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盛極之世

無論多少人咒罵,該來的還是來了,三年一次的科考,終於撤銷,禮部那邊,固然有許多讀書人長跪於地,放聲慟哭。

可是時勢不可逆轉,三年的科舉,直接改爲了一年一輪的開考,與此同時,爲了照顧一些已有功名的讀書人,朝廷亦給予了一定優待,所有秀才,可以不經考試,直接錄取爲吏。

於是乎,那些有望仕途的人頓時萬念俱焚,而一羣得意者則是興高采烈的背起了行囊。

朝廷新頒佈的吏法之中,對於吏員做了很詳細的解釋,吏員不同於尋常的雜役,在新法之中將官制分爲了十等,除了九品的芝麻官之外,這十品便是吏員,名稱上雖然以吏爲稱呼,其實從本質上,吏其實還是納入了官的範疇,或者說是官員的預備隊,雖然暫時做的是從前下九流的工作,可是身份已經有了完全的轉變。

其實讀書人最在乎就是身份,就是臉面,在這一點上,朝廷給予了相當的照顧。

除此之外,所有吏員的薪俸,改由朝廷發放,吏部在每個布政司都設立了經歷司,也即將吏部的職能更加擴大化,從此之後,無論是一品亦或是十品的吏員,也都納入了吏部考覈的內容。

這就是等於是給了大家一個編制,沒有編制你就是下九流,有了編制,你就有體面,也會有希望。

一連的舉措,讓人歡喜讓人憂。那些進士、舉人亦或者是考試極好的秀才們,自是對此極爲不滿,抨擊不已,不過進士和舉人倒是暫時沒有後顧之憂,朝廷照樣還會委任官職,所以也只是兔死狐悲的發泄而已。抨擊最大的,反而是一些自認爲自己有機會榮登科榜之人,他們有很大的機會一步登天,現如今卻必須從底層做起,利益嚴重受損。不罵不足以平憤。

當然,高興的還是大多數。

大多數的秀才,除了免除徭役,給予一定的小特權之外,一旦考不中舉人,中不了進士,從此再無前程可言,這天下誰都熱衷做官,偏偏許多人考試水平不夠。根本就過不了那幾十萬人上百萬人爭搶幾千個不到名額的獨木橋,而如今朝廷在考試方面可開了源。這就意味着大家做官的機會更大,將來做官,再不是看誰做的文章更好,而是誰的差事辦得更好。

與此同時,朝廷還對一些賤籍給予了準考,對於原先的差役,也進行了鼓勵,也就是說,就算你是尋常的書辦、文吏甚至是雜役。只要你願意考,朝廷還會願意給一些優惠的政策,畢竟他們經驗豐富,但是文化水平卻往往比不上秀才,只要肯用心,照樣有‘轉正’的機會。

幾條措施,讓天下的官員嗚呼哀哉。可是偏偏,他們卻發現自己除了抱怨,似乎也得不到太多的響應,士人之間根據各自的利益開始離心。莫說是讀書人之間生出了齷齪,便是在最基層的縣衙裡,往往是長官們痛罵朝廷國策,可是下頭的文吏、書辦甚至是雜役都不做聲,不做聲就是代表不認同,因爲雙方的利益已經不一致。

而偏偏,官老爺都是清貴人,地方或是部院的治理表面上是他們動手,可是真正做事的卻是這些底層,這些底層的人集體對朝廷國策的擁護,使得這些人除了每日借酒消愁,又或者是抨擊痛罵,似乎也不可能有什麼作爲。

原本以爲頒佈出來會天下大亂的事,結果卻是風平浪靜,除了罵聲之外,國策很快推行,勢不可擋。

接下來,便是朝廷軍制的改革,各地軍戶所進行裁撤,由軍戶制改爲招募制,這一項國策,也是柳乘風與內閣三位大學士經過了數月的討論之後頒佈而出的,任何一項國策,都會有反對,這一次照樣也不例外,反對最兇的是地方的世襲武官,這些世襲千戶、百戶們一下子變成了光桿司令,官職也不可能再有世襲的可能,自然是暴跳如雷,不過他們照樣成不了勢,至少這一項國策,卻是得到了軍戶普遍的支持。

大明數百萬軍戶,可謂悽慘到了極點,被束縛在土地上,從所謂的軍戶淪爲佃農,飽受武官們的盤剝,而且世代爲農,終身都沒有脫籍的希望,一旦遇到了戰事,又不得不強徵出戰,九死一生,可是朝廷的犒賞,卻大多都落到了武官的腰包。

若是從前,至多就當自己的佃農也就罷了,反正給地主種地也是種,給武官種地也是種,只是這些年,工坊的大量出現,使得務工成了時尚,誰都知道,務工的收益更大,在土地上找飯吃往往辛苦一年一家人連飯都吃不飽,可是做工不但不能維持家中勉強能有口飯吃,還能有些許的積蓄。

於是大量的佃戶涌入作坊,這就使得地租越來越低,鄉紳們爲了留住佃戶,不得不給佃戶一些優待。盤剝漸漸減輕了許多,使得鄉間的佃戶的負擔減輕了不少。

如此一來,在軍戶所裡種地不但遠遠比不上務工,更比不上佃農了,軍戶們生活困頓悽慘,再加上和其他人有了對比,心中早有積怨,此時朝廷突然下旨,對世襲的武官來說雖是滅頂之災,可是對軍戶們來收卻是久旱甘霖。

武官們就算不滿,難道還想反了不成,他要是敢反,又有誰肯響應?甚至根本不必動用官軍,直接一兩個差役就可以將其就地正法。

新法的實施拉開了正德三年的序幕,大量的軍戶從土地中解放,使得正急劇擴張中的作坊更加如虎添翼,而讀書,也漸漸成了時尚,從前的時候,讀書只限於做官,一般百姓,豈能承受?可是現在卻大大不同,開考取吏,拓寬了他們跨入這個門檻的渠道,使得更多人願意讓子侄讀書寫字,當然,更重要的是,隨着工坊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讀書人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在這種巨大的需求之下,讀書人變得炙手可熱。

從前讀書,無非就是科舉一條獨木橋而已,讓人望而生畏,可是現在,卻有百種、千種的道路,學了算數,可以做算數,學了律法,可以做律師,便是隻是尋常的讀書寫字,亦可在各家作坊中尋到清閒高薪的差事,科舉固然是遠大的前程,可是和這些眼前的利益相比,縱然是讀過書只是比沒讀過書的收入高一兩倍,大多數人,也都願意接受這知識的普及。

再加上朝廷延續先帝的國策,大力建設學堂,於是這求學讀書之人,更是比之從前多了十倍、百倍。

正德三年四月,從各地傳來的奏書竟都是歌頌之聲,原來大家所擔憂的地方叛亂,甚至是宗室謀反,似乎都成了久遠的笑話。這個世道,誰也不在乎誰在主政,最重要的是,天下有沒有動亂的基礎,若是民怨沸騰,便是朝廷再如何正統,照樣是揭竿而起,烽火四起,可是有九成人滿意,人人有了飯吃,有了對生活的更好預期,所謂的正統,所謂的道義,一切都成了空話。

而柳乘風所針對的幾項革新,卻都恰到好處,往往是拉攏了大部分的人,用來打壓少部分人,少部分人生怨,縱然他們掌握了全天下的輿論,卻又如何?任何一個朝廷,從來都不在乎叫罵的。

當然,革新也是因勢利導,若無先帝時的積累,若不是朝廷有了足夠的開銷,任何一項革新都只是個笑話,這些改革,若是放到了現在,或許是恰到好處,可要是放到二十年前,或許就成了天下動亂的隱患,就如王莽新政,雖然新政的內容可謂超前,結果卻是加速了新朝的覆亡,大明的律法放到了秦漢,保準要天下大亂一般。

正德四年初,整個王朝仍然欣欣向榮,而這時候,內閣大學士焦芳終於坐不住了。

爲政數年,焦芳在內閣雖然做了不少的事,可是他武不如楊一清,文不如李東棟,高不成低不就,似乎漸漸成了可有可無的人物,唯一慶幸的是攝政王似乎對他頗爲倚重。

今日他特意在內閣告了個假,一品誥命夫人今日自大漠進京,此前李若凡那邊就已經給他下了名刺,讓他前去議事。

李若凡的身份,無論是對攝政王還是對朝廷都有些尷尬,一方面,這個強勢的女人似乎並不只是喜歡住在王府,偶爾也會回到她的關外金帳,蒙古十五衛,她頗有聲望,所以朝廷關外的事務,大多依賴於她,許多事涉關外衛所的事,也都會垂詢她的意見。另一方面,她與攝政王的關係曖昧,這件事人所共知,甚至許多軍機,攝政王都私下與她商議。

這個人和其他的王妃不同,她不願意做人的妃子,卻無名有實,所以對李若凡,焦芳不得不小心翼翼。

……………………

第461章 父女無情第318章 賜婚第362章 大獲全勝第427章 欺人太甚第66章 社稷有望第605章 雪恥第846章 秘密遺詔第708章 心驚肉跳第919章 驅虎吞狼第293章 太子拜訪第349章 絕地大反擊第461章 父女無情第654章 寧王爛屁股第310章 新官上任第295章 又有大動作第919章 驅虎吞狼第757章 難道是他第294章 人心難測第49章 高手高手高高手第314章 虎狼第872章 朕糊塗了第285章 堅壁清野第684章 內閣震動第823章 內廷風雲第251章 天大的聖眷第921章 召還京師第236章 誰有異議 殺無赦第350章 就是要死磕第663章 天下有賊第553章 殺人動機第120章 勇者無畏第934章 抄家第855章 太平天子第171章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第6章 治病第291章 禍水北引第306章 天要變了第49章 高手高手高高手第549章 要你命第812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345章 李大學士被人坑了第568章 美人煩惱第888章 長袖善舞第172章 膽大包天第526章 立威第14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926章 變法干將第211章 公主再見第641章 又是線索第138章 皇帝的心思第666章 大權在握第926章 變法干將第307章 大賺特賺第431章 忍無可忍第861章 輔政第742章 要命的聖旨第574章 威嚴第222章 又見刺殺第251章 天大的聖眷第741章 殺機重重第20章 柳呆子變柳才子第805章 重大疑點第144章 立威第931章 奉旨整人第937章 狗急還要跳牆第215章 官封千戶第137章 東搞西搞很不好第378章 興師問罪來了第102章 舔犢情深第372章 強龍叫板地頭蛇第266章 藩王之怒第788章 點燃戰火第780章 真相了第142章 投其所好第818章 要你命第446章 劉吉的逆襲第936章 廉恥價值幾何第707章 恩寵無比第251章 天大的聖眷第876章 新的起點第640章 源頭在宮裡第63章 詹事府洗馬第138章 皇帝的心思第650章 水落石出第633章 有了眉目第107章 皇上有賞第99章 所圖甚大第593章 大動干戈第496章 是官是賊,只在今日第608章 捷報頻傳第673章 咄咄怪事第274章 靖江王的倒臺第550章 重大發現第365章 水漲船高第506章 宴無好宴第318章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第506章 宴無好宴第163章 風雨欲來第410章 厚顏無恥大學士第220章 廟小妖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