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〇章 楊門七子

玉淵潭邊,楊府花園,乖巧的丫鬟還在細心的呵護着移植來的奇花異草,張貞和陸靈兒卻已經在新建成的亭臺水榭中到處遊玩開了。

這裡的風景實在是太好了,湖廣山色,美不勝收,比之京城裡面那遍地的房舍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以致張貞和陸靈兒都有點流連忘返了。

楊聰也在花園中,不過,他可沒時間欣賞此間美景,他正抱着一堆舉人名冊在那裡飛快的翻閱着呢。

他雖然對嘉靖後期的名臣有那麼一點印象,但也得找着人具體的籍貫不是,要不然,他隨便把名字報上去,萬一來了個同名同姓的人,那豈不是鬧笑話了。

這個還真不是開玩笑的,這年頭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他甚至在禮部提供的舉人名錄裡面看到了徐光啓和李如鬆這樣的“大名人”。

當然,他知道這兩位肯定都不是青史上留名的那兩位,因爲那兩位都是天啓和崇禎朝的人,而這會兒是嘉靖朝,他們要活到天啓和崇禎朝,起碼都一百多歲了!

這會兒他才發現,自己着實有點託大了,一百多本厚厚的名錄那真不是開玩笑的,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簡介看得他眼睛都酸了,就算他只是一掃而過,那也得掃一下不是,一百多本啊,翻都能翻的人手發酸。

還好,他這麼辛苦也不是沒有收穫的,在這些名錄裡面他就翻到了不少真正的名人。

比如,張居正,湖廣荊州衛人,軍戶籍貫,嘉靖十七年中舉,這會兒還不到二十呢。

這傢伙,着實厲害,竟然十二歲就考上了秀才,十七歲就中舉了,簡直就是個神童。

這個弟子他肯定是要收的,這傢伙可是萬曆中興的名臣,論才能,那是整個大明歷史上都排的上號的。

又比如,譚綸,江西宜黃人,農戶子弟,嘉靖十四年中舉,這會兒也才二十來歲。

這傢伙可是不可多得的帥才,雖然是進士出身,歷史上卻和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齊名,可謂文治武功,樣樣精通,這種弟子自然也不能錯過。

還有一個就是海瑞,廣東瓊州府人,亦是軍戶籍貫,其祖上海遜子乃是洪武朝的廣州衛指揮使。

這位就不用說了,歷史上有名的大清官,對付嚴嵩這個大貪官絕對用的上。

不過,這傢伙貌似成績不怎麼好,這會兒都二十好幾了,竟然還只是個秀才。

一個狀元郎收一個秀才爲弟子,貌似有點誇張,不過也沒關係,只要有基礎就行,楊聰當初剛穿越的是後可是童生水平,最後還不是憑藉自創的科舉秘籍高中狀元。

在這堆名錄中,楊聰甚至還找到了一個熟人,這人就是一直隨身保護他的錦衣衛千戶沈煉。

這沈煉可不簡單,他嘉靖十三年就已經中舉了,只是後面跟了陸炳,在錦衣衛任職,又跟着他山西、南直隸、福建、廣東四處跑,生生把科舉給耽誤了。

他翻到沈煉的名字之後,當即便去徵詢了一下沈煉本人的意見,沈煉當然還想繼續考科舉,畢竟這年頭文官可比武將吃香多了,錦衣衛千戶那也只是聽上去比較嚇人而已,實際權力還沒個知縣大呢。

楊聰這在翻找名錄,王宣、唐順之等人同樣在翻找名錄,因爲他們也想招收一幫弟子,把自己的本事傳承下去啊。

不過,他們跟楊聰的側重點並不一樣。

楊聰招收學生主要是奔着金榜題名去的,而推廣《格物致知之理》的責任主要還是王宣和唐順之他們身上。

所以,他們找的基本上都是那種家裡比較窮,而且屢試不第的秀才,其中尤以軍戶和匠戶居多。

這些人,如果不出意外,基本上就荒廢了。

因爲這年頭讀書人太多了,而朝廷登記在冊的官員卻只有那麼多,而且除了舉人和秀才,讀書人裡面還有廕生、廩生、監生等身份特殊的人,他們大多有深厚的背景,派官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這些人優先,很多時候,舉人都不一定派的到官,就更不用說秀才了。

秀才如果不能進衙門充當官員或者小吏,那基本上跟平常人沒多大區別,有點辦法的還能弄到幾十畝免稅的地,過上溫飽的生活,沒什麼辦法的,那就只能跟普通老百姓一樣,日日爲了生活而奔波了,尤其那些屢試不第的秀才,差不多都因爲趕考耗費太多而債臺高築,窮的那叫一個叮噹響啊。

這些人如果能到物理學院進修一番,那就跟其他秀才大不一樣了,不說別的,就靠楊聰的人脈和產業,只要真的學有所成,某個月俸十幾兩甚至幾十兩的差事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優厚的條件一放出去,那些窮困潦倒的秀才自然是趨之若鶩,甚至很多順天府和北直隸的秀才和舉人都聞訊而來,物理學院的門檻那是真的差點被人給踩破了。

楊聰原本準備天文、地理、器械、兵法等各開一班,分別由唐順之、羅洪先、趙時春等人負責,五行則分爲五班,由王宣負責統籌,薛南塘、李杜等人負責協助,加在一起總共就是十個班,大約四五百人。

結果,前來應徵的學子卻多達數千,搞得王宣和唐順之他們好不頭大。

就這還是因爲他自己帶的學生則另算呢,畢竟這年頭考個進士可以說是難如登天,就算是陽門七子裡面都有人沒考上呢,他估摸着,能帶出五六個進士就算不錯了。

如果他也放開了招,估計很多舉人都會跑過來,畢竟他這狀元郎的名頭可不是蓋的,而且會試又正好在京城舉行,能進物理學院學習,還能免去趕考之苦呢。

他招收學生的消息雖然沒有出現在物理學院的告示了,卻也不乏有人知道,朝中官員向他舉薦的也有不少,這些人裡面竟然也讓他“找”出兩個“人才”來。

這第一個就是戚景通的兒子戚繼光,他當初在山西的時候就曾經跟戚景通戲稱要收其子爲徒,那時候因爲戚繼光和戚繼美年紀都小,再加上戚景通當時跟楊聰還不是很熟,所以,戚景通便婉拒了。

這會兒戚繼光已然成年,戚景通聽聞楊聰招收門生的消息,自然是連忙八百里加急發出請求,懇求楊聰收下他兒子。

這其他人可以不收,名將戚繼光自然不能不收,就算他這會兒還只是個童生,那也得收啊。

這第二個是陽明一脈的大佬湛若水舉薦的,南直隸揚州興化人李春芳。

說實話,楊聰對這李春芳並沒有什麼印象,不過,由於是湛若水舉薦,再加上他親自考察了一下,此人才能的確出衆,金榜題名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於是乎,這個他也收下了。

另外還有一個就比較奇葩了,此人竟然是自己跑上門來相求的,而且死乞活賴,說什麼也要拜楊聰爲師。

此人給出的理由也相當的奇葩,就因爲楊聰跟嚴嵩是對頭,他認爲拜楊聰爲師有機會收拾嚴嵩!

其實,這個人楊聰也是有那麼一點印象的,因爲這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明第一鐵人”,拿命死磕嚴嵩的楊繼盛。

這愣頭青正好是北直隸容城人,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收到的消息,一聽聞楊聰招收門生便自己找上門來了。

楊聰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將其收下了,畢竟到時候真準備跟嚴嵩赤膊相見了,總得有人去帶頭彈劾,而楊繼盛這個不怕死的愣頭青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樣算下來,張居正、海瑞、譚綸、戚繼光、沈煉、李春芳、楊繼盛加起來正好是七人,而王陽明的弟子也有“陽門七子”一說,楊聰招收的這“楊門七子”最終是否能夠如同“陽門七子”那般出名呢?

這個,不用想,那是肯定的,畢竟,楊聰招收的人差不多都是經過了歷史考驗的,真正的一時俊傑。

第一一六章 動手第一六五章 糊塗第十六章 兵變第九十七章 一頓亂拳第七十五章 孰是孰非第一七三章 代理第四十六章 以銅代之第五十五章 神仙打架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一七〇章 毛利元就第七十七章 裝備第二一一章 震撼第七十章 枉殺忠良第五十五章 資敵第十四章 秀才遇到兵第六十二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一九八章 厚金之車第四十章 後裝式第一八八章 退堂鼓第一三〇章 找上門來第三十二章 嚴陣以待第三十六章 早朝第八十七章 議立太子第二一三章 改變整個世界第七十章 枉殺忠良第一四五章 始料未及第一卷 第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七十五章 驅虎吞狼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四十六章 終戰第二〇八章 引導第七十四章 顛倒黑白第一四六章 亡國之禍第一〇一章 三氣第二十一章 我跟你沒完第一八〇章 保帥第三卷 第一四二章 內應第三十九章 縣令大人是個木匠第一九八章 厚金之車第三十五章 爭還是不爭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七十七章 這事就這麼結束了嗎第一〇〇章 不靠譜第六十八章 懷疑人生第九十九章 好消息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一二二章 大家有什麼意見第九十九章 自誣第一一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十七章 府試疑雲第六十九章 決意剿倭寇第一二六章 秘密武器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第十一章 感動俞大猷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第一五七章 歹毒第二十九章 暗鬥第二十章 不爭第一四八章 明軍有這麼猛嗎第一一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一八章 俗事了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第一七四章 午夜驚雷第八十九章 傳說中的太監(上)第一六八章 鐵炮間的對決第一章 出巡第十九章 炫富第五十六章 驚喜第一七三章 麻痹大意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七十五章 更不靠譜的會元第九十四章 肆無忌憚第八十九章 妄動私刑第五十九章 鐵蒺藜第七十九章 張嶽回京第一六三章 冤枉第一一八章 錦衣衛倒戈第八十八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八十九章 二龍不相見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一〇三章 倭寇與海盜第一三六章 以舊換新第八十九章 二龍不相見第三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二二四章 進步第一二一章 栽了第五十一章 六萬引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現第二〇五章 首輔之姿第二一一章 震撼第十章 三天兩夜第一五二章 穩打穩紮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六十三章 買馬第六十九章 決意剿倭寇第四十三章 誰說我要作弊了第六十三章 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