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

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

呂蒙在走出議事廳後,他站在廳外的臺階之上,遙望將軍府上空的密佈着的層層烏雲。

他心中長出了一口氣。

終於讓至尊下定決心西征了。

不同於以往暗自偷襲荊州的決定,孫權有反悔的可能。

孫權今日在議事廳中下令江東大軍西征,乃是明發檄令。

想必不出數日,孫權的這個命令就會傳遍江東全境。

對於注重維護自身權威的孫權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是不會輕易再有反悔之舉的。

這時一陣冷風襲來,心下放鬆的呂蒙猝不及防之下被冷風所襲,他再也壓不住身體的病痛。

就在這富麗堂皇的議事廳外的廣場上,他不停得劇烈咳嗽起來。

劇烈得咳嗽令呂蒙的身軀不停地抖動起來。

但這時呂蒙的餘光,看見議事廳內正開始不斷走出着江東衆將,

擔心病情泄露的他,急忙從懷中掏出一塊布帛掩住口鼻,並強制讓自己止住咳嗽。

本來一股腥甜已經到了呂蒙的喉嚨,這時卻被他又硬生生的吞下。

先前他設計裝病回建業修養,想以此麻痹關羽令其放鬆對江東的戒心。

那時候他其實不是裝病,他是真的身體有所不適。

這件事,呂蒙連孫權都沒告訴真相。

他不想因爲自己身體的病,影響了江東的軍心,也不想因爲此,而影響了孫權攻取荊州的決心。

呂蒙的異樣因爲掩蓋的及時,沒有被他身後魚貫而出的江東諸將所察覺到。

但這一幕卻被隱藏在,廣場一片陰影處的一道身影所目睹。

而那道身影的存在,最後也沒能逃得過呂蒙那敏銳的觀察力。

見那人發現了自己的異樣,呂蒙目光微凝,他的心中已經閃過殺機。

江東大軍即將出發,他這個江東大都督的病情絕不能泄露出去了。

否則江東大軍必軍心動盪,畢竟他們這次要去攻打的是已經威震華夏的關羽。

在這時,從議事廳出來的衆將也已經走到他身後,呂蒙見狀對爲首的黃蓋言道,

“黃公,你且先率諸將去城外軍營中待命吧。”

自從江東軍中資歷最高的程普病死之後,黃蓋與韓當無疑就成了,如今江東軍中碩果僅存的兩位三朝元老。

這樣的人,正適合爲呂蒙暫時統率一下諸將。

鬚髮皆白的黃蓋雖然不理解呂蒙,爲何不自己率領諸將前往城外中的軍營中。

但面對他十分欽佩的這個大都督,黃蓋並沒有自恃資歷高,質疑他命令的意思。

黃蓋對着呂蒙一拜後應道,

“唯,蓋遵大都督令。”

隨後黃蓋就帶領着身後的江東諸將,先一步從議事廳外離開朝着城外的軍營而去。

在黃蓋帶領着江東諸將走後,呂蒙手握孫權佩劍,一步步走下了臺階。

他一步步向着那個,在廣場中的石柱陰影下若影若現的人走去。

呂蒙每走一步,他心中就在思考一遍,

這個人要不要殺。

而呂蒙眼神微眯,懷抱殺意地朝着自己慢慢走來時,心思深沉的司馬懿也幾乎瞬間就發現了異常。

略一思量,司馬懿就明白了呂蒙爲何會動了殺心。

相比於曹操那隱約存在的那忌憚之心,呂蒙如今的殺心對司馬懿來說並不算什麼。

呂蒙與曹操不同,兩人的地位天差地別,他們二人手中的權利也有着巨大差別。

司馬懿能在曹操的猜忌之下一直相安無事,如今面對着呂蒙對其的殺心,他又豈會毫無辦法呢?

就在呂蒙剛走到司馬懿身前時,司馬懿就立馬對着呂蒙一拜道,

“吾在中原時就曾聽魏王言過:

孫氏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呂蒙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爲存亡之臣也。”

“今有幸獨自得觀呂都督雄姿,真可謂龍精虎猛,不愧爲一時熊將也。”

其實相比於呂蒙的武力,呂蒙當今能被稱爲名將,主要靠的是他那機制百變的計謀。

而如今司馬懿避重就輕,誇起呂蒙的外形如龍虎,其實不是司馬懿不會夸人,他是故意這麼說的。

他想暗示呂蒙他雖然看到了不該看的,但一定會守口如瓶的。

司馬懿是聰明人,呂蒙也是聰明人。

聰明人與聰明人的交流總是很簡單的。

呂蒙在司馬懿誇完他後,也幾乎是瞬間就明白了司馬懿的意思。

呂蒙方纔還在思考該不該殺了司馬懿,但在司馬懿這麼說之後,呂蒙就暫時按捺住了心中的殺機。

司馬懿畢竟是魏王使者,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更何況如今是兩國邦交盟約之時。

殺了司馬懿就等於在抽魏王的臉,這樣的後果可大可小。

再者說,司馬懿已經話裡暗示了他會守口如瓶。

司馬懿出身名門,對這樣出身的人,他的諾言是有可信度的。

在暫時按捺住了心中的殺機之後,呂蒙的臉上也對着司馬懿適時浮現出了笑容,他對着司馬懿言道,

“使者不在驛館中安歇,今日緣何在吾主議事廳外?”

面對着呂蒙的這個疑問,司馬懿坦誠回答道,

“懿身上揹負魏王使命,今日得知南昌侯有就是否攻取荊州一事召開議事。

懿心中擔憂,故而在這廳外等候,意欲想早點得知南昌侯之君意。”

司馬懿的解釋滴水不漏,不僅解釋了他爲何會在議事廳外,還表現出了一個曹魏忠臣的樣子。

司馬懿雖出身名門,但這時他於天下而言,聲名尚且不顯,故而呂蒙對其並沒有太多關注。

呂蒙見司馬懿是因爲這個緣由等候在議事廳外,他當即就對司馬懿說道,

“使者勿憂,就在方纔,吾主已經下令西征。”

聽到這個消息,司馬懿不禁喜形於色。

孫權同意下令西征,不僅能讓他當日爲曹操獻的絕道之計奏效,從而令其再建一功,而且又能讓完成使命的他可以回返中原了。

但很快的,呂蒙的一番話就讓司馬懿的心跌入了谷底。

“河內司馬八達之名,饒是吾偏處南方,也早有耳聞。”

“今吾江東大軍欲發,關羽有善戰之名,吾亦無把握能夠戰勝其。

仲達能被魏王任命爲使者,想必有過人之處。”

“江東與魏自此之後就是盟友,仲達與我也當不分內外。”

“今吾亦延請仲達擔任吾之參謀,爲我參贊軍機,不知可乎?”

(本章完)

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24章 屠殺?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41章 第三條路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請假一日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24章 屠殺?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