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暗度陳倉

南京,慈善總會——東春園。

東興帶頭捐輸十萬兩白銀引發的捐輸熱潮,使的慈善總會上上下下都忙的不可開交,這日午時,大明慈善總會會長周志偉見完一撥溫州商會的商賈,回到後院書房,正想小憩一下,小廝卻匆匆進來稟報道:“老爺,有人求見。”

怎的還有人到後院來見他?周志偉略微一愣,才道:“是什麼人?”

“說是老爺在漳州的同年遣來的。”小廝忙恭敬的道。

一聽這話,周志偉登時精神一振,連忙吩咐道:“快帶進來。”

楊小毛隨後便快步進來,瞥了周志偉一眼,他在萬里港是見過周志偉的,見確是本人,這才躬身見禮,道:“小的見過周老爺。”說着,便取出一封書信恭敬的呈上道:“這是小的奉命親手轉交給周老爺的信。”

“你家老爺是誰?孫大人?”周志偉一邊拆開書信一邊隨口問着,見的對方沒答,他微覺有些詫異,一看書信筆跡,他便立刻認了出來,根本不是什麼漳州的同年,而是東興港的同年——是胡萬里的來信,他隨即擡起頭,對小廝擺了擺手,道:“把門帶上。”

胡萬里在信中要他上疏朝廷,在大明兩京十三省建立慈善分會,設立慈善會自己的銀號,以便於能夠及時賑濟災荒,如此,不僅有利於各省士紳商賈百姓捐輸,有有利於對災區百姓低息或是無息放貸賑濟。同時,胡萬里在信中還對慈善會的管理監督機制也了不少的建議。

看完信。周志偉不由大是興奮,大明這些年來饑荒不斷,各地雖然都有捐輸賑濟,但因爲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捐輸往往都侷限於一地,不過是附近府縣而已,最多也就是一省之地。象這次囊括南北數省的大規模捐輸賑濟,在大明來說,尚是首次,暴露的問題也不少。

慈善會在金陵報指定的捐輸銀號有六七家之多,不便於彙總,彙報也不及時,而且銀錢往來也不便。更令他頭痛的是從南京派人去四川,千里迢迢,等趕到地方,黃花菜都涼了,真要在各省都建立慈善分會,設立自己的銀號。那就方便遠了。

不過,這開設銀號,而且是在大明兩京十三省都開設銀號,這可不是慈善會能夠承擔的起的,難道是東興港想借這個機會在各省鋪設銀號?胡萬里就不怕再步‘萬順和’的後塵?沉吟半晌。他才擡頭看了那年輕人一眼,道:“開設銀號的事情。長青兄可有叮囑?”

楊小毛略微笑了笑,才道:“少爺說,慈善會不能僅靠彩票賺錢,朝廷國庫空虛,數年甚至十年之內都不可能有所改變,彩票收益,能用於賑濟災民的少之又少,大明災荒不少,慈善會也不能總是指靠捐輸,須的另闢財路。

海貿是不錯的選擇,少爺當初也是想通過海貿籌集善款,但如今東興港與朝廷關係緊張,慈善會不便於參與海貿,大明如今缺乏匯通天下的銀號,而且如今銀元已經在全國流通,慈善會不妨考慮一下。”

匯通天下的銀號這利潤自然是相當可觀,見他不說重點,周志偉直言不諱的道:“匯通天下的銀號要多大的本銀,至少要數千萬的本銀,本銀從何而來?”

“合資,在金陵報公開招合股人。”

聽的這話,周志偉不由的恍然大悟,好辦法!這所謂的合資,公開招合股人,都不過是一個障眼法,真正的大股東,必然是東興港!而一旦慈善會成了氣候,朝廷也不敢輕易對慈善會以及慈善會所屬的銀號下手!

京師,紫禁城,內閣值房。

首輔李時看到由南京兵部尚書王廷相轉來的周志偉的摺子,不由大爲猶豫,不知該如何票擬,這事按理是該贊成,畢竟慈善會在各省設立分會更便於賑濟災荒,不過,如此一來,慈善會必然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畢竟這慈善會不歸朝廷統管。

略微沉吟,他纔對外吩咐道:“請嚴閣老,顧閣老過來。”

顧閣老——顧鼎臣,新近才入閣,他是崑山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狀元,巧合的是,嚴嵩與他同科,不過,嚴嵩只是二甲第二名。顧鼎臣得以青雲直上,全憑青詞之功,以步虛詞七章得到嘉靖的賞識,一路從詹事府詹事遷升禮部右侍郎,不久又升任吏部左傳郎,汪鋐致仕,他隨即遷升吏部尚書,開年後,以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堪稱是嘉靖朝第一個因爲青詞而受寵的閣臣。

不多時,嚴嵩、顧鼎臣便聯袂而來,見禮落座,李時便將周志偉懇祈在兩京十三省建立慈善會分會,以及慈善會專屬銀號的摺子遞給二人,待的二人看完,他才緩聲道:“此事有利有弊,二位如何看?”

東興港與慈善會的關係可謂是人盡皆知,況且這次捐輸熱潮就是東興港帶頭捐輸引起的,嚴嵩敢肯定,慈善會的擴張,必然是東興港在背後撐腰,以慈善會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在大明十三省遍設銀號,只不過,他一時間想不明白,東興港真有膽子將銀子都投到大明的銀號來?沒琢磨明白,他也不敢貿然表態。

倒是顧鼎臣緩緩開口道:“此番慈善會爲四川地震募集善款,遍及南北數省,募銀之巨,範圍之廣,皆是聞所未聞,遠非尋常民間賑濟所能比擬,在兩京十三省開設慈善分會,專屬銀號,實是開民間賑濟之先河,這有利於減輕朝廷的負擔,亦有利於對災民的及時賑濟,實是利國利民之舉。

再則,遍及兩京十三省的慈善專屬銀號亦有利於促進大明的商貿和銀錢的流通,賑災的低息無息放貸。有利於保護農民,不至使農民稍遇災荒便破產。這對緩和土地兼併,穩定地方,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時略微點了點頭,道:“九和言之有理,慈善會推廣到各省,對朝廷確實大有裨益,不過,這慈善會是胡萬里一手創建。且不受朝廷控制,賑濟災民亦不經地方官員之手,真要在兩京十三省開設分會,遲早會成尾大不掉之勢。”

“這有何難?”顧鼎臣微微一笑,道:“慈善會既接受士紳商賈必百姓捐輸,朝廷便可光明正大的在慈善會各個分會派駐官員監督,以免慈善會借慈善之名斂財。慈善會若不接受朝廷監督,便可限制其發展。”

“朝廷派駐官員監督,僅僅只能監督慈善會對募集的善款的使用,對銀號根本無法監督。”嚴嵩開口道:“遍及兩京十三省的銀號,其影響可能還要超過慈善會本身,這事還是不要票擬。由皇上聖裁吧。”

話才落音,一名中書在門口躬身稟報道:“稟首輔大人,兵部尚書張瓚在外求見。”

李時也沒多想,隨口道:“讓他進來。”

這張瓚也是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進士,與嚴嵩、顧鼎臣都是同年。進的值房,見三位閣老都在。他團團一揖,便沉聲道:“兵部方纔收到涼州五百里加急軍報,吉囊擁十萬餘衆屯賀蘭山後,分兵擾涼州(甘肅武威),莊浪。”說着便呈上軍報。

吉囊是蒙古右翼三萬戶(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親王,是韃靼實力極強的一股,聽聞這話,李時、嚴嵩、顧鼎臣心裡都是一沉,十萬餘衆,這可不是小打小鬧,今年這兆頭可真是不好,又是地震又是兵災,好在東南無憂。

匆匆看過軍報,李時便起身,道:“這事須的馬上稟報皇上。”說着,他掃了幾人一眼,道:“軍國大事,牽扯頗多,都一起去見皇上罷。”

還沒邁出大門,一名中書又匆匆趨到跟前,躬身舉起一份摺子,道:“貴州五百里加急。”

又是五百里加急,李時眼皮直跳,趕緊接過摺子,翻開一看,臉色登時就極爲難看,果然是急報,貴州平浪苗人起事造反,糾集數萬之衆,攻佔凱口囤,扣押朝廷官員,長嘆了口氣,他便將摺子轉給嚴嵩,快步往乾清門口而去。 wωw• ttk an• CΟ

李時四人在乾清門外候了片刻,很快便有小黃門出來,領了四人進了乾清宮,折進西暖閣,一眼瞥見嘉靖端坐在御案後,李時連忙上前領着幾人跪下道:“微臣等叩見皇上。”

嘉靖臉色有些不好看,聽聞有兵部尚書張瓚在,他便意識到可能又有戰事了,東興港才捐輸銀子,邀買人心,不可能會生事,只有西北,這個時節,正是西北青黃不接之時,待的幾人禮畢,他才淡淡的道:“韃靼在西北又生事了?”

“皇上聖明燭照。”李時沉聲道:“涼州五百里加急軍報,吉囊擁十萬餘衆屯賀蘭山後,分兵擾涼州,莊浪。另有貴州苗人起事,聲勢頗大。”說着便將幾份摺子遞了上去。

嘉靖坐了這些年的皇位,早就已經疲了,大明這天下,反正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哪年沒有幾樁糟心事?將兩份五百里加急的摺子看完之後,見的還有一份,他便接着翻開,半晌,他纔開口道:“東興港交付的火槍到什麼地方了?”

聽的這話,李時等三個閣臣都不敢開口,他們根本就不清楚,倒是張瓚沉聲道:“回皇上,東興港是三月初八在寧波交付的五千枝火槍,如今已將近兩月,火槍應該已經進入陝西境內,不過。”

見他吞吞吐吐,嘉靖不耐的道:“說——。”

“回皇上。”張瓚忙大膽說道:“微臣見識過東興港新式火槍,不論是射速還是射程都有大幅提高,不過,要想靠火槍抗衡韃靼騎兵,還須多加訓練,東興港多列隊形連續射擊的方式威力頗大,卻是需要時間訓練,如今戰況緊急,沒有時間訓練,須的以火炮輔助,微臣懇祈將陸戰炮也調往西北。”

嘉靖爲對付東興港,一直將陸戰炮留在江南作爲訓練之用,聽的這話。他不由猶豫了下,雖然對圍剿東興港不死心。但他也清楚,眼下還真是沒辦法圍剿,強行爲之,也不過是自取其辱,稍稍沉吟,他才道:“允准。”

“皇上聖明。”張瓚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嘉靖面無表情的看了幾人一眼,才沉聲道:“貴州苗人起事,不過是疥癬之疾。着貴州總兵楊仁、巡撫陳克宅圍剿便是。”說着,他楊了揚手中的摺子道:“慈善總會周志偉的摺子,爲何沒有票擬?”

李時躬身道:“回皇上,慈善會乃是奉皇上諭旨成立的,在兩京十三省開設分會和專屬銀號,茲事體大,微臣等不敢妄言。”

聽他將專屬銀號咬的分外重。嘉靖半晌沒有吭聲,遍佈兩京十三省的銀號,將需要極爲雄厚的本銀,慈善會從哪裡來籌措如此多的本銀?東興港?這似乎不太可能,胡萬里不可能將銀子投到慈善會的銀號,風險太大。一旦翻臉,朝廷隨時可以抄沒慈善會的銀號,胡萬里連‘萬順和’銀號都撤了,豈會重蹈覆轍?

顧鼎臣這時開口道:“皇上,朝廷並未禁止商賈開設銀號。但凡有實力的商賈,誰都可以在兩京十三省開設銀號。慈善會即便不開設分會,亦可在兩京十三省開設銀號。”

嘉靖微微點了點頭,道:“慈善會在兩京十三省開設分會,銀號乃是利國利民之舉,從這趨勢看,慈善會將逐步加大賑濟的力度和措施,這利於穩定地方,安撫民心,是大好事,不要妄加干涉,允准。”

“皇上。”嚴嵩連忙說道:“慈善會在名義上仍是民間機構,而且又從民間募集善款,朝廷不能放任不管,微臣懇祈皇上選派廉潔官員進駐慈善,對所募善款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嘉靖心裡很清楚,胡萬里雖然辭去了慈善會總會長一職,但仍在背後操縱着慈善會,這次東興港帶頭捐款以及慈善會的擴張,應該都是出自胡萬里的手筆,以周志偉的才幹和魄力,根本不可能如此大膽。

他是真心想看看胡萬里究竟想將慈善會發展成什麼模式,能發展到什麼地步?他並不擔心無法控制慈善會,對他來說,控制慈善會不過就是一道諭旨的事情,之所以一直對慈善會不聞不問,無非是要慈善會給他掙錢罷了,若是朝廷插手慈善會事務,胡萬里很可能就會撒手不管,那可就得不償失了,而且他也想看看,慈善會究竟如何籌措如此大的本銀。

想到這裡,他緩聲說道:“慈善會這些年的賬目,南京戶部一直都在盤查,派駐官員就不必了,以後着各省布政司半年清查一次賬目便可,放手讓慈善會發展。”

十日後,金陵報便在頭版頭條刊載出嘉靖允許慈善會在兩京十三省開設分會的諭旨,緊接着下面一條消息則是慈善會籌建自己的銀號,並在兩京十三省開設分號,匯通天下,誠招實力雄厚的富商巨賈入夥。

報紙一發行,登時轟動朝野,僅僅是匯通天下的銀號就足以讓所有的富商巨賈心動,誰都清楚這匯通天下意味着什麼,一旦能夠入夥,不僅意味着滾滾的財源,還能夠博取極大的名聲,慈善會如今的名聲可是響徹大江南北。

再則,跟慈善會合夥開設銀號還有着極大的保障,不至於被朝廷惦記,畢竟慈善會也是爲朝廷分憂,朝廷不至於殺雞取卵,這一點是極爲重要的,一時間,各地的富商巨賈蜂擁趕往南京。

看到金陵報,嚴嵩不由的啞然失笑,他還真沒料到,慈善會居然會空手套白狼,不用說,肯定是胡萬里的主意,僅僅一個構想,就能匯聚天下錢財爲慈善會所用,這手段,還真是不的不令人歎服。

漢武港,薛良輔興沖沖的走進胡萬里的書房,一揚手中的金陵報,笑道:“匯通天下,這是少爺的主意吧,東興港的‘厚德盛’銀號是否也參與?”

胡萬里接過報紙快速的瀏覽了一遍,才道:“不參與。”

“不參與?”薛良輔驚訝的看着他,愕然道:“少爺只是單純的爲慈善會着想?”

“朝廷必然會嚴加盤查入夥的商賈商號,咱們的‘厚德盛’經不住查。”胡萬里放下報紙道:“慈善會在各省會城開辦銀號,咱們亦可在會城府城開辦銀號,通過慈善會的銀號同樣能夠達到匯通天下的目的,慈善會得名,咱們得利。”

這是暗度陳倉!薛良輔不由的暗自歎服,正待奉承幾句,李風烈卻在門口稟報道:“老爺,西班牙使節團的船隊到了。”

聽的這話,胡萬里一笑起身,道:“走,咱們去碼頭迎迎,看看西班牙人這次大舉而來,會不會給咱們帶來什麼驚喜?”

薛良輔含笑道:“弗朗機人就是一羣海賊,少爺還期待他們能帶來什麼驚喜?”

“他們想從我手中得到預防治療壞血病的法子,不出點血本,怎麼可能?”胡萬里邊走邊說道:“咱們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第167章試探第40章 首輔張璁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49章 南京(五)第107章 索賄第237章 沒白來第286章 萬順合第231章 不解第190章取而代之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128章家難當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11章 踏青賞美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31章 赴任第240章 規矩第202章 嚴嵩意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72章 試探第115章 衝突第52章 南京(八)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72章 試探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159章誇耀第484章 鋪開第376章 嫁衣?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427章 形勢第193章 風起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307章 方案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65章 明朝火器第110章 離衙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06章 硬骨頭第134章大凶之兆第171章擢升第97章 鑄私錢第274章 激勵第87章 恩威並施第302章 下馬威第273章 造船廠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21章 強勢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7章 出題買僕第203章 嚴世藩第101章 錢弊第102章 臺東第123章管閒事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229章 紛爭起第247章 豪賭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85章 暗助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155章拉人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11章 踏青賞美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329章 對應之策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352章 不安第426章 飛剪第149章 安撫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485章 無奈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187章府尹柴奇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482章 吉日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67章 霸氣大明第156章 誘惑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307章 方案第383章 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