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

一些消息是瞞不住的,特別是對被世家滲透了的建業來說。

當是儀將命令發往永安之後,沒用多久的時間,整個建業城就知道了孫權要召回陸遜的消息。

而當這個消息被一衆江東重臣知道後,他們亦都明白了孫權的決斷。

有許多江東本土的大臣,第一時間就想聯名覲見孫權,想要勸孫權收回成命。

對於江東本土的大臣來說,爲了維護己身的既得利益,他們一向不支持對外用兵。

如果非要對外用兵的話,那麼最好且唯一的選擇應該是荊州,絕不會是那什麼勞什子合肥。

只是還未等一衆江東大臣串聯好,又一道重磅的消息開始流傳,直接將彼等震的七葷八素的。

“梁州一戰,魏軍全軍覆沒。”

這道消息很簡短,並未詳細說明糜暘是如何取勝的,可就是這道簡短的消息,讓整個建業城陷入了一股詭異的安靜之中。

許多明面上看不到的暗涌在奔騰着,良久之後,原本要串聯阻止孫權攻打合肥的諸江東重臣,也全都紛紛打消了這個想法。

更有甚者,直接命人在自己的大門口封上土,以決絕的手段來表明自己謝絕來客的想法。

這人便是當今江東第一重臣張昭。

張昭這麼做,理由也很簡單,無他,臉疼耳。

他當初的那句斷言,可是整個建業城都知道,也一直是一衆江東本土大臣反對北伐的最關鍵論據。

而在張昭閉門不出,謝絕來客之後,代表着江東內部已經沒有力量,可以阻止孫權兵發合肥的舉動。

一道道軍令從建業城中的太尉府中發往江東各地。

休養生息數年的江東,終於打算再次露出它的獠牙。

而孫權不加掩飾的大規模的調兵運糧舉動,自然瞞不住曹魏安插的探子。

很快,一道加緊的軍情便以極快的速度,朝着合肥的方向進發。

這個軍情,勢必會讓天下的局勢,再次發生劇烈的變化。

合圍之勢已成,曹魏成案上魚肉也。

漢章武四年八月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糜暘終於率大軍來至陽平關。

早在半月之前,糜暘就有陸陸續續往陽平關調兵,他本人更是離開南鄭親自來到離陽平關不遠的漢城。

但洪水肆虐之後,道路泥濘難行,加上剛剛經歷過大戰,故而糜暘亦應該體恤下情,讓大軍好好休整一番。

反正曹洪又跑不了。

在曹真大軍尚未覆滅的時候,梁州的主力被曹真大軍牽制住,加之有曹洪堵住陽平關外的通道,這導致漢中全境陷入處處爲戰的境地。

但當曹真的大軍覆滅之後,不僅梁州的主力可以抽出身來,糜暘還得到了益州五萬兵力的援助。

及至這一刻,敵我攻守之勢,已然全盤轉變。

糜暘並未將全部兵力調至陽平關,他只帶了三萬大軍來到陽平關。

糜暘之所以未將全部兵力調至陽平關,一方面是因爲他需留下部分大軍,爲後續的北伐做準備。

另一方面,以當下的情勢來說,三萬兵力擊破曹洪與郭淮二部魏軍,並非是一件難事。

這倒不是糜暘自大。

雖然三萬大軍從數據上來看,可能與曹洪的兵力差不多,更是少於曹洪與郭淮兩部的兵力總和。

但戰爭從來就並非簡簡單單的比拼數據。

曹洪與郭淮兵力再多,他們亦是客軍,而糜暘的大軍則是佔據地利的主軍。

況且在糜暘率大軍來至陽平關之後,曹洪的運糧的路線,已經時刻暴露在漢軍兵鋒的威脅下,這就讓漢軍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即天時。

最重要的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醞釀,曹洪可能已經收到曹真戰敗的消息。

就算曹洪未收到這個消息也沒關係,糜暘會幫他這個忙。

在領軍到達陽平關後,糜暘並未立即領兵對魏軍大營發動猛攻。

糜暘想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糜暘下令將通過打掃戰場得來的魏軍旗幟,軍資都一一展示給大營中的魏軍看。

除此之外,糜暘還從軍中挑選上千位嗓門大的軍士,令他們分成兩撥日夜在魏軍的大營外,宣傳着曹真全軍覆沒的消息。

當糜暘安排人做完這兩件事之後,他便靜靜地呆在陽平關內,等待着事態的發展。

而相比於糜暘的沉着,這時的曹洪卻幾乎急的要將自己的鬍鬚全部抓掉。

今日,曹洪第三次在大帳內召開議事。

被曹洪召集而來的諸將,見曹洪焦躁地不斷抓着自己的鬍鬚,他們的臉上全是一片死沉之色。

在前幾日得知漢軍宣傳的那個消息之後,整片魏軍大營就陷入了恐慌之中。

若單單是漢軍的口頭宣傳,那麼數萬魏軍還不至於如此。

但重要的是,同時漢軍還在魏軍大營外的空地上,陳列出許多魏軍丟棄的盔甲旗幟。

最讓人噁心的是,不知道是不是糜暘想出的主意,漢軍每日必在魏軍的注視下,從容地更新不同的盔甲旗幟。

每當見到漢軍運來新的盔甲旗幟,又將舊的盔甲旗幟放上車輛推運回陽平關後,數萬魏軍的心態差點崩了。

這證明了什麼?

證明陽平關內還有許多未來得及展示的己方盔甲旗幟,更加證明了漢軍近幾日宣傳的那件事很可能是真的!

這心態怎麼能不炸?

而曹洪更是糜暘率大軍到來的第一日,就緊急召開議會。

甚至有時在同一日中,曹洪還會多次召開議會。

及至今日,一衆魏將都不知道自己這幾日來,一共參加了多少次議會。

可議會的頻繁召開,有解決掉實際問題嗎?

並沒有,這從曹洪的表現就可以看的出來。

當下的實際問題便是,數萬魏軍被糜暘的大軍截斷後路。

而且由於之前諸葛亮率“數萬漢軍”出劍閣紮營,這導致數萬魏軍前往陰平與郭淮匯合的道路也已經斷絕。

在這種情況下,目前曹洪率領的這數萬魏軍,便是處於被關門打狗的狀態中。

這是數萬魏軍軍心劇烈動盪的另一個重大原因。

曹洪的焦躁落在諸將眼中,加上深知己方目前面臨的絕境,諸將臉上的死沉之色愈發濃厚。

己方處於絕境之中便罷了,己方主將還無能爲力,這怎麼能不讓人絕望呢?

可有時候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

曹洪看着諸將臉上不帶生氣的神色,這更讓他心中的恐懼悄然滋生。

一時間,曹洪與帳內諸將互相對視,卻讓他們彼此雙方,對己方大軍的未來更加失去期望。

這也讓整個大帳處於一片詭異的寧靜之中。

寧靜的好似一處靈堂。

好似今日這些魏將不是聚集議事的,而是聚集爲他們的數萬大軍哀悼的。

不過曹魏佔據華夏精華之地,能人層出不窮,在當下的大帳內,倒不是沒人心中有着解決辦法。

例如孫禮。

孫禮見大帳內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他氣的幾乎要將一嘴鋼牙咬碎了。

這還是那個威壓天下的大魏嗎?

因爲心中的氣憤,在今日議會之上,孫禮瞬間再也忍不住,他直接站起身來到曹洪身前進諫道:

“驃騎將軍,當下不是猶豫之時,時日拖得越久,我軍的士氣會更加沮喪。

我軍當趁眼下軍心尚未崩散之時,集中兵力突圍!”

孫禮的語氣擲地有聲,可他將話說完後,卻引來了帳內稀碎的嘲笑聲。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當下數萬魏軍要想逃出生天,唯有突圍一途。

可怎麼突?

曹洪倒是沒有開口嗤笑孫禮。

孫禮當下雖軍職不高,但劉封夜襲的那一夜,若不是他處置及時,恐怕魏軍的戰損還會更大。

經過此事後,曹洪對孫禮頗有些另眼看待。

可儘管如此,也不能改變曹洪悲觀的心態。

“我軍後路已被漢軍所堵截,糜暘是何等人,他既然已率軍封鎖後路,又豈會讓我軍突圍出去?”

曹洪的迴應充滿了肯定。

而這也是方纔部分將領嗤笑孫禮的原因。

若是旁人領軍堵截後路也就罷了,當下是糜暘親自領軍坐鎮陽平關。

糜暘的赫赫威名,直接讓大部分魏將,喪失了突圍出去的想法。

在聽到曹洪的迴應後,孫禮也不得不說曹洪的想法是對的。

可他根本就不是想從後路突圍。

孫禮再次對着曹洪一拜道:“我日前曾派斥候出去探查過,我軍後路已被大量漢軍堵截,觀之數量至少有數萬。

糜暘在梁州鏖戰一年,兵力折損頗大,又從何得來這數萬大軍?

想來當是益州無疑。”

大漢目前的國土就那麼大,荊州的軍士雖亦有數萬之衆,但荊州是不可能調集數萬大軍來援救糜暘的。

加上既然糜暘能讓那數萬軍士堵截魏軍後路,定然都是精兵無疑。

在這兩點基礎推斷下,排除掉荊州之後,糜暘手中憑空冒出的數萬大軍的來處,自然不難猜測。

而且曹真突然戰敗,可能與這一點有着直接聯繫。

“雖然我目前尚不知道益州援軍爲何能繞過我軍,到達梁州之內。

但益州國力恢復的再快,在抽出數萬兵力馳援梁州後,諸葛亮手中還能有多少兵力?

我推斷劍閣外的漢軍大營,也許只是諸葛亮的虛張聲勢之計。

驃騎將軍不如集結全軍力量,猛攻劍閣外的漢軍大營,只要我軍能突破此處大營,我軍前往陰平的通道即可打開。”

孫禮在說完自己的計策後,便眼帶期望的看向曹洪。

他希望曹洪能採納當下這個,唯一能拯救數萬魏軍的辦法。

豈不料還未等曹洪有所迴應,一直默不作聲的楊阜卻突然開口言道:

“證據呢?”

這冷冰冰的三個字,直接讓有點回暖的大帳氣氛,陡然之間又沉寂下去。

是呀,證據呢?

孫禮所說的一切乍一聽很有道理,但一封具體的情報論證都沒有,也就是孫禮說的,都是他個人的推測。

而楊阜會突然發出這句話,也是正常的。

他本職是涼州刺史,他的前半生都是主要負責處理政務。

這種履歷讓楊阜養成謹慎,且注重情報的性格。

畢竟每道政令都影響許多百姓的生活,若無一定的情報爲基礎,又怎麼敢貿然頒佈出去。

孫禮被楊阜嗆了一句,他沒辦法回答楊阜的問題。

他理解楊阜問這句話的緣由,但他同樣也不認爲自己有錯。

戰爭豈能與政務混爲一談?

政務以求穩爲主,可戰爭,特別是在情勢危急的時候,往往就是靠冒險與敏銳的判斷取勝。

孫禮並不敢說他所說的一定是對的,但以當下的情勢來說,他的計策卻是很有必要試上一試的。

孫禮不要求楊阜理解自己,他將目光看向一直未說話的曹洪,他覺得曹洪是會理解他的。

豈不料在聽完楊阜的反問之後,迎着孫禮期待的目光,曹洪思索良久後卻搖頭道:

“此計太過冒險,不可爲之。”

孫禮被曹洪的回答直接氣笑了。

太過冒險?

當下的魏軍不冒險,如何求得一線生機?

孫禮本欲再勸,但曹洪卻直接再次果斷的否決道:“此事無需再議!”

曹洪的態度直接讓孫禮心灰意冷。

他環顧了一圈帳內的諸位魏將,見未有一人膽敢出來與他一同進言,孫禮更是覺得諷刺至極。

“爾等,皆爲大魏之罪人也!”

在放下這句話後,孫禮直接氣的走出了大帳。

孫禮的不敬行爲讓曹洪氣憤,可想到他之前立下的功勳,曹洪也就大方的原諒了孫禮的失禮。

至於孫禮臨走前說的那句話,曹洪卻並不在意。

孫禮說的有道理嗎?

當然是有的。

可曹洪卻有不得不拒絕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便是他說的,孫禮的這一計太過冒險。

曹洪早已經不年輕了。

年輕的時候,他跟隨曹操鞍前馬後征戰四方,不知死爲何事。

但年老的他卻擁有太多。

人的熱血與雄心,是會隨着年紀,及擁有的多少發生變化的。

第二個理由是他看着帳內已經毫無鬥志的諸位魏將,突圍需要悍不畏死的勇氣,可這些魏將現在擁有嗎?

魏將尚且如此,底下的軍士呢?

除去這兩個緣由之外,還有一個緣由不足爲外人道也。

根據眼下的情勢,數萬魏軍是很難得救,但這並不代表他曹洪無法得救。

想到這,曹洪在心中做出了一個決定。

大將軍,既然是你先敗的,那接下來就怪不得我了。

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2章 小心有詐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33章 誰敢殺我?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8章 關羽之憂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