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勇闖虎穴

郭致遠堅定地搖了搖頭道:“我本想固守待援,但如今朝廷已不可能派來援軍,再固守待援就不合適了,一旦我們收復漳浦縣城的消息傳出去,叛軍必定反撲,到時更加被動,還不如趁叛軍主力暫時不知漳浦縣城被我們奪回的消息,我假扮趙秉承的信使去給趙秉鑑送信,趁機查探叛軍主力的虛實,風險應該不大……”

黃應舉雖然很佩服郭致遠的機智和勇氣,卻仍然覺得郭致遠此舉太過冒險,搖了搖頭勸道:“郭大人,適才張護衛所言也只是道聽途說,下官始終不信朝廷會坐視叛軍肆虐,不如我等主動聯繫朝廷,將大人收復漳浦縣城的消息稟告給巡撫大人,請巡撫大人派兵協助我等守城,大人又何必親自以身犯險呢?……”

郭致遠知道像黃應舉這種傳統文官,對朝廷始終是抱着幻想的,不親自碰壁是不會認清現實的,也懶得和他分辯,笑了笑道:“郭某隻是恰逢其會,黃大人才是此間主官,黃大人可以試試將此間情況稟報巡撫大人,看巡撫大人能否派來援兵,巡撫大人能派來援兵自然最好,若不能派來援兵我等也不能坐以待斃,郭某提前去打探一下叛軍虛實與黃大人向巡撫大人求援並不衝突啊……”

黃應舉就有些語塞了,張承見黃應舉勸不動郭致遠,連忙道:“大人若要查探叛軍虛實派小人前去即可,又何必親自以身犯險呢?……”

郭致遠知道張承是真心關心他的安危,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張承,茲事體大,我只有親自去查探叛軍的虛實才能心安,對了,此事你萬萬不可讓婉兒知道,否則她必定吵着要同去,此行靠的是隨機應變,人多反易壞事,所以我連法正也不準備帶……”

張承見郭致遠已經打定主意,知道無法勸阻,只得咬咬牙道:“既是如此,請大人帶小人同去,路上也好照應……”

郭致遠也沒再拒絕,張承爲人機警,江湖經驗也豐富,就點了點頭道:“你去將那趙秉承請來,讓他給趙秉鑑寫一封家書,就說漳浦縣城一切安好,讓兄長勿念,順便向趙秉承討一樣信物,這樣我們的身份就不會暴露了……”

郭致遠並沒有像對待其他叛軍頭目一樣把趙秉承關到縣衙大牢裡去,而是仍然讓他住在縣衙後院的房間裡,就連他之前找的那些女人也都給他留着,可以說趙秉承的生活和之前基本沒太大的分別,所以他對郭致遠的要求很是配合,爽快地給趙秉鑑寫了一封家書,還把趙秉鑑送他的一塊玉佩交給郭致遠當信物。

水寨大山,又名九仙頂,位於福建漳州東山縣,這水寨大山一面臨海,一面臨陸,地勢險要,山上巨石林立,風光奇秀,明景泰年間,爲防禦倭寇之患,朝廷在九仙山設銅山水寨,經過幾代經營,水寨大山已經成爲福建沿海的軍事要地,抗倭名將戚繼光兩次率軍入閩都在此駐紮,由此可見水寨大山重要的軍事戰略作用,現在卻被叛軍主力給佔據了!

郭致遠這是第一次到水寨大山,實地一看也是暗暗心驚,不得不說叛軍選擇這裡當大本營還真是頗有戰略眼光,水寨大山易守難攻,進退自如,進可攻擊內陸,退可從水寨走海上逃逸,由此也可以看出叛軍中也不全是趙秉承這樣貪生怕死的草包,還是有能人的,這讓郭致遠越發多了幾分憂慮,叛軍主力佔據了水寨大山就有了地利,自己要想剿滅他們難度就更大了!

剛到水寨大山附近,郭致遠和張承就被叛軍斥候給發現了,好在郭致遠他們持有趙秉承的令牌,叛軍斥候也沒爲難他們,還專門安排人帶郭致遠他們去見趙秉鑑,一路上山,郭致遠趁機暗暗觀察叛軍的防衛佈置,卻是越觀察越心驚,水寨大山沒有大路上山,只有一條青石板路通往山頂,如果正面攻山的話,沒有數倍的兵力根本拿不下,而且必定傷亡慘重。

叛軍守衛將郭致遠帶到了山頂的恩波寺,這裡也被叛軍佔據了,成了叛軍的臨時指揮部,因爲郭致遠他們是趙秉承的信使,叛軍守衛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也沒起疑心,告訴他們趙元帥(趙秉鑑是打着恢復宋朝的名義發動叛亂,所以自封趙元帥)正在商議要事,讓他們在大殿外等候。

此時在大殿內坐着四個人,這四人就是叛軍的四大首領,坐在最上首的是一名留着長鬚的中年男子,長得頗有儒雅,卻穿了一件宋朝的將軍盔甲,此人就是趙秉鑑!

在趙秉鑑的下首坐着一名倭人,長相陰狠,尤其是一雙眼睛,兇光閃爍,讓人不寒而慄,此人叫田中太郎,長期盤踞在福建沿海,手下有一幫武藝高強的倭寇,令福建水師十分頭疼,沒想到此次也參加了趙秉鑑的叛亂。

在趙秉鑑對面坐着一名穿着明朝軍服的中年男子,此人叫劉若思,本是福建水師的一名把總,但他生**財,暗地裡勾結田中太郎等倭寇從事走私活動,被趙秉鑑抓住把柄,要挾他一起發動叛亂,這劉若思本不是什麼忠君愛國之人,被趙秉鑑巧舌如簧說動,也成了此次叛亂的中堅力量,佔據水寨大山作爲大本營就是他的主意。

坐在最下首的是一名虯髯大漢,此人叫張天寶,本是福建有名的巨寇,被官府通緝流竄到了漳州,聚集了數千土匪,爲禍一方,此次見趙秉鑑發動叛亂,覺得有機可乘,也加入進來了。

這四人在叛軍中勢力最大,自然成了叛軍的四大首領,表面上以趙秉鑑爲首,實在各懷心思,各自都有各自的算盤,之前順風順水,他們各搶各的,發展自己的勢力,倒也相安無事,但此次攻打漳州城受挫,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暴露出來了!對於叛軍下一步的發展計劃,他們各執己見,爭執起來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無恥嘴臉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光先要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旗袍第三百零四章 不一樣的婚禮(一)第十三章 真相背後的真相第四百二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官的優越感第二百一十九章 營救李旦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歸大海第三百九十七章 皇帝召見第三十六章 招攬失利第二百零六章 出海第二十章 朝堂之上第八十六章 孫家與陳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算你狠第四百六十章 不平等條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旦歸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震撼軍心第八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五十三章 一臉懵逼的殺手第九章 楚婉兒第一百八十二章 皦生光第六十三章 真正的高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要死就一起死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鳴驚人第一百三十章 看風景的人第十三章 真相背後的真相第三百八十一章 求見陳子貞第二百九十八章 達成所願第三百七十三章 冷弦凝來了第二百二十章 強硬第二百一十四章 衝突起第一百四十二章 臥底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敗紅夷第三百一十章 告黑狀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會沈有容第三百八十八章 主動攔截第一百九十八章 讓朕再想想第二百一十二章 阿庫尼亞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了了之第五十四章 歸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軍工廠第二百七十八章 萬曆動了殺機第四十五章 武癡第三百一十八章 東蕃書院第三百章 佈局東蕃第四百五十一章 海道副使第四百六十三章 萬曆病倒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資源受限第八十九章 會轉彎的四輪馬車第二百零五章 出師不利第十章 趙士禎第四百四十八章 養寇自重?第四百八十五章 打人不打臉第二百七十三章 東蕃土著(二)第一百零七章 發財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家禽養殖第二百四十三章 奪城(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第二次談判第三百六十四章 問策第一百零一章 借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無恥嘴臉第六章 殺機第三百零三章 移民計劃(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臥底第七十四章 目無上官第四百七十五章 工部侍郎第三百八十九章 我們是來友好訪問的第四十六章 招攬第二百二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紅薯第二百一十三章 費麗莎第三百四十三章 識破計謀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敗紅夷第三百六十二章 輝煌的勝利第二百五十三章 見證奇蹟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敗紅夷第二百一十八章 尋找李旦第二百八十四章 見太子(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談判(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百萬兩銀票第一百六十四章 公審大會(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一十三章 搭建新班底第一百一十四章 可怕的白度第二百三十四章 偶像來了第三百五十章 黑羅剎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三十一章 敲警鐘第一百九十二章 辣眼睛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一百三十八章 添堵第八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四十二章 逃婚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廢除跪禮第四百五十六章 我的便宜不是那麼好佔的第三百八十二章 無恥嘴臉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光先要來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