去,出城了自然有京營的人接手送往工地。

熱鬧看完了京城的百姓們自然是三三兩兩的湊在一塊兒,熱烈的討論着剛纔這巨大的熱鬧。

衙差們則是呼喝讓他們該開鋪子的開鋪子去,該上工的上工去。

然後徑直巡街,比平日裡威風好幾分卻也小心好幾分。

啥這爺、那爺的,啥公爺、侯爺駙馬爺的,可全都逮去工地上吃沙子去了。

自己這得老老實實的辦事兒,莫招惹出啥是非來。

不然,陛下能處置了豪門貴戚、城狐社鼠。

要處置自己這個小小的衙役,自然不在話下。

此時豪門貴戚們也開始發動一切關係,開始向皇宮大內遞話、查消息。

首先便是要將那些被逮去的家人都撈出來,其次便是把推動這次事兒的主謀找出來。

當日之《帝國時報》亦刊發時評,曰《依法懲辦,百姓之福!明君之策!》。

先是讚揚了這項國策,其次則是細緻的分析這次行動對於京師百姓的好處。

一衆舉子士人、京師百姓們頓時更信了,必然是玉螭虎推動此次嚴打。

否則,怎麼六部會同五城兵馬司、京營才行動他便知道的如此詳盡,甚至分析的絲絲入扣。

連文章都寫好了,直接刊發出來?!

“皇后,你莫要怪朕如此……”

弘治皇帝終究是有些忐忑,下朝後便往後宮趕去。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張皇后居然對此沒有任何表示,既沒有哭鬧也沒有求情。

沉默的看着張皇后一臉笑意,弘治皇帝倒是自己繃不住了。

卻見張皇后聞言起身,對着皇帝微微一個福了一個:“陛下何出此言啊!”

“若是爲臣妾兩位弟弟之事,陛下大可不必呢……”

弘治皇帝先趕緊將張皇后攙起,聽得她的話不由得詫異:“哦?!卻是何故?!”

張皇后被弘治皇帝攙起來,微微一笑將碧眼狐貓足利鶴前些日子入宮來和她聊的那些說了一遍。

這話聽得弘治皇帝也不由得讚歎,莫小瞧了番邦、亦莫小瞧了他國貴胄啊!

人家能有這番見識,就已經是比很多國朝貴戚要強出不少了。

武勳詩文才是傳家立族之道,仗之帝后恩寵能榮耀幾時?!

看看那山東孔家傳世數千年之久,王朝歷代更迭他們家卻屹立不倒香火不絕。

“陛下是擔心太后那邊有所掛礙罷?”

卻見張皇后微笑着輕聲道:“此事陛下終究不好去,妾身便是去走一趟罷!”

說着便跟弘治皇帝告了一聲罪,讓女官擺開鸞駕便往清寧宮行去。

清寧宮內現在的確是一片的愁雲慘霧,周太后躺在榻上臉色陰晴不定的有些發白。

陳惟貞擔憂的爲她揉着胸口後背,那眼中無比擔憂。

周家的人是放不進大內來的,他們只是託人帶了口訊把事情大致給老太后講了一下。

聽聞自己的弟弟現在居然被鎖拿去了,還繳納了一大筆銀子頓時老太后眼前一黑差點兒摔地上。

好在陳惟貞手疾眼快先扶住老太后隨即便展開急救,又灌下了兩顆她特製的救命小丸這纔算勉強扛過去了。

陳惟貞便是要讓人去喊弘治皇帝,卻被老太后擡手止住了。

“莫要喊了,皇帝如此做想必是已經準備好如何應對哀家了……”

周太后滿嘴苦澀,悠悠的嘆氣道:“等皇帝自己來,跟哀家解釋罷……”

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難得糊塗張癡虎,朝堂言官分兩派第四百零四章 粵北好事接連至,羨煞無數商宦家第五百八十九章 名利從來危中取,富貴唯有險中求(上)第四十八章 拜得知府院,尋得內家拳第七百五十三章 螳臂擋車不自量,行走南北爲惠民(上)第五百零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太后很森氣,後果很嚴重第三百一十八章 軍械營造局爲重,仕林朝臣皆爲輕第二百四十一章 時報造聲勢,敕建顯忠祠第五百二十七章 九邊風雷齊滾動,辦事利索調查局(上)第七章 隨手對聯有機鋒,聲名在身悔不得第五百四十九章 身手之後有身手,較量背後有較量第五百三十四章 散鴉戰法哀落幕,亙古不變唯有變(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貫通全境五十載,國之重器唯教諭(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巴圖蒙克達延汗,晉陽豪族十四家第六百七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陸)第七百八十八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完)第八百六十八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下)第三百零九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上)第七十四章 兇盜遠至,張侖之思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杰初見路大豪,刀光劍影烤羊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五)第二百八十七章 御前計新軍,密會衆勳貴第三十七章 大棒蘿蔔,仕林勘定第四百四十九章 粵北海潮漸平息,黔州風雲將迭起第二百章 無有不流血,謅套哀江南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第四百五十八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二百一十七章 武舉會試考三月,天子門生不易得第八百五十九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第八百一十八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初對韃靼玉螭虎,陷馬坑陣顯神威第四十八章 拜得知府院,尋得內家拳第十七章 銷量提成制,宮令陳惟貞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第八百二十一章 水師悍將戚景通,戰爭野獸豺狗狼(中)第七百七十九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壹)第三百九十三章 士紳豪商害甚大,禍國殃民須剷除第六百七十五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肆)第六百二十六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捌)第六十三章 胸中有火,需血來熄第六百三十八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壹)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衆解元滿天飛,再無一人不服氣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伍)第五百八十九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黔州之徑難於蜀,殺雞儆猴取一寨(下)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第一百七十二章 弘治皇帝來扛雷,帝國初次執律鞭第七百八十七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玖)第一百七十二章 弘治皇帝來扛雷,帝國初次執律鞭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散鴉戰法哀落幕,亙古不變唯有變(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柒)第一百九十四章 經筵之日臨,各方皆摒息第四百一十七章 富貴豪遮望江樓,粵北老狐皆出手(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第八百三十七章 莊前血戰猶正酣,血流漂杵映灰白(上)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粵北綠林風雲涌,結廬盡孝湛甘泉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下)第八百四十九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狗腿之王周瑾山,二愣土鱉快掏錢第五百五十六章 隨手籌謀風雲起,天下大儒聚京師第二百一十五章 赤膽忠心張癡虎,可憐正德又遭殃第二百二十一章 武舉解元皆來戰,螭虎獨身擎校場第三百六十三章 黔南新敗傳朝堂,若刨根底不簡單第五百五十章 愛恨從來不無故,欲正其心懾以武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堂大佬滇南行,黔國公府覓去處(下)第二百四十章 京師多方皆籌備,嫣然請往接災民第五百七十八章 蓄積暗涌向澎湃,獵網微張待君來(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居庸關前仰天嘯,近鄉情怯叢念生第七百七十二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若有不服且來戰,三箭入靶麒麟兒第八百二十七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國朝軍部皆忙碌,炸刺砸門癡虎兒(上)第八百六十六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生事不成反遭議,貢生行險鬧螭虎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火朝天心皆定,暗流洶涌怒潮來第六百四十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仨)第七百一十一章 豎規立矩財糧貨,揚帆出海歸京師第六百五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陸)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二百九十一章 兩宮之主皆呆滯,遠在車營接聖旨第四百零一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中)第六百八十三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貳)第六章 輸了待如何,拜我爲師麼?第三十二章 終脫牢困,死中求生第五百九十六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第五百二十九章 走位拉轟玉螭虎,拾遺補缺李西涯第六十八章 既是受君護國祿,自當爲國斬賊酋第六百零三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完)第八百六十三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中)第八百五十二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大土司訪羊城,各懷心思主意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