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錢弊

整個縣衙大堂內外一片沉寂,痰咳不聞,一聲聲沉悶的杖擊聲和悶哼聲也因此而顯的分外清晰,一衆人等皆是心驚肉跳,誰也沒料到新縣尊悶聲不響的將縣衙一衆胥吏的底細摸的清清楚楚,平素不檢點的胥吏更是臉色蒼白,生怕接下來會輪到他們。

不少人心裡則是暗自感嘆,又遇上一個欺軟怕硬的主官,這三年的日子又要難熬了,附廓府城的縣城,不僅是知縣日子不好過,縣衙的書吏衙役日子也難過,同城有府衙,他們縣衙的自然是處處低人一等,城裡的有權有勢的縉紳富戶也不少,但凡能與府衙沾上邊的,沒人會正眼看他們。

今兒縣尊強行回絕府衙鄭通判的協助勘驗,又強行逼迫楊慶斌給整個縣衙的官吏出四倍的常例錢,一衆人原本是歡欣鼓舞,以爲可以揚眉吐氣一番,這兩頓棍子打下來,衆人的心裡都是拔涼拔涼的。

行刑完畢,一衆衙役將受罰的衙役架上來驗刑,胡萬里稍稍看了一眼,才淡淡的道:“一人給一兩銀子養傷,休五天。”

聽的這話,堂上衆人不由都將耳朵立了起來,休五天也就罷了,一人還給一兩銀子養傷?這可真是新鮮,這頓打倒也不是太冤,見衆人發愣,縣丞張明賢忙低聲提醒道:“還不謝恩?”

幾人忙掙扎着要下跪謝恩,“免了。”胡萬里擺了擺手,道:“知道爲什麼懲處你們嗎?”

衆人不由一愣,方纔不是說了原因?怎的又問?胡萬里掃了大堂中衆人一眼,才緩緩說道:“之所以要懲處你們,是因爲你們壞了縣衙的聲譽,敗壞了本官的官聲!既然披着這層黑皮,你們就代表着縣衙,在外胡作非爲,百姓會怎麼看怎麼說?

他們會說本官馭下不嚴,管教無方,會說本官縱吏爲惡!本官今日提醒你們,敢在外面敗壞老爺我的官聲,輕則杖刑,革退,重則先斬後奏!都聽清楚了嗎?”

衆人都是一個激靈,忙齊聲道:“小的們明白。”

微微點了點頭,胡萬里才接着道:“給你們銀子養傷,是爲體恤,畢竟你們不是在本官任上爲惡,但若不知悔改,本官再給你們一人二兩銀子買棺材。”

聽的這話,衆人都覺的後背一陣發涼,微微一頓,胡萬里又道:“有過必罰,有功的自然要賞,三班班頭,各房司吏,各自舉薦一人,不管額役還是白役,都可以,本官會將名字貼在榜廊,一月之內,無人有異議,本官重賞,一人賞銀十兩,但凡在本官任上,有功的,表現好的,皆會重賞,每年評比一次,不侷限人數,不官不吝嗇銀子。”

賞銀十兩!這等若是兩年的工食銀,這可是實實在在的重賞,而且是每年評比一次,還不侷限人數!這豈不是意味着人人皆有可能?一俟胡萬里離開大堂,一衆官吏立刻各自扎堆議論紛紛,再沒人去關注那幾個受罰捱打的衙役,所有人都覺的新鮮,從來就未聽聞過州縣的主官會如此重賞書吏衙役的。

“老陳,您是吏房司吏,可要爲咱們這些個司吏典吏說說話。”戶房的司吏黃明秋說道:“聽縣尊方纔的語氣,這重賞好像沒咱們司吏典吏的份,這可不公道。”

“這話說的是。”兵房的司吏蔡元生附和着道:“縣丞主薄典史就不說了,一衆雜官司吏也應該參與評選。”

陳光生看了衆人一眼,道:“咱們這位縣尊與一般官員不太一樣,大家遇事多琢磨點,雜官司吏爲什麼不在重賞之列?縣尊顯然是另有考慮,上次縣尊提的對於雜官司吏一年一考覈的事情如今還沒有下文,你們不會認爲就那麼算了吧?

另外提醒諸位一點,舉薦人是要經過評比的,儘量公正一點,一年一評,重賞書吏衙役是難得的好事,若是失了公正,怕是就沒有下一次了,咱們這位縣尊可不好矇騙。”

微微點了點頭,蔡元生才道:“咱們這位縣尊前程遠大着呢,升官的心也熱乎,這段時間,大家做事都收斂點,可拿可不拿的就不要拿了,不該拿的,更是不要伸手,以後看情形再說吧。”

次日早堂之後,胡萬里回到三堂簽押房,薛良輔就跟了進來,見禮落座之後,他便含笑道:“堂翁昨日好手段,可謂是賞罰分明,如此重賞,縣衙風氣定會爲之一變。”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書吏衙役唯有以利誘之,此舉效用不會太大,不過是博名罷了,倒是讓先生見笑了。”

薛良輔知他如此重賞完全是爲了整治鑄私錢一事,自然不會去點破,當下便將手上的稿件送了過去,笑道:“這是晚生趕出來的錢法弊端,堂翁看看可有遺漏之處?”

胡萬里接過來仔細看了一遍,薛良輔一共列了六大點,一,私鑄猖獗,私錢氾濫。二,民間錢幣混亂。三,錢法與管理漏洞百出,甚至自相矛盾,包括錢制不一,質量不一,法令與錢法矛盾等。四,朝廷出納無狀。五,銅料缺乏。六,禁私錢舉措不力。

沉吟半晌,胡萬里才道:“歷朝歷代以來,銅錢私鑄之猖獗氾濫,我朝可謂是絕無僅有,先生可知是何原因?”

微一沉吟,薛良輔便道:“根本在於朝廷不重視。朝廷歷來只重視寶鈔,不重視銅錢,更有四十餘年時間,明詔禁用銅錢,受寶鈔影響,銅錢的鑄造量一直都極小,寶鈔面額大,民間交易不便,國朝立國以來,銅錢私鑄便屢禁不絕,這是其一。

其二,歷代舊錢在我朝皆與新錢等值使用,不僅舊錢的規制、重量、成色不一,我朝新錢的規制、重量、成色同樣不一,而且品相低劣,如此多品類繁多,品相低劣的銅錢在民間同時使用,使的私鑄銅錢可以大行其道。

其三,寶鈔廢棄之後,朝廷並未及時補鑄銅錢填補寶鈔的空缺,私錢乘勢而起,一發不可收拾,如今朝廷雖然嚴禁鑄私錢,卻並未禁止私錢的流通,有利可圖,自然是禁而不絕。”

第91章 雙管齊下第68章 抵達月港第9章 女兒節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59章 釜底抽薪第75章 有野心第267章 回家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12章 齋醮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140章 二爺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175章紅夷大炮第152章 軍火商第271章 觀察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393章 致仕第395章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95章第364章 下旨第134章大凶之兆第278章 雙嶼第188章刁難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215章 扯皮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476章 反困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37章 會票第145章 變化第249章 翟鑾撂挑子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28章 部署第114章 籠絡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307章 方案第149章 安撫第 401章 動手第78章 作秀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278章 雙嶼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477章 求盟第32章 驛站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321章 強勢第5章 明朝銀錠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191章府尹之位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115章 衝突第212章 失控第48章 南京(四)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192章另有意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221章 東廠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100章 殺威棒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473章 結盟第 168章考驗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153章 買賣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84章 弱點第426章 飛剪第141章婚事第392章 跋扈第364章 下旨第272章 逛集 市第278章 雙嶼第264章 寒心第21章 授官第48章 南京(四)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八章 試探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8章 南京(四)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81章 缺錢了第88章 各有盤算第185章天降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