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

陸靈兒走了,楊聰倍感惆悵。

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相反他開始變得鬥志昂揚起來,因爲陸靈兒的父母都說了,只要他能考上進士,他們就會同意這門親事。

不管是爲了自己的夢想還是爲了陸靈兒他都必須努力,接下來的院試、鄉試、會試他必須爭取一次通過,最少也得一舉拿下鄉試,成爲舉人,去京城參加會試,這樣纔有機會和陸靈兒再續前緣。

這會兒以他天才一般的做文速度,院試問題應該不大,主要問題就在於鄉試和會試。

鄉試和會試可沒院試這麼簡單,光是考試都得考三天,而且不是單做標準的八股文,總共需要做義、論、策九篇,難度比院試大了三倍都不止。

他可沒自信到認爲憑藉自己現在這三腳貓的招式就能一路通過鄉試和會試,然後在金鑾殿上策對一番,便能金榜題名,成爲進士,他這會兒甚至連義和策到底寫的是些什麼東西都不知道。

這義和策到底寫的是些什麼呢?

想知道這些倒不是很難,因爲這會兒市面上就有專門的鄉試和會試精選文章集註買,這些集註上有鄉試和會試排名前列的那些舉人和貢士的精彩文章,而且上面還有博學鴻儒甚至是考官的點評,只要買幾本,就能知道義和策到底怎麼寫。

這種精選文章集註一般省城就能買得到,南直隸金陵城裡更是有大把賣的。

楊聰回到家以後,便開始了緊張的備考生活,早上鍛鍊身體這是必不可少的,白天去縣學聽講他也沒有落下,嚴老先生雖然水平有限,對四書五經的理解比他還是要深一些,聽一聽,對熟悉四書五經還是有好處的,晚上他還要寫一篇應試八股文,每天的時間都安排的緊緊的,同時他託李杜給他去省城和金陵進購鄉試和會試精選文章集註,以便提前瞭解一下鄉試和會試的考題。

他這回來沒幾天,李杜便給他親自送來了幾本鄉試精選文章集註,這些都是從福州城那邊的書坊訂購過來的,上面甚至有唐伯虎鄉試奪魁的文章。

楊聰仔細研讀了一番便發現,人家寫的,還真有點東西,舉人寫出來的文章果然比童生和秀才強的多。

當然,不是說縣試、府試和院試的文章就沒東西,主要縣試、府試和院試寫的都是論,也就是圍繞考題來論,基本就是論題,幾乎不牽扯其他東西,乾巴巴的,沒什麼意思。

而鄉試和會試除了論還有義和策,這義和策就牽扯到其他東西了,特別是策,牽扯的大多都是現實中的問題。

比如,時務策,就加入對當下時務的論述的要求,也就是要求考生闡述一下,怎麼用古聖先賢在四書五經中說到的至理名言來解決當下的問題。

這些文章,看的楊聰簡直五體投地,他發現,自己比舉人的水平都差得遠,更別說進士了,以他現有的水平去考試,估計鄉試都過不了。

同時,他也感覺疑惑不已,從嚴老先生的水平來看,就算比自己強,也強不了那麼多啊,爲什麼這舉人文章會給他水平高出不止一個檔次的感覺呢?

這個問題他並沒有去問嚴老先生,因爲他怕人家臉上掛不住,他直接找了個時間請教了縣令劉守良一番。

縣令劉守良畢竟是進士出身,對這些的理解肯定要比嚴老先生強。

結果,答案出乎意料的簡單,因爲他們都學了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而他們做義和策大多都引用了上面的內容或者觀點,也就是說,並不是他們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他們都讀了套水平很高的“參考書”。

這個對於這年頭的讀書人來說其實是常識性的東西,因爲考上秀才之後都會研讀《四書章句集註》,而且鄉試和會試基本都把《四書章句集註》當義和策的標準答案,也就是說你做出來的義和策必須符合《四書章句集註》上的論調。

當然,也不是說每個讀書人都知道這些,因爲很多讀書人連縣試都過不了,《四書章句集註》什麼的,他們壓根就不用去學。

劉守良對楊聰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過,他並不贊成楊聰這會兒就開始學習《四書章句集註》,因爲《四書章句集註》太多了,四書總共才幾萬字,而《四書章句集註》足有幾十萬字,沒幾個月時間,連個皮毛都學不到,而現在楊聰面對的是即將到來的院試,《四書章句集註》學了其實沒有多大用處。

而且,以他的經驗,這標準應試八股文相當重要,因爲義和策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寫出來的,只要標準應試八股文做的好,義和策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也就是說,這縣試、府試和院試的標準應試八股文是基礎,先要將基礎打牢,才能去研究後面的義和策。

劉守良這個說法着實讓楊聰猶豫了好幾天,因爲他感覺自己的基礎已經夠牢固的了,人家做一篇標準應試八股文需要一天,而他只需要兩個時辰,這還不夠牢固嗎?

還要怎麼牢固呢?

貌似除了不停做文,就沒其他辦法了,這樣有意義嗎?

不過,他對劉守良這個進士的意見還是很重視的,爲此,他專門苦思了很多天,沒想到,還真讓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想出的辦法在後世來說那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個辦法了,但是,這個時代的人卻想不到。

他想出來的辦法就是統計常用字,將同韻的排一起,並按平仄分開。

比如,阿字部,同韻的就有阿,巴,擦,大,發,噶等等。

又比如,安字部,安就是平聲,俺、按等就是去聲

四書五經其實總共也就十多萬字,其中常用字也就三四千,如果能把這些常用字按這個方法統計出來,以後平平仄仄和押韻這八股文中兩個最難的問題幾乎不用去想了,那是提筆就來啊。

他也不知道最終能不能達到這效果,不過,試試就知道了,反正這會兒他也沒有其他辦法來鞏固所謂的“基礎”了。

他專門準備了四十餘個空白草稿本,然後便對着四書五經,一個一個字統計抄錄起來,這樣其實也等於將四書五經複習了一遍,對院試也是有裨益的。

就這樣,他忙活了差不多大半年時間,最後終於編成一本厚厚的......。

呃,這個,怎麼形容這本東西呢,如果從功能上來說,這相當於是一本科舉秘籍。

無意間,他竟然整出了這麼一本科舉秘籍,連他事先都沒想到。

那麼,這秘籍的效果怎麼樣呢?

緊接着,他便開始邊背秘籍,邊做文章,還別說,這秘籍還真有用,他做文的速度果然有了顯著的提高。

練習了大約三四個月之後,他幾乎一個時辰就能做出一篇標準的應試八股文,那速度簡直快的嚇人!

第三十一章 聖聽第一六五章 叛徒第三章 二王第七十五章 孰是孰非第四十四章 問題很多第八章 奔赴邊疆第八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陰山第一五〇章 從中作梗第三十一章 虛張聲勢第二十二章 投石機第二十章 測試第二一七章 傳聞與名聲第六十四章 陽明一脈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一四〇章 陰差陽錯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第一六五章 叛徒第五十六章 大同鎮第二一八章 成功在望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現第四十六章 爲什麼要起這麼早呢第一二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八十八章 初識帝王心第一〇三章 吃虧還是得便宜第八十九章 傳說中的太監(上)第一五八章 攤牌第一七四章 午夜驚雷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二二四章 進步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四十七章 科舉考場真難熬第一三九章 左膀右臂第四十四章 糊弄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四〇章 臉面第二十九章 暗鬥第一〇三章 吃虧還是得便宜第二〇八章 引導第二十九章 韃子來了第三十八章 怎麼和夏言鬥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第九十七章 大明的希望在何方第一七一章 誰是叛逆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九十六章 猛人第二十六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一〇〇章 初露崢嶸第七十五章 孰是孰非第一八五章 消耗第六十五章 掐架第十一章 感動俞大猷第一一九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第六十六章 戳穿第一四七章 缺錢第二二二章 復出否第一五五章 怎麼搶銀子第一一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六二章 宣揚天威第二十九章 韃子來了第二一六章 蒸汽機車第二十四章 煉尿尚書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第二二一章 搗蛋第四十八章 西北行第三十二章 嚴陣以待第二一二章 名師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一〇〇章 相親第一一三章 誰的拳頭大第二〇五章 首輔之姿第六十四章 陽明一脈第七十四章 這下麻煩大了第二十二章 最有名的癩蛤蟆第九十章 一氣第九十三章 二氣第九十八章 百科全書第四十六章 爲什麼要起這麼早呢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十九章 夏之殤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八十三章 雄心壯志第一二二章 大家有什麼意見第一四九章 養寇自重第一二九章 班門弄斧第八十二章 絕望第一〇〇章 招是不招第七章 泉州十大才子第一二六章 錢該怎麼花第一七二章 詐降第一七六章 兩邊不是人第三十九章 暗中第六十二章 是非功過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一七七章 貪婪第五十二章 一場鬧劇貌似就要上演第二章 偶遇胡宗憲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七十三章 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