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走投無路

柳乘風站了出來,今日早朝到現在他似乎打定了主意,非要做這攪屎棍不可了。

深吸一口氣,柳乘風道:“陛下,微臣有個疑問。”

朱佑樘表面上雖是冷漠,朱冕之後的臉色夾雜着幾分怒色,搭在御案上的雙手微微蜷起了拳頭,盛怒之下,卻還沒有失去理智,勉強應付柳乘風道:“柳愛卿但說無妨。”

柳愛卿三個字說得很重,這意思是說,朕知道你想攙和,可是事情已經水落石出,你就消停消停,少來這麼多廢話連篇。

柳乘風當然是一副沒有理會到的樣子,繼續道:“陛下廣開言路,明知忠言逆耳,卻仍能將苦口良藥當作甘露,微臣佩服,五體投地。”

朱佑樘差點沒被柳乘風的話給噎死,本心上,他是恨不得柳乘風趕快從殿中消失,偏偏這傢伙不識趣,順竿子往上爬不說,還說出這麼一番話來,這分明是逼着朱佑樘耐着性子聽他‘胡言亂語’。

柳乘風咳嗽一聲,繼續道:“微臣方纔聽了寧王的書信,卻有一點疑惑,寧王的書信雖然可以作爲證物,可是世子朱麟可曾寫過一封書信給寧王?若沒有朱麟的書信,又怎麼證明這一份寧王的書信是否有人故意爲之?”

到了這個時候還窮詞奪理,柳乘風這也算是爲朱麟捨得一身剮了。

柳乘風的話道理還是有的,單憑寧王的書信,誰能保證這裡頭沒有陰謀,且不說這書信是有人仿了寧王的字跡,誰又能保證這不是寧王的離間之計?

可是話又說回來,要找到朱麟的書信來證明朱麟私通寧王的證據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爲朱麟就算寫了書信給寧王,那也應當是在寧王府收藏,想從寧王手裡取書信。這不是開玩笑是什麼?

蕭敬冷笑,尖酸刻薄的道:“現在已經證據確鑿,難道寧王還故意寫一封書信來冤枉了朱麟?廉國公,雜家知道你與成國公有些交情,你們還廝混在一起入股做生意,可是私交是私交,現在我們在這裡所言所奏的都是家國大事,廉國公豈可因私廢公?”

蕭敬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本來雙方只是圍繞着朱麟來相互辯護,可蕭敬一句因私廢公,就直接給柳乘風定了性,讓人以爲這柳乘風之所以爲朱麟辯護,並非是因爲認爲朱麟無罪,只是與朱麟關係匪淺的緣故而已。

柳乘風顯然不能上他這個當。小人圈子裡混了這麼多年,他也算是合格的厚黑人士,你越是糾纏因私廢公的問題,反而容易把自己套進去,他立即還擊,道:“寧王爲什麼不能故意寫一封書信來冤枉朱麟,朱麟乃成國公之後,成國公守備南京,是寧王圖謀不軌的最大障礙。冤枉朱麟,必然要波及到成國公,借幾封書信除掉成國公,我若是寧王只怕也肯做這筆買賣。”

一語剛畢,頓時又是滿殿譁然。

朱佑樘被柳乘風一提醒,也不禁生出了疑竇。

蕭敬想不到到了這個份上,柳乘風居然都能翻盤,連忙道:“你胡說,你有什麼證據。”

柳乘風朝他眨眨眼。輕鬆的道:“證據待會兒再上來。不過在此之前,我便講個故事如何?”

柳乘風一講故事。蕭敬就頭皮發麻,這個傢伙哪裡是講故事,根本就是想借一個故事來打動別人,推翻他的所有證據。

柳乘風朝朱佑樘行禮,這一次換上了凝重的表情和沉重的口吻:“請陛下恩准。”

案子到這個地步,朱佑樘自然希望兼聽則明,這時候對柳乘風的排斥心理竟是一下子消弭了個乾淨,他頜首點頭道:“準了。”

此時殿中的主角從朱麟到蕭敬,現在如今已成了柳乘風,相對來說,柳乘風確實很有做主角的天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賣相比蕭敬好,他身體像標槍一樣站着,腳步向前挪幾步,一手抵着後腰,一手向前微微伸出,慢悠悠的踱步,目不斜視:“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上次朝廷問罪,寧王膽戰心驚,連忙拿了江炳的族人押赴入京,因此惹來天下人所笑,寧王惱羞成怒,自知再這般下去,此消彼長,天下人心盡皆依附朝廷,他縱有天縱之資,也是巧婦無米,難以成炊了。寧王左思右想,於是索性將計就計,在京師,他確實有幾個心腹,比如東廠的某檔頭,比如錦衣衛裡頭的千戶趙川,這些人都是寧王的鷹犬走狗,那麼接下來,一個局就設好了。他先是借用東廠檔頭和錦衣衛千戶趙川來散佈一個消息,這個消息就是,寧王在京師的黨羽極多,而要將這些人一網打盡,就必須拿住一個重要人物,從這個重要人物手裡拿到一份花名冊,如此,才能斷他寧王的左膀右臂。”

柳乘風說到這裡,刻意的頓了頓,因爲他發現許多人已經像看三葉蟲一樣的看着自己了。說實話,柳乘風自己也覺得自己所說出來的這個‘故事’陰謀氣息太重,不過他還是繼續說下去:“寧王知道,這二人只要分別向廠衛交代,朝廷必定會這個案子極爲重視,而東廠和錦衣衛也勢必會順藤摸瓜,相互競爭,同時會竭力尋找這個所謂的幕後黨羽。”

“諸位聽說過釣魚嗎?寧王就是漁夫,魚餌就是這個重要人物和花名冊,而廠衛乃至朝廷便是寧王要釣的大魚,而想要這條大魚慢慢上鉤,單憑趙川這樣的誘餌是不成的,於是寧王又放出一個誘餌,這便是劉成剛,劉成剛就是一個讓廠衛繼續追蹤下去的重要線索,而寧王先讓劉成剛去尋東廠,也有他的深謀遠慮。”

柳乘風看着蕭敬,冷冷笑道:“寧王深知,東廠已經大不如前,已經被錦衣衛壓了一頭,若是再不立下個功勞,東廠何以立足?正是寧王抓住了東廠的心理,纔將劉成剛安排到東廠,因爲他知道,東廠太需要一場實打實的功勞,整個東廠都已經陷入了一種浮躁狀態,包括蕭敬蕭公公也是如此,一旦他們抓到了自以爲的某個重要線索,功利之心便會使他們亢奮,他們不能考慮失敗,絕不能讓錦衣衛再搶了先機,所以他們不會冷靜的將案子查個水落石出,而是貪功冒進,孤注一擲。寧王的這一步棋,可謂絕妙,正如他想的那樣,劉成剛的出現讓他們如獲至寶,東廠爲了甩開錦衣衛,甚至在案情上給錦衣衛製造許多障礙和阻撓,他們藉着這個劉成剛,很快就查到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成國公世子朱麟。”

柳乘風嘆了口氣:“這就是寧王的狡猾之處,他不會讓東廠查到成國公朱輔,因爲天下人都知道,朱輔乃是皇親,這十幾年來對朝廷忠心耿耿,若是他有不軌企圖,又怎麼現在纔會被人發現?他選擇的是成國公的世子,大家都知道,世子畢竟年輕,經受不了誘惑,年輕人犯錯是理所應當,朱麟是最好的一個切入點,憑着一個陰謀打倒不了成國公朱輔,可是可以打倒朱麟,而朱麟與朱輔本是父子,同氣連枝,休慼相關,朝廷一旦處置了朱麟,又怎麼會不對朱輔有所防範,這世上可有株連了兒子,卻放任父親操持國器的道理嗎?朱麟一旦定罪,朱輔必定落馬,朱家也就完了。”

所有人屏住呼吸聽着這個陰謀編制而成的故事,這裡頭涉及到的陰謀和心機都讓人不寒而慄,從故事中,只怕任何人再想起寧王,都會忍不住打個冷戰,若是這個故事確有其事,那麼這寧王該有多麼的可怕,多麼的深沉?

柳乘風繼續道:“東廠追查到了朱麟,定會如獲至寶,因爲涉及到的人身份越是高貴,這個功勞就越大,功勞越大,東廠才能揚眉吐氣,因此一旦牽出了朱麟,東廠上下都會陷入一種亢奮狀況,寧王深知這個道理,甚至是東廠乃至於蕭敬蕭公公,都會無形中成爲他寧王的幫兇,替寧王追尋朱麟的諸多罪證,查證朱麟的過失,甚至會刻意的掩蓋掉一些案情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疑點,因爲東廠和蕭公公知道,他們輸不起了,東廠必須勝,只有這樣,東廠才能和錦衣衛並駕齊驅。寧王利用的就是東廠這個心理,所以他已經料定,自己的幾步棋中雖有漏洞,卻有八成以上的勝算。而接下來,只怕就應該是寧王派出信使,飛快前去南京,前去成國公的都督府裡,開始對成國公曉之以利害,努力說動成國公,與他同流合污。成國公已經走投無路……”

柳乘風沒有再說下去,接下來的事只能發揮所有人的想象了。一個走投無路的人,就算再深受聖恩,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做出什麼事來?

…………………

第463章 大買賣第250章 帝心難測第507章 太歲頭上不好動土第360章 開戰第429章 好大的陣仗第681章 誰是兇手第201章 又發現了一個反賊第68章 全家擔保第402章 君臣心不同第797章 時尚第706章 受寵若驚第781章 走投無路第937章 狗急還要跳牆第357章 許勝不許敗第968章 誰也別想讓本王萬劫不復第42章 錦衣衛辦事第686章 原來是他第786章 精忠報國柳乘風第897章 有錢是大爺第226章 他是兇手第368章 遊戲才真正開始第184章 論功行賞第330章 你是痛快了 朕卻爲難了第323章 孰不可忍第615章 對弈第977章 大明不會亡第751章 大人物第370章 宏圖大業第811章 定罪第96章 曹賊第943章 總攬軍務第226章 他是兇手第437章 英明神武第196章 敲山震虎第81章 不共戴天第94章 君臣奏對(四)第212章 大年初一皇帝急召第28章 殺人見血第316章 爲朝廷獻身第565章 雷霆雨露第316章 爲朝廷獻身第688章 殿前對質第718章 整人一部曲第516章 捏住錢袋子第768章 朝殿龍虎鬥第392章 角逐第619章 朕家虎兒第58章 皇帝老子不是好人第974章 大明門之變(二)第232章 共圖大事第912章 死棋第496章 是官是賊,只在今日第181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909章 帝心第195章 反擊第707章 心狠手辣第190章 一條龍第979章 無路可走 唯有死戰而已第706章 受寵若驚第576章 多管齊下第315章 敕錦衣衛僉事第965章 內閣發難第589章 謎底第869章 柳大富第383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139章 母儀天下第167章 做官要腦子第451章 好戲開場第580章 兌現承諾第384章 蕭牆之禍第30章 指揮使大人駕到第430章 不識相的下場第96章 曹賊第786章 精忠報國柳乘風第660章 有錢纔有權第211章 公主再見第218章 打死第643章 御前風暴第825章 什麼東西第884章 誰在說謊第21章 出大事了第372章 強龍叫板地頭蛇第597章 心如磐石第26章 奉陪到底第866章 腥風血雨第271章 落井下石第853章 託付第269章 皇上的知己第586章 怎麼也得給個交代第300章 來勢洶洶第467章 大不孝第247章 君無戲言第325章 收拾你第315章 劍與百合第320章 這口氣,咽不下第119章 好兄弟,沒義氣第567章 厚賜第383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317章 虎狼之師第801章 總鎮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