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皇門射箭

馬文升,弘治名臣,歷經四朝,可謂朝堂常青樹。

他是景泰二年進士,由新科進士晉七品御史而入朝堂,累官至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尚書,弘治十五年改任吏部尚書,其人善於應變,多急智,且官運順暢,少有挫折。

經歷數十年的官場風浪,馬文升的心性早已古井不波,面對如此險惡的刺殺,他卻能四平八穩坐在轎中一動不動,連一聲驚呼都沒發出,可見其人鎮定和涵養功夫極高。

秦堪對他的鎮定功夫還是極爲佩服的,雖然有點不好意思承認,但若換了秦堪自己坐在轎中被人刺殺也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已經被嚇傻了,絕不會在刺殺結束以後還能自己掀開轎簾,正義凜然的說什麼“招人恨說明官兒沒白當。”

捫心自問一下,秦堪覺得自己除了尿溼褲襠,恐怕不會有心情說話了。

就算有心情說話,說的第一句話也應該是感謝救命之恩,而不是大馬金刀坐在轎子裡捋着鬍鬚呵呵直樂,彷彿被人刺殺是一件挺值得慶賀的事似的,對於秦堪的救命之恩絕口不提。

老頭兒實在應該反省一下,若沒有杜嫣的那幾下拳腳,他還有可能完好無損地坐在轎子裡裝逼嗎?

位卑階低就是秦堪現在這樣,面對吏部天官,秦堪這個救命恩人卻不得不主動朝他躬身施禮。

“錦衣衛內城千戶秦堪,見過馬尚書。”

馬文升今年七十六歲了。他弓着腰從轎子裡走出,顫巍巍地站定,捋須看着秦堪:“你是錦衣衛?剛纔刺客是被你們殺退的嗎?”

秦堪微微一笑,謙遜地拱手:“適逢其會。”

馬文升點點頭,捋須讚許道:“倒是頗俊俏的好後生。”

“普通俊俏而已,尚書大人過獎了。”

馬文升緩緩環視着轎子周圍倒在血泊裡的四名護院,渾濁的老眼不由浮上幾分傷感:“可惜了這幾位忠心家僕。數年來爲老夫擋下不少劫難,今日卻也沒逃過他們的毒手……”

秦堪眼皮直抽抽,聽這話的意思。這些年好像有不少人要殺他,老頭兒到底幹過什麼事,這麼招人恨呀?

印象裡好像只有睡了別人的老婆纔會被人如此鍥而不捨的追殺吧?

當然。踏入官場半年,秦堪早已學會了不該問的不問,有些話是萬萬問不得的,一問就給自己招惹麻煩,很多殺身之禍都是由好奇心引起的。

馬文升傷感過後,捋須看着秦堪,道:“說來今日老夫這條殘命卻是被你所救……”

秦堪頓時滿心欣慰,從見面到現在,這是馬文升說的第一句人話。

秦堪急忙謙虛地拱手:“算不得什麼的,下官急公好義。怎能見死不……”

話沒說完,馬文升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把秦堪噎了個半死。

只見馬文升渾身一震,渾濁的老眼忽然暴射出兩道精光,神情正義凜然厲聲喝道:“但是老夫養了一生的浩然正氣,自有老天庇護。豈懼區區幾個賊子耶?賊子們,你們太小瞧老夫了!”

秦堪:“…………”

救這個作死的老頭兒做什麼!手賤啊!

忽然明白老頭兒爲什麼被人刺殺好多年了,老實說,秦堪現在也有一種欲將他除之而後快的衝動,很強烈。

秦堪救馬文升只是偶然,可刺殺馬文升並非偶然。顯然是一場有針對性有周密策劃的刺殺。

就在馬文升被刺殺的同時,京師皇宮承天門外,一騎快馬狂奔而至,駐守承天門的軍士不由大怒,在百戶的指揮下,軍士們排列成陣,平舉長槍,欲將馬上之人當場拿下治罪。

——因爲承天門是皇宮禁衛的正前門,無論販夫走卒還是當朝一品,在這個門前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絕不允許策馬狂奔,否則便是對大明朱家皇權的挑釁。

“來人住馬!”百戶單手高舉,厲聲大喝。

狂奔而來的騎士顯然沒把區區禁衛放在眼裡,馬兒絲毫未見減速,反而更快了幾分。

百戶大怒:“狗賊好大膽!列陣,斃之!”

衆軍士齊聲應命。

騎士的騎術非常精湛,狂奔之中居然騰身而起,雙腳站在馬鞍上,從背後抽出一張強弓,搭上一支裹着書信的箭,嗖地一聲,利箭激射而出,穩穩地釘在承天門上方的篆體木牌上,箭支入木七分,幾乎穿牌而出。

騎士蒙着臉,發出幾聲張狂的怪叫,扔了手中強弓,從馬鞍旁的皮囊裡抽出一柄四節鏜,朝着攔阻官兵迎面而上,四節鏜在他手中幻化無數光影,馬速不減卻聽得叮叮噹噹一陣短兵相接,騎士已輕易地衝開了官兵防線,策馬朝西城疾馳而去。

駐守承天門的百戶臉上一片鐵青,盯着騎士遠去的背影,又看了一眼承天門牌匾上的那支利箭,冷冷道:“速速知會東廠錦衣衛和團營,闔城圍捕此惡賊,……將那箭上書信取下,送進內宮。”

文華殿東暖閣,弘治帝穿着金絲龍袍,一向溫和內斂的他此刻卻在大發雷霆,弘治歷經十七年,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

弘治帝的面前,伏地跪着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和東廠廠督王嶽,二人姿勢相同,以頭觸地卻不敢發一言。

“混帳!你們二人都是混帳!”弘治帝很激動,面色泛起幾分不健康的潮紅,指着牟斌和王嶽大罵。

天子之怒,如泰山壓頂,牟斌和王嶽已嚇得面如土色。

“臣(奴婢)死罪!伏請陛下息怒,保重龍體。”

“朕如何息怒?廠衛番子校尉遍佈天下,擁衆十數萬,今日竟讓賊人宮前策馬,皇門射箭,你等卻拿他毫無辦法,我大明的皇都禁宮啊!朕即位十七載,何曾如此被人羞辱過?此辱不報,朕有何面目再爲人君?”弘治帝幾乎在咆哮,嚇得殿內太監武士們紛紛下跪,顫慄不敢出聲。

牟斌和王嶽頻頻以頭觸地請罪,神色愈發惶恐不安。

弘治帝罵夠了,目光回到龍案上,案上端正擺放着一封賊人的書信,看到那封書信,弘治帝的眼睛微微眯起,目光如寒鐵般冰冷。

“罪民萬死,伏請天聽:前兵部尚書馬文升弘治十四年奉旨巡邊宣府,期內廣納賄賂,多行不法,一己之喜惡而革邊軍三十餘忠將,逆行倒施,罪大惡極,致使邊境動盪不靖,邊軍將士幾近譁變矣,罪民草芥也,願以身死換此獠伏誅,伏請陛下清飭吏制,罪民死不足惜。”()

第434章 平定天津(中)第183章 成仁取義第124章 廠衛再鬥第236章 山雨欲來第471章 侯府定計(上)第603章 未來國公第615章 教育鵬舉第93章 千戶上任第620章 攻取南昌第731章 興王抵京第649章 海運奏對(下)第279章 善惡有報第15章 化解危局(上)第334章 歸心似箭第77章 以德服人第237章 決意除奸第449章 詭異早朝(下)第33章 滄海彼岸第694章 駐兵之爭(下)第160章 又見鵬舉第556章 情海生波第282章 一炮而紅第724章 二次廷議第514章 龍之逆鱗第427章 恩威並濟第288章 禍水東引(上)第456章 侯爺招商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272章 杖斃戴銑第137章 恢復功名第119章 執硯擊之第270章 陽明問道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608章 兵行險着第687章 巧取豪奪第709章 興亡一嘆(上)第503章 正德削權第568章 自挖牆角第176章 詔獄大亂第485章 昔年內幕第33章 滄海彼岸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97章 官復原職第652章 東陽致仕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69章 岳父有難第103章 養家餬口第443章 劍指西廠(上)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596章 反軍北進第681章 糊塗亂仗第447章 無聲威脅第654章 我已入局第146章 弘治之託第421章 生死一念第558章 二男爭女(下)第690章 秦府喜事第347章 再募少年第304章 收集籌碼第718章 善惡一念第520章 行刑伏誅(中)第330章 師叔往事(下)第397章 臨行家宴第166章 嫡傳弟子第544章 虛實之道第118章 君臣奏對第550章 攻陷霸州(下)第6章 運蹇時乖第161章 灌輸野心第568章 自挖牆角第356章 不歡而散第487章 桃色風波第87章 一展抱負第538章 各斬情絲第49章 百戶上任第40章 大打出手第274章 不得不爲第720章 禍福難測第228章 私訪夏後(上)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589章 匪患猖獗第273章 捨身赴死第726章 迎立新君第378章 騎虎難下(下)第476章 劉氏兄弟第582章 酒後惹禍第320章 亂配鴛鴦第537章 開拔霸州第379章 城下之盟第436章 平定天津(下二)第7章 白手起家(上)第599章 親征在即第714章 正德傷情第46章 赴任南京第633章 追剿餘孽第148章 洞房無燭第54章 開拔集結第610章 震懾羣雄第116章 相逢無言第13章 杜家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