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三邊總制

說起楊一清這個人,就不得不說說“三邊總制”這個職位。

這個職位是弘治十年初設的,時年火篩入寇,弘治帝與朝臣廷議後,決定遣重臣總督陝西,甘肅,延綏,寧夏等地軍務,三邊總制的職位由此確定,後爲朝廷常設,其地位差不多算是三地督撫,“督撫”這兩個字顧名思義,一則總督軍務,二則巡撫百姓,可謂軍政大權盡握一手。

大明歷史上的名臣,如秦紘,王瓊等,皆擔任過三邊總制。

如今的三邊總制是楊一清。

楊一清是個很有名的人,兒時起便很有名。

大約是他的父母在製造他的過程中太過愉悅,於是老楊家出了一位天才,楊一清七歲便能作得一手錦繡文章,吟得一手好詩,十四歲時便高中鄉試解元,十八歲考中進士,中進士後原本要入翰林院當編修苦熬資歷,可不巧的是,正好那時他的父親病故,於是楊一清回鄉丁憂,三年後,二十一歲的楊一清直接被任命爲中書舍人,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隨後官路暢通無阻,一路升到三邊總制。

如此逆天的天才,大明時下不止楊一清一人,還有一位天才兒童,名叫楊慎,如今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兒子,也是一位天才。

可以肯定的是,楊廷和製造楊慎的過程中同樣很愉悅,當然,楊廷和本身也是位天才,八歲便通讀四書五經,十二歲便中舉,這就要上溯到楊廷和被製造的愉悅過程了……

楊一清和楊廷和楊慎沒有血緣關係,但老楊家的遺傳基因都非常不錯。

這次三邊總制楊一清回京是爲了述職。

馬車駛到京師城門外,楊一清掀開車簾,看着巍峨高聳的城樓和來往絡繹不絕的行人客商。楊一清臉色卻看不到絲毫欣喜,反而沉重地嘆了口氣。

只因這次召他回京述職的不是別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劉瑾。

劉瑾召楊一清回京自然不是爲了請他吃飯,劉公公不會這麼客氣,至少不會對楊一清這麼客氣。

當初劉瑾剛坐上司禮監掌印的位置,甫登高位,自然需要人才豐其羽翼,劉瑾自己不算人才,但不得不承認他的眼光很獨到。罪惡的雙眼一下就盯住了楊一清,於是果斷向楊一清遞出了橄欖枝,意圖招攬。

楊一清是什麼人?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從中書舍人一直做到三邊總制,祖上三代皆爲朝臣。實可謂血統比藏獒還純正的文官,怎麼可能與權閹沆瀣一氣狼狽爲奸?於是楊一清毫不留情地將劉公公遞來的橄欖枝摔在地上,而且狠狠踩了兩腳,甚至還嘲諷了幾句很傷人的話,其大意大概跟太監的生理缺陷有關。

總之,楊一清徹底得罪了劉瑾。

這次劉瑾召楊一清入京說是述職,實則要命。楊一清從陝西出發回京時,三邊的官員武將皆來相送,從他們如同送他出殯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這次楊一清有去無回。

楊一清自己也是這麼認爲的。所以他一路上心情很沉重,甚至連家裡的後事都安排好了。

雖沉重,但不悔。

上天若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楊一清仍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劉瑾。

文人的風骨有時候看起來荒謬可笑。然而有時候卻可敬可嘆,國朝百餘年。從來不缺文人士子壯烈徇公義,慷慨赴悲歌。

馬車行到朝陽門前,楊一清下了馬車,掏出了官印腰牌以及吏部調令公文,這些都是入城的必要程序,百姓要檢查路引,官員則要檢查調令公文,這個規矩源於太祖朱元璋的小農思想,爲求社會的繁榮穩定,百姓就不要閒着沒事到處跑,官員更不要跑,想出去走動走動,拿路引或公文來,朝廷允許你走動你才能走動,朝廷不允許,你不能瞎跑。

唐宋之時武人盛行於道,有人即是江湖,而到了大明卻甚少武林江湖人士活躍,除了統治者“俠以武犯禁”的認知以外,大明的路引制度也是制約江湖人士的重要原因,試想某江湖大俠與某門派掌門約戰某城某地,江湖沸騰,俠魔鼓舞,正邪兩派高手紛紛蜂擁趕來觀此世紀之戰,結果一大幫人走到城門口被官兵團團圍住,不論正邪善惡忠奸,全部拿入大牢,罪名是沒有路引兼聚衆鬥毆,關牢裡先抽一頓再說……

…………

…………

楊一清的調令公文很齊全,交給守門的官兵後,卻不知怎的引來了幾名穿着圓帽褐衫的西廠番子,番子拿着公文仔細瞧了半晌,眼睛盯着楊一清,目光不善。

楊一清暗歎口氣,該來的總要來。

番子看過公文後將它塞入自己懷裡,倒也客氣,朝楊一清抱拳道:“大人是陝延寧三邊總制楊大人?”

“正是。”

二人說話之時,馬車旁邊卻有一位穿着黑衣絲綢長衫,手把玉骨折扇的中年書生模樣男子路過時聽到了二人的對話,無意中不由“咦”了一聲。

番子和楊一清同時扭頭瞧了那書生一眼。

書生卻不曉事,上前兩步瞧着楊一清,仔細打量了一番,道:“足下竟是三邊總制楊大人?”

楊一清是個很有涵養的人,於是只好重複道:“正是。”

中年書生笑道:“大人在三邊大行馬政,晚生早聽說大人的大名,今日一見,幸何如之……”

西廠番子顯然沒有耐心等他們“久仰久仰”“哪裡哪裡”,於是忽然一揮手,身後幾名番子忽然衝出來一左一右架住了楊一清的胳膊。

“奉司禮監劉公公令,三邊總制楊一清多年來貪墨三邊將士軍餉,修繕長城多有截留貪墨朝廷撥銀,並濫殺無辜民夫百人,着令拿入詔獄,大理寺問罪。”

楊一清淡然一笑,這個結果他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中年書生卻楞住了,張大嘴“啊”了一聲,表情如同吞了一個臭雞蛋般難看,無意中脫口道:“太黑了吧?這不是莫須有麼……”

啪!

番子眼中厲色一閃,當頭一掌便將書生狠狠拍到地上,臉着地,書生哼都沒哼一聲便暈了過去。

“把這酸書生也拿入詔獄,以犯官楊一清之黨羽論!”

()

第202章 虛假的戲第323章 邊鎮動盪第342章 秦家女人(上)第221章 滿殿參劾第45章 錦衣上門第522章 平叛人選第430章 驅逐白蓮第16章 化解危局(中)第518章 功利動心第194章 絕地反擊(中)第627章 共逐失鹿第723章 曲線救夫第426章 暗藏殺機第121章 意外刺殺第315章 待爲上賓第559章 佝僂老婦第164章 開張風波第549章 攻陷霸州(中)第21章 父女賴賬第358章 侯爺設局(上)第736章 避禍之策第568章 自挖牆角第622章 安慶決戰(中)第129章 是非難辨(上)第38章 國公之怒第443章 劍指西廠(上)第561章 妙手除痾第663章 身陷困局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343章 秦家女人(下)第272章 杖斃戴銑第690章 秦府喜事第591章 謀逆在即第375章 慶父不死第529章 忠實班底第716章 子禾入宮第428章 陰雲密佈第5章 遊衙驚夢第5章 遊衙驚夢第64章 驟然升官第350章 蒙古特產第22章 知縣相聘第537章 開拔霸州第107章 太子相召第531章 欲舍還留第50章 拉攏打壓第493章 金殿嘴仗(中)第90章 初至京師第584章 陽明離京第378章 騎虎難下(下)第252章 劉瑾求權第638章 無聲反擊第455章 三邊總制第506章 霸州烽火第511章 決戰金殿(下三)第510章 決戰金殿(下二)第63章 冒功打壓第357章 嚴嵩破題第181章 東宮發怒第43章 廠衛之爭第578章 意欲離京第671章 京師暗戰(上)第143章 初露頭角第271章 問罪言官第330章 師叔往事(下)第120章 太子認錯第46章 赴任南京第118章 君臣奏對第535章 叛亂根源第602章 紈絝惡霸第430章 驅逐白蓮第27章 揪出蛀蟲第348章 儀仗入關第185章 化黑爲白第420章 白蓮特使第155章 反戈一擊(下)第544章 虛實之道第383章 謀劃遼東第319章 開放互市第47章 城外臨別第641章 公爺回府第740章 跪諫宮門第39章 秋後算賬第71章 坑儒千戶(上)第244章 二女初見第742章 君臣再見第188章 太子救駕第647章 欲建水師第373章 貶謫內閣第642章 別後團聚第692章 分化制衡第14章 流年不利第461章 與虎謀皮(下)第556章 情海生波第225章 坑人夜宴(下)第249章 轉守爲攻(下)第640章 迎駕入城第590章 孤燕棲城第313章 會面花當(上)第645章 規矩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