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鬥爭,還是隱忍?

朱厚照篇

【明武宗朱厚照】

現在讓我們調整一下呼吸,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鬧的一位兄弟終於要出場了。

據說清朝的皇子們在讀書時如果不專心,師傅就會馬上怒斥一句:

“你想學朱厚照嗎?!”

被幾百年後的人們當作反面典型的朱厚照並不冤枉,單從學習態度上講,他實在是太過差勁。

朱祐樘這輩子什麼都忙到了,什麼都惦記到了,就是漏了他的這個寶貝兒子。朱祐樘命不好,只生了兩個兒子,還病死了一個,唯一剩下來的就是朱厚照,自然當成命根子來看待,加上他老兄幼年不幸,便唯恐自己的兒子受苦,無論什麼事情都依着他,很少責罰,更別提打了。

這大概是世上所有父親的通病。

朱厚照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天不怕地不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也沒有人管他,這很自然,連他爹都不管,誰敢管?

無數的敗家子就是這樣煉成的。

但朱厚照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敗家子,據史料記載,他的智商過人,十分聰明,也懂得是非好歹,只是這位大哥有一個終身不改的愛好——玩。

玩,怎麼好玩怎麼玩,翻過來覆過去,天翻地覆,鬼哭神嚎,也只是爲了一個字——玩。

請諸位千萬記住這個前提,只有理解了這些,你才能對下面發生的事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朱厚照就這麼昏天黑地玩到了十五歲,突然一天宮中哭聲震天,他被告知父親就要不行了,而他朱厚照將成爲下一任的皇帝。

朱厚照先生並不十分清楚這句話的含義,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加了個名譽頭銜,該怎麼活還怎麼活,沒什麼變化。

可是不久之後,麻煩就來了,內閣首輔大學士劉健再也看不下去了,便上書希望朱厚照兄不要再玩下去,要好好的做皇帝,並且他還在書中列明瞭朱厚照的幾條罪狀,比如不在正殿坐着,卻四處閒逛看熱鬧,擅自騎馬划船,隨便亂吃東西等等。

這些是罪狀嗎?

應該說對於朱厚照而言,這些確實是罪狀,劉健可是有着充足的理由的:

在家待着多好,幹嗎四處亂跑,萬一被天上掉下的磚瓦砸到,那是很危險的,有個三長兩短,大明江山怎麼辦?

騎馬也不安全,摔下來怎麼辦?划船更不用說了,那年頭還沒有救生圈,掉進水裡就不好了,爲了大明江山,最好就不要隨便幹這些危險活動了。

東西更是不要亂吃,雖然毒大米、爛花生之類的還沒有普及,萬一吃壞肚子的話,大明江山……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劉健苦口婆心地說了很長時間,可朱厚照對此只有一個想法:

全是廢話!

老子當太子的時候就沒人敢管,現在做了皇帝,這個老頭子竟然還敢來多管閒事!

但這個老頭子畢竟是老爹留下來的頭號人物,是不能得罪的。

於是朱厚照搬出了一副忠厚淳樸的表情,老老實實地說道:

“我明白了,今後一定改正。”

可是天真的劉健並不知道,如果相信了朱厚照先生的話,那是連春節都要過錯的。

這之後,非但沒有看見朱厚照兄懸樑刺股,勤奮努力,反而連早朝都不上了,更不要說什麼午朝,整天連這位老兄的影子也找不着。

這下輪到人事部長馬文升和國防部長劉大夏出馬了,他們早就感覺到不對勁了,爲了能夠及早限制住這位少年皇帝的行爲,把他往正道上引,他們準備奮力一搏。

很快,兩人先後上書勸說朱厚照,並且表示如果皇帝不採納他們的意見,他們會繼續上書直到皇帝改正爲止。

朱厚照終於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驗,十六歲的他畢竟沒見過二位部長這種不要命的架勢,他第一次產生了畏懼感。

然而這時耳旁一個聲音對他說:

陛下,你不需要聽命於他們,你有命令他們的權力!

朱厚照高興地接受了這個意見,他當即對二位部長表示,你們也不用再上書了,因爲我現在就不讓你們幹了,你們下崗了,收拾東西回家養老吧!

馬文升和劉大夏萬萬想不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不但沒嚇唬住,還被反咬了一口。辛辛苦苦幹了幾十年,竟然是這樣一個結果,傷心之下,他們各自離職回家。

發出那個聲音的人,叫做劉瑾。

劉瑾,陝西人,出生年月日不詳,這也是個正常現象,家裡有識字認數記得生日的,一般不會去做太監。

這位劉先生原本姓談,是個很堅強而且膽子很大的人,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他是自宮的。

當然了,他自宮的動機並不是因爲撿到了葵花寶典之類的武功秘笈,之所以走上這條路,只是因爲他想找個工作。爲了求職就拿刀子割自己,這樣的人自然很堅強。

更懸的是,自宮也不一定有工作,當時想當太監的人多了去了,沒點門路你還進不去,萬一進不了宮,割掉的又長不回來,那可就虧大了。敢搞這種風險投資的人,是很有幾分膽量的。

這位預備宦官還算運氣好,一個姓劉的太監看中了他,便安排他進了宮,此後他就改姓劉了。

公正地講,劉瑾是一個很有追求的太監,他進宮之後勤奮學習,發憤用功,很快具備了初級文化水平,這在宮裡已經是很難得了,於是他被選爲朱厚照的侍從。

從王振到劉瑾,他們的發家之路提醒我們,無論何時何地,即使當了太監,也應該堅持學習。還是俗話說得好:知識改變命運。

當劉瑾看到不愛讀書、整日到處閒逛的朱厚照時,他意識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了。只要能夠哄住這個愛玩的少年,讓他隨心所欲地玩樂,滿足他的需求,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當然了,劉瑾並不是唯一的聰明人,還有七個人也發現了這條飛黃騰達的捷徑。他們八人也因此被授予了一個極爲威風的稱號——八虎。

朱厚照很快發現,與那些整日板着臉訓人的老頭子們相比,身邊這些百依百順的太監更讓他感到舒服。於是他給予這些人充分的信任,將宮中大權交給了他們,還允許他們參與朝政,掌握國家大權。

有了皇帝的支持,劉瑾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這位劉先生實在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充分吸取了前幾任太監的經驗教訓,將自己的手伸向了一個新的領域——文官集團。

劉先生很清楚,自己雖然得寵,歸根結底也只是個太監,要想長治久安,穩定發展,就必須拉攏幾個大臣,劉健、李東陽這些人自然不買他的賬,但他知道,要在讀書人中間找幾個軟骨頭的敗類並不困難。

經過仔細觀察,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吏部侍郎焦芳。接觸一段時間後,雙方加深了了解,形成了共識,決定從今以後狼狽爲奸,共同作惡。

焦芳,河南泌陽人,進士出身,還是個翰林,但你要是把他當成文弱書生,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想當年,萬安在內閣管事的時候,大學士彭華推薦晉升學士人選,漏了焦芳,這位兄臺聽到消息,當即表示,我要是當不上學士,就拿刀在長安道上等彭華下班,不捅死他不算完。

彭華聽到消息,嚇得不行,把焦芳的名字加了上去,事情這才了結。

這位焦兄弟如此剽悍,在中進士之前估計也是在道上混的,被拉入夥實在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焦芳就這樣成爲了劉瑾犯罪集團的骨幹成員,考慮到投靠太監畢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焦芳並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一切都在秘密中進行着。

劉瑾的行動終於引起了文官集團的警覺,馬文升和劉大夏的離去也讓他們徹底認識了即將到來的危險,必須動手了,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

【不同的選擇】

劉健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多年在官場滾打的經驗告訴他,如果再不收拾局面,後果不堪設想,而想要除掉“八虎”,單靠內閣是絕對不夠的。

要獲得最後的勝利,必須發動文官集團的全部力量,發動一次足以致命的攻擊。

基於這個認識,他找到了戶部尚書韓文,佈置了一個周密的計劃。

第二天,進攻開始。

這一天,朱厚照收到了一份奏摺,他並不在意地翻閱了一下內容,卻立刻被嚇得膽戰心驚!

這份奏摺不但像賬本一樣,列舉了他登基以來的種種不當行爲,還第一次大膽地把矛頭直接對準劉瑾等人,表示再也無法容忍,必須立刻殺掉“八虎”,如果朱厚照不執行,他們絕不甘休。

此奏摺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壇領袖李夢陽,要說他也確實名不虛傳,寫作水平極高,引經據典,短短的幾千字就把劉瑾等人罵成了千古罪人、社會垃圾。

但是朱厚照害怕的並不是這份奏摺的內容,也不是奏摺的作者,類似這種東西他已經見過很多次,習以爲常了,真正讓他畏懼的,是這份奏摺的落款——六部九卿。

六部大家都知道了,而所謂九卿,就是六部的最高長官六位尚書,加上都察院最高長官、通政司最高長官和大理寺最高長官,共計九人,合稱九卿。

這一舉動通俗地說,就是政府內閣全體成員發動彈劾,威脅皇帝答應他們的條件和要求。

劉健不愧是老江湖,他一眼看穿了劉瑾等人的虛實,根本不與他們糾纏,而是發動內閣各部,直接威逼皇帝。他早已打好了算盤,雖然這位皇帝鬧騰得厲害,畢竟只是個小孩子,禁不住大人嚇唬,只要擺出拼命的架勢,他是會服從的。

劉健的想法是對的,他這一招把朱厚照徹底嚇住了,剛上臺沒多久,下面的這幫人就集體鬧事了,要是不答應他們的要求,萬一再來個集體罷工,這場戲一個人怎麼唱?

他準備屈服了。

劉瑾等人得知消息,嚇得魂不附體,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劉健竟然這麼狠,一出手就要人命。八個人馬上湊在一堆開會想對策,可是由於智商有限,談了半天也沒辦法,只得抱頭痛哭。

朱厚照的環境也好不了多少,和劉健相比,他還太年輕,面對威脅,他只好派出司禮監王嶽去內閣見幾位大人,以確定一個問題——“你們到底要怎樣才肯罷休?”

王嶽急匆匆地跑到內閣拜見三位大人,卻意外地看到了兩種不同的反應。

他小心翼翼地開始詢問幾位閣臣的意見,還沒等他問完,劉健就拍案而起,說出了他的意見:

“沒什麼可說的,把那八個奴才抓起來殺掉就是了!”

本來就很能侃的謝遷也毫不客氣,厲聲說道:

“爲國爲民,只能殺了他們!”

然而剩下的李東陽卻保持了沉默,面對劉健和謝遷驚異的目光,他這才緩緩地表示,應該嚴懲違法的太監。

李東陽此時的奇怪表現並沒有引起劉健和謝遷的重視,他們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王嶽的身上,等待着這位司禮監的表態。

也算劉瑾運氣不好,因爲王嶽最討厭的人正是他,大家要知道,太監行業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對這位搶飯碗的同行,王嶽自然沒有什麼好感。

他對三位閣臣的意見表示完全接受,並立刻回到宮中向朱厚照轉達了內閣的意見。

朱厚照想不到內閣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但他並不想趕走這幾個聽話的宦官,便另派一人再去內閣談判,這次他降低了自己的底線:同意趕走八人,但希望能夠寬限一段時間執行。

內閣的答覆很簡單——不行。

同時更正了朱厚照的說法——不是趕走,是殺掉。

朱厚照真正是無計可施了,他只能繼續派出司禮監前去內閣談判。

此時“八虎”已經知道了情況的嚴重性,他們驚恐萬分,竟然主動找到了內閣,表示他們願意自己離開這裡前往南京,永不干涉朝政。

內閣壓根兒就不搭理他們。

劉瑾和其餘七個人都哭了,他們是被急哭的。

這是匆忙混亂的一天,宮中的司禮監急匆匆地趕到內閣,又急匆匆地趕回宮裡,朱厚照也無可奈何,“八虎”完全喪失了以往的威風,只是惶惶不可終日地等待着即將到來的命運的裁決。

出人意料的是,與此同時,內閣裡卻發生了一場爭論。

計劃的發起人劉健眼看勝利在望,便召集內閣和各部官員開會商討下一步的對策。

劉健的急性子果然名不虛傳,會議一開始,他就拍起了桌子,恨不得吃了劉瑾等人,謝遷、韓文也十分激動,一定要殺了“八虎”。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李東陽終於開了口,但他說出的話卻着實讓在座的人吃了一驚。

李東陽表示,只要皇帝能夠疏遠、趕走“八虎”就行了,沒有必要一定把他們殺掉,否則事情可能會起變化。

他的建議引起了劉健和許多人的不滿,與會的人衆口一辭地認爲他過於軟弱,對他的建議毫不理會。

李東陽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輕輕地嘆了口氣,在他看來,這些憤怒的人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但他已經無能爲力了。

就這樣,內閣商定了最後的方針:除掉“八虎”,決不讓步。

但劉健很清楚,要讓這一方針得到朱厚照的批准是不容易的,爲了達到目的,他決定尋求一個人的幫助——王嶽。

在談判的時候,劉健就敏銳地感受到了王嶽對劉瑾的敵意,這樣的細節自然逃不過閱歷豐富的劉健的眼睛。他隨即派人與王嶽聯繫,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這一提議正中王嶽下懷,他立刻發動其餘的司禮監,對朱厚照展開遊說。

整整一天的折騰已經讓朱厚照筋疲力盡,十六歲的他完全不是這些官場混跡多年的老狐狸的對手,所以當王嶽等人向他進言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就這樣吧,把他們抓起來,我同意。”

朱厚照終於妥協了,王嶽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派人通知劉健,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就動手,徹底清除“八虎”。

緊張了整整一天的劉健終於輕鬆了,因爲明天所有的問題都將得到解決,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小學的時候,老師曾經反覆教導過我們這樣一句話: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做完。

劉健所不知道的是,在那次會議上,除去情緒激動的多數派和猶豫的少數派外,還有着一個別有企圖、冷眼旁觀的人。這個人就是焦芳。

【潛伏】

劉瑾的工作終於有了效果,得到消息的焦芳連夜把內閣制定的計劃告訴了“八虎”。

人被逼到了絕路上,即使沒有辦法也會想出辦法的。

明天一早就會有人來抓了,而逃跑是不可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還能跑到哪裡去?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豁出去了!

劉瑾明白,現在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挽救他們。於是,他和其餘七人連夜進宮,去拜會他們最後的希望——朱厚照。

一見到朱厚照,八個人立刻振作提神,氣沉丹田,痛哭失聲。生死關頭,八個人都哭得十分認真敬業,朱厚照被他們搞得莫名其妙,只得讓他們先停一停,把話說完。

劉瑾這纔開口說話,他把矛頭指向了王嶽,說王嶽與文官們勾結一氣,要置他們於死地。

劉瑾實在是一個聰明人,他沒有直接指責攻擊他們的文官,因爲他十分清楚朱厚照的心理,對於這個少年而言,文官從來都不是他的朋友,他最信任的是身邊的太監,因而具有深厚根基的王嶽纔是他們最可怕的敵人,只要把王嶽歸於文官一夥,朱厚照自然就會和他們站在一起。

朱厚照被打動了,他本來就極其討厭那些文官,只不過是迫於形勢,才屈服於他們的脅迫,聽了劉瑾的話,他才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危險,連王嶽也聽從文官的指揮,將來的日子怎麼過?

可我又能怎麼辦呢?

劉瑾看穿了他的心思,加上了關鍵的一句話: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決,誰敢不從!”

朱厚照終於醒悟了,原來最終的解釋權一直都在他的手中,做皇帝和做太子其實並沒有任何不同之處,只要他願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他即刻下令,免除王嶽等人的司禮監職務,由劉瑾接任,而東廠及宮中軍務則由“八虎”中的谷大用和張永統領。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劉瑾完成了逆轉,成爲了最後的勝利者。

劉瑾充分領會了時間寶貴的精神,他沒有等到第二天,而是連夜逮捕了王嶽等人,把他們發往了南京。

然後他穿好了司禮監的衣服,靜靜地等待着清晨的到來。

第二天。

興奮的劉健和謝遷興沖沖地趕來上朝,有了皇帝的首肯和王嶽的接應,他們信心百倍,準備聽這幾個太監的終審結果。

可他們最終聽到的卻是幾份出人意料的人事調令,然後就看到了得意洋洋的司禮監劉大人。

強打精神回到家中的劉健再也支撐不住了,他立刻向朱厚照提出了辭職申請,與他一同提出辭呈的還有李東陽和謝遷。

很快,劉健和謝遷的辭職要求得到了批准,而李東陽卻被挽留了下來。

那天晚上,焦芳將會議時的一切都告訴了劉瑾,包括劉健、謝遷的決斷和李東陽的猶豫不決。

劉瑾根據這一點做出了判斷,在他看來,猶豫的李東陽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就這樣,弘治年間的三人內閣終於走到了終點,“斷”和“侃”離開了,“謀”留了下來。

離別的日子到了,李東陽在京城郊外爲他的兩個老搭檔設宴送行,在這最後的宴會上,李東陽悲從心起,不禁痛哭起來。可是另兩個人卻沒有他這樣的感觸。

劉健終於忍不住了,他站了起來,嚴肅地對李東陽說:

“你爲什麼哭!不要哭!如果當時你態度堅決,今天就可以和我們一起走了!”

李東陽無言以對。

謝遷也站起身,用鄙夷的目光注視着李東陽,然後和劉健一同離席而去,不再看他一眼。

沉默的李東陽看着兩人的背影,舉起了杯中的殘酒,灑之於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有時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壯地死去更需要勇氣。

第18章 制勝之道第3章 天下的對弈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9章 決戰不可避免第5章 算賬第15章 兵不厭詐第22章 勝利第4章 就從這裡起步第17章 死亡的陰謀第9章 致命的疏漏第1章 絕頂的官僚第15章 力挽狂瀾第15章 天才的謀略第18章 制勝之道第6章 明君第8章 傳奇就此開始第17章 名將的起點第11章 朱高熾的勇氣和疑團第11章 勇氣第14章 突圍第10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第14章 毀滅之路第1章 皇帝很脆弱第20章 沒有選擇第18章 二次攤牌第10章 鬥爭技術第14章 復仇第19章 侵略者的末日第13章 禍根第19章 冤案第13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第14章 毀滅之路第7章 殺人第7章 死鬥第11章 洪都的奇蹟第15章 力挽狂瀾第10章 小人物的奮鬥第3章 公道第4章 成熟第17章 殉道第12章 純屬偶然第19章 決心第6章 復起第15章 道統第13章 禍根第18章 二次攤牌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5章 儲蓄資本第30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第14章 復仇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5章 算賬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1章 勇氣第4章 不倫之戀第2章 災難第4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第16章 戰爭——最後的抉擇第20章 回家第19章 勝算第2章 災難第3章 解脫第3章 遊戲的開始第1章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第3章 天下的對弈第10章 敵人第9章 張居正的缺陷第4章 不倫之戀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14章 復仇第3章 踏上征途第16章 奮戰第1章 童年第13章 下一個目標,張士誠!第16章 決斷!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1章 皇太極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1章 致命的正義第16章 戰爭——最後的抉擇第5章 儲蓄資本第7章 可怕的對手第9章 生死相搏第8章 陰謀第9章 悟道第18章 沉默的較量第20章 沒有選擇第1章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第3章 踏上征途第12章 鄱陽湖!決死戰!第11章 投降?第2章 大臣很強悍第3章 帝王的抉擇第10章 小人物的奮鬥第15章 遠征沙漠第19章 決心第6章 天子守國門!第8章 可怕的陳友諒第16章 孫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