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東廠

方獻夫,字叔賢,書香世家子弟,年方四十有六,在閣臣中可謂是少壯,然其資歷卻是頗老,弱冠登科,歷經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他雖是南海人,卻一點不黑,面白長鬚,容貌端方,典型的江南文人形象。

不過,他雖看起來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但行事卻甚爲張揚,魄力十足,嘉靖御極以來,他因禮儀之功,聖眷深隆,由區區從五品的吏部員外郎一路青雲直上,數年間便位至禮部尚書。

因行事張揚,又因禮儀而驟貴,自然是屢遭彈劾,他也因此而多次以病請辭,好在嘉靖對其甚爲看重,屢屢詔還,委以重用。

仔細的看完徐鵬舉的奏疏,方獻夫便沉聲道:“南京其他官員的摺子還未到?南京兵部尚書王廷相的摺子怎會不是一同送達?”

李時看了他一眼,這才緩聲道:“不是還有一部亂軍逃逸了?王廷相的摺子怕是要晚上半日。”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如此大事,魏國公豈敢虛言奏報?”

“那倒不然。”方獻夫隨口說道:“清江口水師譁變,魏國公身爲南京守備,掌中軍都督府事,難逃罪責,其疏言難免有失偏頗。”

這話是有道理,不過,在座三人誰不清楚?李時微微點了點頭,緩聲道:“有失偏頗在所難免,身份職責不同,見人見事自然不盡相同。”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方纔我琢磨了下,整飭南京防務軍務,清剿在逃譁變亂軍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此事也無關大局,無須費神琢磨。

令人擔憂的有兩點。其一,南京兵部尚書王廷相在上半年才彈劾魏國公徐鵬舉夥同守備太監侵吞馬草銀,繼而又上疏懇祈削減魏國公兵權,清江口水師譁變,禍亂南京外城,魏國公、王廷相皆有責任。兩人必然相互彈劾。”

說到這裡,他看二人一眼,道:“兩人一文一武,又事涉武勳兵權,一旦互相攻訐彈劾,必然擴大事端,影響朝局穩定。”

翟鑾、方獻夫兩人神情登時就凝重起來,事涉文官與武勳的爭鬥,這就不是小事了。文官能有如今一家獨大的局面,純屬於機緣巧合,沒有土木堡之變,武勳勢力根本不可能會輕易跨掉,此番若是讓魏國公站了上風,武勳勢力必然會藉機復甦,這對他們文官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其二。這事牽扯到彩票。”李時接着沉聲道:“若是有人藉此攻訐彩票,進而攻訐張閣老。咱們也有被攻訐之憂。”

這是比文官與武勳之爭更爲可憂的局面,稍一沉吟,方獻夫便道:“我輩皆是屢遭攻訐,也不在乎多一次兩次。”微微一嘆,他才接着道:“如今國事艱難,朝中官員卻是一味的黨同伐異。樂此不疲,實非朝廷之福,宗易可有法子阻止?”

聽的這話,翟鑾亦跟着附和道:“慈善彩票雖則不利於教化,且有敗壞風氣之嫌。但若能善加引導,妥爲完善,亦不失爲一大善政,一年五十萬兩,朝廷,地方都受益匪淺,確實應多加照拂。”

聽的這話,李時微微皺了下眉頭,釜底抽薪固然是上策,不過,這薪可不好抽,正自琢磨,方獻夫已是輕笑道:“鐘鳴這招釜底抽薪好,若得皇上對慈善彩票褒獎一番,一衆官員想來不會輕舉妄動,胡萬里不是攬着賑濟魚臺兩府六縣的賑濟事宜嘛,這也有些時日了。”

“這倒不失一個好法子。”李時微皺的眉頭登時舒展開來,含笑道:“稍後,我便去見皇上。”

“魏國公與王廷相之爭,當又該如何?”翟鑾看了二人一眼,道:“皇上御極以來,對魏國公頗爲倚重,上次被彈劾侵吞馬草銀,守備太監被撤換,他僅僅只是罰俸,王廷相上疏懇祈削其兵權,亦被留中不發,足見其聖眷之隆,此番魏國公王廷相皆有罪責,這結果殊爲難料。”

“魏國公世居南京,根基深厚,威望頗高,實不宜守備南京,手握重兵。”方獻夫侃侃說道:“不說盡削兵權,分權還是應當的,再則,廣寧伯劉泰身爲操江提督,如此玩忽職守,實仨令人髮指,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現如今內憂外患,這統兵將領着實該精挑細選。”

說着,他瞥了二人一眼,稍一沉吟,才試探着道:“是否找人大力彈劾一番?”

“不妥。”翟鑾立即出聲反對道:“真要如此,不啻於火上澆油,勢必激化文官與武勳之爭,如今可經不起折騰,餘以爲,還是中庸爲上。”

李時微微頜首道:“仲鳴言之有理,此事,在皇上跟前只能是旁敲側擊。”

“那也不能馬上送進去,以免皇上先入爲主。”方獻夫緩聲說道:“再等半日,如此大事,南京官員必然是五百里加急快報。”

“這事急不了。”李時含笑道:“我已着人去請吏部尚書汪鋐,兵部尚書王憲,此二人對南京軍務頗爲了解。”

乾清宮,西暖閣。

雖然尚未入冬,但京師已頗爲寒冷,已經有些凍手了,由於地坑還未開始供暖,西暖閣也不暖和,嘉靖批閱完奏摺,搓了搓手,起身走到窗邊,瞧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天陰沉沉的,似是有一場雨,這場雨一下,就該進入冬天了。

略微沉吟,他才問道:每年都是何時開始燒地坑的?”

隨侍在側的太監鮑忠早就留意到了嘉靖搓手的舉動,聽的這一問,忙躬身道:“皇上,每年皆是立冬之後三天開始燒地坑。”

嘉靖也知道燒地坑太耗費木炭,微微點了點頭,便道:“將立獸炭爐燒起來吧,這一下雨,將會更冷。”

“奴婢遵旨。”鮑忠忙躬身道:“奴婢這就吩咐惜薪司。”

話音剛落,殿外輪值太監躬身而入,稟報道:“皇上,司禮監高忠在外求見。”

高忠乃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的二號實權人物,兼着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也就是提督東廠,俗稱廠公,聽的他在外求見,嘉靖微微皺了皺眉頭,才吩咐道:“讓他進來。”說着便輕輕揮了揮手,屏退閣中的太監。(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172章嚴力的心思第271章 觀察第123章管閒事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406章 堅守第56章 科舉革新第417章 文鬥第六章 買僕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184章再回金陵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18章 唱雙簧第282章 情敵第255章 探問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226章 化解第300章 不樂觀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422章 捐款第364章 下旨第186章長幹寺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52章 軍火商第88章 各有盤算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308章 夜襲第382章 依仗第12章 跋扈僕從第414章 擔憂第318章 唱雙簧第255章 探問第56章 科舉革新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278章 雙嶼第269章 哺乳第391章 擴兵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363章 有喜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122章募捐第206章 好色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70章 天后宮第155章拉人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176章指婚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175章紅夷大炮第473章 結盟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284章 算總賬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361章 特區第66章 琉球第158章禮物第330章 招安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38章 收禮第121章開海之爭第201章 初見嚴嵩第118章矛盾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352章 不安第77章 邸報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5章 明朝銀錠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16章 風雲變幻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246章 機會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46章 機會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406章 堅守第163章彩票圈錢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八章 試探第 17章 豪賭第61章 出海第384章 出征第477章 求盟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246章 機會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70章 特區第376章 嫁衣?第246章 機會第155章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