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

第二日再召開議事會議時,劉備與糜暘二人皆臉色如常,好似昨夜夜間他們從未談過話一般。

在外人看來,昨夜的議事會議上,大將軍糜暘提出了一個極佳的北伐方略。

但劉備卻稍微對這一北伐方略修改了下,僅此而已。

而今日之所以再度召開議會,並不是說糜暘提出的北伐方略會有所改變,而是劉備要在今日議會上,正式敲定兩路北伐大軍的隨軍將領名單。

按照昨夜定下的北伐方略,五萬漢軍將會主要分爲兩路,一路由糜暘親自統率,率軍一萬入褒斜道以爲疑兵。

另外一路將由天子劉備親自統率,率軍四萬從陽平關出發,經祁山直接進入北伐的隴右地帶。

可除去兩路漢軍的兵力及各自主將外,兩路漢軍分別的隨軍將領,也必須要好好討論一番。

而哪怕東路軍由大將軍糜暘親自統率,但能參加議會的人都知道,糜暘統率的東路軍乃是疑軍。

目的主要在於吸引魏軍的注意力,爲西路軍創造良好的進攻條件。

在這種目的之下,代表着身處這一路大軍內,立下功勞的機會並不多。

因此在討論東路軍的參戰將領時,哪怕糜暘戰功卓著,但還是有許多漢臣皆有些不願進入糜暘的東路軍中——除去糜暘的本部將率外。

這一點正常,糜暘對這一點也不在意。

這幾年來,數件大功在身的他,並不在意這一次沒有表現的機會。

至少他比諸葛亮好多了。

在劉備還未來漢中之前,就急召諸葛亮回成都代他坐鎮成都,處理政務。

與諸葛亮相比,自己好歹也能去長安附近轉一轉不是。

而在討論到跟隨劉備的將領名單時,大堂內的氣氛可就不能用簡單的熱鬧來形容了。

一衆漢臣,不管身居何職,又不管曾經是否有過從軍經歷,皆十分踊躍的希望能與劉備一同踏平敵境。

在一衆漢臣中,要是論情緒最爲踊躍的是誰,那無疑是劉封了。

劉封在被劉備放出來,一直負責鎮守劍閣。

而在鎮守劍閣期間,劉封雪中奮短兵,的確打了一場戰果不俗的奇襲戰。

因此在不久前劉備到達劍閣後,高興的他正式爲劉封表功,將他爲蕩寇將軍,一下子升爲徵北將軍。

而吳懿亦爲徵北將軍升爲鎮西將軍。

與曹魏不同的是,徵北將軍在大漢只能算名號將軍,算不上重號將軍。

但雖然大漢的徵北將軍在權力與地位方面無法與曹魏的相比,但徵北將軍的地位並不低。

除去那些寶貴的重號將軍職位外,劉封的徵北將軍地位只在鎮北將軍之下。

可以說劉封已經半隻腳,邁入了重號將軍的行列之中。

更爲重要的是,劉備給人封將軍名號,常常帶有特殊的含義。

徵北二字,體現了劉備對劉封的期許。

在這場北伐大戰中,劉備一定會大力重用劉封,讓他有足夠表現的機會。

單單這一點,就是多少漢將夢寐以求的?

或許劉封也懂得劉備的深意,故而在跟隨劉備北上以後,他一直顯得很活躍。

例如早在昨夜的議會召開前,劉封其實也在心中想好了一個北伐方略,想以此來一鳴驚人。

然後他就受到了來自糜暘的當頭一棒。

哪怕劉封再自大,他也知道與糜暘的方略相比,他自己想出來的那個方略,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劉封是喜歡自大,但他不喜歡自虐。

不過儘管昨夜受到挫折,但在今日的議會上,劉封卻變得更加活躍起來。

因爲糜暘既然被安排去東路軍,那麼西路軍中,還有誰能與他爭奪矚目的焦點?

在議會上,劉封慷慨激昂的表現願爲劉備的先鋒,爲他一舉奪下隴右諸郡。

劉封的慷慨激昂,讓劉備感到臉上充滿笑意。

從劉備的表現足以看出,劉備對劉封的這副表現很是滿意。

糜暘對劉封的表現也看在眼中,但他卻對劉封的表現,說不上討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

從劉封過往的事蹟來看,他的性格本就自大急躁,況且他又被劉備幽禁了那麼久,在這種情況下,劉封想着急於表現自己,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人無完人嘛。

但劉封接下來的請求,卻讓糜暘有些不開心了。

原來是劉封見劉備心情甚好,因此便想進一步提出訴求。

他的訴求很簡單,那便是成爲劉備的副將。

一支大軍的架構,是十分複雜的,但最主要的軍職無非兩個。

一個是主將,一個副將。

這種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權力上,還體現在後續功勞的分配上。

在西路軍中,劉備當然是毫無疑問的主將,但副將的人選卻一直遲遲未定。

這也是今日議會討論的重點。

因爲當西路漢軍成功收復涼州後,最大的功勞很可能會落在西路軍的副將身上。

劉備是帝王,他根本不需要與臣下爭功來表彰自己。

這纔是今日劉封真正的目的所在。

他方纔的請爲先鋒,更多的是一種試探。

而劉封之所以會如此想要西路軍副將一職,爲的就是自己的將來。

糜暘或許看不上收復涼州的功勞,但劉封可謂是垂涎不已。

因爲這一項功勞,會讓他的將來受益無窮。

劉封可不是劉禪,他心中是有大志向的。

當然劉封會提出想成爲劉備的副將,倒也不是自不量力。

就算不提他的皇子身份,在他被幽禁之前,他的將軍稱號是爲副軍——這代表着他以前本就經常擔任劉備的副將。

在這種經歷之下,劉封今日的請求,算不上不自量力。

可劉封不會想到的是,他的這番請求,卻引得了糜暘的不喜。

就在劉備還在沉吟,想着要不要答應劉封請求的時候,糜暘直接起身對着劉備一拜道:

“臣以爲陛下之副將,有個更佳的人選。”

糜暘的突然進言讓劉封瞬間失色。

他實在是沒想到,糜暘會在這一關口,突然來橫生枝節。

在剛纔的討論隨軍將領人選時,糜暘可是基本上全程保持閉口不言的。

劉封不知道糜暘爲何會出來破壞他的好事,但劉封卻知道,哪怕他心中有多麼大的不願,面對糜暘的橫生枝節,他並沒有辦法。

相比於劉封的失色,劉備卻對糜暘口中的人選頗感興趣。

能得到糜暘舉薦的人選,那自然是有着過人之處。

劉備溫聲問糜暘道:“卿舉薦何人?”

在劉備的詢問下,糜暘朗聲答道:“驃騎將軍,馬侯。”

糜暘的回答鏗鏘有力,足以讓堂內的衆人都聽到他的回答。

可當他的回答爲衆人所知後,衆人如劉封一般,臉色齊齊一變。

就連劉備的眉頭也緩緩皺了起來。

馬超?

而劉封在聽到糜暘竟然舉薦馬超與自己競爭後,劉封的心中有着怒氣涌現。

就那無君無父的小人,他也配嗎?

自劉備到達梁州後,他帶來的衆臣,也都知道了馬超在陰平守城戰的英勇表現。

但在梁州諸臣中,魏延,丁奉、張嶷、乃至於法邈等不上戰場的梁州臣子,一衆漢臣的交口稱讚。

但偏偏對馬超,衆人心中好似默契一般,都對馬超的表現,並未表現出十足的讚歎。

就好像梁州大戰中,驃騎將軍馬超從未走出過沔陽一般。

倒是劉備還算寬厚,他特地前去探望了一番馬超的傷勢,並且還留下了自己的御醫,讓他好好照料馬超。

但也僅此而已了。

物質條件,明面上的地位,劉備都不會吝嗇給予馬超。

但超出這兩樣範圍之外的東西,那也不是馬超能夠擁有的了。

因爲漢代以孝立國,身爲大漢天子的他,不可能去違反大漢的立國基礎。

就算不提這一點,對於將情義看着比生命還重的劉備來說,他本人對馬超就是不喜乃至於厭惡的。

劉備的皺眉,衆臣的失色落在糜暘眼中,這讓他心中深深嘆了一口氣。

要是馬超過往的經歷,能有一點可以洗白的,也不至於現在一點都洗不了。

可是馬超在陰平之戰的表現,他都看在眼中,況且他也承諾馬超了,那麼糜暘接下來就不會退縮。

就在劉備還未出言否決的時候,大臣中的孟光便率先出來向糜暘言道:

“聽聞馬侯受傷不輕,遠征隴右乃勞累之事,馬侯還是留在漢中靜養的好。

而大將軍當下應該籌備北伐大事,實在不適宜將精力放在這件小事上。”

孟光字孝裕,現任符節令,向以直言敢諫聞名朝野。

孟光之所以會被劉備帶在身邊,源於他的出身不平凡。

孟光是洛陽人士,更是出身公族,在關中一帶頗有名聲。

後來他因關中戰亂,這才入了益州。

可儘管孟光多年在益州,但他在關中的名聲並未消失,正因爲看重這一點,劉備纔會將孟光帶在身上,想着以孟光在關中的聲望,爲漢軍多招攬一部分降人。

從孟光的經歷可以看出,他乃是當下大漢政治派系中的東州系人員。

而在劉備一系列潛移默化的操作下,糜暘現在已經漸漸成爲東州系的領袖。

故而孟光出言,實際上是在勸阻糜暘。

在場的人都聽得出孟光話語中的含義:大將軍,你又何必爲馬超發聲呢?

這種人,您不是應該離得越遠越好嗎?

糜暘自然也聽懂了孟光話語中的含義。

他對孟光回了一眼,這一眼代表着孟光釋放出的善意,他收到了。

但糜暘還是堅決地說道:“暘現在在做的事,正是爲我軍的北伐大業考慮。”

緊接着他又對着劉備一拜說道:“驃騎將軍之前雖受傷不輕,但近段時間經過醫者的治療,身體已然好轉大半。”

這一點是事實。

之前馬超看過去半死不活的,除去身體上受重傷的因素之外,還因爲他心中有着深藏幾年的鬱結。

但糜暘的承諾,已然將他的鬱結紓解大半。

若是這番再能讓馬超有機會了卻餘願,可以回到涼州故土的話,那麼單單這個信念,就會讓馬超爆發出不小的求生意志。

或許可多堅持一段時間。

況且馬超成爲劉備的副將,對漢軍是有利的。

糜暘又言道:“驃騎將軍乃伏波將軍之後,伏波將軍後裔世代居於涼州,在涼州有着莫大的聲望。

加之驃騎將軍自身,又在涼州的異族中威名卓著,且驃騎將軍熟知涼州地形,若陛下能帶他一同出征,我軍必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糜暘將自己的理由說出來後便看着劉備,希望劉備能答應他的請求。

而劉備在聽完糜暘說的話後,認真地考慮起來。

當初他繼位時,不僅將馬超拜爲驃騎將軍,還封爲他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從這個封賞足可以看出,劉備一開始是想借用馬超在涼州的威望,好讓他來日的北伐輕鬆一些的。

可今時不同往日。

當時的曹魏如日中天,劉備只能想盡一切辦法,來加強己身的優勢。

但現在北伐,漢軍的優勢更大,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需要進一步重用馬超嗎?

這不是劉備杞人憂天,而是馬超是一把雙刃劍。

倒不是說劉備現在還懷疑馬超有反心,只是馬超害父是事實,而大漢又是以孝立國的。

在這種事實下,新興的大漢重用馬超,肯定會引來世間不少的非議,乃至於聲討。

就像當初劉備剛剛封賞馬超時,他的舉動就在天下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可那時劉備覺得封賞馬超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故而他那時並不後悔。

但現在呢?

馬超並非是一定要任用的。

情勢不同,身爲帝王的劉備考慮就變得多了起來。

但在沉思良久後,劉備最後還是答應了糜暘的所請。

或許私下裡糜暘在劉備面前,是一位會抽泣的晚輩,但這也只限在私下裡而已。

在世人面前,糜暘是大漢功勳震天的名將,更是大漢位高權重的大將軍。

他提出的建議,除非是有必須要否決的理由,不然劉備基本上都是會同意的。

更何況糜暘的態度,是這麼堅定。

在劉備同意馬超爲他的副將之後,這代表着今日的議會進入尾聲。

更代表着北伐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基本上宣告完成。

故而最後心急的劉備當衆下達了一個詔令:

“三日之後,全軍北伐!”

第一章。

第二章凌晨或早晨發。

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24章 屠殺?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37章 魏王吐血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24章 屠殺?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