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

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

作爲一位涼州的本地人士,馬超的威名姜維又怎麼會沒聽過呢?

馬超率領西涼各路軍閥虎步關西的時候,正是姜維心智逐漸成熟的階段。

在姜維的印象中,那段時間中涼州各地俱是辱罵馬超的人。

當然,也俱是害怕馬超的人。

馬超在梁州一地的威名,很難用言語來形容,那就一種一聽到他的名字,就會讓人色變的,深藏在心中的畏懼。

縱使姜維這般膽大如斗的人,在聽到馬超到來後,他的臉上也浮現凝重之色。

姜維之前一直在猜測,糜暘會出什麼樣的招數,來應對魏軍的三路合擊之策。

現在當他知道馬超出現在武都郡後,他就明白了糜暘的意圖。

魏軍要想順利進攻陰平,勢必要拿下武都郡。

而武都郡又是羌氐雜居之地,曹真之所以任命郭淮爲西路軍主將,看重的不就是郭淮在羌氐異族之中的威望嗎?

但論起在羌氐之中的威望,天下人誰又能比得上錦馬超呢?

只要馬超一進入武都郡的消息傳開,那麼郭淮在武都郡中的威望優勢,不說蕩然無存,但肯定也會大大削弱。

在沒有強大威望的輔佐之下,郭淮縱使手握數萬大軍,又豈能在短時間內平定武都郡?

一環扣着一環,嚴絲合縫,糜暘手中雖未有與魏軍同等的軍力,但不代表他不能通過其他方式,來在某種程度上,使魏軍與漢軍處在同一水平。

當想清糜暘的所有意圖之後,姜維笑了出來。

不愧是他呀。

姜維稱讚的不止是糜暘的智謀,還有糜暘的膽量。

糜暘竟然有授予馬超兵權的勇氣。

一個殘害親眷,臭名昭著的人,糜暘就不擔心他在得到兵權後,有不臣的企圖嗎?

姜維不知道糜暘是怎麼想的,也不知道糜暘是否有手段節制住馬超,但無論如何,糜暘任用馬超爲將表現出來的膽略,足以讓姜維感到欽佩。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姜維雖自視甚高,但他卻絲毫不吝嗇對糜暘的讚賞。

強端見姜維得知馬超到來後還能笑得出來,還以爲他不知道馬超的威名,便想着爲姜維訴說上幾句馬超的過往。

只是還未等強端開口,姜維便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馬超帶了多少兵衆入武都?”

聽到姜維的這個詢問後,強端愣住了。

他剛剛在聽到馬超入武都的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畏懼,竟然沒想到如此關鍵的事。

在醒悟過來後,強端立馬將目光看向來報信的那名親信,用氐語問出了姜維的問題。

那名氐人在聽到強端的詢問之後,很快就用氐語回答了強端。

這名氐人回答的時間有些長,因爲他將所有探查到的情報都告知給了強端。

得到氐人的回答後,強端的臉色好轉了不少。

他隨後用漢語告知姜維他所得到的情報:“據本王的兒郎所查,馬超所領兵馬約爲三千,並且皆爲步兵。”

在說馬超的兵士都是步兵後,強端着重在這句話上加重了語氣。

馬超很難對付,擁有騎兵的馬超,更加不是常人可以抗拒的。

在得知馬超只率三千梁州軍入武都後,姜維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這一點並沒有出乎他的預料。

誠然糜暘能想出妙招,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他手中軍力不足,永遠是他,乃至整個逆漢的致命弱點。

在漢中軍力本就不足的情況下,糜暘能給馬超三千機動部隊,已經是不容易了。

既然已經知道馬超大軍的基本情報,姜維立即就開始思索對付馬超的計策。

馬超以驍勇無雙聞名天下,但驍勇無雙不代表無敵,不然當年馬超也不會被武帝打敗。

而武帝打敗馬超的,正是他的智謀。

在姜維思索對策的時候,強端見姜維沉寂下來,他便有些心急。

姜維帶來的兵馬雖然不多,但姜維的背後站着的,是郭淮的數萬大軍,從另一方面來說,強端不是姜維的援兵,姜維纔是。

強端當然知道馬超有多恨他,在心中對馬超的畏懼之下,強端現在只擔心姜維會棄他不顧。

畢竟之前魏軍中沒有人預料到,糜暘會突然起用馬超領軍進入武都郡,而以馬超在天下間的威名,姜維面對他暫時退卻也不會遭受懲罰。

在心中不安之下,強端便主動找話題詢問沉默的姜維道:“上將軍認爲馬超在進入武都後,會率軍前往何處呢?”

強端探查到馬超進入武都郡,已經是幾日前的事。

現在的強端,還真的不知道馬超的大軍在何處。

強端的詢問將姜維從思索中拉了出來。

“定然是下辯。”

姜維的回答很肯定。

見姜維如此肯定,強端不禁有些詫異,武都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姜維又怎麼能確定馬超一定會往下辯去呢?

要知道下辯城作爲武都郡的治所,乃是武都郡中城防最堅固的城池,馬超不可能想着用三千沒有攻城器械的步軍,前去拿下下辯吧。

察覺到強端臉上的疑惑神色,姜維見自己接下來還有用得到他的地方,於是便解釋起他的論斷。

“下辯位於武都郡中心,乃是武都郡境內諸條要道的樞紐,欲想掌控武都郡,則必要控制下辯。

既然我軍能探得賊軍的情報,馬超這時定然也知道我已率軍進入武都郡。

馬超乃是經年宿將,他當然猜得出我率軍進入武都郡的目的是爲何。

既已料敵先機,馬超又豈會不先發制人?

三千步軍雖用來攻城不易,但馬超若佔據要道守備的話,同等兵力下,我軍根本無法擊敗敵軍。

馬超知徵蜀將軍不日就將率大軍進入武都郡,縱使馬超再如何善戰,他也難以用三千步軍,正面擊潰我數萬大軍。

故而他的目標一定在於我。

若我所料不差的話,馬超當會率他的兵卒急行軍至下辯城外,尋找要道阻擊我軍。”

在姜維的解釋之下,強端不由得對姜維的判斷信服起來。

可是在知道馬超的目的之後,強端心中又浮現起了新的擔憂,他嘗試着開口對姜維勸道:

“既然已經知道敵軍目的,那上將軍不如就領軍駐守在河池縣外,等待徵蜀將軍的大軍到來,再圖謀下一步。”

強端有這個建議,既是爲姜維,也是爲了自己考慮。

不過姜維在聽完強端的建議後,卻不屑地笑了起來:

“他有三千士卒,難道我就沒有嗎?

況且現在我又得到了你五千部衆的加入,論兵力,我軍遠遠在於他之上。

天下間豈有兵多畏懼兵少者,不敢前進的道理?

若徵蜀將軍得知你我如此行事,恐怕等他領軍到達之日,就會將你我二人斬首祭旗以穩定軍心。”

常人會怕馬超,但以姜維在歷史上的種種行事來看,他還真的不怕馬超。

馬超又不是沒被人擊敗過。

姜維言語讓強端變得更加害怕起來。

他畏懼於馬超的威名,但他更畏懼郭淮來日對他的懲罰。

見強端因爲自己的話,已經有所害怕,姜維便繼續言道:

“你也不用太過擔憂,漢中距離武都遙遠,縱使馬超再如何急行軍,他也很難在我軍趕到下辯之前,將我軍阻擊在下辯之外。

只要馬超不佔據地利,你我合軍又有何懼?

當下我們需以快打快,與敵軍爭奪先機!”

在姜維的分析之下,已然失去主見的強端不由得點了點頭。

見強端已經被自己說動,姜維繼續勸道:“既然合軍進擊尚有可爲,坐守待援則必死,那你還有什麼猶豫的呢?”

不得不說,姜維鼓動人的確是有一套,怪不得歷史上的鐘會被他騙得不要不要的。

在姜維這句話的鼓動下,強端好似覺得自己已經沒有退路。

雖說他可以領軍繞道撤回陰平,可要是失去了來自曹魏的支持,他將來怎麼抵擋得住漢軍?

既然沒有退路,那就只能按照姜維說的去做了。

強端對着姜維一拜道:“一切但憑上將軍吩咐。”

強端之所以會選擇聽從姜維的話,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是三國時期,三國承繼大漢的餘輝,武力之強盛非尋常異族可抵擋。

別看強端自稱爲王,他也知道他自稱的王,在尋常的漢人校尉眼中根本算不上什麼。

在成功說動強端之後,姜維馬上令人傳令全軍拔營。

而當姜維的命令傳遍全軍之後,尚不知道內情的三千魏軍也只能老老實實地按姜維的命令行事。

姜維料的沒錯,馬超在進入武都郡之後,便率領着三千梁州軍快速朝着下辯城趕來。

他必須要搶在魏軍的前頭,來到下辯城的要道上紮下營壘阻擊魏軍。

在連續高強度的幾日行軍之後,坐在馬上的馬超已經可以望見下辯城的城頭。

當看見下辯城的城頭之後,馬超的臉上浮現喜色,他再次催促身後的兵卒快些行進。

看來那姜維也是無能之輩,若是郭淮在此,他肯定會猜到己方的意圖,並快速朝着下辯城前進。

在兩軍軍力相當的情況下,提前佔據地利的一方,幾乎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這便是兵貴神速的要領。

只是馬超不知道的是,當他正率軍朝着下辯城前進之時,在下辯城的北方亦有一支大軍在快速朝着下辯城前進。

這支大軍正是姜維與強端統率的八千勁卒。

若從高空的視角往下看的話,就會發現這一刻在下辯城南北兩方,各有一支大軍正在朝着對方快速前進。

他們是針鋒相對的敵人。

可是由於下辯城的阻擋,這一刻馬超與姜維二人皆不知道,他們即將相遇。

不過隨着兩支大軍不斷地朝下辯城接近,兩軍派出的哨騎很快就發現了彼此的存在。

於是幾乎是同一時間,兩方哨騎各自以最快的速度迴轉本部大軍中,向各自的主將回稟了這個消息。

當馬超聽到這個消息後,他不禁眯起了眼睛。

據哨騎稟報,突然出現的敵軍人數近萬,遠遠在己方之上。

不過那近萬敵軍中,有着很大一部分乃是異族人士。

在得知這一點後,馬超的心中瞬間有了判斷。

即將相遇的那支敵軍,當是魏軍的先鋒軍無誤。

而之所以魏軍的先鋒軍會比情報中彙報的人數多上這麼多,原因便在於魏軍提前匯合了一部分羌氐異族。

這一點是馬超之前沒有預料到的,但這一點並不足以讓馬超慌亂。

馬超本來想着趕到下辯城北的一處要道阻擊魏軍,但現在看來這個想法已經無法實現。

再加上敵軍的人數比己方大軍多上許多,那麼這時候再繼續急行軍是不合適的了。

馬超當機立斷發出全軍停止行軍的命令。

然後他便指揮起身後的三千大軍開始結陣。

據哨騎探報可知,敵軍中有着一部分輕騎,在有着騎兵的情況下,就不能率領這三千梁州軍撤退的了。

在平地之上,步軍絕不能將背後暴露在騎軍面前。

當下對梁州軍最好的方式便是結陣自保。

就在馬超有條不紊地指揮着梁州軍結陣的時候,姜維也聽完了哨騎的稟報。

相較於馬超的意外,姜維在聽完馬超的大軍就在不遠處後,他的表現則是欣喜。

人數三千,都爲步軍,而且下辯城外又是平地,這種種對己方有利的條件都在刺激在姜維的心臟。

姜維幾乎是不假思索的發出了全軍加快行進速度的命令。

在姜維的催促之下,八千魏軍很快就繞過下辯城,直接暴露在了三千梁州軍的眼中。

姜維騎在戰馬之上,看着三千梁州軍已然結陣完畢,但這並不能讓他改變主意。

魏軍的號角在蒼涼的大地上高昂響起,代表着姜維這個主將發起了進攻的命令。

先鋒之軍必爲精銳,儘管魏軍快速行軍已經消耗了不少體力,但他們在號角吹起之後,並未有所怨言,反而是本能地跟着令旗的指引,朝着前方突然出現的三千敵軍衝殺而去。

下辯,又是下辯!

當年漢中之戰時,張飛與馬超的聯軍在下辯城外被曹休指揮的魏軍擊敗。

今日當第二次漢中大戰打響之後,彷彿是宿命的安排一般,兩支爲死敵的大軍又在下辯城外相遇。

而這一次會是誰勝出呢!

第二章!

我今天看看有空不,有空的話,我繼續兩更。

(本章完)

第17章 駐守公安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14章 接班人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9章 糜暘到了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