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南京(八)

龍溪月港?胡萬里不由微皺了皺眉頭,前世今生他都是內陸人,從未去過福建,自然不會知曉什麼月港,但龍溪臨海他是知道的,大明實行海禁他也是知道的,這吳家居住在南京,吳亦有口中的月港自然不會是什麼內河港口,當下他便沉聲道:“貴府是海商?”

天色已黑,雖然有紗燈照映,卻仍是影影綽綽,吳亦有看了看周圍,又瞥了前面幾人一眼,將腳步放的更慢,大明禁海,這海商可不是什麼光彩的身份,他不得不小心一點,當下便道:“長青兄,此地非是談話之地,不若到畫舫上再談如何?”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不再吭聲,心裡卻已是斷定了吳家海商的身份,若不是海商,根本無須如此遮掩,見他點頭,吳亦有便道:“長青兄慢行一步,這下前去安排一下。”說着便快步趕上前去。

不一時,衆人便在武定橋畔碼頭上了一艘大畫舫,而吳亦有、胡萬里兩人隨後則上了一艘小畫舫,尾隨其後。

待畫舫行至河中,吳亦有才含笑道:“不知長青兄對於海貿是何看法?”

胡萬里瞥了一眼艙門,卻未吭聲,吳亦有不由微微一笑,道:“船伕是在下的僕從。”口中說着,他仍是起身將艙門關了。

胡萬里這纔開口道:“夢然家裡既是海商,應該更清楚海貿的利弊,不知你們海商對海貿是何看法?”

見他不答反問,反客爲主,吳亦有暗忖這傢伙不好打交道,略一沉吟,他才道:“海貿實是利大於弊,不論與東洋、南洋、西洋互貿,利潤皆在一倍,不僅能互通有無,亦能改善民生困苦。”

胡萬里當即便擡手打斷道:“利潤僅只一倍?該是三、四倍之暴利吧?夢然若是處處虛言,咱們便無須再談。”

聽的這話,吳亦有不由一愣,他何以對海貿利潤如此清楚?當下便苦笑着道:“長青兄,小弟非是虛言,海貿利潤是高,但在月港出貨進貨卻被肆意壓價盤剝,大頭皆被當地海商吞了。”

聽的這話,胡萬里心頭一驚,月港竟是個走私的港口?微微沉吟,他便道:“龍溪月港如今是什麼情形?”

吳亦有當下便謹慎的道:“由於實行海禁,月港如今已是大明沿海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不過,當地海商衆多,以謝和爲首的船隊不僅海船數量多,而且把持着九龍江內河航運,外地海商實難立足。”

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胡萬里不由暗暗欣喜,真要如此,這龍溪知縣可就是個天大的肥缺,不消說,吳家之所以如此巴結自個,自然是希望通過自己在月港佔的一席之地,這事可不能貿然應諾,須的到任之後,瞭解下實際情況才能定下來。

微微沉吟,他才問道:“月港走私,始於何時?再則,大明沿海港口衆多,何以一衆海商獨獨青睞月港?”

吳亦有呷了口茶,才緩緩說道:“一直以來,朝廷皆實行海禁,海外貿易皆是‘朝貢貿易’,即海外諸夷皆以‘朝貢’的形勢來大明貿易,朝廷設市舶司以管理,唯有貢船方能互市,非入貢之船即不許其互市,海商乃王法之所不容。

自弘治朝(1488)開始,由於朝貢船隻減少,海禁一度有所鬆動,廣東、江浙沿海私通海外船舶者亦因此而興盛起來,其間海禁之風時鬆時緊,卻並未禁絕。

然到了正德末年,嘉靖初年,弗朗機人卻在廣東肆意橫行,屢起爭端,擾亂地方,引起朝廷恐懼,正所謂禍不單行,寧波又發生日使爭貢之役,禍及浙江,朝廷在派兵鎮壓之後,再次厲行海禁,封鎖沿海各港口,銷燬出海船隻,斷絕海上交通。嚴厲禁止非朝貢船隻入口貿易,且遷怒南洋,將安南、滿刺加諸番船隻盡行阻絕,廣東、江浙等地海貿就此蕭條。

朝廷厲行海禁,海上衆多的海船海商自不甘就此斷絕生路,月港地理位置好,距九龍江出海處近,更重要的是當地並未駐紮水師,巡海道亦是經年不至,因此月港便一躍成爲私人海上貿易的最大港口。至於月港走私,據悉早在永樂年間便已悄然盛行,不過之前的規模太小,不爲人知罷了。”

日使爭貢之役乃是嘉靖二年,如此說來,月港大規模走私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胡萬里呷了口茶,卻是猛然想到,月港走私既然規模如此大,這就說明海商的規模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這年頭,做什麼生意能及得上海外貿易?

想到這裡,他不僅一陣心熱,朝廷越是厲行海禁,海上貿易的利潤亦就越高,這是無容置疑的,況且,如今正是美洲發現白銀的時候,而白銀在大明亦正逐步成爲法定貨幣,可以說,這個時代,最好的生意,最賺錢的生意就是海貿。

他如今身爲龍溪知縣,月港又是大明最大的走私港口,正可謂是天賜良機,豈能不插手海貿?

見胡萬里半晌不語,吳亦有心裡不由大爲忐忑,他實則已經將所求之事說的清清楚楚,胡萬里卻默然以對,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就在他心上心下之時,胡萬里緩緩開口問道“|你家船隊有多少艘船?”

微一沉吟,吳亦有便沉聲道:“六條千料以上的三桅大船,”

才六條船,胡萬里不由微覺失望,略一沉吟,他才道:“南京不止你一家海商吧?”

這話是什麼意思?嫌規模太小?還是探聽底細?吳亦有警惕的看了他一眼,才道:“南京的海商絕不會只有我們吳家,但海商畢竟見不得光,彼此之間清楚底細的着實不多。”

見他說話遮遮掩掩,胡萬里頗覺不快,但想到他身份,有可能是知道的不多,亦做不了主,稍一沉吟,他才道:“船隊事宜你家誰做主?”

“乃是家父。”吳亦有謹慎的道。

胡萬里點了點頭,道:“明日晚間,約令堂談談。”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9章 女兒節第188章刁難第135章霸道第46章 南京(二)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428章 部署第 99章 錢法第195章 籌錢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95章 計劃第3章 吃大戶第51章 南京(七)第270章 天后宮第126章瞞天過海第420章 共贏第148章 殺手鐗第272章 逛集 市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29章 考績第147章開戰第482章 吉日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51章 南京(七)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279章 杭州第76章 漳州第148章 殺手鐗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62章有後了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381章 缺錢了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267章 回家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482章 吉日第217章 彈劾第192章另有意第189章不歡第395章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374章 野心第121章開海之爭第204章 相親第35章 建言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432章 相遇第57張 被彈劾第370章 淘金潮第 389章 生路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76章 漳州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153章 買賣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31章 不解第349章 蠱惑第420章 共贏第321章 強勢第483章 登基第214章 鬧大了第274章 激勵第237章 沒白來第282章 情敵第57張 被彈劾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486章 受益第84章 弱點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427章 形勢第21章 冷落第134章大凶之兆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98章 陋規第58章 談生意第124章 分功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177章安排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66章 琉球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84章 弱點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146章來襲第9章 女兒節第23章 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