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東蕃

劉若思有些莫名其妙地望着郭致遠,沒能抓住趙秉鑑,無疑讓郭致遠此次大敗叛軍的功勞大大縮水,一旦讓趙秉鑑等人在東蕃站穩腳跟,又將成爲朝廷的心腹大患,本來郭致遠以一己之力平定叛軍,算是立下了不世奇功,不過以劉若思對福建官場那幫官老爺的瞭解,必定會十分眼紅,一定會想方設法抹黑郭致遠,而沒能抓住叛軍首領趙秉鑑也會成爲別人攻擊郭致遠的口實,就連他也可能會跟着倒黴,爲何郭致遠反而會表現得這麼興奮,還說趙秉鑑逃得好呢?

其實也怪不得劉若思會覺得詫異,此時的東蕃還不是後世那個我們熟知的寶島臺灣,這個時代還鮮有人能意識到東蕃的價值,雖然名義上東蕃也屬於大明的領土,但大明從上到下都把東蕃當作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荒島,雖然也曾有有識之士向朝廷上書建議在東蕃(臺灣)設立正式的官府機構,將臺灣真正納入朝廷的管轄,卻被認爲徒費錢糧之舉,根本沒引起朝廷的重視。

所以沈有容三次收復東蕃(臺灣)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反而說他是冒功,氣得沈有容最後撂了挑子。此時的東蕃(臺灣)事實上是被一些倭寇和海盜佔領的,但即便是這些倭寇和海盜也沒有把東蕃(臺灣)當成什麼了不得的風水寶地,只是把東蕃(臺灣)當成了他們臨時停靠補充給養的據點。

即便後來到了清朝,康熙平臺滅了鄭氏,也沒有真正重視臺灣的價值,雖然設立了臺灣府,但也只是爲了宣示主權,並沒有進行真正意義的開發,導致這個寶島的價值一直沒有顯現出來。

但是郭致遠作爲穿越者,自然比誰都知道東蕃(臺灣)的價值,事實上在選擇澎湖島作爲根據地之前他就曾考慮過東蕃(臺灣),但是一則當時他實力太弱,手下就那麼點兵力,而東蕃(臺灣)比澎湖島大得多,他根本佔不住,二則佔據澎湖島不會引起朝廷太大的反應,畢竟之前朝廷也是有在澎湖島駐軍的,而佔據東蕃(臺灣)則很可能會讓萬曆皇帝覺得他野心很大,對他產生猜疑。

趙秉鑑逃往東蕃(臺灣)恰恰給了郭致遠一個名正言順佔據東蕃(臺灣)的機會,他可以借追殺叛軍之名實現對東蕃(臺灣)的事實佔領,而此次大敗叛軍也讓他可以收編大量的叛軍俘虜,具備了長期佔領東蕃(臺灣)的實力,只要運作得當,東蕃(臺灣)完全可能成爲他宏圖大業的新起點!

此時的東蕃(臺灣)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一顆明珠,佔據了東蕃(臺灣)郭致遠就真正有了一個能讓他充分發揮其才能的平臺,所以郭致遠聽說趙秉鑑逃往東蕃後纔會如此興奮,當然這些心思他是不會對劉若思說的,劉若思雖有能力,但是他的品行卻註定他無法成爲郭致遠的忠心部下,只是短時間內郭致遠卻不得不倚重劉若思,便呵呵笑道:“趙秉鑑逃了當然好啊,你我可以再立新功,朝廷也會更加器重我們啊!……”

聽着郭致遠牽強的解釋,劉若思撓了撓頭道:“可是如今我們的船都被燒了,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調集到足夠的海船能讓我們出海追擊趙秉鑑,若是時間拖長了,讓趙秉鑑他們在東蕃站穩了腳跟,我們再想剿滅他們就難了……”

郭致遠心裡其實已經有了大致的計劃,卻沒有急着說出來,微微一笑道:“海船的事我來想辦法,從長計議,劉將軍,戰場應該打掃得差不多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兩人重新回到山頂的恩波寺,此時天已經亮了,沈君蓉過來彙報戰果,此次郭致遠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二萬叛軍,除了劉若思部倒戈的五千人,剩餘的一萬五千人,趙秉鑑他們逃跑帶走約五千人,混亂中燒死和戰死的有四千餘人,俘虜了六千餘人,而郭致遠的自新軍減員還不到兩百人,絕對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明朝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至於繳獲更是不計其數,一時間根本統計不過來,趙秉鑑他們辛辛苦苦搶掠來的那點家當都沒來得及帶走,全便宜郭致遠了,雖然具體數據還沒統計出來,但可以想象絕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劉若思見來向郭致遠稟報軍情的居然是一員女將感到十分驚訝,再環顧四周看了看正在打掃戰場的自新軍人數,終於發現不對勁了,說好的一萬精兵呢?說好的沈有容親自領兵呢?就皺了皺眉頭向郭致遠問道:“郭大人,不對啊,此次來的朝廷大軍沒有一萬人吧?還有不是說此次是沈有容將軍親自率軍指揮嗎?不知沈有容將軍現在何處啊?!……”

郭致遠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瞞過劉若思,劉若思遲早會知道真相,他也不怕劉若思會因爲被欺騙而翻臉,事情發展到現在劉若思已經沒有退路了,就瞟了他一眼,呵呵笑道:“劉將軍,我也不瞞你了,昨晚你看到的只是我佈下的疑兵之計,昨晚攻山的只有兩千人……”

劉若思目瞪口呆地望着郭致遠,第一感覺是憤怒,任誰被一個比自己年輕得多的年輕人這樣耍得團團轉都會感覺到憤怒,目露兇光地死死盯住郭致遠,像是隨時要爆發,郭致遠卻只是目光平靜地回望着他,什麼也沒有說。

倒是一旁的沈君蓉感覺到了劉若思身上的殺氣,警惕地按住了掛在腰間的劍柄,同時悄悄地對周圍的幾個團練鄉兵做了一個手勢,隱隱地把劉若思包圍了起來,劉若思也終於冷靜下來,心中的羞怒也轉化成了對郭致遠的恐懼,這個年輕人實在太可怕了,看似這次戰役是郭致遠欺騙了自己,利用自己倒戈才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自己的每一步反應都已經早已在他的預料之中,如此年輕就有這樣的心機和手腕如何不讓他感到不寒而慄呢?!

第二百七十七章 枕頭風第一百八十八章 稅監高寀(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服就打到你服第四百五十九章 搶功第三百八十一章 求見陳子貞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獲全勝第二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百四十六章 王徵第二百八十六章 未來岳父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了了之第一百八十八章 稅監高寀(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朝廷的反應第四百四十章 顛倒黑白第四百四十四章 永不叛明第四百六十八章 移宮案(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旦第四百三十章 喚醒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水寶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愛紅薯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容樂觀第三百八十四章 貨幣戰第二百零六章 出海第二百五十六章 東蕃第三百七十九章 資源受限第四百五十一章 海道副使第三百四十章 乙巳京察第四百八十七章 難以推行的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慘案第四百三十一章 難以改變的歷史進程第四百五十一章 海道副使第一百四十三章 糾結第四百七十章 移宮案(五)第三百二十章 動之以情第一百章 妖孽少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怕的白度第八十六章 孫家與陳家第九十一章 第一把火第一百六十二章 整頓吏治第八十九章 會轉彎的四輪馬車第一百九十八章 讓朕再想想第一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三十二章 建設澎湖島第一百二十章 確立合作關係第一百二十八章 再赴福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高築牆緩稱王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敗紅夷第七十六章 城府第四百七十三章 魏忠賢(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鄭芝龍第四百八十三章 軍器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爛透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搶班奪權第四百三十三章 兩軍相遇第一百六十一章 複雜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旦歸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問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見沈鯉(二)第十三章 真相背後的真相第一百八十八章 稅監高寀(三)第八十六章 孫家與陳家第一百零二章 此戰必勝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敗紅夷第二百四十四章 奪城(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交待遺言第八十三章 太平紳士第四十六章 招攬第一百七十六章 態度轉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東蕃第三百二十二章 爭先恐後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二十九章 處處不同第二百三十八章 劫後餘生第四十章 再見伊人第二章 妖書案第一百九十八章 讓朕再想想第四百六十四章 交待遺言第二百六十四章 誘敵(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工部衙門第二百三十六章 絕望第四百二十二章 搖擺不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硬碰硬第七十一章 別開生面的歡迎儀式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意經第二十六章 闖宮面聖第二百零八章 接舷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忽悠神功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容樂觀第一百五十五章 爭執不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零二章 凶多吉少第二百五十章 離間(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求和?第四百七十五章 工部侍郎第四百三十六章 慘烈第七十五章 逼宮第三百五十九章 陣法第三百零八章 不一樣的婚禮(五)第三百七十章 洪承疇第三百一十四章 搭建新班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