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侵略者的末日

【妥協】

戚繼光終於功成名就了,因爲在臺州大捷中的優異表現,他升任都指揮使,從此,他開始被人稱爲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但在這一切光輝的背後,是另一個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係,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黨的人。

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着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麼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

在少年時代,每天環繞在戚繼光耳邊的,是父親的教誨,教誨他一定要爲人清正,不能搞歪門邪道,戚繼光曾堅信並堅持過這些教導,他相信父親是不會錯的。

然而從他十八歲到山東上任時起,他就發現自己錯了,雖然他清正廉潔,雖然他剛正不阿,但這一切毫無用處,沒有人理會他,也沒有人幫助他,他的理想和信念或許很高尚,卻根本無法實現。

而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無疑是俞大猷的被迫離去。

對俞大猷而言,岑港之戰是一個十分慘痛的教訓,和戚繼光一樣,他也開始了演練新軍,並很快就鍛造出一支極有戰鬥力的軍隊,此即所謂“俞家軍”,而他的陣法也十分奇特,分別叫做三疊陣和奪前蛟陣,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你只要知道這兩個陣型很牛就行了。

軍隊有了,陣法也有了,俞大猷準備大幹一場。

然而他沒有等到這個機會,因爲和之前一樣,他再一次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情,而這一次的主角是胡宗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胡宗憲接到了這樣一個通報,說有羣倭寇在浙江沿海遊蕩,請示如何處理。

胡宗憲想了一下,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

“不要管他們,別讓這些人靠岸就行。”

兩個月後,他接到消息,都察院監察御史李瑚告了他一狀,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爲壑。

這也真是流年不利,胡宗憲沒有想到,那幫倭寇是來幹搶劫的,不去東家就去西家,胡總督不接待,他們就跑到了福建,大搶了一把。

福建巡撫氣得鼻子都歪了,暴跳如雷,一定要找胡宗憲算賬,於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裡,要求追究胡宗憲的責任。

但胡宗憲畢竟是浪大水深,幾番動作下來平安過了關,事情經過大致如此。

但這個故事和俞大猷似乎毫無關係,麻煩又從何而起呢?

如果有關係,那這事就不奇怪了,俞大猷這一輩子,奇就奇在莫名其妙上。

事情了結後,胡宗憲開始回過味來,福建方面一口咬定是自己放任不管,莫不是自己這裡有人透露了消息,當了內奸吧?

於是他開始查找蛛絲馬跡,先查李瑚,福建人,再查自己,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

這真叫命苦不能怨政府,俞大猷同志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做事,就因爲是福建人,結果竟然成了奸細。胡總督雷厲風行,他隨即上書,把責任推到了俞大猷的身上。

皇帝又一次生氣了,他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的官職,把他抓進詔獄。

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胡宗憲是多麼器重俞大猷,對他言聽計從,而轉瞬之間,他就把這個他曾無比信任的人,親手送進了監獄,從浙江軍區司令員,到錦衣衛監獄的囚犯,只要短短的幾天。

所以他終於意識到,把自己的命運和信念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極其不靠譜的,親密戰友胡宗憲也不例外。

然而就在他爲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北方邊界戴罪立功。而根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能得到如此寬大處理,是嚴嵩收了錢,在皇帝大人面前說了話。

戚繼光百思不得其解,官場之中,俞大猷的收入也就是個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家裡有幾文錢他很清楚,能養活老婆孩子就不錯了,哪裡有錢去行賄?但如果沒有錢,嚴老貪怎麼會幫他說話呢?

於是他開始懷疑,俞大猷和嚴嵩之間有着某種秘密的關係。

不久之後,他終於從朝廷內線那裡得到了消息,俞大猷確實沒有送錢給嚴嵩,也絕非嚴嵩的親信,他能夠得到寬大處理,是因爲他有着一個好朋友——陸炳。

俞大猷是如何搭上陸炳這條線的,誰也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陸炳不但出面爲他說情,還自己拿錢送給嚴嵩,當作是辦事的費用。陸大人的面子嚴嵩自然要給,於是俞大猷就此光榮出獄。

這個答案震驚了戚繼光,他沒有想到,平日沉默寡言,老實巴交的俞大猷,竟然有這麼硬的後臺,而自己與他交往多年,關係非常好,竟然從未聽他透露過一語。

戚繼光感到毛骨悚然,他終於發現自己是如此的脆弱。他明白,自己固然有着捨身保國的偉大理想,但如果沒有靠山,沒有關係,俞大猷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即使是平日關係極好的胡總督,也可能隨時翻臉,讓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而那時,他將孤立無援,也不會有另一個陸炳來救他。

於是戚繼光明白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要想不負父親的期望,就不能遵照父親的處事方法,他決定改變這一切。

此後的戚繼光開始了奔波,兵部有領導下來,他請客,他到兵部去,還是他請客,而酒桌上拜把子拉兄弟更是家常便飯,大家都認爲戚繼光夠朋友,夠大方,久而久之,他在兵部紮下了根,上級領導對他也十分重視。

但這並不是他的目的,戚繼光知道,要想立於不敗之地,他必須要找到自己的陸炳,找到一個真正的靠山。

在戚繼光的尋找名單中,兩個人的名字被最先劃掉,第一個就是嚴嵩,因爲他很清楚,胡宗憲是嚴黨分子,如果自己要繞過胡宗憲結交嚴嵩,必定死無葬身之地,更爲重要的是,嚴老貪胃口很大,要請他吃飯,先要數數自己荷包裡有多少錢。第二個是徐階,這個人也不能考慮,雖然戚繼光對他有好感,但畢竟在朝廷中,他處於下風,如果投靠此人,就等於與嚴嵩爲敵,沒準會比徐大人死得更早。

兩位大哥被排除後,戚繼光開始繼續尋找,而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中央大學校長(國子監祭酒)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將來必定前途遠大,於是他在自己的名單上記下了這個人——高拱。

他的眼光確實精準,然而不久之後,他就發現,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因爲這位高拱雖然官職不高,卻是一個十分孤傲囂張的人,而且此人還有個最大的特點——不收賄賂。

換句話說,這個人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既不要錢,也不要女人,當然,高拱同志絕對不是無欲則剛,他只是將所有的慾望放在了一件事上——權力,他的最終目的是奪取帝國的最高統治權,而這是戚繼光絕對無法滿足的。

但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戚繼光感到前途茫茫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了另一個人,此人是高拱的副手,時任國子監司業,大致相當於中央大學副校長,爲人深謀遠慮,極有發展前途,於是戚繼光的名單上又增加了一個名字,也是最後一個名字——張居正。

這就是後來那對黃金搭檔的起始,至於戚繼光如何與張居正交好,實在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戚繼光很會來事,而在某些方面,張居正也不正。

戚繼光就這樣穩定了他的地位,事實證明,他是有遠見的,以至於後來胡宗憲完蛋,他依然屹立不倒數十年,這都歸功於他的交際工作。

交際是要錢的,而以戚繼光的級別待遇,即使借高利貸也不經用,所以閉着眼睛也能猜到,他有着除工資之外的經濟來源。

這就是戚繼光的另一面,似乎很不得體,似乎見不得人,似乎應該譴責,但你應該知道,他鎮守東南之時,“百姓歡悅,倭寇喪膽”,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因他而保全,他離職之時,“領將印三十餘年,家無餘田,惟集書數千卷而已”,他的所有收入,無論正當與否,都用於了交際,而他自己,是清白的。

在現實面前,絕不妥協的楊繼盛是偉大的,因爲他歷經磨難,堅持了自己的理想:捨身取義,報效國家。但妥協的戚繼光,同樣是偉大的,因爲一個同樣崇高的理想。

嘉靖三十年(1551),戚繼光駐守薊門,那年他二十四歲,作爲一個年輕人,他並不安分,除了值班看書外,還喜歡到處亂逛,而事情正是發生在他閒逛的時候。

有一天,他外出遠行,路過一座寺廟,看見裡面煙霧繚繞,便下馬進去看熱鬧,發現原來是有人在講長生之道。

嘉靖年間,長生之道十分盛行,因爲皇帝大人喜歡,老百姓們自然也不甘落後,紛紛效仿,但他們沒有嘉靖同志那樣的煉丹技術和原料,又想趕時髦,所以只能一堆人聚在一起吹吹牛,實在比較無聊。

然而正是在這個無聊的聚會上,戚繼光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鑑於無法實踐,且吹牛不用上稅,大家開始積極講述自己的長生觀點,比如燒香拜佛,早上跑步,少吃多睡等等,某些熱衷者趁機四處搭話,勸人煉丹修道,戚繼光也成爲了他們的發展對象,面對着這片烏煙瘴氣的混亂,戚繼光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點,他站了起來,高聲說道:

“於長生之道,我也有所心得,願與諸位共享。”

於是現場肅靜下來,一個嘹亮的聲音響徹着整座寺廟:

“鞠躬盡瘁,夕死無憾,此即長生之術!”

然後他走出寺門,在所有人詫異的眼光中騎馬揚長而去,一切都源自於此,之後他的所有舉動,都是爲了實現這個偉大的理想。

【凱歌】

在經營仕途的同時,戚繼光一刻也沒有放鬆過對倭寇的打擊,多次全殲敵軍,所謂“遇戚不得活”,實在是倭寇們的一致心聲。也正是由於他太過生猛,除了幾個愣頭青外,老牌倭寇們都不敢去浙江,連經過他的防區,都要繞很遠。

但倭寇們也得吃飯,戚繼光斷了他們的活路,他們只好另找地方搶劫,而這個新的開工地點,就是福建。

於是從嘉靖四十年(1561)起,倭寇們大肆入侵福建,其擴張力和戰鬥力十分驚人,當地明軍不是對手,於是短短一年之間,北到福清,南到漳州,全部陷入敵手。

福建巡撫又扛不住了,只能再次向朝廷上書,但這次不是告狀,而是請求胡宗憲支援,拉自己一把。

對此,嘉靖十分重視,他直接命令胡宗憲,火速派戚繼光前去馳援。另一場戰役的序幕就此拉開,所有人都看到了它的開始,卻沒人料到它的結局,胡宗憲和戚繼光也不例外。

在福建,戚繼光見到了前來迎接他的福建監軍副使汪道昆,面對這位滿頭大汗,急得火燒眉毛的當地官員,戚繼光鎮定地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敵人在哪裡?”

而他得到的回答是:“到處都是!”

看完形勢圖後,戚繼光立刻意識到,自己的麻煩大了。

由於當地缺少得力的將領,福建的倭患十分嚴重,幾十個人就敢開搶,而明軍對此束手無策,局勢幾乎完全失控。

這個爛攤子實在不好收拾,敵人不但多,而且分散,如果帶着手下四處追,打不死也得累死。

雖然形勢極其複雜,但戚繼光相信,解決問題的鑰匙,必定就在這片混亂之中,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他終於找到了。

倭寇敢於如此囂張,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沒有畏懼感,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可以想搶就搶,想殺就殺,沒人能夠阻止,所以要想改變現狀,就必須找到他們中間最強大的一股勢力,將其徹底消滅,並用懸掛的屍體告訴所有的人,這裡不是搶掠的樂土,而是死亡的墳墓。

而戚繼光選中的打擊目標,叫做橫嶼。

橫嶼是一個小島,位於福建省寧德東北,島上盤踞着千餘倭寇,人數並不多,但戚繼光之所以選中此處,是因爲這裡有着最難打敗,最爲頑強的敵人。

事實上,島上的倭寇確實不同尋常,其中大部來自日本九州地區,這裡是日本最爲貧困的地區,當地居民兇惡野蠻,秉性頑劣,後來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第六師團,就是由九州人組成的野獸集團。

他們在此盤踞了三年之久,平日燒殺搶掠,搞得此地附近幾百裡荒無人煙,寧德縣城成爲一片廢墟,福建巡撫曾調集十幾路大軍圍攻,卻毫無成效,因爲他們不但戰鬥力極強,還有着一個十分強大的幫手。

其實橫嶼島和陸地的距離很近,最多也就幾裡而已,說句寒摻話,帶個救生圈就能游過去,但奇怪的是,以往明軍大規模進剿,總是眼睛看得見,兩腿過不來。

之所以會有如此怪事,是因爲橫嶼島實在太過奇特,這裡早上退潮,下午漲潮,漲潮的時候,海水十分洶涌,會淹沒原有的陸地,將海島與大陸的距離拉大近幾十裡。而退潮的時候,海水帶來的大量泥沙會使道路十分泥濘,根本無法行走。

所以現在你應該知道原因了,每天白天落潮,下午晚上漲潮,這就意味着夜襲十分困難,而在光天化日之下橫渡進攻,實在是被人當移動靶練習射擊的絕佳機會,更爲麻煩的是,即使你冒着被射成刺蝟的危險往前衝,在你成功上島之前,也很有可能被腳下的爛泥陷住,或是摔個七葷八素。

好吧,就算你是神仙,騰雲駕霧地上了島,遇見了敵人正式開打,但有一點你必須要記住,一定要抓緊時間打完收工,並且最好保證打贏。因爲到下午,潮水就會再漲起來,而且這玩意不等人,它三點漲潮,你四點還沒有完事,對不住,兄弟你只能在島上過夜了,萬一你運氣不好,上島的人數不多,或者沒有打勝,就要有晚上被人摸黑幹掉的心理準備,因爲對方應該不太願意與你和平共度這個夜晚。

所以整整三年,前前後後十幾萬軍隊,幾十位將領,對此都束手無策,於是戚繼光來了,而他總是有辦法的。

仔細研究了此地特點後,思慮再三,戚繼光終於確定了自己的戰略,但在作戰之前,他還必須做一件事。

戚繼光開了一次會,與會者是他屬下的所有將領和士兵。在會議上,他用沉重地聲音告訴了所有人事實的真相:

在橫嶼島上盤踞着一羣十分兇悍的倭寇,他們可能比以前遇到的任何敵人都難於對付,而且此地潮汐複雜,早上六點開始退潮,下午二點開始漲潮,也就是說,從登陸開始到戰鬥結束,你們只有四個時辰(八個小時)的時間。

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寧靜,所有的人都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所以戚繼光直截了當地說出了最後的話:

“你們一旦上島,便無退路,如不能勝敵,潮汐再漲時,便是必死之刻,若你們無此決心把握,便不要渡海,我絕不責怪。”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戚繼光聽到了雷鳴般的回答:

“不遠千里而來,豈能後退,不殺倭奴,誓不罷兵!”

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領土,爲被殺害的同胞復仇,不用猶豫,也無須多說。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初九凌晨,戚家軍向橫嶼發起進攻。

此刻潮水剛剛退去,而天色尚早,倭寇們戒備鬆懈,是最佳的出發時間。

但剛走幾步,第一個難題就橫在了面前,由於剛剛退潮,道路十分泥濘,很多地方完全無法行走。但戚繼光早已想好了對策,他讓每個士兵帶上了一件特殊的物品——稻草。每前進一步,士兵們都撒草鋪路,部隊開始有條不紊地行進着。

此時海島上的倭寇已經發現了戚家軍,但他們卻沒有行動,只是冷笑着注視着眼前的這一幕。因爲他們十分清楚,要想登陸上島,靠稻草是遠遠不夠的。

果然,更爲嚴重的問題出現了,士兵們終於發現,越靠近海島,泥濘就越嚴重,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真正的致命之處,在於體力。

曾有歷史學家統計過,明代士兵作戰時,身上的盔甲,外加武器裝備,負重至少在十五公斤以上,而攜帶多種武器的戚家軍只多不少。

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數字,連美軍特種海豹突擊隊平日演練時,負重也只有十公斤左右。而戚家軍在跨越淤泥之後,還要趟過海水,是名副其實的武裝泅渡。

事情似乎正如倭寇們的預料,明軍開始體力不支,東倒西歪,照此下去,即使能夠爬到岸上,也根本無力作戰。

後方的戚繼光看到了這一切,他十分清楚,如果繼續下去此戰必敗,於是,他讓人拿出了他預先準備的那樣東西。

前面的士兵們已苦不堪言,只憑借頑強的意志苦苦支撐,而就在這時,他們聽到了一陣響亮的鼓聲。

士兵們回過頭來,看到了這樣一幕場景。

戚繼光獨自屹立在那裡,奮力地擊打着擂鼓。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這是他能提供的唯一幫助。

於是在這個即將破曉的黎明,孤獨而清越的鼓聲迴盪在天地之間,迴盪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片刻沉寂之後,在鼓聲的伴隨下,明軍支撐着疲倦的身體,向前方的小島繼續前進,憑藉着頑強的意志,以及必勝的信念。

因爲那本就是屬於他們的土地。

倭寇們終於慌亂了,他們親眼看見了奇蹟的發生,這支疲憊不堪的軍隊忽然重新奮起,征服了泥沼和海水,一步步向自己走來。

被巨大恐懼籠罩的倭寇立刻開始整隊,集中全部兵力在海邊列陣,準備玩一次“擊其半渡”,等待明軍上岸後,趁他們立足未穩,發動攻擊將他們趕下海去。

然而他們再次低估了對手的實力,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登岸的明軍並沒有如倭寇所料,直接發起進攻,而是堅守原地,直到剩下的同伴趕到,排出那個特別的陣形後,纔開始繼續前進。這時倭寇們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自鴛鴦陣成型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失敗就已註定。

所以雖然他們來自出產最兇殘野獸的九州,雖然他們負隅頑抗,進攻受挫仍然狂叫着揮刀衝鋒,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在比他們更爲勇猛的明軍和威力強大的鴛鴦陣面前,失敗是他們的唯一結局。

很快戰鬥就演變成了遊戲,倭寇全線潰敗,而明軍則變爲三才陣和五行陣,四處追趕逃竄的倭寇,並將他們置於死地。島上的千餘名倭寇要麼被殺,要麼自殺,要麼淹死或被俘,總之無一倖免。

橫嶼之戰就此結束,三個時辰之內,明軍全殲島上倭寇,並解救出被擄婦孺八百餘人,己方傷亡共計十三人。

在這場意志的較量中,戚繼光和他的軍隊成爲了最後的勝利者,當之無愧。

戰鬥勝利了,用盡最後一分氣力的明軍再也支撐不住,紛紛躺倒在地,動彈不得,寂靜籠罩着戰後的橫嶼。

戚繼光沉默地看着眼前的這一幕,他知道,這是勝利的寧靜,是無聲的凱歌。於是一聲高昂的吟唱就此響起: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停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此即千古傳誦之《凱歌》,青史留轉,餘音不絕。

【覆滅】

橫嶼之戰的真正意義在於殺雞給猴看,此戰之後,福建各地倭寇皆聞風喪膽,再也不敢囂張放肆,戚繼光趁勝追擊,先後在杞店、牛田、林墩大破倭寇,先後殲敵五千餘人,形勢一片大好。

但這時麻煩來了,雖然胡宗憲總領東南,但福建並不是他的屬地,戚繼光只是被暫借而已,時候一到還要回去報到。有這麼好的外援,福建巡撫自然捨不得放走,而且此時正是打擊倭寇的最好時機,如果撤回浙江,必將前功盡棄。

於是戚繼光決定向胡宗憲上書,要求延長租借期,他信誓旦旦地對福建監軍汪道昆表示,胡宗憲是一個通情達理,顧全大局的人,如無意外,事情絕無問題。

但意外偏偏發生了,因爲他的這封上書,胡宗憲根本就沒有看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胡宗憲被削去官職,逮捕入京。

第7章 可怕的對手第12章 天才的敵手第5章 縱橫天下第20章 勝利 結局第28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第30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第10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第8章 帝王的財產第12章 東南的奇才第11章 投降?第17章 死亡的陰謀第18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第21章 結束了第12章 謎團第4章 夜半歌聲第8章 可怕的陳友諒第17章 死亡的陰謀第30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第11章 必殺劉瑾第18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第11章 朱高熾的勇氣和疑團第11章 千古,唯此一人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1章 皇帝很脆弱第20章 英雄的結局第12章 謎團第17章 信念第10章 機會終於到來第6章 高拱的成就第8章 薩爾滸第15章 天才的謀略第19章 終結的歸宿第1章 童年第6章 天子守國門!第4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第16章 建國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30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第19章 決心第1章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第5章 武林大會第8章 帝王的財產第3章 解脫第7章 不起眼的敵人第6章 最陰險的敵人第17章 殉道第1章 皇帝很脆弱第15章 力挽狂瀾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3章 遊戲的開始第17章 信念第21章 曙光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10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第12章 朱瞻基是個好同志第14章 明朝的憤怒第8章 可怕的陳友諒第13章 禍根第22章 奪門第14章 東山再起第17章 胡惟庸案件第28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第15章 孤軍第1章 皇帝很脆弱第18章 袁崇煥第14章 土木堡第13章 禍根第14章 突圍第22章 奪門第14章 突圍第18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第11章 必殺劉瑾第14章 復仇第5章 武林大會第15章 一個文雅的人第20章 沒有選擇第12章 天才的敵手第6章 高拱的成就第10章 敵人第12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第12章 謎團第5章 算賬第6章 謀殺第13章 下一個目標,張士誠!第1章 皇太極第5章 武林大會第9章 張居正的缺陷第19章 決心第7章 死鬥第11章 勇氣第26章 準備行動第2章 奇怪的人第5章 武林大會第4章 不倫之戀第11章 千古,唯此一人第13章 一個監獄看守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18章 袁崇煥第12章 鄱陽湖!決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