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

不久後,一封由糜暘寫就的密奏,就由斜谷口外的漢軍軍營發出,以極快的經褒斜道南下朝着陽平關而去。

這封密奏,正是糜暘對關中軍情的最新判斷,及他對劉備的建議。

由於是緊急的軍情,信使一路上都未曾停歇。

不過數日後,信使就抵達了陽平關外。

當陪同北伐的尚書令馬良得知糜暘有緊急軍報送到後,他當下不敢耽擱,立即就動身前去尋找劉備。

可是當馬良到達劉備居住的庭院外後,他卻被值守庭院的羽林軍校尉告知,今日一早陛下帶徵北將軍外出狩獵了。

當下正值冬季,而自春秋戰國始,中國的君王就有冬狩的慣例。

這個慣例當然被馬上帝王劉備很好的沿襲下來。

這件事本屬尋常,畢竟在大軍未開拔的當下,冬狩作爲一種娛樂活動能夠很好的排解閒時的無聊。

但馬良在得知這件事後,心中卻心中隱隱泛起擔憂。

原因是劉備近段時日以來,與劉封走的十分接近。

本來劉封作爲劉備的兒子,劉備與他親近也實屬正常,但若是加上近來在陽平關內的那些流言呢?

原來是劉備到達陽平關後,不知怎麼的突然下達了一道聖旨。

那道聖旨的內容是冊封他的兩位皇子劉永與劉理,分別爲魯王與趙王的。

這屬於應有之義。

可是在這兩位皇子被冊封爲王后,陽平關就漸漸流傳起一些討論,既然年紀尚幼的劉永與劉理兩位皇子,都已經成爲了藩王,那麼劉封呢?

要知道劉封雖不是劉備的親子,但他卻是劉備的繼子。

當初劉備本就是膝下無子才收劉封爲繼子的,這件事天下皆知,這說明劉封在法理上是有資格成爲王的。

現今劉永與劉理都已經封爲王,年紀最長且有戰功的劉封,卻還僅僅是皇子的身份,這的確是不太合適。

但,劉封與諸葛亮不和呀!

雖說自孝漢武帝以後,漢室諸侯王手中的權力,就不斷縮小。

及至東漢時,漢室的諸侯王幾乎就等同於朝廷奉養的閒散人士。

只是劉封他是不同的,他手中握有兵權。

而從劉備拜劉封爲徵北將軍的用意看來,劉備絲毫未動過削劉封兵權的念頭。

手中既有兵權,本身又是諸侯王,哪怕論能力劉封遠遠不及諸葛亮。

但這樣的劉封,將來帶給諸葛亮的危害,或者說帶給整個大漢的危害,那是難以想象的。

手中有兵權的諸侯王會做出什麼事,史書上不都記載着明明白白的嗎?

馬良的政治智慧不低,但他畢竟不是帝王。

他無法處於帝王的角度,理解劉備將劉封放出的舉動。

身爲臣子的他,因爲劉封過往的表現,因爲劉封的性格,他心中對劉封是有戒心,或者說敵意的。

每每想到這一點,馬良心中就憂慮不已。

馬良亦有兒子,他知道舐犢之情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要是在劉備舐犢之情濃烈的時候,劉封突然請求劉備封他爲王,劉備是否會答應呢?

而帝王一言,重若九鼎,劉備答應則代表着這件事再無迴轉餘地。

所以今日在聽說劉備帶劉封外出狩獵後,馬良纔會更覺得憂慮。

近幾年大漢是不斷在軍事上取得大勝,可隨着每次大勝將大漢的國運的推到一個新高度,就會有許多的政治隱患隱隱浮現在那些大勝之下。

一個割據政權的權力,與一個有可能統一天下政權的權力,所帶來的誘惑力是不一樣的。

以往那些政治隱患都被劉備壓下來,但看着劉備日漸蒼老,將來太子繼位後,仁弱的他能做到這一點嗎?

在前往尋找劉備的路上,馬良的心中不斷浮現擔憂。

但最後馬良也只能深深嘆息一聲。

能爲大漢解決隱患的只有劉備。

希望陛下來日會有妥當的安排吧!

劉備騎馬行走在幽深的山道中,他身後不遠處跟着的是保護他的上百羽林騎,但跟在他身旁的卻只有劉封一人。

由此可見,劉備近來對劉封是頗爲寵愛。

而劉封也懂得這是劉備對他的寵愛,因此他的臉上掛着滿足的笑容。

劉封,向來不善於隱藏自己的心情。

劉備在用目光尋找周圍獵物時,也看到了劉封臉上的喜悅之色。

對於這他只是無奈的笑了笑。

人無完人,劉禪過於仁弱卻有失果烈,劉封卻過於果烈而有失寬容。

他的兩個兒子,在性情上幾乎是兩個極端。

劉備以前曾經想過,若是劉禪與劉封的性情能夠中和一下的話,那麼大漢的下任之君,將來的成就勢必不會低。

但可惜,世間事又豈能盡遂願呢?

他已得糜暘這個佳徒,卻想着自己的兒子亦能追趕上糜暘的優秀,這實在是有些過於貪心了。

不過在看到劉封臉上的喜悅後,劉備卻是想起了一件事。

看周圍無其他人,劉備似是不經意地問道:

“近來關內有流傳,關於你何時封王一事?”

劉封見劉備冷不丁的問他這件事,心中有鬼的他臉上喜悅瞬間消失不見,剩下的只有慎重之色。

劉封與馬上微曲身體,躬身回答道:

“略有耳聞。”

這件事近來在陽平關內流傳甚廣,甚至連劉備都聽說過,劉封要是回答說不知道,那就太假了。

因此劉封選擇了一個折中的回答。

只是耳聞而已。

可惜劉封還是小瞧了他的這位父皇。

聽到劉封的回答後,劉備轉頭看了劉封一眼,然後溫言勸道:

“讓你的人,停止吧。”

劉備的這句話讓劉封臉色大變,他急着想解釋什麼,可劉備卻沒給他解釋的機會。

“你做的事,朕不怪你。

但不要繼續了。”

劉備的語氣很是篤定,他知道這個議論,就是劉封派人暗中流傳出去的。

原因很簡單,當下組成大漢政治的三大勢力分別爲元從,荊州,以及東州。

其中元從系與荊州系大臣分別因爲關羽與諸葛亮的原因,都對劉封感官不佳。

而東州系大臣目前比較佛性,只要不觸及到糜暘的利益,他們很少會去主動做某些事。

在這種情況下,除去劉封自己的人之外,誰還會自發的爲劉封議論這件事?

況且劉備對劉封很瞭解,性情敢作敢爲的劉封,是會做出這樣事的人。

聽到劉備篤定的語氣後,劉封也失去了狡辯的心思,他老實低頭道:

“兒臣知錯了。”

見劉封認錯,劉備也就失去了對這件事關注的興趣。

正如他所說,在這件事上他並未有怪罪劉封的意思。

因爲劉封做這件事,乃是可以理解的。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劉備善於知人的前提,在於他一向正視人性。

不過劉備似乎是爲了安撫劉封,所以他隨後還是開口許諾道:

“若你真心爲大漢效命,該屬於你的,朕將來一定會給你。”

在得到劉備的這句許諾後,劉封大喜。

他的父皇,從不食言。

看見劉封喜悅的臉色,尚未找到獵物的的劉備,抱着拉近劉封與糜暘關係的想法,問劉封道:

“你覺得大將軍如何?”

面對劉備的詢問,劉封一下子愣住了。

不是他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實在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太多了。

當下天下間對糜暘的議論可謂是滔滔不絕,劉封自然也聽過不少,他可以隨意摘取幾個回答給劉備。

但一向知人的劉備,又怎麼會不知道大將軍的爲人呢?

故而劉備問這個問題,一定是有深意的。

想到此,劉封再次斟酌着回答道:

“于軍略上,臣不如他。”

就算劉封再驕傲,他也不敢說他的軍略在糜暘之上。

不然恐怕都不用劉備嗤之以鼻,就算是一梁州鄉間老夫聽到這答案後,都會不自覺地想着衝來衝劉封啐上幾口。

但性情倨傲的劉封,在說完這一句話後,還是在心中暗暗想道:

他只是軍略上不如糜暘而已,糜暘也有不如他的地方,例如身份。

縱使糜暘再如何優秀,他只是劉備的外侄,至多再加上一個徒弟的身份。

但他劉封卻是劉備的皇子,是將來能夠封王的人。

糜暘與他的身份,又如何能比呢?

而劉備在聽完劉封的回答後,不置可否。

他只是轉而說道:“大將軍還有一點你也要學習。

例如他的藏鋒。”

見劉封不解,劉備繼續點撥道:“你還記得當日議會上,爲何大將軍要在衆臣面前,當衆向朕舉薦驃騎將軍嗎?”

當劉備提起這件事後,劉封的心中又浮現了怨氣。

本來那一日若沒有糜暘的橫插一腳,那麼他那日就可以順利成爲劉備的副將了。

但可恨!

劉封心中鬱鬱不平,導致他臉上的神色也不太晴朗。

劉備在看到劉封的神色後,他便繼續言道:

“那一日你可能只以爲大將軍是在從中阻擾,但那一日大將軍當衆舉薦驃騎將軍後,卻是有不少大臣認爲大將軍,在這件事上有失英明瞭。

這對大將軍來說,無疑是一種不好的議論。

可你想過沒有,以大將軍的身份與聰慧,他完全可以選擇將舉薦驃騎將軍的心思,私下稟告給朕。

爲何要冒着承擔有污名聲的風險去做這件事呢?

乃是大將軍知道,他當下立下的功勳太大了。

早在朕到來之前,梁州就早有流傳功高恐將震主的傳言。

當然大將軍自是不會認爲朕是會猜忌的人,但朕是否猜忌臣子,是朕的君德問題。

而臣子能否讓君主不猜忌他,卻是臣子的智慧問題。

朕當年常常跟你講的,王翦與秦始皇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因爲將劉封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看待,所以劉備的教導顯得頗爲直白。

從王翦與秦始皇的故事可知,一位立下潑天大功的臣子,該怎麼讓君王放心呢?

可以通過自污的方式。

而公然舉薦聲名狼藉的馬超,在這個看重德的當世,自然也算一個污點,就是憑糜暘的功勳,完全可以掩蓋它就是了。

但掩蓋與從沒有污點,是兩碼事。

漢室之前有一位在道德上無可指摘,直接被稱爲當世聖人的輔政大臣,那位大臣叫王莽

一位臣子最危險的是什麼呢?

那便是既立下大功,道德上又完美無缺,這樣的臣子哪位君王會放心?

至少在後世歷史上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君臣出現以前,還沒有過這樣的例子。

而在華夏數千年曆史中,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君臣的例子,也幾乎可稱爲孤例。

至於現在這孤例在劉備與諸葛亮還未蓋棺定論的情況下,甚至還沒出現。

所以糜暘要特意在衆臣面前公然舉薦馬超,除去他真心想爲馬超完成願望外,還有着自污的念頭。

劉備的教導不可謂不清楚,劉封又豈能聽不懂呢?

而他也知道劉備之所以要稱讚糜暘這一點,就是想讓他學習糜暘這一點,要懂得藏鋒。

可由於心中的怨氣,劉封還是下意識地憤憤不平答道:

“大將軍他至多算一外戚,而我是皇室子弟,我.”

在憤慨之下,劉封將他心中的想法給說了出來。

但很快劉封的話還未說完,他便迎來了劉備那凌厲的目光。

劉備凌厲的目光直接嚇住了劉封。

“誰說他將來只是一外戚?”

在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劉封臉上浮現了驚色。

他看到劉備凌厲的目光中有着堅定。

這更讓他的心中如浮現了驚濤駭浪一般。

一種猜測浮現在劉封的心中。

在用眼神震住劉封之後,劉備失望地搖了搖頭。

他不怪劉封暗中散佈議論,但他卻不喜劉封屢教不改。

看來以後只能讓子晟,多看着他了。

在收回看向劉封的目光後,劉備又用目光打量着周圍的山林。

這一次的搜尋沒有白廢,他很快發現了不遠處的一處草叢內,有着獵物行動的身影。

看到這劉備不假思索的取弓搭箭,隨後不久後一支利箭應聲而出。

身爲馬上帝王的劉備,射術自然是不錯的。

他射出的利箭,很順利地就射中了那個獵物。

這時身後不遠處的一名騎士當即翻身下馬,進入草叢中將劉備射中的獵物給拿了出來。

可是當獵物拿到劉備身前後,劉備的臉上卻浮現了失望之色。

竟然只是一隻雉兔。

一隻雉兔弄出那麼大的聲響做什麼?

劉備本要失望地繼續搜尋獵物,但這時馬良也帶着糜暘的密奏從遠處來到劉備的身邊。

在見到馬良的出現後,劉備眼睛一亮。

待他與馬良兩馬交錯之際,他便迫不及待地從馬良手中拿過糜暘的密奏看了起來。

等看完密奏中的內容後,劉備不由得發出一陣大笑聲。

來了!

機會他終於等來了!

劉備的大笑聲驚起了一林飛鳥,但這時劉備早沒有狩獵彼等的心思。

獵雉兔飛鳥算什麼本事,接下來他要去獵曹魏這隻雄鷹了!

想到此劉備持弓拍馬朝着陽平關快速折返。

由於速度之快,劉封及馬良竟有些追擊不及。

而在寒風的帶動下,劉備身後的大紅皮襖迎風飄舞,像極了即將在隴右大地出現的漢軍軍旗,也象徵了劉備這一刻心中歡騰的心情。

多年夙願,多年夙願呀!

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8章 關羽之憂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章推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24章 屠殺?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