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漆黑的夜空之下,有一位年輕人正一直站在濃稠到幾乎化不開的夜色之中。
時值隆冬,哪怕是地處南方,但深山中的天氣卻也十分陰冷。
因爲久久站立,這位年輕人的肩膀上都凝結出不少霜珠。
但哪怕再如何寒冷,這位年輕人還是巋然不動的一直站立着,好似今夜不見到他要見的那人,他就不離去一般。
這位年輕人便是鄧艾,而他要見的那人便是諸葛亮。
鄧艾爲何一直要心心念念見到諸葛亮呢,因爲他從諸葛亮近來的舉動中,看出了一些蹊蹺。
或許在南征之前,不管糜暘口中對諸葛亮如何尊敬,鄧艾還是如尋常世人一般覺得諸葛亮並無軍略之能。
但在這一年的南征生涯中,鄧艾卻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諸葛亮的軍略,絕不在當世名將之下,甚至不在糜暘之下。
這樣的諸葛亮,會白白坐視漢軍陷入死境嗎?
當然不會。
鄧艾推斷諸葛亮很可能在謀劃着一個大局,一個足夠改變當下南中局勢的大局。
正是因爲意識到這一點,鄧艾纔會堅持的守住諸葛亮的帳外。
他知道若諸葛亮在接下來的局勢中是執棋者,那麼諸葛亮要想下好這盤大棋,他就必須需要一顆不畏艱險的棋子。
爲了心中的野望,鄧艾不介意被人當做棋子,更不介意冒險。
而就在鄧艾久等之下,以爲諸葛亮不會見他的時候,楊儀提着一盞微弱的燭火來到了鄧艾的身前。
沒有過多言語,楊儀對着鄧艾微微一點頭,鄧艾就懂得了這位諸葛亮心腹的意思。
當楊儀轉身之際,鄧艾就立馬跟在楊儀的身後朝着諸葛亮的大帳走去。
不久之後鄧艾就來到了諸葛亮的大帳之中,見到了諸葛亮。
在看到諸葛亮的一瞬間,鄧艾便下意識地對諸葛亮行禮,而在鄧艾行禮之後,諸葛亮搖手驅退了楊儀,讓鄧艾來到他的身前坐下。
諸葛亮的重視讓鄧艾的心中暗喜。
其實諸葛亮今夜能見他,就代表他之前心中猜想的一切都是真的。
只是在鄧艾坐下之後,諸葛亮並沒有馬上說話。
他用一雙睿智的眼神,不斷打量着坐在身前的鄧艾,良久之後一聲輕嘆從他的口中發出:
“你很聰明。”
這本來是一句讚賞,但在諸葛亮的輕嘆之下,卻讓這句讚賞的話語多上了幾分其他的意味。
諸葛亮又豈會不懂鄧艾的心思呢?
可諸葛亮並沒有拆穿鄧艾的心思,他在輕嘆之後便對着鄧艾繼續言道:
“當下我軍被敵軍三面合圍,你可有計略助我破敵?”
聽到諸葛亮這麼說,鄧艾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若沒有,他今日何必來此?
鄧艾擡起頭看向諸葛亮,然後語氣激動地對着諸葛亮言道:“敵軍雖衆,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敵軍爲徹底圍困我軍,兵分三路佔據着夜郎縣通往外方的三處通道。
這從表面上看,是對我軍形成了合圍之勢不錯,但若細細思之的話,敵軍的這一舉措,反而將他們的力量分化爲三部。
破一難,破衆易。
論整體而言,我軍兵力並不佔優,可要是我軍將力量集中只猛攻一部,先將三路敵軍之中的一路敵軍徹底擊潰,那麼敵軍的合圍之勢頓解!”
見身前鄧艾滔滔不絕的樣子,諸葛亮的嘴角露出笑意。
數月以來,鄧艾是衆多漢將之中,唯一看出他爲何不退兵意圖的人。
諸葛亮一開始想的便是讓敵軍聚集合圍他。
只要敵軍有這點想法,那麼南中內的大部分叛軍都會被招引來,讓漢軍找到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
諸葛亮從來不擔心他無法擊敗南中叛軍。
他擔心的只是如之前一般,擊敗一部叛軍後,又冒出一股叛軍,讓他沒辦法徹底平定南中從而回援梁州。
除去懷抱着“聚而殲之”的戰略之外,誘叛軍合圍也是一個分散敵人力量的戰術。
畢竟夜郎縣通往外界的要道有三條,要想徹底困死漢軍,必須在三條要道上都放置着重兵。
而這也一定會,將叛軍的力量分散開來。
可以說以目前夜郎縣的戰局來講,一切都在按照諸葛亮的設想發展着。
但哪怕鄧艾猜出諸葛亮心中的謀劃,這也是戰略層面的思考,戰術層面又該如何具體施行呢?
“士載以爲,我軍接下來該優先進攻哪一路敵軍?”
諸葛亮的溫和詢問聲飄蕩在靜謐的大帳聲,鼓勵着鄧艾繼續說下去。
聽到諸葛亮的詢問之後,鄧艾不假思索的言道:“自然是雍闓那一路大軍。”
鄧艾如此果斷將雍闓那路大軍當做優先進攻的目標,原因倒也很簡單——雍闓的大軍最弱。
正如田忌賽馬的故事一般,以己方最強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薄弱的方面,那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
鄧艾迴答完諸葛亮後,臉上流露出自信的神色。
但讓鄧艾意外的是,諸葛亮在聽完他的抉擇後,卻微微的搖了搖頭。
“我軍應當進攻士徽所部!”
諸葛亮的選擇,讓鄧艾大驚。
三路敵軍中,以士徽的軍力最強,按常理來說這一路敵軍是最不應該主動去招惹的纔是。
怎麼丞相會想着棄易取難呢?
看着鄧艾臉上流露出的驚詫神色,諸葛亮耐心地解釋道:
“三路敵軍中,士徽所部實力最強不錯,但因其最強,他之大軍便是敵軍膽氣所在。
吾誘引敵軍合圍,爲的並非是簡單的取得一兩場勝利。
按士載的想法,我軍出其不意之下想擊敗雍闓所部自是不難,可擊敗之後呢?
朱褒與士徽見雍闓一敗,他二人或忌憚我軍軍力退回牂牁郡。
到那時我軍收復的,最多隻有益州郡而已。
而雍闓早就在之前的大敗中元氣大傷,益州中的收復本就不難。
但牂牁郡地勢複雜,若這二人率軍士層層憑險據守,至少半年內我軍都無法平定牂牁郡。
而若是牂牁郡無法平定,我軍就沒辦法回援梁州,梁州缺兵少糧無法堅守,若在這半年內梁州爲逆魏所突破,那大漢基業危矣。”
“相反,若是我軍能夠一鼓作氣擊敗士徽所部,那麼雍闓自是會驚懼逃回益州郡苟延殘喘。
至於朱褒在得知士徽戰敗後,彼之大軍軍心定然也會大亂,到那時候我軍便可趁勝一舉擊敗朱褒率領的叛軍。
縱使朱褒反應及時,率軍往牂牁郡境內潛逃,可少卻士徽的上萬精兵相助,朱褒獨木難支不用多久定將授首!”
當諸葛亮擲地有聲地說完後,鄧艾琢磨着諸葛亮的話,如夢方醒一般對着諸葛亮一拜。
他本以爲自己的計策極佳,可在聽完諸葛亮的具體謀劃之後,他才知道他與諸葛亮差的不是一丁半點。
或許單單論對兵法的理解,鄧艾不下於諸葛亮,可要是論及對大局的洞悉與掌控,鄧艾與諸葛亮相比可就差太多了。
鄧艾對諸葛亮拜服之後,不禁主動對諸葛亮言道:“艾願被丞相驅使,效犬馬之勞。”
若是打算進攻雍闓所部叛軍的話,那麼鄧艾心中是有一個具體戰術的。
但現在在諸葛亮的分析之下,鄧艾明白眼下攻擊士徽所部纔是對漢軍來說最好的選擇,那麼他原來心中的戰術就不能再用了。
而鄧艾知道諸葛亮絕不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他心中肯定有着對付士徽的戰術。
鄧艾沒有猜錯。
在鄧艾的主動請纓之下,諸葛亮站起身來來到帳內高掛的夜郎縣地圖之前。
見諸葛亮起身,鄧艾也不敢獨坐,他亦站起身來來到諸葛亮的身後,看着那副夜郎縣地圖。
地圖上有三處地點,皆被諸葛亮用手中的硃筆着重作出標註。
那三處地點,正是三處敵軍分別盤踞的地方。
而在士徽所處的那處地點,硃筆呈現的筆畫最多,這足以證明諸葛亮想率軍突突士徽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諸葛亮知道鄧艾就在身後,於是他指着士徽駐紮的地方言道:
“近日來吾曾派人仔細探查過士徽大軍的動向。
就在上月,士徽率大軍從平地移營于山上屯守。
那處山據當地人所言,稱爲斧山,山如其名,那座山就猶如一柄巨斧橫亙在官道一旁一般。
吾亦曾親自前往斧山下探查地勢過,那斧山四面皆是懸崖絕壁,高數十丈,山路危狹,僅容一人,尋常大軍難以仰攻。
加之斧山之上多有泉眼,水源不缺,我軍亦不能圍困斷其水源擊敗之。”
聽到諸葛亮這麼說,鄧艾的臉上流露出凝重之色。
士徽率大軍前往山上駐紮,一方面是想憑高險據守,保護己方大軍不受漢軍的偷襲。
另一方面士徽還有着險惡的用心。
儘管士徽的大軍屯紮于山上,但斧山就在官道之旁,漢軍是不可能在未解決士徽大軍的情況下,通過那處官道的。
不然的話一旦等漢軍通過官道之際,士徽率上萬精兵從高處猛衝而下,漢軍很容易被從中截成兩段。
到那時候,漢軍的敗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這些推斷對於鄧艾來說不難得出。
可既然士徽大軍佈置的如此妥當,那麼漢軍又當從何處突破呢?
鄧艾將疑惑的目光看向諸葛亮。
難道丞相有什麼妙計,能夠誘引敵軍下山來決戰?
可就算將敵軍誘引下來,兩方軍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漢軍也很難一次就擊敗有着地利的士徽大軍。
在昏暗的燭火之下,諸葛亮看到了鄧艾臉上疑惑的神色。
相比於鄧艾的疑惑,諸葛亮卻依然胸有成竹。
諸葛亮將手指指在地圖上斧山後方的一處地點,他對着鄧艾言道:“前段時間在吾的探查之下,吾發現在斧山後面有一條隱蔽的通往山上的小道。
吾決意派一大將趁夜色昏暗之際,率領一支精兵從這山道攀登奇襲至山上。
只要這支精兵能攀登至斧山之上,再趁夜色敵軍不備之時,對敵軍發起突襲,那麼敵軍勢必驚慌。
到那時我再領兵猛攻斧山正面,斧山必破,賊軍必亡!”
聽完諸葛亮的謀劃之後,鄧艾一時間顯得有些詫異。
這番謀劃,不像是諸葛亮能謀劃出來的。
倒不是說鄧艾覺得諸葛亮沒有智慧想出這個計策,只是在將近一年的相處之下,鄧艾覺得諸葛亮的用兵風格頗爲謹慎沉穩。
這樣的性格,突然想出一個趁夜奇襲的戰術,實在令鄧艾覺得有些反常。
鄧艾不知道的是,諸葛亮的確是個謹慎沉穩的人,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會用奇計。
旁的不說,就說當年那被無數世人稱爲神來一筆的“奇襲定軍山”的戰術,首倡者是法正不錯。
但最後讓劉備真正下定決定用這計謀的,還離不開諸葛亮的來信勸說。
若是諸葛亮用兵只會拘泥不化,那麼他當初就不會強烈支持法正奇襲定軍山的戰術,更不會爲了這個戰術嘔心瀝血,不斷地籌措糧草。
至於歷史上諸葛亮爲何會拒絕“子午谷奇謀”,那是因爲用奇和白白送死是有着本質的區別的。
若不是經過詳細的探查,覺得有成功的可能,諸葛亮斷不會想出趁夜奇襲斧山的計策。
不過鄧艾同時又想到,連他都會覺得丞相不會用奇兵,那囤聚于山上的士徽等人肯定也會如此覺得。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的這招奇計成功的概率,就會直線上升了。
想到此,鄧艾心神一振。
鄧艾當然知道今夜諸葛亮爲何要對他說出心中的謀劃,原因就在於他便是諸葛亮話語中的那位大將。
而諸葛亮口中的那支精銳,舍梁州軍之外還有誰?
要知道在糜暘良好的伙食供應之下,梁州軍的夜盲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以說梁州軍天然具備夜間奇襲的特質。
鄧艾當即對着諸葛亮鄭重一拜:
“艾,定不負丞相重託。”
鄧艾的話讓諸葛亮的嘴角流露出笑意。
鄧艾真的很聰明,也不怕冒險,的確是當下漢軍中最適合領軍夜襲的那員大將。
既然適合,那便去吧。
諸葛亮扶起鄧艾,對着他言道:
“明日夜間,君可行也。”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