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首輔截胡

廣東道掌道御史錢如意今年四十歲。

若是從年紀以及他如今正七品的官銜來看,他的官途似乎並不順利,但事實並非如此。他隆慶二年中了三甲同進士,先是在陝西一個不起眼的縣裡任縣令,然後卻因爲投了陝西巡按御史的眼緣,三年任滿就升調都察院爲御史,如今已經歷經一任巡城御史,一任巡按御史,在都察院呆了整整四年,從這一點來說,他不認爲自己是憑藉年資久才成了廣東道掌道御史,而是憑的鐵板釘釘的政績。

所以,哪怕汪孚林這次在廣東折騰出來不少事情,甚至還有俘獲海盜頭子,招撫了近千海盜的大功,可在他看來,那也不過是年輕人瞎折騰而已,本打算在見到汪孚林後,如若對方年少氣盛,那麼就好好敲打敲打,讓其明白在這廣東道到底是誰話事。爲此,他早就叫了經歷司的杜都事過來,囑咐了其好一通。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聽那聲音汪孚林分明跟着杜都事到了門外,內閣卻突然命人緊急傳話,直接把人給他截胡了!

他只聽得門外杜都事好一陣慌亂,而汪孚林卻還在那猶猶豫豫地說,不是說按理要先拜見掌道御史,赫然把他擺到了和張居正同等的地步,他頓時在心裡大罵,卻還不得不起身出門,擠出一絲笑容對汪孚林說道:“自然是內閣首輔大人的事情更要緊,汪侍御且先去纔是。”

“那……我聽前輩的。”汪孚林笑容可掬拱了拱手,隨即就跟着那滿頭大汗來找人的小吏轉身離去。雖說頭也不回,可他卻彷彿感覺到了那位掌道御史的視線一直都跟隨着自己,至於其中有多少善意和惡意,那就很難說了。

因爲之前考中進士之後,汪孚林也就是在京城汪府幫着汪道昆做點迎來送往的事。張居正的家裡他還藉着張家幾位公子的邀約去過幾次,可位於宮城的內閣直房,他卻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來。內閣來傳話的是一個小吏,儘管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在內閣這種地方做事的小吏也絕對炙手可熱,但對方卻表現得不卑不亢,既沒有過度熱絡,也沒有一味冷淡,一副公事公辦的表情,倒讓汪孚林對張居正執掌內閣的情形有些猜測。

如果這小吏表現出來的態度並不是裝的,而且內閣用的其他吏員也都如此,那麼。光是從用人來說,張居正實在名不虛傳!

內閣在會極門東邊,緊挨着南面的宮牆,左右是制敕房和誥敕房。最初是非常低矮的臨時性建築,但多年修繕下來,尤其是嘉靖後期歷經嚴嵩、徐階、高拱三人的大規模整修,如今雖不如外頭千步廊那五府五部的光景,卻也非常氣派。尤其是張居正這個內閣首輔算得上是大明開國以來權力最大的,進進出出的官吏宦官雖多,卻是一絲雜聲也無。許多人就連腳步聲也刻意壓輕了。

身處這種肅穆的氛圍中,汪孚林也多了幾分慎重。然而,儘管他是張居正召見的人。卻仍是等了整整兩刻鐘,這才候到了一個空擋。在這兩刻鐘之中,張居正除卻見過馮保派來的司禮監隨堂,還接見過吏部尚書張瀚,戶部尚書殷正茂,所以他自然談不上什麼怨言。當輪到自己的時候,他用眼角餘光掃了一眼還在排隊等候的其他人,見一個個品級都比自己高,心想今天這一幕傳出去。他是張居正賞識之人的名聲恐怕更要傳出去了。

這在眼下看來是真傍上了大靠山,可從長遠來看。那簡直就是嫌死得不夠快啊!

張居正起居辦事的直房,曾經住過高拱、徐階、嚴嵩。朝向最好,房間最軒敞,但他也和那三任主人一樣,忙得不可開交。因此,在汪孚林進來時,他頭也沒擡地手持宣筆蘸墨疾書不停,直到掃見汪孚林已經下拜行禮了,他方纔點頭說道:“起來說話,等我擬完這幾本後,再與你說話。”

聽到張居正如此說,汪孚林就站起身來,眼睛很不老實地端詳了一下這間如今可以算是代表大明最高權力的屋子。除卻整齊的傢俱之外,擺設全都頗爲簡樸,但四面書架子上滿滿當當都是各式各樣的典籍又或者卷宗,除此之外,並沒有一個伺候的人。當發現張居正已經放下筆的時候,他立刻收回了目光,提起了精神,可眼看張居正只是揉了揉手腕,繼而就又開始凝神思考起了什麼,下筆始終在字斟句酌,和先前奮筆疾書的速度大爲不同。

足足又等了盞茶功夫,他才聽到張居正輕輕舒了一口氣,這次總算是真正放下筆擡起頭來。儘管曾經見過,但他就只見這位大明首輔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了好一陣子,端詳得非常仔細,他就乾脆坦然任其打量。

“三年不見,卻是聲名鵲起了,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

“首輔大人過獎,我實在是愧不敢當。”汪孚林本想饒舌地說幾句英雄的定義,但想想張居正什麼人,什麼動聽的話沒聽過,他就乾脆乾巴巴地答了一句,決定今天中規中矩表現一番,橫豎老爺子陳瓚對自己的態度好像還可以,大不了他在都察院裡再呆幾天。

“謙遜就不用了,用你爲廣東巡按御史,是我獨斷,本來想着凌雲翼用兵羅旁山在即,你既然出身徽州,又有財神美名,說不定能夠在攤派軍費以及其他方面爲凌雲翼助一臂之力,誰知道你竟然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凌雲翼之前再次給我寫信推薦你,說你不拘一格,不侷限於都察院監察御史這種監察官的職責,如若可以,不妨再派你一任巡按御史。”

這真是一個最美麗可口的大餅,可惜看得見吃不着!

如果沒有陳瓚一開始關於都察院監察御史那大差、中差、小差的定義,汪孚林一定會喜形於色。可現在知道自己已經被派過一任大差了,再來一次,都察院其他那些御史只怕不能羣起而攻之,也會將他恨之入骨。他自然不敢接凌雲翼的舉薦,立刻大義凜然推辭。

“元輔,凌制臺擡愛。我感激不盡。可我如今是廣東道監察御史,如今廣東道其餘幾個監察御史全都比我年長且資深。而且廣東道協管刑部,應天府,在京虎賁左、濟陽、武驤右、瀋陽右、武功左、武功右、孝陵、長陵八衛,及直隸延慶州,開平中屯衛,能夠巡按的也就是一個廣東,若我再次外放巡按御史,那麼置同僚於何地?再者。就算過個一年半載再放廣東巡按,從前雖說有如此舊例,但畢竟都是事出緊急,特事特辦,可廣東在凌制臺治下,太平安定,卻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狀況的。”

張居正見汪孚林拿的是都察院的客觀規矩作爲推辭,而不是說能力不夠等等主觀原因,還特意說明兩任廣東巡按御史的不可行,他心中頗爲滿意。一時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你就不提之前你在廣東薄有微功,卻沒有相應升賞?”

“元輔也說只是薄有微功而已,我怎敢妄想升賞?”

“真的不想?”

“想是想過。不過我不是也犯了過失嗎?”汪孚林乾脆老實一點,直截了當地說道,“畢竟巡按御史帶家眷是違禁的,功過相抵。”

張居正百忙之中抽空見汪孚林,當然不是爲了眼下這一來一回的閒話。既然汪孚林表現得坦蕩,接下來,他就詳詳細細地問了汪孚林巡按廣東期間的大小事務。結果,他立刻被汪孚林那些生動詳實的敘述給吸引了過去——實在是不怪張居正會被這種小花招打動,他自從館選成了庶吉士。就一直按照標準的儲相標準培養,基本上就是在翰林院國子監詹事府司經局這種清貴的衙門打轉。甚至都沒出過京!

而往日來彙報的巡按御史,大多都揣摩他的喜好。儘量言簡意賅,生怕一言不合惹了他動怒,哪裡像汪孚林這樣肆無忌憚講故事?

偏偏汪孚林的故事還和廣東海防以及海禁、瑤亂等大事息息相關!

好在堂堂首輔還算頗有時間觀念,很快就醒悟到時間佔用得太厲害,不得不咳嗽一聲示意汪孚林打住,最終沉聲說道:“你回去之後,再寫一份詳細的陳奏上來,今日就不必再往下說了。”

“是,不過我剛剛回都察院,之前又沒有監察御史的經驗,這廣東道的諸多事務全都要熟悉起來,只怕短時間之內,這道陳奏完成不了,還請元輔多多寬容。”

張居正讓誰辦事不是竭盡所能,汪孚林卻竟然如此爲難地表示要拖延,他頓時啞然失笑。可想想確實很少有御史如汪孚林這樣新進士一出仕就是巡按,在廣東任上非但沒捅婁子,還建下功勳,他就釋然了。微微沉吟片刻,他就開口說道:“你之前從廣東回來,沒有用足一百二十八天的期限吧?既如此,沒有用完的那段時間,我給你假,左都御史陳瓚那裡,我會和他打個招呼。”

因爲小北身懷六甲,汪孚林從廣州到徽州的一路上走得慢了點,足足用了一個半月,算算日子充足,他又在徽州多停留了幾天,就這樣抵達京城時也只用了兩個半月,要真的用完一百二十八天假,也就意味着他至少還有一個月可以自由支配!一想到這裡,汪孚林就喜形於色,立時連聲道謝,以至於他告退離開的時候,張居正都忍不住有些又好氣又好笑。

之前說重用說升賞的時候,這小子都好像表現得挺淡定,甚至還使勁推辭,這次一說放假就立刻興高采烈了,敢情這是個懶人啊!

當然,張居正也知道汪孚林並非單純不願意做事的懶人,否則到了廣州之後大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不必冒風險擔責任,可眼下想到人興高采烈離去的情景,他在接見下一個人的時候就有些走神。功利心太強的人可以用卻需要提防,而懶散沒有野心的人雖說需要鞭策,但從某種意義來說卻可以放心。汪道昆只不過是兵部侍郎,在滿地都是權貴的京師只有這麼一個擔任少司馬的伯父,汪孚林談不上太深厚的背景。

跟在汪孚林後頭謁見張居正的那位卻根本沒有發現首輔大人的走神,就算他發現了,他也斷然不敢貿然停頓,又或者咳嗽。而且,有了汪孚林剛剛佔據了首輔大量寶貴時光,卻神采飛揚出來的例子在前,他當然也非常賣力地滔滔不絕,可就在他認爲自己表現得非常不錯時,卻聽到了一聲輕輕的拍扶手聲,吃這一嚇,他立刻停了下來。

張居正只是無意識地拍了拍扶手,發現面前的人住口不說了,他皺了皺眉,正要開口,外間突然就傳來了一個聲音:“元輔,譚家命人報喪,已經向通政司遞了譚部堂的遺折,訃告都發出去了!”

聞聽此言,張居正頓時沉默了下來。當年倭寇肆虐,沿海生靈塗炭的時候,武官有戚繼光俞大猷,而文官則有胡宗憲和譚綸,只可惜胡宗憲附嚴嵩嚴世蕃父子,他就算背後嘉賞其能,卻也不可能在徐階事後清算的時候爲胡宗憲說什麼話。而譚綸不同,若非他屢次向徐階舉薦,即便譚綸在臺州知府和浙江海道副使任上嶄露頭角,也萬萬難能在嚴嵩當權期間脫穎而出。而兩人私下頗有書信往來,由此建立起了多年交情。

而且,就在昨日,他還剛剛收到了譚綸口授,譚綸長子譚獻手書的私信,暗示王崇古可爲兵部尚書,劉應節又或者凌雲翼可爲刑部尚書,張學顏可代薊遼總督,日後則爲兵部尚書候選。如果譚綸身體尚好,這樣赤裸裸地干預政事,他必定會不快。可如今譚綸已經去了,這封私信的意義就截然不同。畢竟,譚綸和幾人都談不上多大的交情,頂多劉應節是代替其擔任薊遼總督而已。

哪怕已經病入膏肓,譚綸還是沒有忘了助他這個老朋友一臂之力,讓他能有足夠的位子安置自己看重的人!

一時間,張居正再沒有興趣聽面前那官員說什麼,淡淡地擺了擺手,那人就非常知情識趣地退下,哪怕心中再不甘心,也不敢輕易流露出來。而張居正也沒有叫外頭那報事的小吏進來,而是在久久的沉默之後,這才揚聲吩咐道:“去通政司,把譚子理的遺折立刻拿來,再去譚家看看一應喪儀準備得如何,等成服奠告之日,我要親自去弔唁。”

ps:今天會兩更,雙倍倒數第二天,再求下雙倍月票,謝謝大家^_^(。)

第913章 連嚇帶騙第362章 半路上的巧遇第620章 給人送刀子第480章 滿是收穫的回程第586章 殺奴(下)第402章 攤牌第475章 召集舊部第377章 巧言相逼,掐起來了!第147章 舉雙手歡迎第812章 虛張聲勢第460章 不吃不相識第639章 橫禍和救星第319章 太搶手了!第312章 訟棍這行當第837章 惡毒的心計第482章 鄉黨第815章 翻牆打一架第949章 深夜闖宮第702章 演技派和實力派第903章 李堯卿是誰?第597章 死生兩重天第572章 豪闊掃貨,娘子翻牆第383章 迎面吐口水第435章 夏末的第一縷寒意第178章 汪小官人婚配否?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581章 做不了英雄就忽悠吧第637章 栽贓和強捐第522章 拔刀相向第449章 苦心孤詣的猴子戲第136章 府衙羣英會第598章 人之擔當第750章 誰走誰留?第773章 以儆效尤,單刀直入第34章 龍蛇各有道第50章 你這個歙奸!第416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542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663章 廣州第一學府第124章 拿下這廝!第209章 宋朝的林大人……第490章 果然上鉤了第525章 他鄉釣老鄉第586章 殺奴(下)第778章 又是熟悉的文華殿第145章 戚家軍出的難題第640章 衆叛親離第747章 吳平遺寶第313章 知己知彼第187章 席捲全城的狂潮第425章 好兄弟一輩子第103章 有錢好辦事第87章 傍晚的綁人行動第431章 領袖羣雄的戰鬥力第172章 來無影去無蹤第244章 我早就暗度陳倉了第733章 雷霆萬鈞第658章 姍姍來遲的任命第18章 高端大氣的書童第738章 知恩圖報第148章 雙重造勢第583章 老實人也會忽悠第253章 竦川汪氏帶個頭吧!第711章 無聊的監考,美味的誘惑第439章 終於出了一口惡氣!第893章 做戲之後的新任務第86章 全都來蹭飯第330章 遍訪天下豪傑第374章 枕邊夜話,巡撫駕到第369章 氣勢洶洶第628章 受害者汪孚林第295章 豐功偉績誇來聽第63章 吃貨英雄第417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67章 猜不到的收尾第720章 意外之財和秀才智囊團第507章 乾綱獨斷第924章 緊鑼密鼓第711章 無聊的監考,美味的誘惑第375章 巡撫問話,巡按來了第909章 危險的賭博第831章 自投羅網?第17章 程老爺的贈一陪一第724章 無形的鎖鏈第778章 又是熟悉的文華殿第314章 何處爲奧援第292章 府衙辦地契,再拜凃府尊第880章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第606章 蛛絲馬跡第490章 果然上鉤了第89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447章 酷吏當道第939章 就是偏心第881章 一錘定音第911章 小皇帝的憤怒第608章 交鋒之後的圖窮匕見第110章 鎮院大殺器第268章 賞錢和戚家軍第344章 閒人不如走人第15章 要孝順你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