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興兵叛亂

寧王朱宸濠庶子十餘人,但正妃所出的嫡子卻只有兩個,朱拱椿的死對寧王的打擊不小。

朱宸濠在殿內大發雷霆,其餘的妻妾則小心地躲在一旁抽泣,卻無一人敢上前勸慰寧王。

暴怒中的寧王是惹不得的,以前很多侍妾仗着自己貌美且得寵,在寧王面前稍稍有些放肆,結果第二天便莫名其妙成了失蹤人口。

在發現朱拱椿身亡的當時,南昌便被寧王下令封城,王府侍衛大索全城,地毯式的翻遍了城內的每個角落,然而那該死的唐寅和陌生女子卻不見人影。

摔了無數花瓶杯碟,發泄了心中怒氣之後,寧王不得不面對喪子的事實。

滿殿悲苦的氣氛裡,王府侍衛匆匆來報,李士實和劉養正兩位先生在書房等候王爺。

寧王悲傷的眼神閃過一絲痛楚,漸漸變得冷漠無情。

他知道李士實和劉養正會說什麼,萬事俱備矣,只待東風。

明日便是六月十四,寧王的壽辰,這一日,他將邁出改天換地的第一步。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兒子屍骨未寒,心中痛楚無以復加,可他卻不得不做出無比歡喜的樣子大宴賓客,因爲明日對寧王百年一脈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一日。

朱宸濠怔怔站在殿中央,不知想些什麼,許久之後目光漸漸變得冷漠無情,看着殿內的正妃側妃和侍妾們冷冷道:“拱椿之事先瞞下來,任何人敢泄露半句。杖斃!明日本王要在王府大宴賓客,爾等當知曉厲害。”

說完朱宸濠甩了甩袍袖獨自離開。

大殿內,正妃婁氏看着朱宸濠的背影,愈發感到寒心。

婁氏出身名門。閨名素珍,她的父親是兵部郎中,祖父是著名的理學宗師婁諒,婁諒是當世學問大家,就連王守仁年輕時也曾拜在婁諒名下求學。

婁妃自小家教甚嚴,而且她本身的學問也很不凡,更是一位非常罕見的女詩人,“色美而工詞章”,最重要的是,婁妃性賢明。曉大義。數年前察覺寧王有不臣之心後。婁妃憂慮欲絕,又不敢直言勸慰,身爲詩人才女的她寫了一首七絕。委婉地勸慰寧王懸崖勒馬,其詩曰:“婦語夫兮夫轉聽,採樵須知擔頭輕。昨宵再過蒼苔滑,莫向蒼苔險處行。”

只可惜寧王的野心矇蔽了理智,對正妃的勸慰渾不在意,仍舊一意孤行。

兒子死了,丈夫造反,婁妃只覺渾身冰涼,似乎生機已離體而去,越來越遠……

六月十四。寧王朱宸濠壽誕,王府大宴賓客。

一大早便有許多官員前來賀壽,王府內人山人海,四處佈滿了武將和侍衛,家僕和侍女們堆着喜氣洋洋的笑容,如穿花蝴蝶般在賓客人羣中翩翩飛舞。

一擔擔的壽禮擡進門,各種恭敬的賀壽詞滔滔不絕,寧王府表面上沉浸在一片喜氣歡欣的氣氛裡,誰都不曾發現,王府內宅禁地的廂房裡,數千披甲武士刀出鞘箭上弦,靜靜地等待着發動的信號。

喜慶歡欣的寧王府,一絲殺機悄然瀰漫。

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撫,江西按察使,南昌知府,寧王三衛指揮使……江西地界上軍政首腦人物全部聚集寧王府,爲這位朱家宗室藩王賀壽。

獨坐壽堂主位的朱宸濠今日笑得很開心,滿臉喜悅的笑容絲毫看不出他昨日還經歷過喪子之痛,連他兒子的屍骨還停在王府後院內宅裡未曾下葬。

吉時到,隨着禮官冗長高亢的唱名,諸多賓客按身份地位依次上前給寧王祝壽,一篇篇花團錦簇的賀壽詩篇和詞章從賓客們嘴裡宣念出來,朱宸濠捋須頷首,笑得愈發開心了。

拜壽過程長達一個多時辰,待所有賓客拜完壽,時間已過了午時,隨即賓客們各找席位坐下,王府開宴,一盤盤精美別緻的菜餚被家僕侍女們端上宴桌。

華麗喜慶的王府前殿內,江西布政使,江西巡撫以及各知府,指揮使,按察使坐在一桌,由寧王親自相陪。

一杯杯美酒落入衆人的肚中,宴席的氣氛也越發熱鬧,幾位江西的軍政主官不論真心還是假意,臉上的笑容卻十足的真誠喜悅。

大概寧王對衆人的虛僞表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決定給衆人心裡添點堵。

端着酒杯站起身,朱宸濠緩緩環視衆人,席間的熱鬧喧囂頓時變得寂靜無聲。

朱宸濠的第一句話便頗有幾分石破天驚的味道。

“諸位皆是朝廷重臣,以爲當今聖上若何?”

此言一出,滿堂靜謐。

江西右布政使胡濂眼皮微跳,神情有些尷尬,江西巡撫孫燧面露冷笑,渾若無視地把玩着手中精緻的酒盞兒,其餘幾位知府和衛指揮使面面相覷。

雖無一人說話,但每個人的心都在緩緩下沉,他們已感到今日恐怕會出事,臣下和藩王背地裡議論皇帝可以說各時各地皆有,但寧王選在這個喜慶的時候沒頭沒腦問出這麼一句話,顯然還有後文。

見席間無人答話,幕僚李士實上前一步,沉聲道:“王爺問得好,當今皇帝年幼不經事,而且性子荒唐昏庸,早年寵信內宮八虎,將朝務國事盡付閹賊劉瑾,劉瑾死後又寵信佞臣秦堪,弄得滿朝烏煙瘴氣,無數忠良被屠戮滅家,弘治先帝與諸名臣創下的盛世景象早已破壞殆盡,說句冒犯之言,當今皇帝實可謂遺臭千古之昏君!”

滿桌官員睜大眼睛盯着李士實。

諸人皆是官場沉浮許多年的老人。見寧王和李士實一搭一唱的,一顆心愈發沉入谷底。

好好的壽宴上議論當今皇帝,以臣論君本已是非分,藩王的身份更加敏感。今日上演這麼一出,寧王到底想做什麼?

沒一個人說話,大家全都靜靜地看着寧王和李士實,只有江西巡撫孫燧臉上的冷笑之色越來越盛,早在赴任江西之前孫燧便知寧王心懷不軌,窺視神器,這一年來孫燧總共給朝廷發了七八份奏疏,參劾寧王在南昌各種不法事,以及提醒朝廷關注寧王動向,可惜奏疏皆如石沉大海。毫無迴音。

無人敢搭言之時。孫燧冷冷開口了。

“王爺貴爲天家貴胄。與天子一脈血親,您在背後如此議論天子,不覺得過分嗎?”

朱宸濠目光如鷹隼般盯住了孫燧。嘿嘿冷笑不已。

這是個很不懂事的官兒,前幾任江西巡撫的下場擺在眼前,這個孫燧卻仍不識進退,後來李士實給孫燧送了一份頗具深意的禮物,分別是棗子,雪梨,老薑和芥菜四樣,其寓意可以說非常淺白,謂之“早離疆界”,不歸附寧王就趁早滾出寧王的地盤。王的地盤王做主。可惜禮物進了孫燧府上,孫燧卻仍固執地留在南昌不走,而且參劾寧王的奏疏也不依不饒地往京師遞。

此刻朱宸濠看着孫燧的目光已充滿了殺機。

不歸附,便除之,這是寧王今日宴客的目的。

“本王哪裡過分?”朱宸濠拍案大喝:“本王乃皇室宗親,有些事情你們外臣不知,但本王卻知道得清清楚楚,諸位可知當今天子朱厚照,其實並非弘治先帝的親身骨血?他是宮中太監李廣私下抱養來的野種!”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孫燧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放肆!竟敢辱我大明天子,朱宸濠,你意欲何爲?想造反麼?”

朱宸濠神情一整,身子忽然轉了個方向,面朝北方跪拜下去,虔誠恭敬地磕了三個頭,站起身後肅然道:“本王昨日接到皇太后衣帶血書懿旨,謂之當年生下皇子後,萬貴妃爪牙餘孽,大太監李廣因嫉恨弘治先帝登基,遂秘密將真正的皇太子掉包,當今皇帝實乃從宮外抱進來的平民之子,皇太后上月知曉此驚天秘事後,被篡國逆賊朱厚照秘密關押在慈寧宮,一步不準外出,皇太后求本王盡起江西之兵,進京勤王事,清門戶,逐逆君,肅朝綱,還我朱家朗朗社稷乾坤!”

目光兇狠地盯着滿桌賓客,朱宸濠一字一字緩緩道:“本王貴爲天家皇室宗親,怎能眼見江山社稷落入不知何名何姓的野種之手?皇太后的請求,本王答應了!”

滿桌賓客驚駭地看着朱宸濠。

這……簡直是明目張膽的造反了!

李士實向前踏上一步,凶神般盯着衆人,氣勢洶洶地道:“寧王爺乃皇室貴胄,今上實爲篡位逆君,皇太后被逆君幽禁於深宮,逆君種種倒行逆施,令我真正的朱姓天下生靈塗炭,諸位皆是我大明之柱石重器,宮室不靖,天下不安,諸公焉能坐視而自保其身?君臣之道何在?”

砰!

孫燧拍案而起,怒道:“呸!你竟有臉說什麼‘君臣之道’!皇太后血書懿旨何在?還請王爺公示!”

朱宸濠冷冷掃他一眼,沒搭理他,盯着席中諸多賓客道:“本王欲興師勤王事,清宮室,諸公可願助本王?”

殿內一片死寂,無人敢搭腔。

孫燧不依不饒憤怒重複道:“皇太后血書懿旨何在?”

朱宸濠眼中殺機大盛,狠狠一摔酒杯,吼道:“來人!”

忽啦啦一陣甲葉金鐵碰擊聲,殿門被一羣鐵甲軍士撞破,隨即一隊隊鐵甲軍隊從王府後院如潮水般涌出,很快將王府內外所有的宴席賓客全部控制住。

朱宸濠指着孫燧,惡聲道:“將他斬首祭旗!”

一道雪亮的刀光閃過,孫燧的大好頭顱沖天而起,鮮血如噴泉般從整齊切斷的脖頸處狂噴而出,直到孫燧的頭顱落地,身子仍直挺挺地站在原地。

鮮血噴灑在宴桌和地上,伴隨着幾聲驚駭至極的驚呼,當即便有兩名官員兩眼翻白昏過去了,鐵甲武士卻不會放過昏過去的官員,一把將他們拎起,朝他們臉上狂扇幾個耳光,將這二人從昏迷扇到甦醒。

徒然的血腥場面令許多人面色蒼白地彎腰嘔吐起來,此起彼伏的嘔吐聲裡,寧王朱宸濠緩緩向前一步,兩腳踏在黏稠的鮮血裡,獰聲問道:“現在,本王再問你們一次,誰願助本王興義師進京勤王事,清宮室?”

ps:還有一更,算是補償昨天生病請假。。。

第510章 決戰金殿(下二)第740章 跪諫宮門第536章 出征在即第488章 狂傲跋扈第183章 成仁取義第434章 平定天津(中)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283章 欲覲天顏第515章 會審劉瑾(上)第183章 成仁取義第701章 秦家有子第98章 上達天聽(上)第70章 彈壓處置第91章 番子監視第742章 君臣再見第105章 少年紈絝第32章 身不由己第292章 臨行準備第237章 決意除奸第642章 別後團聚第195章 絕地反擊(下)第356章 不歡而散第70章 彈壓處置第263章 募兵圖新第22章 知縣相聘第533章 軍心民心(下)第718章 善惡一念第30章 吃貨權貴第455章 三邊總制第247章 深宮奪兵(下)第662章 四面楚歌第338章 殺身成仁第597章 軍報入京第136章 陰溝翻船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509章 決戰金殿(下一)第505章 甘陝大捷第461章 與虎謀皮(下)第335章 塞外廝殺第651章 冬雪置酒第76章 調令北來第708章 正德選妃(下)第533章 軍心民心(下)第279章 善惡有報第154章 反戈一擊(上)第198章 家人團聚第261章 一片冰心第617章 詭異刺殺第275章 營救聖人(上)第305章 威服廣寧第102章 賢妻主內第604章 大軍開拔第389章 君臣共苦第410章 風雲再起第677章 圖窮匕見(上)第33章 滄海彼岸第731章 興王抵京第411章 靜待佳時第709章 興亡一嘆(上)第460章 與虎謀皮(上)第130章 是非難辨(下)第232章 三重身份第746章 兵諫逼宮(上)第689章 佈局日本第263章 募兵圖新第505章 甘陝大捷第289章 禍水東引(下)第360章 劉瑾入套第659章 盛世光景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298章 義州奪兵(上)第208章 弘治大行(上)第171章 南京暗戰第507章 決戰金殿(上)第280章 城外送別第550章 攻陷霸州(下)第329章 師叔往事(上)第129章 是非難辨(上)第158章 禁宮暖月第4章 無妄之災第581章 天家生謠第245章 深宮奪兵(上)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348章 儀仗入關第364章 准予致仕第641章 公爺回府第338章 殺身成仁第614章 佈置綢繆第712章 牆裡佳人第594章 九江剿匪第9章 江南才子第634章 啓程歸京第593章 終脫囹圄第599章 親征在即第629章 成王敗寇(下)第173章 奔走求援(下)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444章 劍指西廠(下)第101章 落幕出宮第180章 太子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