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

諸葛亮的府邸距離尚書檯並不遠。

在馬車行進了不長的一段距離後,就停在了諸葛亮的府邸之外。

當馬車停下後,知道已經到達目的地的諸葛亮,便從車廂中走了下來。

府邸內的下人都知道諸葛亮晚歸的習慣,所以府邸外的樑柱上,依然點着幾盞燈籠。

藉助着燈籠散發出的點點光亮,諸葛亮示意護衛他回府的羽林軍,可以先回宮歇息了。

十數位羽林軍在得到諸葛亮的示意後,他們尊敬地對諸葛亮施了一禮,然後纔不舍地從諸葛亮府門外離開。

本來以諸葛亮當今在大漢的身份,護衛他的人至少得在百人以上。

像那糜暘出行就至少要有百餘精騎開道,再有百餘虎士拱衛車駕。

糜暘之所以要安排如此大的排場,倒不是爲了個人享受——他純粹是怕死。

畢竟糜暘數年來征戰四方,死在他手中的人不計可數。

加之三國時期也是有着濃郁的刺客文化的,這讓糜暘不得不小心。

當然以糜暘的身份,他出行時安排那麼大的排場,倒也不算違禮就是了。

可身份比糜暘更高一線的諸葛亮,他身邊護衛他的人,往往就只有十數人。

而這十數羽林軍,還是劉備之前爲了保護諸葛亮安全,“強制”安排給諸葛亮的。

諸葛亮不想有太多護衛,一方面是他個性低調,不喜歡鋪張,這與他的愛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一方面諸葛亮當下是在成都城中。

成都城在劉璋執政時期,治安是十分混亂的,世家豪族違反亂紀之事時有發生。

可在諸葛亮執政後,成都城在他的治理下,治安情況得到了極佳的改善。

或許尚未達到夜不閉門的程度,但一些心思叵測之徒,也斷然無法在成都再掀起風浪。

無須太多護衛隨從,正是諸葛亮對自己執政成果自信的一種表現。

若這點自信都沒有,他又怎麼會自稱爲“漢之管仲”呢?

在看着十數名羽林軍離去後,諸葛亮便在一旁老僕的陪同下,朝着府內走去。

當諸葛亮剛剛進入府內後,他便見到於院內的一處偏房內,他的妻子黃月英正在等着他。

見黃月英爲了等他這麼晚還沒睡,諸葛亮的臉上流露出幾分歉意。

他自出山以來,行事一向俯仰無愧。

可對黃月英,他心中卻是有幾分愧疚的。

一直在等候諸葛亮的黃月英,也很快察覺到了諸葛亮的歸來。

看見那抹熟悉無比的身形後,黃月英臉露笑意地朝着諸葛亮走去。

在來到諸葛亮身前後,黃月英也順手遞上了她早就準備好的糕點。

四下並無外人,諸葛亮也就少了幾分端重。

他自然的從黃月英手中的木盆上拾起一塊糕點放入嘴中品嚐,當糕點的美味刺激着諸葛亮味蕾的時候,諸葛亮的神色變得舒適了起來。

只是諸葛亮並未忘記關懷黃月英:

“入夜晚睡,於身體無益。

還望夫人下次無須枕月等我。”

聽到諸葛亮的話後,黃月英先是伸手爲諸葛亮解下身上的披風,然後自然的回道:

“數十年來,妾何曾有一日不等君歸來?

若想妾早些入睡,夫君下次早些歸來便好。”

黃月英的回答,讓就算有天人之智的諸葛亮,也一時接不上話來。

第一,黃月英說的是事實。

第二,黃月英言語中也在勸諸葛亮要保重身體。

畢竟黃月英只是入夜不睡,可諸葛亮卻是熬夜辦公,兩者哪一個對身體的傷害更大,賢人共知。

若諸葛亮想繼續勸黃月英注意身體,那身爲夫君的他,是不是要先做出表率呢?

可這對公忠體國的諸葛亮來說,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諸葛亮當年面對江東數十名儒,皆可駁倒之,可沒想到今夜他卻在自家夫人面前,吃了不善言辭的虧。

見諸葛亮語噎着回答不上話來,黃月英不免得在心中嘆了一口氣。

她是真的希望諸葛亮,能夠多多愛惜一下自己的身體。

只是如勸有用的話,數十年來,黃月英不知道勸過多少回了。

而在黃月英的目光中,諸葛亮之所以語噎,實則還有着一個緣由。

看着諸葛亮一塊又一塊地往嘴裡塞着糕點,黃月英不由示意一旁的老僕快去端水來,然後對着諸葛亮提醒道:

“慢些吃,還有許多呢。”

黃月英的勸解,沒有讓諸葛亮停下食用糕點的舉動。

經過大半宿的辦公,他的確感到餓了。

提醒諸葛亮後,黃月英在憐惜的眼神之下,主動伸手爲諸葛亮擦去嘴角邊的糕點碎末。

也許在世人眼中,諸葛亮是曠世奇才,他戰略思想的預見性幾可與神明比肩。

從當陽之戰時的全軍覆沒,到佔據荊益兩州威震天下,劉備不過在短短十年間就做到了這一點。

而這一個奇蹟的背後,有着諸葛亮的傾力付出。

憑藉這一個奇蹟,諸葛亮的戰略思想,便不知令多少世人折服,又如何不能以“神”之一字贊之?

可不管世人如何讚譽諸葛亮,黃月英卻是知道,他的夫君只是一凡人。

諸葛亮也會感到累,也會感到餓,在家人面前也會不顧儀態,這都是凡人的象徵。

諸葛亮一直便是以凡人之軀,來做可以比肩神明的事而已。

等連續吃了幾塊糕點,讓肚腹不再有飢餓感後,諸葛亮見天色已經很晚了,他便想帶着黃月英一起回房歇息。

只是就在諸葛亮朝着寢室邁動腳步的時候,黃月英提醒諸葛亮道:

“公琰兩個時辰前,就在偏廳內等着夫君了。”

黃月英的話,讓諸葛亮陡然停住了腳步。

他原本有些睏倦的眼神,漸漸變得富有光亮起來。

他可是一直在等着蔣琬的歸來!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諸葛亮頓時放棄要歇息的念頭,轉身朝着偏廳走去。

看到諸葛亮這興致勃勃的樣子後,黃月英發出了代表着不出預料意味的一聲嘆息。

可嘆息之後,黃月英卻看到方纔離去的諸葛亮又快速回歸。

黃月英本以爲諸葛亮是有話對她說,可讓黃月英沒想到的是,諸葛亮回到她身前快速地再拿了一塊糕點後,便又急切地離去了。

原來諸葛亮的返身,爲的只是再吃一塊糕點。

諸葛亮的這個行爲不僅沒有讓黃月英生氣,反而讓她笑了出來。

她想起了數十年年前在隆中的那一日。

那一日她隱於帷幄之內,看着父親黃承彥與一位丰神俊朗的年輕人暢談天下大勢。

而那位年輕人在滔滔不絕的時候,還不忘往嘴中一塊塊塞她親手做的糕點。只是那一日的年輕人,可就顯得拘謹多了。

只能在父親不注意的時候,纔敢伸手往身前的食盤上取糕點。

那個年輕人正是諸葛亮,而那一日正是黃承彥考驗諸葛亮是否能成爲他女婿的日子。

恍惚之間,她與諸葛亮相濡以沫的時日,竟有了數十年之久。

本來黃月英可以在諸葛亮剛剛回來的時候,就告知他蔣琬等候一事,但黃月英卻有着私心想諸葛亮能夠歇息一會。

本來黃月英可以在諸葛亮不在的時候,不讓蔣琬進入入內等候,這樣就不會讓諸葛亮現在有離開的舉動,但黃月英的公心卻不會讓她這麼做。

無論於公於私,黃月英的行爲都無愧一個賢字。

黃月英知道她一直有盡到賢妻的本分,也許有些本分她並不喜歡。

可一切不都是那一日她親自選擇的嗎?

既然已經選擇,那黃月英便無悔。

想到這黃月英下意識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她還有個好消息,未來得及告訴給諸葛亮呢。

諸葛亮站在偏廳外,先是吃完了手中的糕點,然後略微整理了一副妝容後,方纔踏入了偏廳內。

在踏入偏廳的那一刻,諸葛亮一下子又變成了那位舉止皆有儀態的大漢丞相。

而都快等得昏昏欲睡的蔣琬,在見到諸葛亮終於回來後,他連忙抖擻精神,起身對着諸葛亮一拜道:

“臣拜見明公。”

蔣琬是諸葛亮的幕府之臣,他稱呼諸葛亮可以更親近一些。

面對蔣琬的參拜,諸葛亮微微點頭回應,伸手示意蔣琬坐下。

隨後諸葛亮也來到蔣琬的對面入座。

待入座後,諸葛亮語氣有些起伏的問道:“公琰可帶來了,前線最新的戰報?”

對於諸葛亮的詢問,蔣琬絲毫不敢怠慢。

他馬上從懷中掏出一份自己親筆書寫的戰報交到諸葛亮身前。

當看到蔣琬手中的戰報後,諸葛亮臉上流露喜色。

在諸葛亮還未取過戰報觀看的時候,蔣琬就開口解釋道:

“明公或許不知,就在不久前,大將軍在街亭重創曹彰所部。

街亭,是我軍的了。

在街亭一戰成定局後,臣本想快速返回成都,可南鄭有着庶務要處理,這才耽擱了幾日。

臣今日回到成都後,得知明公正在與列位公卿議事,不敢冒昧前往尚書檯叨擾明公,故選擇留在府內等候。”

說實話蔣琬也不想這麼晚還打擾諸葛亮的。

只是在離開成都前,諸葛亮曾吩咐了他一件私事,並特地囑咐他返回成都後,要儘快向他私下覆命。

在解釋完後,蔣琬看着諸葛亮的臉色,想從他的臉上看出滿意的神色。

不過蔣琬失望了。

諸葛亮壓根沒注意到他說的後半段話。

諸葛亮的注意力,現在全在手中的戰報上。

成都與隴西相隔何止千里,這導致了隴西的戰情傳到成都,會有不少時日的延誤。

除此之外,就算有戰報從前線傳回,內容也大多是簡略的。

畢竟當下劉備與糜暘都在前線,給他二人寫的戰報詳細就好,傳回大後方的戰報,實在無須過多贅言。

在這種情況下,導致諸葛亮想及時、詳細地瞭解前線戰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可心中一直有樂毅之望的諸葛亮,又怎麼會對前線的戰情不好奇呢?

於是在糜暘向他要人轉運諸葛連弩時,諸葛亮便派了蔣琬前去。

蔣琬這人有個好處,那就是文筆非凡,能將事情記錄的相當清楚。

而本來就對前線戰情十分關注的諸葛亮,在得知糜暘竟然奠定了街亭戰局的時候,他的興趣一下子被勾到了最大。

沒記錯的話,糜暘趕到街亭與魏軍對峙,不過才兩個月左右的事。

街亭的魏軍戰力不凡,糜暘又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到一舉奠定街亭戰局的呢?

在心中的強烈好奇之下,諸葛亮取過蔣琬手中的戰報,快速的看了起來。

蔣琬的文筆的確沒話說,他在描繪那一日親眼所見的糜暘指揮詳情時,用上了許多華麗的詞彙。

那些華麗的詞彙,加上糜暘本就令人驚豔的指揮方略,更是讓諸葛亮看的津津有味。

“合該如此!”

情不自禁的諸葛亮,不由得發出了這一聲讚歎。

虛虛實實,以勢壓人,曹彰這一仗敗的不冤。

而諸葛亮在接下來的內容中,看到糜暘出奇計,讓姜維繞後奪下略陽縣後,他更是難掩喜色,擡頭對着蔣琬感嘆道:

“數萬魏軍,皆成甕中之鱉也!”

一聲讚歎,一聲感嘆,表明了諸葛亮現在激動的心情。

諸葛亮忍不住站起身,來到偏廳內掛着的那副關西輿圖前,仔細看着上面的每一座城池,每一道河流。

最後諸葛亮將目光定格在渭水河道旁的陳倉城上。

“街亭既破,子晟下一步會做什麼呢?

是直接奇襲長安城?還是分兵或佔據河西或阻斷曹真歸路?

不,不,子晟不會那般無智!”

“他一定會往上邽親掌大軍!”

聽到諸葛亮的這句話後,蔣琬驚訝的擡起了頭。

他離開街亭時糜暘還在軍中,後來他又一路南下回到了南鄭,這件事他在南鄭時是聽說了。

可在他於街亭寫這封戰報時,他是不知道這這件事的,因此他就不可能將這件事寫在戰報中。

也就是說諸葛亮遠在千里之外,準確判斷出了糜暘的下一步行動。

要知道在糜暘出現在上邽前,整個隴西戰場是沒人看出這一點的!

這是該說諸葛亮與糜暘心有靈犀呢,還是

就在蔣琬還在震驚的時候,諸葛亮看向陳倉的目光又漸漸暗淡下來。

縱使他能燭照千里又有何用呢?

他又去不了前線。

若要是他能提兵與糜暘一起北伐,那該多好呀!

想到這,諸葛亮深深的發出了一聲嘆息。

可諸葛亮不知道的是,就在這一刻,有一騎來自前線身懷詔書的信使,正在成都內的街道內疾馳着。

這名信使的目的地,正是他的府邸。

遙遙領先實在太難搶了~

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章 江陵城中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8章 關羽之憂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17章 駐守公安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訂婚啦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7章 懾服徐詳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2章 魂斷鬱陵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