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齋醮

張璁腳步匆匆的趕往乾清宮,乾清門一衆值守太監遠遠見他過來,便跪了一地,恭聲道:“小的們叩見張閣老。”

一看這情形,張璁不由暗歎了一聲,嘉靖吸取了武宗時太監亂政的教訓,對內侍管理的極嚴,不過一衆太監也不至於恭敬到如此地步,不消說,嘉靖又在乾清宮舉行齋醮,這些個太監這是在提醒當值的大太監出來擋他的駕。

果然,待的張璁走到乾清門門口,司禮監秉筆太監張欽匆匆迎了上來,匆匆一揖,便輕聲道:“張閣老,皇上正在裡面祈嗣齋醮,就快完了,您老是等等還是先回值房?”

張璁靜聽了一陣,《紫清上聖道曲》確實已接近尾聲,他知道嘉靖每次齋醮之後,心情都會相當的好,當下便淡淡的道:“等等吧。”

見張璁要在門口等,張欽便知不是小事,當下便道:“張閣老稍候,這下這就去通傳一聲,讓他們及時稟報皇上。”說着微微一揖便轉身離去。

對於嘉靖在乾清宮設壇齋醮,張璁亦是深惡痛絕,倒不爲皇帝崇道,宋元以來崇道的帝皇不在少數,他痛恨的是設壇齋醮的花費,宮中所建醮場,門壇封匾皆用金書,嘉靖心誠,皆是屑金爲泥,其他種類繁多的供器,供養,香火燈燭,亦是精益求精,每次齋醮,花費皆在數千兩白銀。

偏偏嘉靖又打着祈嗣的名號齋醮,張璁即便不喜,也不敢開口進言,嘉靖這麼些年一直沒有子嗣,祈嗣齋醮,身爲臣子,豈能多言?但願有了子嗣之後,齋醮的次數能夠有所減少。

時間不是很長,張欽便匆匆迴轉,躬身道:“讓張閣老久候了,皇上宣張閣老在西暖房覲見。”

快步進了西暖閣,張璁瞥了一眼,果然,嘉靖連道袍都未換,他忙上前跪下見禮,嘉靖心情確實不錯,俟其禮畢,便含笑道:“免禮,平身。”接着便道:“秉用有何好消息?”

“恭喜皇上。”張璁躬身道:“福建漳州府龍溪知縣胡萬里回奏,有妥當的法子在全國縣儒學社學推行北方官話,並懇祈皇上允准,暫在漳州龍溪試行。”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想到日後滿殿大臣皆是一口流利的北方官話,嘉靖不由微微一笑,道:“朕倒是好奇,他是用何法推廣?”微微一頓,他才道:“他未提及所須錢財?”

張璁雖然不知道胡萬里如何推廣,是否耗費錢財,但現在只圖嘉靖高興,當下便道:“回皇上,隻字未提,想來是耗費不巨。”

既是所耗不多,那何樂而不爲?嘉靖當下便道:“允了。”說完,他便想到之前說過不吝重賞的話,便瞅了張璁一眼,道:“統一全國官話,實是利國利民之舉,如此功勞,實屬難得,這是你的得意門生,當如何賞賜?”

張璁卻不願意嘉靖分開賞賜,當下便躬身道:“回皇上,如今並未見成效,賞賜尚言之過早。”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微臣還有奏報。”

看來還是關於這胡萬里的,嘉靖微微一笑,道:“說。”

“皇上。”張璁躬身道:“胡萬里近日在龍溪查獲一起鑄私錢大案,深感錢法之弊,特上疏懇祈皇上革新錢法,一統大明貨幣,徹底根除錢弊,令皇上聖名萬世流芳。”

革新錢法?一統大明貨幣!嘉靖登時便是一怔,好大的口氣,嘉靖六年發行嘉靖通寶之時,他便留意到錢法弊端,也有意革新,朝中言官大臣亦紛紛獻言獻策,卻無一良策,他也是認識到錢法之弊已是積重難返,這才無奈放棄,僅只推出黃銅鑄造的嘉靖通寶。

張璁對此事應是深知的,何以會再次提出錢法革新?難道胡萬里有具體的,新穎的,切實可行的錢法革新舉措?一怔之後,他亦不覺有些振奮,真若能一統大明貨幣,徹底根除錢弊,必然成爲新政最大的亮點,想到這裡,他有些急切的道:“快,呈上來。”

對於前面的錢法之弊,嘉靖略微瞟了幾眼便快速的略過,看到錢法九條,他才沉下心來,看到第一條,廢寶鈔、立白銀、重銅錢。他不由暗讚了一聲,這人膽大,真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僅這一條,滿朝文武便無人敢言,果然是有新意!

一口氣粗粗看完,他又細細從頭看了一遍,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振奮,繼位以來,他鬥楊廷和,推行新政,革新禮儀,不僅是爲的鞏固皇位,革故鼎新,更是爲了證明他這個以小宗嗣大統的旁支皇帝的才幹和能力,是爲了讓那些等着看他熱鬧的宗室,甚至是野心勃勃的宗室明白,他嘉靖纔是大明當之無愧的明君!

寶鈔是太祖指定頒發的,如今已經完全崩潰,順勢廢除寶鈔,確立白銀、銅錢爲法定貨幣,所有賦稅一律徵收白銀,鑄造銀幣,統一銅錢,另定比例,新定萬世不移之錢法!真若如此,他嘉靖便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明君!

興奮了一陣,他便漸漸冷靜下來,廢除寶鈔,另立白銀、銅錢爲法定貨幣,好處是明擺着的,可大明不僅缺銅,也缺白銀,沒有足夠的銅材,無法統一銅錢,沒有足夠的白銀,立白銀爲法定貨幣不僅是空話,更將成爲笑柄。

思忖良久,嘉靖纔開口道:“秉用,並重白銀、銅錢,但大明缺銅缺銀,如何能夠滿足流通之需要?”

張璁早有準備,當下便道:“回皇上,如今民間大額支付皆用白銀,江浙閩廣更是普遍使用白銀,足見大明並不缺白銀,至於銅錢,胡萬里建言,回收舊青銅錢,鑄造統一制式,規格、大小、輕重、成色皆是一致的新錢替換舊錢,逐步統一全國銅錢,微臣已徵詢寶源局監鑄,此法完全行的通。”

回收舊錢重鑄?統一全國的銅錢,那得花多大的代價?看了看張璁,嘉靖才語氣平淡的問道:“秉用,國庫還有多少存銀?”

第435章 招攬第28章 張璁回閣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94章 雛形第236章 被逼第252章 揣摩第43章 白送第371章 送禮第82章 豁出去第5章 明朝銀錠第361章 特區第183章再提開海第91章 雙管齊下第60章 下聘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25章 新軍裝第146章來襲第395章第85章 刁難第46章 南京(二)第382章 依仗第366章 摻沙子第232章 有所求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1章 被點撥第61章 出海第95章 計劃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15章 風波起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76章指婚第151章 爲那般第444章 偷天換日(五)第76章 漳州第133章 引子第312章 投降第105章 緝私錢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169章投鼠忌器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86章長幹寺第72章 試探第222章 聯手第484章 鋪開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116章 狂知縣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433章 找死第98章 陋規第105章 緝私錢第368章 上刺刀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484章 鋪開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145章 變化第406章 堅守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6章 明朝海禁第223章 揣摩第286章 萬順合第58章 談生意第388章 布袋陣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40章 首輔張璁第340章 瘋了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229章 紛爭起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483章 登基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 17章 豪賭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8章 張璁回閣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370章 淘金潮第46章 南京(二)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49章 南京(五)第330章 招安第28章 張璁回閣第127章無聊嘉靖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254章 物色第119章異想天開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481章 禪位第28章 張璁回閣第202章 嚴嵩意第100章 殺威棒第476章 反困第388章 布袋陣第274章 激勵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