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

漢章武五年九月末,一則爆炸性的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關中。

漢章武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漢大將軍以誘敵之計,將數萬魏軍從五丈原誘出。

當日,數萬漢軍與數萬魏軍鏖戰於渭水北岸。

於兩軍酣戰之時,漢大將軍糜暘,親率另一支漢軍奇襲五丈原,斷數萬魏軍歸路,火燒五丈原的魏軍大營。

見大營已失,數萬魏軍大多軍心崩喪,跪地請降於漢軍。

“大軍倒戈,利刃滿地!”

“兵士爭先請跪,勢不能止!”

一日之內,數萬魏軍野戰精銳,竟大多成爲漢軍的俘虜。

而相比於數萬魏軍的被俘,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在這一戰中魏軍在關中的指揮系統,也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魏大將軍曹真,駙馬都尉李源,都督樑成、王安、趙義,楊玉、三十多名魏軍高級將領戰死軍中。

偏將軍李衝、討寇中郎將戴凌、鎮西將軍曹宛等二十位中上層將官,爲糜暘以血誓鎮殺於爲渭水河畔。

雍州刺史郭淮、虎威將軍王雙等十餘位在世間儼有名聲的名將被糜暘擒於馬下。

這還是有辦法尋找到名字的,至於不容易追尋名字的,死傷的魏將更是不知凡幾。

魏軍的指揮系統,遭受如此嚴重的打擊,如何不能稱得上毀滅性?

當以上的消息迅速傳遍關中後,整個關中的局勢變得愈發震盪起來。

這消息實在太上頭了。

先前就已經舉旗歸順大漢的世家家主,他們紛紛在縣城內奔走相告着這個好消息,有許多人甚至都喜極而泣了出來。

他們沒有押錯寶!

糜大將軍還是一如既往的猛!

當世哪個世家,心中沒有奇貨可居的想法呢?

而原本那些還尚在觀望的世家家主,在得知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後,他們一方面震撼於漢軍的軍威,另一方面心中再無半點猶疑,很果斷的將自家縣城的旗幟,換成了赤紅的漢家旗幟。

而不管關中內的每位世家家主,先前的做法是否都是一致的。

但在得知糜暘率大軍進駐槐裡後,關中數得上號的世家家主,或是親自前往,或是派出家中嫡長子爲使者,前往槐裡會面糜暘。

由於來的世家代表實在是太多,軍務繁忙的糜暘實在沒辦法一個個接見,於是他只能着重挑選了大部份代表性的人物。

在那些人中,糜暘一開始最在意的定然是楊囂。

根據之前他與楊彪的約定,他與弘農楊氏之間,還有着一門親事呢。

本來糜暘是不想納妾的,可以那時的局勢而言,除非是他親自納楊氏女在身邊,不然不足以讓楊彪取信。

當然以弘農楊氏的家世,他府中的嫡女正常情況下是很難會接受成爲別人的妾室的。

但誰叫那個人是糜暘呢?

況且糜暘的妻子乃是關嫣,憑藉關嫣在大漢的身份,弘農楊氏也沒那個膽子敢對關嫣的正妻之位有所想法。

楊囂看到糜暘時是十分激動的。

楊囂之前從未見過糜暘,可他聽過糜暘太多的事蹟。

糜暘的事蹟,足以讓任何同齡人心生佩服。

當然最重要的是,眼下糜暘可謂就是弘農楊氏在政治上的保護傘。

憑藉着這一點,就足以讓楊囂拜見糜暘時充滿着敬意。

而面對着楊囂的大禮參拜,糜暘也做出主動攙扶起楊囂的親密舉動。

在攙扶起楊囂後,糜暘立即就對楊囂說道:

“孤日前就已經上奏陛下,請求追封楊公三公、列侯之位,並讓當世大儒爲楊公草擬諡號。

想來用不了幾日,陛下的詔書就會來到槐裡了。”

聽到糜暘提起楊彪,楊囂的眼中登時就有淚水浮現。

可同時他的臉上也有着喜色浮現。

以楊彪臨死前做的事,大漢賜他一個三公哀榮及美諡乃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封侯一事,卻是楊囂之前未曾想到的。

兩漢四百年以來,倒不是沒有追封過死去的大臣爲列侯的故事,但這個舉動更多的不是名譽上的褒賞,而是一種實際利益上的封賞。

因爲一旦楊彪被追封爲列侯,那麼按照常理,楊囂身爲楊彪的嫡親後裔,是可以順勢繼承楊彪的列侯之位的。

精通禮法的楊囂,又豈會不知道這一點呢?

憑藉先人之功一躍成爲列侯,這是大漢對弘農楊氏功勞的肯定,也昭示了糜暘的一個態度:

他會履行當初的諾言,在接下來的時日中,爲弘農楊氏保駕護航。

糜暘的態度很直接,而糜暘的這個態度,纔是讓楊囂真正欣喜的原因。

由於心中的欣喜,楊囂一時間竟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他只能對糜暘拜謝不已。

而在安撫住楊囂之後,糜暘又將目光望向在座的蘇則。

先前關中之所以能掀起那麼熱烈的舉義浪潮,楊彪在其中自然居功至偉,但蘇則的功勞也不可小覷。

可以說蘇則誅殺曹袞的舉動,爲本就堆滿乾柴的關中,徹底添上了最猛烈的那一把火。

蘇則見糜暘將目光望向他,他立即起身對着糜暘一拜,靜候着糜暘的指示。

可糜暘一開始對蘇則說的卻是這麼一句話:

“孤曾聽聞先前蘇公舉義時,以“敢換青天”闡發心中志向。

今大漢十萬雄兵在此,可謂青天已換乎?”

聽到糜暘的話後,蘇則先是一愣。

然後反應過來的他,臉上登時便露出笑意。

他沒想到當初的起事口號,竟然會流傳進糜暘的耳中。

只是性情剛烈的蘇則,自然不會回答不上來糜暘的詢問。

蘇則對着糜暘深深一拜道:“青天何貌,吾今日見矣!”

對於蘇則的一語雙關,在座衆人都會意的笑了起來。

是呀,十萬帶甲漢軍可以象徵着大漢的國威,那麼將十萬漢軍比作是關中生民的青天自然是可以的。

可在座的人,哪個人又不是城府深沉之輩。

蘇則說這句話時看向糜暘的目光,很明顯透露出了他話語中的第二層含義。

糜暘又何曾不是關西世家的青天呢?

有些事不需要說的太明白。

糜暘聽完蘇則的回答後,臉上也流露出些許笑容。

該說不說,聽夸人還得聽世家子弟的。

只是糜暘在笑完後,便又發出一聲嘆息道:

“當下關中雖大部已經收復,可長安至今還在逆魏的手中。

孤曾向陛下立下過軍令狀,必在今年之前爲大漢收復長安。

今距離年底不足三個月,時間緊迫,令孤每每想起就頗爲憂心呀!”

該說不說,看變臉還得看糜暘的。

在座的諸位關西世家家主,見糜暘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愁容滿布,這也讓他們的心跟着揪了起來。

眼下他們都將各自家族的未來,押在了糜暘的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絕對不能容許,糜暘有任何挫折出現的。

蘇則這下也明白了,糜暘方纔爲何會將目光注視在他身上的原因。

在座的衆多關西世家家主中,就他身上有軍功,加上當下他又是大漢的後將軍,所以有些事只能他主動來詢問。

蘇則上前一步,對着糜暘躬身問道:

“長安雖城堅池厚,但眼下大將軍之神威定然已經傳入長安城內。

想來長安城內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大將軍又何須憂心過甚呢?”蘇則提出了他的看法。

第一時間,糜暘就肯定了蘇則的看法。

“然也,蘇公所言極是。”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陡然話鋒一轉,又加重嘆息語氣地說道:“然諸君有所不知的是,我軍入關中作戰以來,至今將近一年。

時至今日,我軍的糧草漸有入不敷出之感。

孤擔心的是,一旦我軍糧草斷絕,到時候我軍就算有攻取長安之心,也將無攻取長安之力呀!”

糜暘娓娓道來了他心中的憂慮。

而在聽完糜暘的憂慮後,在座的諸位世家家主,臉色齊齊一變。

他們又不是糜暘軍中的人,糜暘卻突然將糧草不足這等軍事機密,透露給他們。

那麼糜暘的目的不是很明顯了嗎?

糜暘想做的是任何有魄力的上位者都會做的一件事——向各大世家徵糧!

諸位世家家主,都聽出了糜暘話中的未盡之意。

可就是這層未盡之意,讓不少的世家家主臉上,浮現了猶疑之色。

他們手中有存糧嗎?

那定然是有的。

別看關西世家近年來在政治上頗爲沉寂,加上早些年關中屢遭戰亂,但耐不住關西世家所處的地理位置太好了。

浩浩渭水流經之地,在關中構築出了一整片廣袤肥沃的平原。

關中平原的富庶,可是天下有名的。

憑藉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雖說一衆關西世家家中的存糧,不能與鼎盛時期相比,但也算“薄有餘糧”。

正因爲頗有些儲蓄,所以在面對糜暘含蓄的徵糧請求時,大部分關西世家家主纔會臉色猶疑。

捐糧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心痛的事。

更何況誰知道漢軍的糧食缺口有多大?

要是將他們的存蓄榨乾了該怎麼辦。

許多世家家主的猶疑,當然逃不過糜暘的眼睛,可他並未因此而動怒,他只是先靜靜地看着那些臉帶猶疑的世家家主。

要不是軍中糧草短缺,糜暘早就殺到長安去了。

而要不是爲了徵集糧草,糜暘也沒多少心思會見這些世家家主。

大堂內的氣氛,一時間變得有些沉悶起來。

楊囂看見大堂內的氣氛改變後,急切的神色出現在他的臉上。

要不是他的家族根據地在弘農,他早就將家中的存糧都拉來奉給糜暘了。

見許多家主都沒有迴應糜暘,楊囂急得就要親自開口勸說了。

而就在楊囂意欲開口的前一刻,一道響亮的聲音,突然響徹在大堂中。

“京兆杜氏,願獻糧數萬石,以爲大將軍軍資!”

發出這聲高喊的,正是當代京兆杜氏家主杜恕。

杜恕是名臣杜畿的兒子。

今年初杜畿因爲爲曹丕監造御船而不幸落水遇難,當杜畿去世後,杜恕就順勢繼承了杜畿的家主之位。

也因爲要守喪,所以今年杜恕並未出仕,一直待在家鄉中。

雖然杜畿是曹丕稱讚過多次的能臣,但杜恕卻是個識時務的人。

在之前蘇則舉義的消息傳到京兆後,杜恕便判斷出大魏在關中的氣數已盡,於是乎便也扯起了義旗。

而在得知糜暘率軍抵達槐裡的消息後,杜恕爲了京兆杜氏的未來,便也第一時間親自趕來槐裡。

由於杜畿的名聲,在座的諸位家主是認識杜恕的。

但杜恕執掌京兆杜氏尚淺,名望不足,所以他的坐席並未靠前,方纔就連糜暘也未曾注意到他。

沒想到的是,眼下就是這麼一位不起眼的杜恕,率先打破了大堂內的沉默。

而杜恕之所以敢爲衆人先,打的就是奇貨可居的想法。

名望薄淺,是他目前最大的不足。

可杜恕知道,越是這時候,他越是不能循規蹈矩。

以當下的情勢而言,只要他第一個響應糜暘,那麼勢必會得到糜暘的另眼看待。

不然京兆杜氏,將來拿什麼與早早就抱上糜暘大腿的扶風蘇氏與弘農楊氏競爭?

只是杜恕的率先獻糧,卻也引起在座許多世家家主的不滿。

杜恕的舉動,不是將他們架在火上烤嗎?

放肆,真是放肆。

但正如杜恕所料那般,他的行爲引來了糜暘的關注。

在從一旁的楊囂口中得知杜恕的身份後,糜暘在衆人面前對着杜恕言道:

“京兆杜氏報國之心孤已知曉。

孤會上奏陛下,建議陛下讓你奪情出仕。

待奪情之後,你就來孤的帳內擔任主簿吧!”

糜暘的話讓杜恕振奮。

奇貨可居,奇貨可居呀!

而在獎賞完杜恕後,已然成功打開一道口子的糜暘再次變臉。

他這下的臉色,可以稱得上嚴肅。

“難道關中,就只有京兆杜氏一家忠良嗎?”

糜暘的這句問話,落入在座世家家主的耳中後,讓他們的眼神中流出畏懼之色。

這一刻他們意識到,糜暘是他們的青天不錯,但青天也是會轉變爲陰天的。

更何況隨着杜恕的發言,他們已經沒有了推辭的藉口。

糜暘嚴肅的神色,嚇得在座的各位家主,接連的站起身拱手向糜暘獻糧。

在諸位世家家主的“踊躍報國”下,漢軍的糧草短缺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得到了滿意結果的糜暘,最後笑着讓各位家主離去,儘快將糧草押送至槐裡。

衆位家主中,唯有蘇則在離去前,以不安的眼神看了下糜暘。

但感覺到後背上有冷汗浮現的他,最後也只能懷抱着些許不安離開了大堂之中。

待一衆家主離開後,糜暘回憶起剛纔各位家主的獻糧情況,他眼神悠悠不知在想着什麼。

今日他召集諸位世家家主徵糧是真,但卻不止有這個目的。

縱算遭受過兵災,他們還是這麼富嗎?

呵。

意識到某點的糜暘,轉身對着丁封問道:“你是覺得太祖建立的大漢好呢?還是世祖建立的大漢好呢?”

糜暘的問話,讓丁封一愣。

他不知道糜暘爲何會問出這種問題。

丁封的愣神,讓糜暘沒有在意。

因爲他的心中已經有所答案。

隨後糜暘又對着丁封言道:“發出急報給驃騎將軍,讓他務必要擋住敵軍的援軍。”

“我要讓長安,徹底淪爲一座孤城。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6章 此路不通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23章 誅心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22章 出獄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22章 出獄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