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禮物

三天時間練完花押,到吏部領取了‘憑照’,也就是委任狀,這玩意不僅是當官的依據,也是沿途赴任到驛站白吃白住白拿的通行證,萬萬不可小瞧了去,忙完這些,按理還要由吏部引見,入宮覲見皇帝,以示自個是皇帝親自選派的官員。

不過,嘉靖帝自“血濺左順門”事件之後,大受刺激,極少接見官員,一衆銓選得官的官員只能在吏部官員的引導下到承天門朝北三叩首,便算是叩謝天恩,覲見過嘉靖帝了。

承天門叩頭之後,便萬事大吉,準備着走馬上任了,按朝廷規矩,領取‘憑照’之後,十五日內必須啓程離京赴任,這半個月也就成了一衆官員拉攏關係的最好時機,敘鄉誼敘年誼敘友誼,排着溜輪着個的擺酒宴請。

不論肥缺、瘦缺、苦缺,都要請客,也都被人請,外地任官,人生地不熟,地方民請,風俗習慣,地方士紳名流,富豪望族等等情況的打探都是在一桌桌酒宴中完成的,另外,拜託到家鄉爲官的官員對家族適當的照拂,亦是在所難免的。

如此一來,各個圈子便開始不斷的發生交集,催生了無數的酒宴,不僅是外放的官員一天到晚趕場子,留京的官員亦不例外,不是請客就是不停的作陪,一天下來也要趕無數桌酒宴。

蔡克廉、李良等五人雖然不是很忙,一天下來也有二、三桌,而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三人就清閒多了,沒人請他們,他們也不好意思去請別人,倒是三人自個日日相聚。

如此過的四五日,倒也自在,這日上午,胡萬里照例呆在書房裡練字讀書,等着周志偉、魏一恭上門,然後一道出去廝混,這年頭交通不便,京師一別,大家天南地北,再要相聚,至少得三年之後,因此,沒人願意早早離京,能多聚一日是一日。

才過巳正時分,小廝李風烈匆匆趕到書房外,輕聲稟報道:“少爺,同年蔡克廉前來拜訪。”

這小子今兒怎的來得如此之早?難道不用赴宴?胡萬里隨口便道:“請他進來。”說着便擱了筆,淨手之後迎了出去,纔到院中,蔡克廉已經腳步匆忙的趕了進來,遠遠便拱手微微一揖,笑道:“長青兄好悠閒,京師已鬧的沸沸揚揚了。”

沸沸揚揚?胡萬里轉念便醒悟過來,笑道:“禮儀新貴開始反擊了?”

“不錯。”蔡克廉輕笑道:“禮部右侍郎霍韜上疏彈劾首輔楊一清結黨營私、罔上自恣、貪贓枉法等二十四事,更是檢舉太監張永曾饋送金銀給楊一清。”

胡萬里聽的不由微微一笑,閣臣勾結內侍,可是大罪,而且亦最遭嘉靖猜忌,不知此次反擊,是否能將楊一清拉下馬,當下他便側身伸手禮讓道:“進屋再敘。”

蔡克廉擺了擺手道:“長青兄無須客氣,今日有三桌酒宴要赴,特意過來報喜訊的,咱們明日再聚。”

胡萬里點了點頭,微笑着道:“行,我送送道卿。”

兩人剛出大門,正待作別,便見楊獻可,黃正色兩人聯袂而來,一見面,楊獻可便笑道:“看來咱們來遲了,長青已經聞知喜訊了。”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有勞兩位年兄,大家先去赴宴應酬,此事一時半會難見真章,在京還有幾日,咱們稍後再好好聚一聚。”

將幾人送走,胡萬里便折回書房靜心細思,時隔大半個月之後,霍韜纔開始發力,上疏彈劾首輔楊一清,這顯然不是個人行爲,應該是一衆禮儀新貴集體發難的開始,不知道後繼會形成什麼局面,想來力度不會小,嘉靖帝又會是何反應?

這場閣權之爭,實際就是張璁和楊一清對決,楊一清不下臺,張璁根本沒有絲毫機會,問題是,楊一清下臺了,張璁就有機會嗎?嘉靖會否扶持新人?地球離了誰,都會照樣轉,大明朝廷又不是沒有能人,嘉靖帝年紀輕輕,能拉下臉面又召張璁還朝?即便是賞識張璁,也應該有個過渡期吧。

想到這裡,他慢慢的冷靜下來,能否扳倒楊一清如今尚是未知,且慢待高興,萬幸的是能在離京之前看到禮儀新貴的反擊,不管結果如何,他皆可早做打算。

周志偉、魏一恭兩人卻是後知後覺,直到午時,才姍姍來遲,原本是興沖沖而來,被胡萬里一瓢冷水澆了個透心涼,三人稍坐片刻便一道出去找地兒喝酒廝混。

待胡萬里回到四合院,天已黃昏,在春兒、夏荷的侍候下稍事洗漱之後,他便命人搬了一張躺椅在院子里納涼,順帶考問一衆小廝的功課,這才坐下,便聽的李風烈前來稟報,“少爺,同年趙文華大人前來拜訪。”說完他微微遲疑了下,才道:“他還帶來一頂女轎。”

胡萬里聽的也是一愣,一衆同年裡,趙文華與他關係算是極爲特殊,雖然交往不多,但兩人關係亦算是教爲親密,可也不至於帶女眷上門,他這裡可沒有女眷,雖然滿頭霧水,他還是道:“快請。”

說着,便起身吩咐一衆小廝道:“你們都回避一下。”然後,才迎了出去,到的大門,一見面,趙文華便含笑一揖,道:“連日應酬,實是抽不出時間,只得晚上前來叨擾,長青不會見怪吧?”

胡萬里心知他是怕招惹非議,這也是人之常情,況且他能夠晚上前來,足見他重視這份情誼,當下便還了一揖,微微笑道:“符質兄這話可就見外了,請。”說着他便側身禮讓。

趙文華含笑邁步而入,那頂女轎也跟在後面擡了進來,胡萬里看的暗自奇怪,卻又不好相問,畢竟他從未遇上這種情形,不知道這是什麼禮數,生怕一張口鬧出笑話。

兩人進入正房客廳,敘禮落座之後,胡萬里才含笑道:“恭喜符質兄得留京師。”

“不過是刑部主事,何喜之有?”趙文華微微笑道:“我與長青一見如故,早就託人爲長青物色了一件禮物,所幸不算太遲,分別在即,就當是臨別饋贈,還望長青不要推辭。”

第148章 殺手鐗第121章開海之爭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01章 錢弊第48章 南京(四)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16章 狂知縣第56章 科舉革新第149章 安撫第83章 挑釁第128章家難當第50章 南京(六)第35章 建言第57張 被彈劾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482章 吉日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150章收買人心第429章 考績第195章 籌錢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73章 結盟第432章 相遇第412章 轟動第427章 形勢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14章 惹麻煩了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32章 驛站第272章 逛集 市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43章 白送第115章 衝突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276章 肉靶第31章 赴任第144章引狼入室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67章 回家第203章 嚴世藩第202章 嚴嵩意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296章 收人第228章 賑濟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217章 彈劾第174章發軍餉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473章 結盟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65章橫插一腳第257章 出行第143章火器大家第107章 索賄第433章 找死第47章 南京(三)第162章有後了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32章 有所求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150章收買人心第370章 淘金潮第35章 建言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381章 缺錢了第21章 授官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114章 籠絡第257章 出行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98章 陋規第110章 離衙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347章 贖金第381章 缺錢了第396章 遷界禁海第318章 唱雙簧第29章 親隨第 389章 生路第302章 下馬威第173章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