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準備行動

【應對】

建文帝就要找上門了,這下子不由得朱棣了,要麼造反,要麼像他的那些兄弟們一樣被幹掉。此時的朱棣可謂處境艱難,他連當年的朱重八還不如,朱重八就算不去造反,還可以逃出寺廟,去當盲流,混碗飯吃。可是朱棣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天下是朱允炆的,他還能逃到哪裡去呢?

道衍抓住了眼前的這個時機,繼續向朱棣推銷他的造反理論。對於這一點,朱棣是早已經習慣了,如果哪一天這位仁兄不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那才叫奇怪。以往朱棣對這些話還可以一笑置之,因爲他很清楚,造反不是吃夜宵,說幹就能幹的,這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和尚身無長物,一無所有,纔會全身心地投入造反事業。可是自己是藩王,和這些窮光蛋有天壤之別。怎麼可能被這些人拖下水。

但是到現在他才發現,如果放縱這個侄子搞下去,自己會變得連窮和尚也做不了。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準備工作,他招募大批強壯士兵爲衛軍,並進行軍事訓練,地點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內。所謂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要想造反,拿着木棍農具是不行的,這就需要大量的兵器,打造兵器的動靜很大,而當時又沒有隔音設備。朱棣在這個問題上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地下室,周圍樹起圍牆,並在附近開辦了多個養雞場,就這樣,地下室裡叮叮噹噹的敲個不停,外面的人一點也聽不見。

此外,朱棣還吸取歷來農民起義戰爭中的先進經驗,虛心向農民兄弟學習,即在造反前要搞點封建迷信、遠古傳說之類的東西。爲此他招募了一大批特殊人士。這些人被稱爲異人術士,其實就是街上算命占卜的那些人,他把這些人搞來無非是爲了給自己壯膽,順便做做宣傳工作,但他本人也不會想到,這一舉措在後來竟然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步步進逼】

建文帝在解決其他藩王的時候,眼睛卻始終看着朱棣,因爲他也清楚,這個人才是他最爲可怕的對手。爲了削減朱棣的實力,他先派工部侍郎張昺接任了北平市市長的職務,然後任命謝貴、張信爲北平都指揮使,掌握了北平的軍事控制權。之後他還派宋忠(此名極不吉利)率兵三萬,鎮守屯平、山海關一帶,隨時準備動手。

刀已經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爲了板上魚肉,在很多人看來,他只能束手就擒了。

然而就在此時,朱棣卻做出了一件別人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規定,建文帝登基後,藩王應入朝晉見皇帝,由於當時局勢十分緊張,很多人都認爲朱棣不敢如期拜見新皇帝,但大家萬萬沒有想到,他不但來了,還幹出了驚人之舉。

建文元年三月份,燕王入朝參拜新君,按說來到別人的地盤就老實點吧,可這位仁兄居然在衆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可見朱棣囂張到了何種地步。

朱棣的無禮舉動引起了羣臣的憤怒,戶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決朱棣,建文帝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親爲由拒絕了這一正確提議。卓敬氣得跳腳,大叫起來:“楊堅、楊廣兩人難道不是父子嗎”?!

但建文帝仍然拒絕了他的提議。

朱棣就這樣在京城逛了一圈,風風光光的回了北平。而齊泰和黃子澄竟然結結實實當了一回看客,平日在地圖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所謂謀略家就是這樣的水平。

當然,建文帝手下並非都是一些如齊泰、黃子澄之類的人,事實證明,他還是有許多得力部下的。

【隱蔽戰線的鬥爭】

在這場鬥爭中,建文帝並非不堪一擊,他也使用了很多權謀手段,特別是在地下工作方面,可謂卓有成效。

【成功的策反】

建文元年(1399)初,朱棣派長史葛誠進京城朝見皇帝,其實這個葛誠也是個間諜,他的真實目的是打探消息,但朱棣萬沒有想到的是,此人竟然被策反了,而策反葛誠的正是皇帝本人。

葛誠一到,建文帝便放下架子,以九五之尊對葛誠禮遇有加,估計也親切地詢問了他的家庭收入情況並鼓勵他好好工作之類。葛誠十分感動,皇帝竟然如此看重自己!他一時頭熱,就主動交待了燕王朱棣的種種不法行爲和自己的間諜身份。然後他光榮地接受了建文帝地下工作者的稱號,表示回去後一定努力工作,並及時做好情報信息傳遞工作,爭取早日將燕王等人一網打盡。

一顆釘子就這樣紮下了。

如果說葛誠是一個小間諜,那麼下面要介紹的這位就是超級間諜,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此人並不知道自己做了間諜。

這個人就是朱棣的老婆,大將軍徐達的女兒。

將門往往無虎子,如常遇春的兒子常茂,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都是如此。但事情總有例外,徐達之子徐輝祖就是一個例外。他雖然出生名門,卻從不引以爲傲,爲人謙虛謹慎,熟知兵法,而且效忠於建文帝。

他利用裙帶關係,走夫人路線,在與他的妹妹聊天時瞭解到了很多妹夫朱棣學習工作的情況,並通報給了一直以來都對朱棣關懷備至的朱允炆。

就這樣,朱棣的很多絕密情報源源不斷地傳到了朱允炆的耳中。

其實在這條戰線上,朱棣的工作也毫不遜色,他的情報來源比較特殊,主要是由朱允炆身邊的宦官提供的。朱元璋曾經嚴令不允許太監干政,作爲正統繼承人的朱允炆對此自然奉爲金科玉律,在他手下的太監個個勞累無比又地位極低,其實太監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傾向,他們對朱允炆十分不滿卻又無處訴苦。

正在此時,救世主朱棣出現了,他不但積極結交宮中宦官,還不斷送禮給這些誰也瞧不起的人,於是一時之間,燕王慈愛之名在宦官之中流傳開來,大家都甘心爲燕王效力。

朱允炆從來有沒有正眼看過這些他認爲很低賤的人,但他想不到的是,就是這些低賤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這場鬥爭的勝負。

除了這些太監之外,朱棣還和朝中的兩個人有着十分秘密的關係,此二人可以說是他的王牌間諜,當然不到關鍵時刻,朱棣是不會用上這張王牌的,他要等待最後的時刻到來。

【黃子澄的致命錯誤】

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後,就向朝廷告病,過了一段時間,病越生越重,居然成了病危。這場病並不是突發的,而是醞釀了相當長的時間。因爲在即將到來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禮制朱棣應該自己前來,但朱棣敏銳地感覺到如果這次再去京城,可能就回不來了。可是老爹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於是他派長子朱高熾及另外兩個兒子朱高煦、朱高燧取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個兒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視此事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告訴朝廷,自己沒有異心。

朱棣這次可算是打錯了算盤,當時的形勢已經很明瞭,朱允炆擺明了就是要搞掉藩王,此時把自己的兒子派入京城,簡直就是送去的人質。

果然,朱高熾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書齊泰就勸建文帝立刻將此三人扣爲人質。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誰知黃子澄竟然認爲這樣會打草驚蛇,應該把這三個人送還燕王,表明朝廷並無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真正是豈有此理!五六個藩王已經被處理掉,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連路上的叫化子都知道朝廷要向燕王動手,黃子澄的臉上簡直已經寫上了削藩兩個字,居然還要掩耳盜鈴!書生辦事,真正是不知所謂。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時魏國公徐輝祖出來說話了,按親戚關係算,這三個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長大,十分了解此他們的品行,他對朱允炆進言,絕對不能放這三個人回去,因爲此三人不但可以作爲人質,而且都身負大才,如若放虎歸山,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看來,徐輝祖的算命水平已經接近了專業水準,他的預言在不久之後就得到了證實,但更神的還在後頭。

緊接着,徐輝祖特別說到了朱高煦這個人,他告訴朱允炆,在他這三個外甥中,朱高煦最爲勇猛過人也最爲無賴,他不但不會忠於陛下,也不會忠於他的父親。

不能不服啊,徐輝祖的這一卦居然算到了二十多年後,準確率達到百分之百,遠遠超過了天氣預報。

可是決定權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後作出決定,放走了朱高熾三兄弟。

如果朱允炆知道在後來的那場戰爭中朱高煦起了多大的作用,他一定會爲自己做出的這個決定去找個地方一頭撞死。也正是爲此,他後來纔會哀嘆:悔不用輝祖之言!

可惜,後悔和如果這兩個詞在歷史中從來就沒有市場。

遠在北平的朱棣本來已經爲自己的親率行動後悔,沒想到三個兒子毫髮無損的回來了,好吃好住,似乎還胖了不少,高興得從牀上跳了起來,大叫道:“我們父子能夠重聚,這是上天幫助我啊!”

其實幫助他的正是他的對手朱允炆。

【精神病人朱棣】

朱棣明白,該來的遲早會來,躲是躲不過了,皇位去爭取不一定會有,但不爭取就一定沒有,而且現在也沒有別的退路了,朱允炆註定不會放過自己,不是天子之路,就是死路!

拼一拼吧!

不過朱棣仍然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時間,造反不是去野營,十幾萬人的糧食衣物兵器都要準備妥當,這些都需要時間,爲了爭取時間,朱棣從先輩們的事蹟中得到啓發,他決定裝瘋。

於是,北平又多了一個精神病人朱棣,但奇怪的是,別人都是在家裡瘋,朱棣卻是在鬧市裡瘋,專找人多的地方。

精神病人朱棣的具體臨牀表現如下:

1、鬧市中大喊大叫,語無倫次(但可以保證絕無反動口號)。

2、等到吃飯時間擅入民宅,望人發笑,並搶奪他人飯食,但無暴力行爲(很多乞丐也有類似行爲)。

3、露宿街頭,而且還是一睡一整天,堪稱睡神。

此事驚動了建文帝的耳目,建文帝便派張昺和謝貴兩人前去看個究竟,此時正是六月份,盛夏如火的天氣,當兩人來到王府時,不禁爲眼前的情景驚呆了。

可以捂蛆的天氣,朱棣竟然披着大棉被呆在大火爐子前“烤火”,就在兩人目瞪口呆時,朱棣還說出了經典臺詞:“凍死我了!”

這一定是個精神病人,張昺和謝貴馬上就達成了共識,並上奏給建文帝。爲避禍竟出此下策,何等耐心!何等隱忍!

問世間權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收到兩人密奏,建文帝很是高興了一陣子,精神病人朱棣自然也很高興,他終於有時間去準備自己的計劃了。

朱棣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由於一個意外的發生,他的計劃破產了。

朱棣失算了,因爲長史葛誠背叛了他,他把朱棣裝瘋的情況告訴了建文帝,並密報朱棣即將舉兵。一向猶豫不決的兵部尚書齊泰終於做出了正確的決斷:他下了三道命令:1、立刻命令使臣前往北平;2、授意張昺和謝貴立刻採取行動監視燕王及其親屬,必要時可以直接採取行動;3、命令北平都指揮使張信立刻逮捕朱棣。

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應急計劃,但就如同我們之前所講,計劃的執行纔是最重要的,這個計劃的第一點和第二點都沒有問題,壞事就壞在第三點上。

張信說不上是建文帝的親信,他是燕王親任的都指揮使,齊泰居然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簡直是兒戲!想來這位書呆子是聽了太多評書,在他腦子裡,抓人就是“埋伏五百刀斧手於帳後,以摔杯爲號!”,完全估計不到權力鬥爭的複雜性和殘酷性。

張信接到任務後,猶豫了很久,還是拿不定主意,他和燕王的關係很好,但畢竟自己拿的是朝廷的工資,如果通知了燕王,那不但違背了職業道德,而且會從國家高級幹部變成反賊,一旦上了這條賊船,可就下不來了。

生死繫於一線,這條線現在就在我的手中!

關鍵時刻,張信的母親幫助他做出了抉擇,她老人家一聽說要逮捕燕王,立刻制止了張信,並說道:“千萬不可以這樣做(逮捕燕王),我經常聽人說,燕王將來必定會取得天下,他這樣的人是不會死的,也不是你能夠抓住的。”

我們可能會覺得納悶,這位老太太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入,她怎麼知道這樣的“天機”?綜合各種情況分析,這位老太太很可能是受到那些散佈街頭和菜市場的算命先生們傳播的謠言影響,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如此重大的決策,竟然受一個如此可笑的理由和論據影響並最終做出,實在讓人覺得啼笑皆非。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張信的決斷】

張信是一個拿定主意就動手的人,他立刻去燕王府報信,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燕王府竟然不見外客,按說這也算燕王氣數已盡,來報信的都不見,還有什麼辦法,可偏巧這個張信是個很執著的人,下定決心,排除萬難,非要做反賊不可。

他化妝後混入王府,再表明身份要求見燕王,燕王沒有辦法,只好見他,但燕王沒有忘記自己的精神病人身份,他歪在牀上,哼哼唧唧說不出話來,活像中風患者。張信叩拜了半天,這位病人兄弟一句話也沒有說。

張信等了很久,還是沒有等到燕王開口,看來這位病人是不打算開口了。

張信終於開口說話:“殿下你別這樣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你說!”那意思就是你別再裝孫子了,有火燒眉毛的事要辦!

誰知朱棣實在是頑固不化,居然繼續裝糊塗,假裝聽不懂張信的話。

張信實在忍無可忍(看來想做反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您就別裝了吧,我身上有逮捕您的敕令(逮捕證),如果您有意的話,就不要再瞞我了!”

於是,一幕醫學史上的奇蹟發生了,長期中風患者兼精神病人朱棣神奇的恢復了健康。在一瞬間完成了起牀、站立、跪拜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着實令人驚歎。

朱棣向張信行禮,連聲說道:“是您救了我的全家啊!”他立刻喚出在旁邊等待多時的道衍,開始商議對策。

事情至此發生變化。

【齊泰的後手】

張信遲遲不見動靜,應該也在齊泰的意料之中,從事情發展看來,他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因爲就在張信去燕王府報信後沒過幾天,張昺和謝貴就手持逮捕燕王官屬的詔書,率領大批部隊包圍了燕王府。

看來齊泰也早就料到張信不可靠,所以纔會有兩手準備。

至此,從削藩開始,事情一步步的發展,終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把面具揭去吧!最後決斷的時刻來到了!

【燕王府中的對策】

朱棣病好沒多久,就立刻精神煥發起來,但他也沒有想到敵人來得這麼快,千鈞一髮之刻,他召集大將張玉、朱能率衛隊守衛王府。由於事發突然,軍隊來不及集結,而外面的士兵人數要遠遠多於王府衛隊,朱棣正面對着他人生中最大的挑戰之一,要取得天下,必先取得北平,而自己現在連王府都出不去!

該怎麼辦呢?

這是朱棣一生中最爲兇險的狀況之一,外面喊打喊殺,圍成鐵桶一般,若要硬拼明顯是以卵擊石,怎麼辦纔好呢,難道要束手就擒?

辦法不是沒有,所謂擒賊先擒王,只要把帶頭的人解決掉,這些士兵就會成爲烏合之衆。但要做到這點談何容易,對方就是衝着自己來的,難道他們會放下武器走進王府讓自己來抓?

關鍵時刻,朱棣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什麼!?

外面這些人到底是來幹什麼的?這似乎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從他們整齊的制服,兇狠的面部表情,手中亮晃晃的兵器,都可以判斷出他們絕不是來參加聯歡的。但問題在於,他們真的是來抓自己的嗎?

朱棣的判斷沒有錯,張昺和謝貴並沒有接到逮捕燕王的命令,他們得到的命令是逮捕燕王的官屬,偏偏就是沒有逮捕他本人的詔令!

這真是百密一疏,而燕王的膽略也可見一斑,所謂做賊心虛,有些犯過法的人在街上見到大檐帽就跑,也不管這人到底是公安還是城管,原因無他,心虛而已。朱棣竟然在政府找上門來後還能冷靜思考,做賊而不心虛,確實厲害。

於是朱棣下令請張昺和謝貴進王府,此二人並非傻瓜,好說歹說就是不進去。朱棣見狀便列出被逮捕人的名單,並表示這些人已經被抓住了,要交給政府。需要帶頭的來驗明犯人的身份。

這下子兩個人不進也得進了,因爲看目前這個形勢不進王府工作就無法完成,而詔書也確實沒有說要逮捕燕王,兩人商量後,決定進府。本來他們還帶了很多衛士一起進府,但被王府門衛以其他人級別不夠拒絕了。王府重地,閒人免進,本來也是正常的,但在非常時刻,如果依然墨守成規就太迂腐了。偏偏這兩位就是這樣迂腐,居然主動示意士兵們聽從門衛的安排,然後兩個人肩並肩,大步踏入了鬼門關。

一進王府,可就由不得他們了,到了大堂,他們驚奇的發現精神病人朱棣扶着支柺杖坐在那裡,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見到他們來也不起身,只是讓人賜坐。此場景極類似今日之黑幫片中瘸腿黑社會老大開堂會的場景。朱棣這位黑老大連正眼都不看他們一下。

張昺和謝貴的心中開始打鼓了,可是既然已經來了,說什麼也晚了。所幸開頭的時候氣氛倒還和睦,賓主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若干意見,情況一時大有緩和之跡象。

就在二人暗自慶幸之時,有侍女端上瓜片(估計是西瓜),燕王朱棣突然腿也不瘸了,親自拿着兩片瓜朝張、謝兩人走來。兩人誠惶誠恐,起來感謝燕王。但他們哪裡知道,燕王這次玩了花樣,他似乎覺得摔杯爲號太老套了,要搞搞創新。

二人正要接瓜,朱棣卻不給了,燕王突然間變成了閻王,他滿臉怒氣,指着二人鼻子大罵道:“連平常老百姓,也講究兄弟宗族情誼,我身爲天子的叔叔,卻還要擔憂自己的性命,朝廷這樣對待我,天下的事就沒有什麼不能幹的了!”

說完,朱棣摔瓜爲號,燕王府內衆衛士把張、謝兩人捆了起來,這二位平時上館子都不要錢,沒想到吃片瓜還把腦袋丟了,同時被抓住的還有葛誠。朱棣一聲令下將他們全部斬殺。

這樣看來,那年頭想吃片瓜真是不容易啊。

朱棣扔掉了手中的柺杖,用莊嚴的眼光看着周圍的人,大聲叫道:“我根本就沒有病,是奸臣陷害我,不得不這樣做而已,事已至此,也就怪不得我了!”

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18章 二次攤牌第12章 東南的奇才第11章 投降?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7章 死亡的陰謀第10章 鬥爭技術第20章 英雄的結局第17章 胡惟庸案件第17章 信念第13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第6章 高拱的成就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15章 力挽狂瀾第17章 奇蹟第16章 楊漣第17章 信念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30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19章 朱祁鎮的奮鬥第5章 儲蓄資本第22章 制度後的秘密第3章 遊戲的開始第17章 奇蹟第2章 和稀泥的藝術第21章 結束了第7章 不起眼的敵人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30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第19章 侵略者的末日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19章 侵略者的末日第8章 帝王的財產第3章 踏上征途第2章 寧遠決戰第4章 龍爭虎鬥第10章 小人物的奮鬥第23章 終點,起點第2章 奇怪的人第5章 縱橫天下第4章 夜半歌聲第20章 最後的名將——藍玉第16章 決斷!第11章 洪都的奇蹟第11章 千古,唯此一人第11章 洪都的奇蹟第5章 最終的亂戰第5章 武林大會第19章 冤案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14章 明朝的憤怒第5章 武林大會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9章 張居正的缺陷第2章 和稀泥的藝術第11章 朱高熾的勇氣和疑團第6章 謀殺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19章 冤案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20章 沒有選擇第12章 朱瞻基是個好同志第18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第14章 毀滅之路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17章 奇蹟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19章 冤案第2章 災難第15章 孤軍第9章 悟道第3章 公道第18章 制勝之道第2章 災難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28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第21章 結束了第5章 最終的亂戰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5章 算賬第12章 鄱陽湖!決死戰!第14章 明朝的憤怒第14章 突圍第10章 最後的秘密第21章 曙光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3章 天下的對弈第4章 混戰第20章 勝利 結局第10章 敵人第6章 復起第5章 儲蓄資本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22章 奪門第19章 終結的歸宿第17章 奇蹟第26章 準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