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緩和關係

孫光輝雖然一直在漳州,卻也有將近一年時間未見着胡萬里,他很清楚王廷相、周志偉、嚴世藩、王承明等人這次前來小琉球都抱有各自的目的,都不是什麼好事,自然是不願意一見面就說正事,當下便含笑道:“如今是難得見長青一面,今日難得相聚,咱們不談國事,只敘別情,一醉方休如何?”

周志偉一聽便笑道:“這提議甚好,咱們今日就吃長青兄這個大戶。”

吃大戶,這是胡萬里與他們在京師觀政時開的玩笑,這話一說出來,蔡克廉登時就笑道:“一晃七八年,長青如今可是真正的大戶了。”

嚴世藩此時從門外折回來,哈着氣,道:“何止是大戶,富可敵國也不足以形容長青兄之富。”

胡萬里雙手一攤,笑道:“我這是左手進,右手出,外面看起來光鮮,實則也是家無餘糧。”

“長青現在是拔根毫毛也比咱們腰身粗,甭聽他哭窮,好不容易來到小琉球,都可着勁的折騰,別跟他客氣。”

衆人左一句右一句的調侃說笑,都小心翼翼的避開敏感的字眼,一時間氣氛倒也融洽,午宴之後,王廷相藉口不勝酒力,先撤了,嚴世藩、王承明也藉口一路上沒睡好,下去休息了,只留下周志偉、孫光輝、蔡克廉三人。

雖說一個個上席之前都叫着一醉方休,實則因爲心中有事,沒人敢放開了喝,都只是微薰便止,胡萬里就更不敢多喝了,待的小廝奉上香茶。胡萬里淺呷了幾口,便含笑道:“你們難得來小琉球,心中有事,也玩不暢快,這裡沒有外人,直說吧。”

“長青仍然是快人快語。”周志偉含笑道。微微一頓,他便斂了笑容,緩聲道:“恩師致仕,我從南京陪送到杭州,數日裡與恩師談話都是圍繞着長青,恩師曾坦言,自入閣以來,所推行之新政,皆是致力於節流。唯長青能夠爲朝廷開源,放眼大明,論眼界,論經濟之才,論革新舉措,無人能出長青之右。

一直以來,恩師對長青皆是極力栽培,百般迴護。希望日後長青能夠入閣,將新政推行到底。爲大明再開創一個盛世,事情弄到如今這副局面,恩師亦是扼腕長嘆,一路之上,恩師數次提及,曾屢屢阻撓皇上調長青回京。爲的是擔心長青升遷太快,根基不穩,即便日後入閣也難以施展胸中抱負,爲此,恩師一直難以解懷。若早日調長青回京,也不至於出現這種局面。”

說到這裡,他緩緩的呷了口茶,這才沉聲道:“恩師着我轉告長青,大明君非亡國之君,臣非亡國之臣,天下亦未有亡國之象,國事艱難,乃是除弊革新,推行新政之陣痛,長青切毋誤判,爲一己之私利,陷天下百姓於水火。”

張璁這話,早在胡萬里預料之中,當即便微微點了點頭,道:“還望本中兄轉告恩師,累及恩師致仕,在下已是萬分不安,必定謹記恩師訓誨。”

“恩師念念不忘的還是新政。”周志偉輕嘆道:“新政只推行了一半,這是恩師半生心血。”

見他欲言又止,胡萬里不由瞥了他一眼,道:“本中兄也無須藏着掖着,直說吧。”

周志偉似乎是有些難以張口,遲疑了一下,才鼓起勇氣道:“皇上下旨,催促慈善會盡快完成銅錢重鑄的差事。”

聽的這話,胡萬里不由一笑,道:“本中兄是來討賬的?”當初張璁年關難過,提前要東興港支付一年的移民交易款項,當時東興港正開建萬兩港、漢武港,又準備徵安南,手頭也緊,他就直接去信周志偉,從慈善會週轉了五十萬兩給朝廷。

如今跟朝廷撕破了臉面,而且是朝廷違約在前,這五十萬兩銀子,於情於理,都沒有給的道理,是以朝廷這纔派了周志偉前來討要,雖說他不欠朝廷的,卻是欠周志偉的。

這其中的關節,周志偉、孫光輝、蔡克廉三人都是一清二楚,見的胡萬里一口說破,周志偉不由的有些緊張的看着他,五十萬兩,這可不是小數目,以東興港如今跟朝廷的關係,胡萬里不給,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誰也奈何不了他。

胡萬里卻是不希望周志偉三人夾在中間爲難,慈善會的處境如今已經夠艱難了,他沒理由再給周志偉他們添麻煩,況且,東興港如今也不差錢,五十萬不是小數目,但朝廷也移民不少,他最多虧二十萬。

當下他便一笑,道:“皇上這算盤打的夠精的,本中兄放心,斷不會讓你們爲難,這筆銀子隨時可以補給慈善會。”

聽的這話,不僅是周志偉,就連孫光輝、蔡克廉都暗鬆了一口氣,這筆銀子,他們可算是中間人和經手人,周志偉當即拱手一揖,道:“長青仁義。”

胡萬里微微擺了擺手,道:“這是我從本中兄手裡借的,豈會令本中兄爲難。”說着,他一擡頭,見外面的雨已經住了,便含笑道:“本中兄是頭一次來萬里港,難得雨停了,咱們出去走走?”

“好。”周志偉起身笑道:“南京賑濟工程幾條街的設計就是出自長青之手,一進港灣,便感覺這萬里港與衆不同,正想着去轉轉。”

一行人當即便出了衙門,沿着大街信步而行,萬里港規模不大,但街道縱橫,甚是齊整,最難得是潔淨,清一色石板鋪砌的街道上根本看不到垃圾,亦見不到塵土,空地上都栽種着草皮和樹木,與大明一般的城池相比,給人一種極爲舒適的感覺。

走了一段路,幾人纔來到較爲繁華的街頭,蔡克廉不由奇怪的道:“長青兄,這衙門爲何不在中心和最爲繁華的地段?”

“繁華的地段,寸土寸金,衙門佔了豈不可惜?”胡萬里含笑道:“不當家不知道當家難。這個萬里港,前前後後投進了數十萬銀元,我還指靠着賣地收回成本呢。”

見沿街商鋪不少倭國的倭刀、摺扇、屏風之類的,而且還有弓弩鎧甲出售,周志偉不由驚訝的道:“小琉球不禁兵器?”

“只禁火器,其他兵器甲冑皆不禁。”胡萬里滿不在乎的道:“再過幾年。連火槍也會放開。”

聽的這話,周志偉三人不由的大驚失色,連火槍都不禁?允許百姓手中擁有與軍隊相抗衡的武器,這如何管理?蔡克廉不由擔憂的道:“長青就不慮禍生肘腋?”

胡萬里聽的一笑,道:“豐衣足食,誰會鋌而走險?元蒙統治天下之時,不允許百姓手中擁有兵器又如何?還不是短短數十年就被推翻了?允許百姓擁有武器,不僅能夠促進百姓尚武之風,亦能讓百姓有足夠的實力保護他們自身的權益財產。更重要的是,能令百姓活的有尊嚴,不論是官府還是縉紳富戶,都不敢仗勢欺人。

這反過來也會督促衙門正視百姓的權益,不敢任意踐踏,讓官員時時如履薄冰,一旦民怨太大,誰也保護不了他們。”

說着。他指了指街上的行人,道:“小琉球百姓幾乎家家都擁有刀劍弓弩。然而在大街上,現在卻鮮有人攜帶武器,剛開始時,幾乎所有人出門都要攜帶,新鮮勁過了,也就習以爲常了。小琉球雖然有極大的自由,但也有着相當嚴厲的法律約束,沒人會胡來。”

周志偉卻是擔憂的道:“那若是遇上災荒饑饉,後果豈不是很嚴重?”

“災荒饑饉,有賑濟。有無息賑貸,有以工代賑,絕對不會讓百姓沒有活路。”胡萬里隨口說道,其實這年頭的百姓要求相當低,生存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一條活路,沒人願意造反,特別是剛剛從大明遷移而來的百姓,到的小琉球,一個個都已是萬分知足。

他之所以允許百姓擁有兵器,實則還有不得已的苦衷,土著,小琉球有爲數不少的土著,移民四處擴展開墾,避免不了會遭遇土著,護衛隊沒時間沒精力去清剿,只能是允許百姓擁有兵器了。

次日一早,胡萬里用過早點便到書房候着,果然,不一時,李風烈便進來稟報道:“老爺,王大人、嚴公子前來拜訪。”

“請他們進來。”胡萬里說着便起身迎了出去,出的書房,他便在臺階上站定了,待的二人近前,他便含笑一揖,道:“萬里港初建,因陋就簡,不周之處,還望二位海涵。”

王廷相一笑,道:“長青無須客氣。”

略一寒暄,三人便進屋落坐,略微謙讓,便分賓主坐下,一坐定,王廷相便含笑道:“以前只道東興港海戰出衆,今年東興港攻廣州,下福州,戰法新穎,將火炮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着實是令老夫大開眼界。

廣州波羅廟一役,東興港以一千步兵抗衡二千騎兵,在中伏的情況下,竟然能夠穩佔上風,亦是讓人驚歎不已,三排連擊,對抗騎兵,雖是稍有缺陷,但火炮卻足以彌補,若是配備一定數量的陸戰炮、弗朗機炮,火槍兵足以完勝韃靼騎兵。”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今年西北韃靼蠢蠢欲動,今東或是明春必然會大舉侵邊,老夫此番前來,是欲採購長青許諾的那一萬枝新式火槍。”

聽的這話,胡萬里忍不住笑了起來,見過不要臉的,卻沒見過如此不要臉的,都打成這樣了,居然還來他這裡買火槍,見他發笑,王廷相卻是老神在在的道:“長青該不會是要食言吧?”

胡萬里忍住笑,道:“浚川公,非是在下食言,而是朝廷食言翻臉,圍剿東興港在前,扣押海船人員,圍剿月港在後,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如今這情形,東興港還敢向朝廷售賣火槍?東興港不缺這點銀子,也擔心朝廷用這批火槍反過來圍剿東興港的三個私港。”

說着,他微微搖了搖頭,沉聲道:“不賣!”

見他說的斬釘截鐵,王廷相不由瞥了一眼嚴世藩,卻見那傢伙低頭喝茶,頭都沒擡一下。他不由的暗罵了一聲,當即輕咳了一聲,道:“長青難道就忍心西北遭受韃靼蹂躪?”

胡萬里語氣輕鬆的道:“浚川公這話好沒道理,西北邊軍十數萬,朝廷難道是白養的?豈能眼睜睜看着韃靼蹂躪西北?”

“長青兄何須明知故問。”嚴世藩不敢再裝傻充愣,他還真怕王廷相甩手不管。這老傢伙可是什麼事都做的出,當下他便放下茶盅,道:“邊軍據城而守還行,野戰,一旦遇上韃靼精銳,還是力有不逮。”

胡萬里瞥了他一眼,淡淡的道:“不是還送朝廷一百門陸戰炮嗎?”

嚴世藩含笑道:“東興港打廣州、福州,等若是給朝中一衆武將演示了一番火炮集中使用的威力,陸戰炮雖然便於移動。但相比於韃靼騎兵的靈活性,還是相差太遠,況且鑄造也難度不小,無法大量普及,這一點長青兄應該是深知的,要對付韃靼騎兵,還的靠東興港新式火槍。”

微微一頓,他便侃侃而道:“東興港在廣州一戰。天下震驚,正如長青兄方纔所言。此一時彼一時,之前,朝廷是不知東興港底細,不知東興港海戰陸戰皆是天下無雙,如今,朝廷對東興港斷不會妄動刀兵。

再說了。東興港新式火槍的扳機,大明根本無法仿造,這一萬枝火槍的使用壽命有多長,長青兄也是心知肚明,與西北韃靼幾戰下來。基本也就報廢了,根本不可能威脅到東興港,至於說圍剿東興港的私港,就更是無稽之談了,一個月港,就令朝廷付出了天大的代價,滿朝文武,如今誰敢提議圍剿私港?”

“東樓此番前來是令尊的意思,還是奉旨前來?”胡萬里盯着他道。

略微沉吟,嚴世藩才道:“是家父的意思。”他知道也瞞不住,當下便直言不諱的道:“追討慈善會的五十萬兩欠銀,購買火槍,都是家父上疏,臨行之前,家父有言,以東興港實力,早已足以在海外自立,如今大半年過去,胡長青仍未自立,足見其並無分疆裂土之心,既是如此,便不能一錯再錯,須的想法改善東興港與朝廷的關係。

追討欠銀,購買火槍,便是旨在緩和關係,若不是得知長青兄一口應允歸還五十萬兩欠銀,小弟也不敢提出購買火槍。”

“緩和關係?”胡萬里看了他兩人一眼,道:“有這麼緩和關係的?這兩件事情可都是東興港吃虧。”

“長青就無須斤斤計較了,廣州、福州、寧波三城,東興港可是勒索了數百萬。”王廷相說着,話頭一轉道:“傳言都是真的?說實話,老夫一直不敢相信,這些商賈如此有錢?”

胡萬里微微笑了笑,卻是沒做解釋,海貿暴利,出海一個來回,一般也能獲利七八倍,高者達十多倍,只是因爲禁海,一個個不便顯富,都悶聲發財,廣州一直是大明的三大市舶司之一,官商勾結,不知多少富豪,況且一百多萬人口的大城,湊個一二百萬,根本就是稀鬆平常。

緩緩的呷了口茶,他纔開口道:“最近聽聞各個私港稟報,水陸兩道關卡林立,稅費翻倍,這是怎麼回事?”

嚴世藩早就料到他會提及這事,當下便含笑道:“廣州、福州、寧波一直都是大明的三大市舶司所在,如今東興港對應建立三個私港,朝廷也是在無奈之下,出此下策,不過是想分一杯羹而已。”

“怕不是分一杯羹那麼簡單。”胡萬里沉聲道:“關卡林立,稅費翻番,這根本就是想斷絕東興港三個私港的商路,我不知這是誰出的主意,只想問問,如此做可曾想過後果?難不成,要逼迫東興港在江南建立一個私城?蘇州、杭州地理位置都不錯。”

聽的這話,王廷相、嚴世藩都是一驚,東興港真要佔領蘇州或是杭州,江南必然會打成一鍋粥,江南一亂,那可真要天下大亂了,略微沉吟,嚴世藩才含笑道:“長青兄無須着急,這必然是下面的官員乘機斂財,藉機私設關卡,多收稅費,此事,在下定當如實稟報。”

這話聽着不痛不癢的,稟報有個屁用?胡萬里敢肯定,這必然是嘉靖的主意,沒有哪個官員敢出這樣的餿主意,一旦引起東興港的報復,就是吃不了兜着走,除了嘉靖,不可能有官員會自找麻煩。

緩和與朝廷的關係,他自然願意,東興港如今已經具備快速發展的能力,需要的就是時間,退還五十萬兩欠賬,他已經同意,但售賣一萬枝新式遂發槍,他着實有些猶豫,現在的火槍壽命是不長,但朝廷買了這批槍不打韃靼,用來對付東興港,就是個麻煩事。

略微沉吟,他才道:“朝廷要想緩和關係,也不是不可以,不過,至少的拿出點誠意來,先將加設的關卡都撤了,稅費也恢復正常再說。”(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409章 強攻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212章 失控第48章 南京(四)第387章 要俘虜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39章 封侯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308章 夜襲第418章 來客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195章 籌錢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162章有後了第310章 攻心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25章 色藝雙全第43章 白送第428章 部署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296章 收人第107章 索賄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240章 規矩第90章 一把火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37章 會票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135章霸道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95章 籌錢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 168章考驗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321章 強勢第348章 金印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392章 跋扈第270章 天后宮第264章 寒心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420章 共贏第408章 殘酷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275章 望遠鏡第207章 被逼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129章完敗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368章 上刺刀第146章來襲第486章 受益第82章 豁出去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60章 下聘第417章 文鬥第482章 吉日第69章 逛街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36章 三字真經第227章 不表態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90章取而代之第482章 吉日第14章 惹麻煩了第274章 激勵第433章 找死第29章 親隨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22章 禮物第85章 刁難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232章 有所求第385章 暗助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318章 唱雙簧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1章 被點撥第64章 聊勝於無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470章 雄辯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134章大凶之兆第482章 吉日第143章火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